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選讀一】
父親大人說男孩子不許哭
父親大人因為肝癌重病往生後,從那一天開始,我再也不想倒立
我承認我從小就是個愛哭鬼,而且是那種十分難纏的愛哭鬼,父親大人只要答應我的事沒有做到,我就開始使勁地用力哭。通常這種小孩下場應該會被修理得滿慘的,不過父親大人卻從未打過我。唯一記得一件算是處罰我的,是某次父親大人訓練我跟哥哥練習溜冰時,我老是站不穩,一滑就摔倒,可能是頭太大了重心不穩,後來乾脆耍賴倒地大哭。
父親大人突然大聲地說:「男孩子不許哭。」這應該是印象中父親大人對我口氣最嚴厲的一次。不過父親大人一下子就變得溫和,將我拉起身:「來,我教你們兄弟倆倒立。」
父親大人將我跟哥哥兩人的腿舉起靠在牆上,哥哥果然有天分雙手撐著直挺挺的,可是我一下子就手軟用頭頂著,父親大人笑著對我們說:「下次想哭的時候就倒立,這樣眼淚就不會流下來了,知道嗎?」
這件事情過沒多久,父親大人就因為肝癌重病往生了,從那一天開始,我再也不想倒立。現在我都不確定這招是否有用,但依稀記得當時倒立的我被自己的鼻涕嗆到了。
父親大人在往生前交代我老母一件事,可能也是影響我走上電影這條路的原因,他知道我哥哥確定走「武」,我應該只適合走「文」,於是父親大人要我老母讓我去學習繪畫,不管再窮也要讓我去學,除非哪天我自己放棄了。
可能我真的有些天分,小三時就已經拿下全國兒童組繪畫冠軍,直到小四那年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開始對畫畫這件事擺爛。那次為了報名日本一個國際兒童繪畫比賽,我很認真地畫了三天三夜,老師說:「你這隻雞畫的不錯噢~」我承認我畫得有些抽象,但我畫的明明是孔雀啊!最後老師還是堅持在報名表上填寫畫名:「動物園的雞」。
從那天起,我開始翹掉每周三的繪畫課,我再也不想為比賽畫畫了。不過我發現我的美術成績一直到小六畢業時都很高分,因為我老母持續繳著學費,老師也一直默默地收到我小六畢業,雖然從那天起我再也沒有去上繪畫課了。頁數 2/8
小時候我算是父親大人的愛將,所以每次他只要去台北批發水果,就會順道去百貨公司,買當時最火紅的日本無敵鐵金剛玩具給我,因為大家都沒親眼見過這種玩具,所以樂於分享的我,當時算是鄰居兒童界的孩子王。不過這一切其實是因為我跟父親大人之間有個祕密。
每到周末傍晚,父親大人就會穿著帥氣的花襯衫,騎著擦得啵亮的kawosaki機車載我出門,只是他每次跟我老母說的藉口,千篇一律都是要去參加兄弟會,很顯然我就是父親大人的擋箭牌。不過我老母也算見過世面,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手捏著我的臉說:「幫我看好你老北喔~」
父親大人有十二個結拜兄弟,他排行老二。父親大人說會結拜的原因,是他們年輕時,有一次為了保護自己菜市場的地盤,而跟外來的人起了衝突,於是這十二位不同水果行店家請的夥計們,很有默契地同時從腳邊襪子裡,拿出私藏的十二把扁鑽一同對抗外敵,可以想像當時的畫面一定頗為驚人。但是當我見到他們真面目時全都幻滅了,因為當年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們,早已經變成大肚頭秃的歐吉桑了。
「東雲閣」這三個字是否充滿了粉味的想像呢?這家店算是當時羅東小鎮上頗為知名的大酒家。父親大人掀開布簾後,一陣熱情的招呼擁來,可以感受到父親大人在這邊滿稱頭的,跟在後頭的我,竟然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羞澀感。
父親大人跟媽媽桑要了一個布丁,讓我坐在包廂門口的小板凳上等著。一個頗有姿色的女子為父親大人遞上香菸,然後輕靠在父親大人的肩上為他點菸,父親大人微笑地回頭對我呼出一口菸,菸霧散去後,我透過布簾,隱約看見這位身穿黑色絨質旗袍的女子,開高岔下的白皙雙腿在我眼前晃著,我竟然有些臉紅。
送客時,這位帶著醉意的女子蹲在我面前捏著我的臉說:「我差一點就當你媽了~」父親大人回頭微笑,卻似乎假裝沒聽見地瀟灑漫步離去。
封存在我記憶中的這段畫面再度浮現,是在多年後,當我到台北念書時在西門町的中國戲院,看了吳念真導演拍的電影《多桑》。片中有一幕我幾乎看到父親大人活生生地從銀幕裡走來,並回頭對我微笑。那一刻,我在戲院哭慘了,就像回到當年那個愛哭鬼的我一樣。【內文選讀二】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那就請你用盡全力吧!」
在還這麼年輕、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量時,盡情地歷經挫折與失敗
「練體操與拍電影都是一條困難的道路,如果你下定決心往這條道路走,你就應該開心地堅持下去,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了。」
二○○八年春節,我回教練哥哥阿信家過年,他習慣除夕夜在二樓陽台擺攤烤肉給大家吃,不過你知道的,台灣男人加上硬漢運動員的性格,很難說太感性的話,但在幾杯啤酒下肚後,哥哥開口了。
「在台北日子不好過喔。」
「恩~。」
「你那個什麼出口的,看不懂勒……。」
「恩~。」
「哥,我想轉行……。」
「確定?你不是喜歡拍電影嗎?」
「……。」
「要是喜歡就撐下去吧,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了。」
「好啊,那我想拍你年輕的故事。」
「我!?好啊,你要是準備好,我就幫你。」
哥哥可能覺得又上當了,不過這種很台灣傳統男性式的鼓勵卻是真心動人。我寫了五千字的故事大綱,並且找編劇王國光定期回宜蘭跟我哥哥聊聊。我為《翻滾吧!阿信》這個故事下了一個標題──
「哪怕只有一次機會,我都要用盡全力翻身。」
接下來的日子,我跟豐哥幾乎是靠著這句話撐下來的。我們開始寫劇本、開始跟投資者面談、不斷地被拒絕;我們依然繼續修劇本、繼續找機會尋求投資、繼續被拒絕……直到三年後,這個劇本修改到第三十三個版本,我們遇見了《冏男孩》與《艋舺》監製李烈,我跟烈姊說:「阿姊,妳幫我看看,如果妳也說不行,那我就認了。」一個禮拜過後,烈姊打給我說:「孩子,我們來拍片吧~我被你的劇本打動了。」
我們很慶幸,在還這麼年輕、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量時,盡情地歷經了這些事情。回想那三年尋找投資的日子,我們深刻體會了被諷刺、被批評、被羞辱、被懷疑,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沒有選擇放棄,我們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最後,我們才真的懂了什麼叫做「挫折」,什麼又叫做「想翻身」,唯有親身經歷才知道挫折的痛,才知道想翻身需要多強大了力量。如果一部電影裡擁有眾人都想翻身的寄託,那我想這股力量一定十分驚人。《翻滾吧!阿信》這部電影的幕後工作人員,有一半都是當年《六號出口》的團隊,這幾年來大家各自在外磨練,直到電影開始進入籌備期時,一經豐哥號召,全員集合,所有人的眼神就像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英雄本色》裡,小馬哥周潤發對狄龍說的話:「有一天,我一定要把我當年失去的全部要回來。」除了感動之外,我只有用盡全力,帶領大家往未知的航程前行。
除了工作人員外,我想好好介紹兩位我敬重的朋友、我敬重的演員,雖然我常形容他們兩位在拍攝期間,簡直像兩隻蜜蜂一樣不停在耳邊騷擾我,但我很開心被他們騷擾,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不是我在帶領他們怎麼演戲,而是我創造了一個時空,帶著他們兩位一起回到那個年代,一起經歷探索當年我哥哥發生了什麼事,很謝謝他們兩位的陪伴,與我一起補足了這一塊。
關於彭于晏,他的第一部電影處女作就是《六號出口》,雖然後來我們都沒有找到出口。多年後再相遇,我知道他因為經紀合約的問題,有點想放棄演員這個行業,我把阿信的劇本寄給他,希望給他一些鼓勵,沒想到隔天他就打給我,說他看完劇本後哭了一整晚,他覺得一個年輕人為了體操夢可以付出這麼多,那他有什麼資格什麼放棄?
當時我什麼都沒有,我也不確定這部電影何時能開拍,不過彭于晏十分有義氣地對我說:「導演我等你,在你沒開拍這部電影前,我一定撐著等你,加油!」你說,這樣我還有退路嗎?
「寧可接受失敗,也不願意接受放棄。」這是彭于晏在接受體操特訓時的信念。
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我一度覺得彭于晏瘋了,因為他實在太拚了。他以為他是體操選手,後來在過程中受傷了,我跟我哥都有些擔心。不過當他完成最後一幕,國際賽的跳馬衝刺,那個眼神十分驚人!一般體操選手至少苦練多年,才有可能挑戰後空翻等跳馬動作,但因為他絕不讓自己後悔,只有拚了!我想那一刻,彭于晏相信自己就是阿信,他知道這二十五公尺的跳馬跑道,花了阿信教練十五年的歲月,此刻他只有奮力一搏!我當下相信他就是阿信。我也很高興我哥看完電影後,連聲說:「就像他自己在演一樣!」那表示我跟彭于晏都做到了。「哥,我們沒有讓你丟臉吧!」
至於柯宇綸,我只能說:「他是個特殊的演員,簡直用命在演戲。」記得有天後期配音,宇綸一開始錄得不順,他說自己是暖機很慢的人。後來我看他宛如招魂般,「菜脯」上身,瞬間把我拉回四個月前的拍攝場景,那是電影中最慘烈的一場打鬥戲。我在拍攝過程中,我其實有些擔心,一方面是怕我太入戲,另一方面是擔憂柯宇綸太投入,看得出來他已經不是再演戲了,他就他,柯宇綸就是菜脯。看著他的演出,幾乎補足了我當年沒有親身經歷的那段,我哥哥阿信與朋友流浪生活的樣貌。我自己看了都覺得驚心動魄,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演員,用他的命演出這場戲。
《翻滾吧!阿信》的宣傳期,我們一起接受訪談,我才知道一段宇綸背後的故事。一年前我把阿信的劇本給宇綸時,跟他說我當初寫菜脯這角色就想到他,希望有機會可以一起合作。後來有一段時間,為了等待這部電影開拍,他推掉許多戲約,因為他知道這個角色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曾有段日子,他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百元可以花費,經常天天有一兩餐是喝水熬過來的。
宇綸從小就進入這個行業,經歷我們沒有體驗過的童年生活。我知道他這幾年都在跟自己過不去,他總想證明什麼,但時機似乎都不太對。但我知道他沒有放棄自己,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在《翻滾吧!阿信》中的演出,恭喜你宇綸,你做到了!
回想起三年前,我開始寫《翻滾吧!阿信》這個故事,有一天在跟我哥哥聊這件事,他跟我說:「這我的故事欸,你說拍就拍喔!」那時我不太懂他為何有些生氣。三年過去了,這也許是天意,我也經歷了人生的低潮,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了我哥哥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不管有多苦也不放棄努力準備著,一切都為了有一天「翻身」的到來。
我想不管是彭于晏、柯宇綸、豐哥或者我,大家一切的努力,不也都是在等這一天到來嗎?
「那怕只有一次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內文選讀三】
七天,十斤白酒,一張合約
我一點都不想被埋在北京,我想要有存在感。
又一次,我想起了人生的最大課題,似乎就是「選擇」,然後學會接受「結果」。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
未來,我告訴自己,似乎就沒有什麼好懼怕的了。北京出關後,我還是得面對「留下來」或者「回家去」的選擇問題。同時,留守台北的豐哥來信,銀行又來問候了,之前跟他們洽談每三個月還一筆款的時間到了,但我原本規畫的電影又沒有如期開拍,導致還款來源受阻、拉警報中,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的電影之路的第三位貴人出現了。
在這條路上,第一位貴人是小燕姊(張小燕),當年《六號出口》因為有她最後的金援支助,我跟豐哥沒有跑路地把片子拍完。第二位貴人是烈姊(李烈),當我跟豐哥走投無路,咬牙放棄前把《翻滾吧! 阿信》劇本遞給她,沒想到烈姊爽快答應當我們的監製,並且把製作預算提高,做一部好電影,讓我們才有翻身的機會。
第三位貴人則是蔣總(蔣浩),他來自南京,比我大兩歲,大學念的是美術系,早年靠廣告業務白手起家,接著在江蘇省製作多部成功電視劇站穩腳步,內心最大的心願還是想製作有品質的電影,於是和關導一起北漂,積極開創電影製作的可能性。我倆相識於台北老餐館雞家莊,那次關導帶他來台灣參加金馬獎,同時安排他跟台灣年輕導演交流。他的想法很特別,當大陸電影正在起飛時,他卻想跟台灣年輕導演合作。那次我們交流不多,我只記得後來他告訴我,他對那家店一直有意見,不知道是口味不合,還是對我有意見,哈。
後來,蔣總回北京後,陸續積極邀請幾位台灣年輕導演,一起到北京公司交流,同時也藉這個機會深度認識彼此,於是我跟他就展開了「七天,十斤白酒,一張合約」之旅。
可能是大陸北方文化習慣,飯桌上見面第一件事就是白酒伺候,不喝不給臉,喝乾交朋友。我落地北京,正展開「北漂」的第二天,就被關導帶去蔣總的飯局開喝。基本上,我在台灣不太喝酒,更別說高粱濃度的白酒,酒量不好但我有酒膽,大概就是不認輸吧!
第一天的飯局,我傻傻地乾。那天飯桌上還來了另一位台灣導演,我看他喝了第一杯白酒後,就直接趴在桌上直到飯局結束他都沒醒來,最後還是我扶他上車一起回酒店。跟大家揮手道別後,他突然醒了,原來他只是裝醉,然後用老生常談的語氣對我說:「來北京啊,要嘛第一口就裝醉到底,不然只要喝了第一次,就永遠沒有回頭路。」完了,我當下也醒了。接下來的第二天、第三天……到第六天,每到晚上的飯局果然如鬼打牆似的不斷地重複著情節,先是一杯一杯來,到後來喝多了,開始一壺一壺來。我只能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唯一不太一樣的情節,是被送回酒店的我,回到房間睡覺的位置每天都不太一樣。第一天醒來時,我發現自己躺在床上,但包包鞋子沿路丟;第二天醒來時,我躺在床邊,快要掉下床;第三天醒來時,我躺在浴缸裡;第四天醒來,我趴在馬桶邊;第五天醒來,我躺在沙發上;第六天醒來,我直接躺在地板上─ 我實在想不起來到底怎麼回到房間的,就是俗稱的「斷片兒」。
直到第七天晚上的飯局,蔣總終於喊停了,他說林導真能喝,一般來說我們喝個一、兩天先交交朋友,喝個三、 四天看看人品,沒想到你連喝七天十斤白酒還沒倒,要嘛就是你人品太好,不然就是個厲害角色,今天咱們就不這樣喝了,隨意就好。
那天,算是我來北京這麼多天第一次放鬆下來,聽說當晚我直接醉倒在飯桌上,是司機抬回酒店房間裡。不過在我醉倒前,我看到幾個畫面,飯桌上的客人有人喝下白酒後,直接拿衛生紙擦嘴,順便轉移口中的白酒;有人喝下白酒尚未嚥下就直接再喝一口茶,將白酒吐回茶杯裡;甚至有人端起白酒準備喝下口那一瞬間,將白酒迅速往身後一倒,然後再態若自如地對我微笑……,我只能說這裡果然是江湖,高手雲集。
後來,我簽到了來北京的第一部電影合約,不過最後卻因為與小說作者對於女主角人選談不攏,案子停擺了。當我在面臨「留下來」或者「回家去」的選擇問題時,同時又得面對台北銀行的催款問題,我單獨約了老蔣出來聊聊。我跟他說了我目前遇到的問題,以及我想知道對於電影停拍後他的想法,他說他還是想拍電影,不希望這次電影停拍就停止合作,他希望我留下來,再一起合作一部電影,甚至更多部電影。他直接提出五年三部片約的合作計畫,他願意協助我度過難關,但同時我也得簽下某種意義上的賣身契。
那晚,在老蔣送我回酒店的車上,廣播電台正播著汪峰的歌〈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在這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我一點都不想被埋在北京,但我想要有存在感。我知道此刻的我,必須做出「選擇」,然後學會「接受」,以及「面對」未知的未來。然而,我還是繼續得喝下去。那段日子我發現我的電話費異常昂貴,因為我經常在半夜喝多的時候固定打出兩通電話,一通是打電話給我從小到大的好夥伴傑克,那時他在深圳打拚,每次我打過去的時候,不是他喝多了就是我喝多了,然後我們互相安慰說:「撐下去,絕對不能被打倒。」另一通是打給我媽,我自己也滿意外的,後來回家過年時,我媽每次都滿自豪地說:「我兒子喝醉了都會打給我說,老媽,這個月會給妳發薪水,別擔心,但,我實在不想再喝了……。」直到大陸官方開始嚴打企業奢華風氣,所謂的飯局才慢慢減少了,但我發現餐廳也倒了不少。
後來,我們試著合作開發第二部電影《藏地白皮書》,最終的理由說法是台灣同胞不適應西藏氣候,再度終止計畫。我們合作的第一部正式開拍電影,是《謊言西西里》,由韓國歐巴李準基與中國女孩周冬雨主演的跨國戀,不料上映前夕,大陸發生「限韓令」事件,導致電影上映三天後匆匆下片,最終票房慘敗。
父親大人說男孩子不許哭
父親大人因為肝癌重病往生後,從那一天開始,我再也不想倒立
我承認我從小就是個愛哭鬼,而且是那種十分難纏的愛哭鬼,父親大人只要答應我的事沒有做到,我就開始使勁地用力哭。通常這種小孩下場應該會被修理得滿慘的,不過父親大人卻從未打過我。唯一記得一件算是處罰我的,是某次父親大人訓練我跟哥哥練習溜冰時,我老是站不穩,一滑就摔倒,可能是頭太大了重心不穩,後來乾脆耍賴倒地大哭。
父親大人突然大聲地說:「男孩子不許哭。」這應該是印象中父親大人對我口氣最嚴厲的一次。不過父親大人一下子就變得溫和,將我拉起身:「來,我教你們兄弟倆倒立。」
父親大人將我跟哥哥兩人的腿舉起靠在牆上,哥哥果然有天分雙手撐著直挺挺的,可是我一下子就手軟用頭頂著,父親大人笑著對我們說:「下次想哭的時候就倒立,這樣眼淚就不會流下來了,知道嗎?」
這件事情過沒多久,父親大人就因為肝癌重病往生了,從那一天開始,我再也不想倒立。現在我都不確定這招是否有用,但依稀記得當時倒立的我被自己的鼻涕嗆到了。
父親大人在往生前交代我老母一件事,可能也是影響我走上電影這條路的原因,他知道我哥哥確定走「武」,我應該只適合走「文」,於是父親大人要我老母讓我去學習繪畫,不管再窮也要讓我去學,除非哪天我自己放棄了。
可能我真的有些天分,小三時就已經拿下全國兒童組繪畫冠軍,直到小四那年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開始對畫畫這件事擺爛。那次為了報名日本一個國際兒童繪畫比賽,我很認真地畫了三天三夜,老師說:「你這隻雞畫的不錯噢~」我承認我畫得有些抽象,但我畫的明明是孔雀啊!最後老師還是堅持在報名表上填寫畫名:「動物園的雞」。
從那天起,我開始翹掉每周三的繪畫課,我再也不想為比賽畫畫了。不過我發現我的美術成績一直到小六畢業時都很高分,因為我老母持續繳著學費,老師也一直默默地收到我小六畢業,雖然從那天起我再也沒有去上繪畫課了。頁數 2/8
小時候我算是父親大人的愛將,所以每次他只要去台北批發水果,就會順道去百貨公司,買當時最火紅的日本無敵鐵金剛玩具給我,因為大家都沒親眼見過這種玩具,所以樂於分享的我,當時算是鄰居兒童界的孩子王。不過這一切其實是因為我跟父親大人之間有個祕密。
每到周末傍晚,父親大人就會穿著帥氣的花襯衫,騎著擦得啵亮的kawosaki機車載我出門,只是他每次跟我老母說的藉口,千篇一律都是要去參加兄弟會,很顯然我就是父親大人的擋箭牌。不過我老母也算見過世面,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手捏著我的臉說:「幫我看好你老北喔~」
父親大人有十二個結拜兄弟,他排行老二。父親大人說會結拜的原因,是他們年輕時,有一次為了保護自己菜市場的地盤,而跟外來的人起了衝突,於是這十二位不同水果行店家請的夥計們,很有默契地同時從腳邊襪子裡,拿出私藏的十二把扁鑽一同對抗外敵,可以想像當時的畫面一定頗為驚人。但是當我見到他們真面目時全都幻滅了,因為當年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們,早已經變成大肚頭秃的歐吉桑了。
「東雲閣」這三個字是否充滿了粉味的想像呢?這家店算是當時羅東小鎮上頗為知名的大酒家。父親大人掀開布簾後,一陣熱情的招呼擁來,可以感受到父親大人在這邊滿稱頭的,跟在後頭的我,竟然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羞澀感。
父親大人跟媽媽桑要了一個布丁,讓我坐在包廂門口的小板凳上等著。一個頗有姿色的女子為父親大人遞上香菸,然後輕靠在父親大人的肩上為他點菸,父親大人微笑地回頭對我呼出一口菸,菸霧散去後,我透過布簾,隱約看見這位身穿黑色絨質旗袍的女子,開高岔下的白皙雙腿在我眼前晃著,我竟然有些臉紅。
送客時,這位帶著醉意的女子蹲在我面前捏著我的臉說:「我差一點就當你媽了~」父親大人回頭微笑,卻似乎假裝沒聽見地瀟灑漫步離去。
封存在我記憶中的這段畫面再度浮現,是在多年後,當我到台北念書時在西門町的中國戲院,看了吳念真導演拍的電影《多桑》。片中有一幕我幾乎看到父親大人活生生地從銀幕裡走來,並回頭對我微笑。那一刻,我在戲院哭慘了,就像回到當年那個愛哭鬼的我一樣。【內文選讀二】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那就請你用盡全力吧!」
在還這麼年輕、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量時,盡情地歷經挫折與失敗
「練體操與拍電影都是一條困難的道路,如果你下定決心往這條道路走,你就應該開心地堅持下去,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了。」
二○○八年春節,我回教練哥哥阿信家過年,他習慣除夕夜在二樓陽台擺攤烤肉給大家吃,不過你知道的,台灣男人加上硬漢運動員的性格,很難說太感性的話,但在幾杯啤酒下肚後,哥哥開口了。
「在台北日子不好過喔。」
「恩~。」
「你那個什麼出口的,看不懂勒……。」
「恩~。」
「哥,我想轉行……。」
「確定?你不是喜歡拍電影嗎?」
「……。」
「要是喜歡就撐下去吧,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了。」
「好啊,那我想拍你年輕的故事。」
「我!?好啊,你要是準備好,我就幫你。」
哥哥可能覺得又上當了,不過這種很台灣傳統男性式的鼓勵卻是真心動人。我寫了五千字的故事大綱,並且找編劇王國光定期回宜蘭跟我哥哥聊聊。我為《翻滾吧!阿信》這個故事下了一個標題──
「哪怕只有一次機會,我都要用盡全力翻身。」
接下來的日子,我跟豐哥幾乎是靠著這句話撐下來的。我們開始寫劇本、開始跟投資者面談、不斷地被拒絕;我們依然繼續修劇本、繼續找機會尋求投資、繼續被拒絕……直到三年後,這個劇本修改到第三十三個版本,我們遇見了《冏男孩》與《艋舺》監製李烈,我跟烈姊說:「阿姊,妳幫我看看,如果妳也說不行,那我就認了。」一個禮拜過後,烈姊打給我說:「孩子,我們來拍片吧~我被你的劇本打動了。」
我們很慶幸,在還這麼年輕、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量時,盡情地歷經了這些事情。回想那三年尋找投資的日子,我們深刻體會了被諷刺、被批評、被羞辱、被懷疑,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沒有選擇放棄,我們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最後,我們才真的懂了什麼叫做「挫折」,什麼又叫做「想翻身」,唯有親身經歷才知道挫折的痛,才知道想翻身需要多強大了力量。如果一部電影裡擁有眾人都想翻身的寄託,那我想這股力量一定十分驚人。《翻滾吧!阿信》這部電影的幕後工作人員,有一半都是當年《六號出口》的團隊,這幾年來大家各自在外磨練,直到電影開始進入籌備期時,一經豐哥號召,全員集合,所有人的眼神就像吳宇森導演的電影《英雄本色》裡,小馬哥周潤發對狄龍說的話:「有一天,我一定要把我當年失去的全部要回來。」除了感動之外,我只有用盡全力,帶領大家往未知的航程前行。
除了工作人員外,我想好好介紹兩位我敬重的朋友、我敬重的演員,雖然我常形容他們兩位在拍攝期間,簡直像兩隻蜜蜂一樣不停在耳邊騷擾我,但我很開心被他們騷擾,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不是我在帶領他們怎麼演戲,而是我創造了一個時空,帶著他們兩位一起回到那個年代,一起經歷探索當年我哥哥發生了什麼事,很謝謝他們兩位的陪伴,與我一起補足了這一塊。
關於彭于晏,他的第一部電影處女作就是《六號出口》,雖然後來我們都沒有找到出口。多年後再相遇,我知道他因為經紀合約的問題,有點想放棄演員這個行業,我把阿信的劇本寄給他,希望給他一些鼓勵,沒想到隔天他就打給我,說他看完劇本後哭了一整晚,他覺得一個年輕人為了體操夢可以付出這麼多,那他有什麼資格什麼放棄?
當時我什麼都沒有,我也不確定這部電影何時能開拍,不過彭于晏十分有義氣地對我說:「導演我等你,在你沒開拍這部電影前,我一定撐著等你,加油!」你說,這樣我還有退路嗎?
「寧可接受失敗,也不願意接受放棄。」這是彭于晏在接受體操特訓時的信念。
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我一度覺得彭于晏瘋了,因為他實在太拚了。他以為他是體操選手,後來在過程中受傷了,我跟我哥都有些擔心。不過當他完成最後一幕,國際賽的跳馬衝刺,那個眼神十分驚人!一般體操選手至少苦練多年,才有可能挑戰後空翻等跳馬動作,但因為他絕不讓自己後悔,只有拚了!我想那一刻,彭于晏相信自己就是阿信,他知道這二十五公尺的跳馬跑道,花了阿信教練十五年的歲月,此刻他只有奮力一搏!我當下相信他就是阿信。我也很高興我哥看完電影後,連聲說:「就像他自己在演一樣!」那表示我跟彭于晏都做到了。「哥,我們沒有讓你丟臉吧!」
至於柯宇綸,我只能說:「他是個特殊的演員,簡直用命在演戲。」記得有天後期配音,宇綸一開始錄得不順,他說自己是暖機很慢的人。後來我看他宛如招魂般,「菜脯」上身,瞬間把我拉回四個月前的拍攝場景,那是電影中最慘烈的一場打鬥戲。我在拍攝過程中,我其實有些擔心,一方面是怕我太入戲,另一方面是擔憂柯宇綸太投入,看得出來他已經不是再演戲了,他就他,柯宇綸就是菜脯。看著他的演出,幾乎補足了我當年沒有親身經歷的那段,我哥哥阿信與朋友流浪生活的樣貌。我自己看了都覺得驚心動魄,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演員,用他的命演出這場戲。
《翻滾吧!阿信》的宣傳期,我們一起接受訪談,我才知道一段宇綸背後的故事。一年前我把阿信的劇本給宇綸時,跟他說我當初寫菜脯這角色就想到他,希望有機會可以一起合作。後來有一段時間,為了等待這部電影開拍,他推掉許多戲約,因為他知道這個角色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曾有段日子,他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百元可以花費,經常天天有一兩餐是喝水熬過來的。
宇綸從小就進入這個行業,經歷我們沒有體驗過的童年生活。我知道他這幾年都在跟自己過不去,他總想證明什麼,但時機似乎都不太對。但我知道他沒有放棄自己,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在《翻滾吧!阿信》中的演出,恭喜你宇綸,你做到了!
回想起三年前,我開始寫《翻滾吧!阿信》這個故事,有一天在跟我哥哥聊這件事,他跟我說:「這我的故事欸,你說拍就拍喔!」那時我不太懂他為何有些生氣。三年過去了,這也許是天意,我也經歷了人生的低潮,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了我哥哥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不管有多苦也不放棄努力準備著,一切都為了有一天「翻身」的到來。
我想不管是彭于晏、柯宇綸、豐哥或者我,大家一切的努力,不也都是在等這一天到來嗎?
「那怕只有一次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內文選讀三】
七天,十斤白酒,一張合約
我一點都不想被埋在北京,我想要有存在感。
又一次,我想起了人生的最大課題,似乎就是「選擇」,然後學會接受「結果」。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
未來,我告訴自己,似乎就沒有什麼好懼怕的了。北京出關後,我還是得面對「留下來」或者「回家去」的選擇問題。同時,留守台北的豐哥來信,銀行又來問候了,之前跟他們洽談每三個月還一筆款的時間到了,但我原本規畫的電影又沒有如期開拍,導致還款來源受阻、拉警報中,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的電影之路的第三位貴人出現了。
在這條路上,第一位貴人是小燕姊(張小燕),當年《六號出口》因為有她最後的金援支助,我跟豐哥沒有跑路地把片子拍完。第二位貴人是烈姊(李烈),當我跟豐哥走投無路,咬牙放棄前把《翻滾吧! 阿信》劇本遞給她,沒想到烈姊爽快答應當我們的監製,並且把製作預算提高,做一部好電影,讓我們才有翻身的機會。
第三位貴人則是蔣總(蔣浩),他來自南京,比我大兩歲,大學念的是美術系,早年靠廣告業務白手起家,接著在江蘇省製作多部成功電視劇站穩腳步,內心最大的心願還是想製作有品質的電影,於是和關導一起北漂,積極開創電影製作的可能性。我倆相識於台北老餐館雞家莊,那次關導帶他來台灣參加金馬獎,同時安排他跟台灣年輕導演交流。他的想法很特別,當大陸電影正在起飛時,他卻想跟台灣年輕導演合作。那次我們交流不多,我只記得後來他告訴我,他對那家店一直有意見,不知道是口味不合,還是對我有意見,哈。
後來,蔣總回北京後,陸續積極邀請幾位台灣年輕導演,一起到北京公司交流,同時也藉這個機會深度認識彼此,於是我跟他就展開了「七天,十斤白酒,一張合約」之旅。
可能是大陸北方文化習慣,飯桌上見面第一件事就是白酒伺候,不喝不給臉,喝乾交朋友。我落地北京,正展開「北漂」的第二天,就被關導帶去蔣總的飯局開喝。基本上,我在台灣不太喝酒,更別說高粱濃度的白酒,酒量不好但我有酒膽,大概就是不認輸吧!
第一天的飯局,我傻傻地乾。那天飯桌上還來了另一位台灣導演,我看他喝了第一杯白酒後,就直接趴在桌上直到飯局結束他都沒醒來,最後還是我扶他上車一起回酒店。跟大家揮手道別後,他突然醒了,原來他只是裝醉,然後用老生常談的語氣對我說:「來北京啊,要嘛第一口就裝醉到底,不然只要喝了第一次,就永遠沒有回頭路。」完了,我當下也醒了。接下來的第二天、第三天……到第六天,每到晚上的飯局果然如鬼打牆似的不斷地重複著情節,先是一杯一杯來,到後來喝多了,開始一壺一壺來。我只能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倒下。唯一不太一樣的情節,是被送回酒店的我,回到房間睡覺的位置每天都不太一樣。第一天醒來時,我發現自己躺在床上,但包包鞋子沿路丟;第二天醒來時,我躺在床邊,快要掉下床;第三天醒來時,我躺在浴缸裡;第四天醒來,我趴在馬桶邊;第五天醒來,我躺在沙發上;第六天醒來,我直接躺在地板上─ 我實在想不起來到底怎麼回到房間的,就是俗稱的「斷片兒」。
直到第七天晚上的飯局,蔣總終於喊停了,他說林導真能喝,一般來說我們喝個一、兩天先交交朋友,喝個三、 四天看看人品,沒想到你連喝七天十斤白酒還沒倒,要嘛就是你人品太好,不然就是個厲害角色,今天咱們就不這樣喝了,隨意就好。
那天,算是我來北京這麼多天第一次放鬆下來,聽說當晚我直接醉倒在飯桌上,是司機抬回酒店房間裡。不過在我醉倒前,我看到幾個畫面,飯桌上的客人有人喝下白酒後,直接拿衛生紙擦嘴,順便轉移口中的白酒;有人喝下白酒尚未嚥下就直接再喝一口茶,將白酒吐回茶杯裡;甚至有人端起白酒準備喝下口那一瞬間,將白酒迅速往身後一倒,然後再態若自如地對我微笑……,我只能說這裡果然是江湖,高手雲集。
後來,我簽到了來北京的第一部電影合約,不過最後卻因為與小說作者對於女主角人選談不攏,案子停擺了。當我在面臨「留下來」或者「回家去」的選擇問題時,同時又得面對台北銀行的催款問題,我單獨約了老蔣出來聊聊。我跟他說了我目前遇到的問題,以及我想知道對於電影停拍後他的想法,他說他還是想拍電影,不希望這次電影停拍就停止合作,他希望我留下來,再一起合作一部電影,甚至更多部電影。他直接提出五年三部片約的合作計畫,他願意協助我度過難關,但同時我也得簽下某種意義上的賣身契。
那晚,在老蔣送我回酒店的車上,廣播電台正播著汪峰的歌〈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去,我希望人們把我埋在這裡,在這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我一點都不想被埋在北京,但我想要有存在感。我知道此刻的我,必須做出「選擇」,然後學會「接受」,以及「面對」未知的未來。然而,我還是繼續得喝下去。那段日子我發現我的電話費異常昂貴,因為我經常在半夜喝多的時候固定打出兩通電話,一通是打電話給我從小到大的好夥伴傑克,那時他在深圳打拚,每次我打過去的時候,不是他喝多了就是我喝多了,然後我們互相安慰說:「撐下去,絕對不能被打倒。」另一通是打給我媽,我自己也滿意外的,後來回家過年時,我媽每次都滿自豪地說:「我兒子喝醉了都會打給我說,老媽,這個月會給妳發薪水,別擔心,但,我實在不想再喝了……。」直到大陸官方開始嚴打企業奢華風氣,所謂的飯局才慢慢減少了,但我發現餐廳也倒了不少。
後來,我們試著合作開發第二部電影《藏地白皮書》,最終的理由說法是台灣同胞不適應西藏氣候,再度終止計畫。我們合作的第一部正式開拍電影,是《謊言西西里》,由韓國歐巴李準基與中國女孩周冬雨主演的跨國戀,不料上映前夕,大陸發生「限韓令」事件,導致電影上映三天後匆匆下片,最終票房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