好書試閱

第一章關於我自己

■與學生建立「對」的關係
當我遇到一群新學生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坐在地板上。我採取低姿態,跟學生解釋說,如果他們失敗了,就應該怪我。然後他們大笑,放鬆了下來。我又解釋說,他們真的應該怪我,因為我應該是個專家;如果我給出了錯誤的素材,他們就會失敗;如果我給出了正確的素材,他們就會成功。我的肢體處於低姿態,但我實際的姿態在上升,因為只有非常自信又有經驗的人,才會把失敗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時,他們幾乎都要從椅子上滑下來了,因為他們不想比我高。我已經深深地改變了這個團體,突然間,失敗不再那麼可怕。

當然,他們也想考驗我;但當他們失敗的時候,我真的會向他們道歉,要他們對我有耐心,解釋我並不完美。我的方法奏效了,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生都會成功,但他們不再執著去贏。常見的師生關係消失了。

在教年幼學生的時候,我會訓練自己在團體中與他們保持眼神接觸。我發現這對於與他們建立「平等」的關係來說至關重要。我見過很多老師把目光集中在幾個學生身上,這確實影響了團體的氛圍。某些學生得到了老師的關注,另一些人就會覺得自己被孤立了,或者覺得自己沒那麼有趣,感到自己很「失敗」。

我也訓練自己盡可能直接地做出積極的評論。我會用「很好」代替「夠了」。我確實聽過有老師在介紹一個練習的時候說:「好吧,讓我們看看接下來誰會搞砸這個練習。」有些老師從學生的失敗中獲得安慰。我們一定都遇見過這樣的老師:他會在學生犯錯時露出得意的微笑。這樣的態度不利於在團體中營造良好、溫暖的感覺。

……學生會使用許多技巧來避免失敗的痛苦。例如,許多學生開始即興表演一個場景時,會有氣無力的。他們病懨懨的,缺乏活力,這是在玩同情遊戲。他們用的都是同樣的老把戲:示弱。這種策略是為了讓旁觀者在他們「失敗」的時候同情他們,如果他們「贏了」,這種策略會帶來更大的回報。事實上,這種沮喪之態幾乎注定失敗。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這種態度可能奏效,但沒有人會同情一個採取這種態度的成年人。一旦他們嘲笑自己,明白這種態度徒勞無益,那些看起來「生病」的學生就會突然「健康」起來。整個團體的態度可能會立即改變。

另一個常見的策略是預判問題,並提前準備解決方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這麼做,這可能始於他們學習閱讀之時。預測哪一段落會輪到自己,並開始分析它。這就有兩個巨大的缺點:一是它會阻礙你向同學學習;二是你很有可能會算錯,要讀另一段時,你就慌了。)直到我向他們展示出來之前,大多數學生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些技巧有多麼無效。我還解釋了一些諸如坐在最後一排的策略,以及它是如何把你和團體隔離開來的,還有一些防止全心投入的身體姿勢(比如讓你保持「超然」和「客觀」的「批評」姿勢)。作為承擔失敗責任的交換,我要求學生為自己建立一種能盡快學習的方式。我教的是即興能力,因此我告訴他們,不必試圖控制未來,或者想「贏」;清空大腦,只需看著。當輪到他們參加的時候,做被告知要做的就行了,然後瞧瞧會發生什麼。正是這種不試圖控制未來的決定,讓學生回到自由發揮的本性。

第二章 姿態(地位)

■展開姿態(地位)教學

在討論姿態的意義或甚至介紹該術語之前,我會讓學生們體驗對各種姿態的感知,以盡量減少學生對姿態的抗拒。我可能會讓他們對身邊的人說一些好聽話,然後再說一些難聽話。這帶來了很多笑聲,他們驚訝地發現自己經常得到錯誤的效果。(有些人從來不會說什麼好聽話,也有些人從來不會說什麼難聽話,但他們意識不到這一點。)
我讓一群人四處走動,互相打招呼。他們覺得很尷尬,因為情況並不真實。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表演什麼姿態。然後,我要其中一些人每次保持幾秒鐘的眼神接觸,另一些人則試圖在眼神接觸後迴避,又立即回頭看一會兒。這個群體突然看起來更像一個「真實的」群體,因為有些人在支配,而另一些人則服從。那些保持眼神接觸的人回饋說,他們覺得自己很強大,實際上看起來也很強大;那些打斷眼神交流,又回頭看對方的人,「感覺」自己很弱小,看起來也確實如此。學生們喜歡做這些練習,他們對些感受中的力量很感興趣,也很困惑。

接著,我可能會在每個句子的開頭插入一個猶豫不決的「呃」,讓他們辨識一下我有什麼變化。他們說我看起來「無助」、「軟弱」,但有趣的是,他們說不出我哪兒做得不一樣。我平時說話時不會以「呃」開頭,所以這應該是很明顯的。然後,我把「呃」移到句子中間,他們覺得我變得更強勢了。如果我把「呃」拉長,移回到句子開頭,他們會說我看起來更重要、更自信了。

當我解釋自己做了什麼,並讓他們自己實驗的時候,他們會驚訝於「呃」的長度和位置,給他們帶來的不同感受。他們也很驚訝地發現,一些人很難用短的「呃」。在每個句子的開頭放一個只有幾分之一秒的「呃」其實不會很困難,但許多人會下意識地抗拒。他們會發成「嗯」,或者拉長聲音。這些人堅持自己的重要性。短的「呃」是在邀請別人打斷你;長的「呃」是在說:「不要打斷我,儘管我還沒想好要說什麼。」

我再一次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變得更權威。我問他們,我做了什麼來改變我和他們的關係。「你在保持眼神交流。」「你坐得更直。」他們猜了很多原因,他們說出哪些原因,我就停止那些行為,但效果還在持續。最後我解釋道,每當我說話的時候,頭都保持不動,這讓我在自我感知和被他人看待的方式上,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建議你現在就和身邊的人一起試試。有些人覺得說話時頭不可能不動,更奇怪的是,一些學生堅稱自己的頭部沒動,但實際上他們在搖頭晃腦。我讓這些學生在鏡子前練習,或者藉助錄影帶。如果有演員要表演諸如悲劇性英雄這類需要權威感的角色,就必須學習這個固定頭部的把戲。如果你扮演掘墓人,可以搖頭晃腦地說話;但如果你扮演哈姆雷特,那就不行。軍官經過訓練,能保持頭部不動地發號施令。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