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緬甸野艷

9特價28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薘加象園

薘加象園是緬甸其中一個觀察半野生大象的特色生態景點,和一般純粹以大象作為工具及表演的象園不同,該處的大象與人類是以互相合作求存的方式相處,是一個可以讓參觀者真正感受到人類、野生動物及環境相互共融的獨特地點。

要前往象園,必先前往離仰光280公里,約七小時車程的東吁市(Taungoo),再向南前往位於Pho的Pho Kyar Elephants Camp,車程約需要一小時。象園位於森林地帶,附近有不少的河溪,所以象園不單是象群生活的好地點,也是一個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生態熱點,當中更可以找到包括雀鳥和野生蘭花。

要真正全面認識象園,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深夜出發,於清晨5時半左右到達村莊,跟隨村中的專業引領者,深入森林,尋找亞洲象。

由村莊出發,走入森林深處的河谷,過程需要涉水步行,有些位置的水汙深可到達小腳孩近,所以裝備方面可以選擇穿著短褲及行走山澗的涉水行山鞋。而象的引領者會沿著河谷,依靠象群留下的糞便及腳印來尋找森林中象的蹤影。

而在象園旁邊村落生活的村民,主要以製作木炭或伐木為生。在村落附近出沒的象群,和村民一直都維持互惠的關係,早在百多年前開始,象群已協助村民把木材運到炭窰或村莊進行買賣,同時村民亦有為大象提供的食物,甚至照顧牠們的生活,例如帶領象群到河邊洗澡等,因而象群與村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過去百多年來,象群與村民一直靠著彼此互信和互利的情況下共同生活。

緬甸小知識—林中送炭

居住於森林中的生物,無論大象和人類都要依靠森林的樹木生存,象以此為食,而人類則以樹為商。緬甸的木業一直都相當有名,尤以質地堅硬的柚木最為有名,而在當地,更有另一種和木有關的產業,就是燒製木炭。對於未有化石燃料供應的地區,炭是其中一種重要的燃料。

要製炭必須要有質地細密的大型木材,與及大型的炭窰。而製炭的過程是要將木材放置窰中,日以繼夜的讓木材燃燒,期間不能讓火熄滅,而經過300至1000度大火多天的洗禮,之後再密封炭窰及經過十到二十天的燜燒,使其脫水及炭化,之後就會成為木炭。因此只要發現有石製炭窰,就可以知道該處有人製炭,而且由於緬甸本身木材質量很好,所以製成的炭甚至會出口到世界各地。緬甸小知識--騎象行者

經過約兩公里的行程,穿越河谷山林和山中小徑之後,引領者便會站在山上大叫,據說這是只有當地族人才懂得的一種緬甸方言,有著呼喚象群的能力,是為「象語」是為當地村民與大象連繫的憑證。經過呼喚,不久之後,叢林中就傳來了一陣噹噹聲,一隻身形龐大的象,便步出叢林站在眾人面前,聽著引領者的指示,低下頭讓他坐在頸上,緩緩下山。為甚麼象的出現會傳來一陣鈴聲,原來這亦是當地人和大象的連繫方式,只要於大象的頸上繫上鈴鐺,便可隨著鈴聲找到大象的身影。如此巨大身形,動作卻如此靈活,一下子就到達平地,蹲下身軀,讓眾人坐在牠的背上,之後便可乘坐一程「順風象」回村。

對於沒有騎過大象,又或是使用過象鞍騎象的遊客,直接騎象的感覺其實相當特別。因為大象背部寬大,皮厚並有短而硬的毛,在沒有坐墊的情況下,感覺並不舒適,加上在行走時,大象會左搖右擺,令乘客難於平衡。而且因為坐著的位置正是大象的脊骨正中,當行走時,大象的脊骨會不斷上下撞擊臀部,經過40分鐘的路程,會讓人驚訝於引領者的專業之餘,也令遊客們相信,用腳走回村一定會比較舒服!

回到村莊,引領者會先為象群準備早點,而象群的早點到底是甚麼呢?答案竟然是米!據村民所講,象群來到村莊,目的就是為了村民為牠們而設的米及糖。象群食飽以後就到河邊洗澡,引領者會帶領牠們到河中,這時象就會很舒服的躺下。引領者會用樹葉為牠們刷身,再用河水沖走身上泥土。接著象群就會進行搬運工作,但相比人類,象群只會進行半天的工作,下班後大象就返回森林生活,到第二日才又重新入村工作。

特色生物–亞洲象

緬甸的大象,和東南亞地區,例如泰國等地一樣,都是屬於亞洲象。亞洲象體形較小,而且耳朵比例亦小,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地區,包括緬甸、泰國和印尼等,多棲息在熱帶雨林當中,以植物的嫩葉為食,不過在人類附近生活的族群,則有機會捕食人類的農作物,因而因為其擁有強大的體力和健壯的身體,也易於馴服,所以常被人用作搬運木材的運輸工具。在這古老的象村中,人和象互利式的生活,是其他地方少見的,而且這個互利的關係,更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也說明了人其實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可以融入其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