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古代傳說:風箏的起源與習俗
  那是在西漢建元年間,北方燕趙地區有一個老農夫,他每天戴著斗笠在田間工作。
  在初秋的一天,這天風很大,老農夫正在田間收麥子,突然狂風大作,大風將他的斗笠捲飛了。老農夫身手敏捷,他一把抓住斗笠上繫著的細繩,想將斗笠拉回來。
  但是風力很強,斗笠被吹到半空,恰好老農夫斗笠上的細繩很長,斗笠便像樹葉一樣漂浮在半空。
  老農夫再一用力,斗笠便回到了他的手上。他覺著這樣很好玩,於是老農夫就故意將斗笠甩到天上,他拉著斗笠上的細繩使斗笠不至於被風吹走,但斗笠借助風力,仍然可以在半空中漂浮。
  老農夫玩了一會兒,便收起了斗笠。他回到家將這件事告訴家人,還故意扔出斗笠展示了起來。他家人也覺得這很神奇,於是他們便將這件事告訴了村裡人。
  後來村裡人又四處傳播放斗笠的事。漸漸地,這件事傳遍了燕趙地區的大街小巷,人們都開始玩起了放斗笠的遊戲。
  沒多久,人們在放斗笠的時候,他們覺得斗笠還是重了些,不能在半空漂浮太久。於是有人改進了這項遊戲,他們用牛皮紙替代斗笠,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放風箏的活動。
  放風箏是中國古代民間廣為盛行的一項傳統運動。它流行於中國各地,歷史悠久,已經有2,000 多年的歷史了,也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風箏起源於中國古代,這個早有定論。但關於它的起源除了中國古代的斗笠外,還有另外兩種傳說:一是樹葉說;二是帆船說。
  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捲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人們便用麻絲拴住樹葉放著玩,後來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
  帆船說同樣來自於中國南方水鄉,據說古代南方人使用木舟已經有2,000 多年的歷史了。後來又有了帆船,帆是借助風力的一種工具,古代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了風箏來放飛玩耍,之後逐步演變成了後來放風箏的遊樂活動。
  在中國古代,關於風箏的傳說很多,風箏又叫「紙鳶」、「風鳶」、「紙鷂」或「鷂子」。風箏古時稱為「鷂」,中國北方地區也有稱為「鳶」的,它是一種古代傳統的民間工藝品。
  在中國古籍當中有關風箏的史料非常豐富。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做的。據說最早的風箏是由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墨翟製造的。
  據《韓非子.外儲說》記載:
  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這是說墨子將風箏研究了整整3 年,終於他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木鳥就壞掉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鳥」就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風箏。
  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鳥」,造型很奇特,而且它已經具備了「飛天」的功能了,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2,000 年以上的歷史了。
  後來,墨子把製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公輸班也叫魯班,是中國後世著名的木匠大師。魯班很聰明,他根據老師墨翟的理想和設計,開始使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他又用火烤彎竹子,把它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