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釀電影創刊號VOL.1 —燃燒不盡的偏執

79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致那些太長與過短的年少時代──李察.林克雷特/孫雅為

每隔九年,透過林克雷特的鏡頭,我們看著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滔滔不絕地大量對話,那些被影迷們深深牢記的,關於情感、人生、哲學的想法,像是用硬岩鑿下的聖言、待時間驗證的論文一般,如今談到愛情經典,有多少人還是賴在這個宇宙中,奉守信仰。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的傑西與席琳,是可以說走就走的瀟灑青年,在異地將他們的二十三歲過得毫無拘束。二手黑膠唱片行彼此試探的眼眸裡,是澄澈到不行的曖昧,或是在餐廳裡拿手當話筒藉勢表明心意,根本值得列為表白範本,這些都是第一集獨有的可愛之處。而不交換聯絡方式的道別,則是簡直不可思議的乾脆——但我總想,如果在另一個戀棧了的平行時空裡,還能有往後十八年的纏繞嗎?

來到九年後的《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傑西有宣傳新書的行程、預定要搭乘的航班、不快樂的婚姻和一個兒子,而席琳有了定居的城市與扎根的生活,第二集的重遇與火花依然浪漫,只是你可以看見許多限制,它們像美麗的藤蔓一樣圍著傑西與席琳,看似鬆散隨意,真的要起身時卻扣住了腳步。

又一個九年後的《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蔚藍的海洋與金黃的陽光,在最愜意的風景呈上最現實的寫照,這是頭一次,他們的對話中有很大比例的爭吵。席琳說現在的她只有在辦公室廁所拉屎時才能專心思考,「思考」這件事被迫與屎味產生聯結。我不清楚傑西後來是否真如當下所言,要將這句話寫進新書裡,也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但若時光能倒流,我想問被我拉進戲院的母親,有無看了紀錄片或恐怖片的錯覺?

我只依稀記得,媽媽下了「他們一直在說話」的評語,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對李察・林克雷特電影的印象吧。用大篇幅、極為細緻入微的言語,交代一個人、一段故事、一種態度,甚至稱不上有主線劇情。我承認自己是個沒有耐性的人,但也許是因為我將所有耐心的額度都給了電影(聽起來頗像是在找藉口開脫),尤其是【愛在三部曲】這樣的細水長流。這些自然到看似漫不經心、順勢而為的對白並非即興演出,林克雷特不只一次強調他在開拍前會多次彩排,因為即席產生台詞不是他喜歡的模式。不過由對話領銜的特色,也給了林克雷特的影迷一道難題:當我們深受這樣雋永的作品感動,也想要推薦給別人時,難免會有以下窘境:

「所以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就是男女主角相遇(重逢)之後一天內發生的事,他們不停地邊走路邊說話。」

「說什麼?」

「什麼都聊耶⋯⋯」

「就這樣?」

「沒有啦!嗯⋯⋯,摁,差不多。」

這樣的對話,我往往會以「總之我很喜歡,你直接去看看好了!」作結。「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最佳代言人,非林克雷特的電影莫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