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台北‧中山站
宜古宜今宜文青的特色商圈

捷運中山站一帶,過去曾是日本皇太子裕仁參拜神社時的道路,也稱作「敕使街道」,周邊的商圈因而熱絡,而當時的領事館、日本學校也轉型成現在的光點台北、當代藝術館;現今,文創、服飾、雜貨、飲食等店鋪林立,宜古宜今宜文青,如同微光城市般的亮點角落般耐人尋味,相濡以沫、不如在中山來個巧遇吧!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古蹟裡優遊美學建築

「台北當代藝術館」縮寫為MOCA,與摩卡咖啡的發音相同,倒有不少常去這裡逛展的人戲稱為「逛摩卡」。現在是推廣現代藝術的所在,很潮,前身卻是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設於台北城的御成町,專為周邊到大稻埕一帶的日籍學童所設立;現今館後建築與建成中學相連,成為學校與美術館共構,乃全台獨有。

落成於1921年的建築,在戰後成為台北市政府辦公處所達50年之久。左右對稱的兩層樓建築,山牆形式的長廊,屋頂挑高,空間跨度遼闊,米白色樑柱結合磚紅牆與黑瓦斜屋頂,處處顯露古韻優雅;1996年列為市定古蹟,從外到裡都是值得拍攝的主角。

館前廣場的黃色金龜車,是車商與當代館合作舉辦「藏金龜‧繪當代」,彩繪模型車比賽首獎的「真實大小版」;創作者徐福興活潑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亮黃色的外形點綴黑白色塗鴉,在廣場上格外吸睛。

轉型後的文創展域空間不再神秘而是多了親近,即使不看展,只是單純駐足於磚紅建築的廊道之間,觀看人潮熙來攘往,彷彿歲月流動的歷史更替就在眼前上演著,也是興味十足。

意思意思
手作文創的懷舊情懷

「意思意思」位在台北當代館後方巷弄的2樓,走過路過很容易錯過。來到這,令人不禁發出「哇!」別有洞天的空間,木架上的雜貨堆疊像要觸摸到天花板,繁多而不亂;還有如鐵皮機器人等old style物件佇立其中,很多都是快遺忘的童年回憶。

店主NaNa說,「文創商品日新月異,我們仍想追尋一份雋永的情感底蘊,在這裡不叫老靈魂,對手作的狂熱與懷舊情懷,稱為『意思意思』。」店內收藏品很多,仍保留有大片木桌,供遊客靜坐片刻喝杯咖啡,享受與商品無聲對話的片刻。此外,也是藝術家展示作品的平台,不定期開設手作課程,體驗動手做的質感。光點台北
到洋樓領事館看電影

前身為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的「光點台北」,曾因台美斷交一度閒置荒廢,在官方與影委會的重建經營下,變身為發揚電影藝術的場域,而早年的發起者之一,正是以《聶隱娘》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名導侯孝賢。

純白,是對這兩層樓的洋式建築的第一印象,原為大使官邸車庫及發電機房的1樓,現在是主題電影院,每日放映6場影片,也是許多電影的試映地;2樓則是提供輕食的電影沙龍,讓人啜飲咖啡也能欣賞庭園景致。外觀簡潔的白色牆柱與迴廊的空間設計,在暈黃燈光照射下顯得深邃、典雅,風格接近美國南方維多利亞式,幽靜的氛圍與牆外中山北路車水馬龍的喧囂對比下,頗有大隱隱於市的巧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