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街
劉芷妤
一直到現在,我牽著女孩的手走在那條街上,都還常有種奇妙的時光倒流錯覺。
有時候我也想,或許那並不是錯覺,也許時光經常倒流,在所有記憶漲潮的時刻。
我是兩個孩子的姑姑。
兩姊弟都和他們爸爸長得像,而他們爸爸又和他們爸爸的姊姊長得像,所以兩個孩子都長得像我。尤其是姊姊,聽說,跟我小時候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牽著她走在我從前上學的街上,總恍恍然覺得那就是媽媽牽著我去上學的復刻版。我們家在街的這頭,走到底,就是學區的小學與中學,隔街相對,皆名瑞祥。由於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沒能逃離瑞祥這兩個字,出社會後有幾年還每天經過同一條街去上班,連弟弟結婚生子後,我牽著他女兒走在那條街上,看見路邊櫥窗裡我們的倒影,都還不免微微一愣,停下腳步確認此刻的時空背景與角色——仔細想來,那條街於我,確實接近精神時光屋那樣的存在。
那條街隨著我年歲漸長,開始不時出現時空扭曲的現象,依據愛因斯坦的說法,瞬間壓縮過於巨大的質量會形成黑洞,那麼那條街上的黑洞,究其原因,恐怕正是因為密集而龐大的記憶而生。
小學時,本來該是媽媽牽著手去上學的,但這幅景象沒有維持太久,因為我總是睡過頭,媽媽幾乎每天都得騎著機車趕在糾察隊收工前把我扔進校門,下午放學才和同學一起沿著同一條路線回家。
放學時分,那條街上充滿巨龍與怪獸,比如說學校老師不准我們走進去的租書店,還有媽媽三申五令不准偷吃的路邊炸雞攤。身為公主,我非常盡責地在每個怪物出現時都被成功俘虜:所以媽媽會在租書店裡發現剛吃完炸雞脖子滿嘴油膩的我,電動小間裡則囚禁著我的弟弟——說到那個炸雞脖子,我上週回家時看見他們還在那條街同一個位置,那總是滾著油的大鍋和擺滿各種炸物的長桌彷彿二十年來從來沒換過,如同女巫永遠熬著神秘湯藥的大釜。
上了中學以後,我開始騎腳踏車上學,路線極其簡單,就那條街。中學期間,為了來回那短短的一條街而弄丟的腳踏車總計十二輛,其中包括:爸爸為心愛的女兒買的第一輛美少女銀紅色自行車、第一輛車弄丟以後爸爸千叮嚀萬交代不要再弄丟的第二輛變速車、連著弄丟好幾輛新車後無比絕望的爸爸給女兒買的二手腳踏車、以及二手腳踏車也照樣弄丟後,其後繼續弄丟的或新或舊、或淑女或變速、或紅或藍或灰的各種腳踏車們。那些車都去哪裡了?為什麼每當我上課快遲到了想說一次沒鎖車又不會死的時候,就會有人把我的車偷偷騎走?為什麼竟然會有人發現我只是把彈簧鎖圈住腳踏車輪框而沒有真的鎖上?這些問題對我而言至今仍是大哉問,正如同我爸永遠不明白為什麼他女兒就是不肯跟一般人一樣好好鎖上車。
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話,弄丟了十二輛腳踏車,我只被揍了一次。
我想我爸媽是真心愛我的。
追根究底大概就是愛吧,那個被用到俗爛的字,恐怕正是讓那條街時空扭曲的原因。我記得小學時大家都帶便當去學校蒸,或者訂學校統一的便當,但在某一段時間,班上同學集體不跟我說話、經過時踢我桌子、把我抽屜的書拿去走廊上丟、用那時我還不懂的髒話罵我,媽媽每天中午給我親送熱騰騰的便當,我們固定在某一段圍牆邊交貨,有時候我已經哭到說不出話,只能在拿便當時緊緊握一下媽媽的手,然後媽媽也回握我,但很快她就要放開,要讓她的女兒自己去經歷也只能自己經歷的難關。
我後來走在那條街上時經常回想,媽媽送完便當後,沿著那條街回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是不是也會停下來掉眼淚,因為無法代心愛的孩子受罪。
上了中學,爸媽開始無法在那條街上找到我,租書店與炸雞攤已經留不住他們的女兒,甚至學校也不能。我自以為是書架上那些書裡瀟灑叛逆的建中北一女,跟教官吵架翹課去印刷廠寫文章編校刊,直到有一天,他們接到了我留級的消息。
向來美麗而驕傲的媽媽再次走過那條街到學校,請求我的老師放我一馬,當然沒有人理她,她心碎地回到家,擁抱她的女兒,我卻只是倔強地發脾氣:「妳幹嘛去找老師談!我自己做的事自己擔。」
直到我離開那條街去外地上大學,媽媽還是不時透過話筒遞來那條街的消息:「昨天我在菜市場聽說,妳很喜歡的那個作家蔡素芬,她娘家就是在那條街上耶!」
「蛤,真的嗎?!」
媽媽說,妳要加油,有一天,妳會跟蔡素芬一樣,變成很棒的作家,寫出讓別人很喜歡很感動的小說。因為,妳們都住在這條街上,這條街一定是專門出才女的。
只有媽媽對女兒才說得出這樣的話。
相隔多年,我真的有機會面對面採訪蔡素芬,跟她說出當年媽媽跟我說的那則鄉野傳奇,素芬姐綻出燦爛的笑,睜大眼睛說:「我是住在那附近,但不是那條街上啊。」媽媽,原來我沒有變成蔡素芬那樣的作家,是因為這樣啊,根本不是同一條街嘛。採訪結束後,我走在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回家,告訴她「才女街」的真相。
「不管啦,我的女兒,就是才女啊。」她在電話那頭笑起來,我也笑了,笑得眼睛有點出水。在那同時,我在台北再度經歷時空扭曲,穿越黑洞後我在第五空間裡同時看見許多個那條街:我牽著女孩走在那條街上,媽媽牽著我走在那條街上,或者她無數次一個人,為了我,走在那條街上。
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雙份酒精。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曾出版《迷時回:無糖城市迷路指南》與《To:西子灣岸 我親愛的永無島》與幾本筆名發表的奇幻輕小說。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舞台劇劇本首獎、2009年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組首獎。曾任廣告文案、遊戲公司文案、建設公司文案、社福機構文案、偶像劇與舞台劇編劇、千樹成林創意作文班教師、南台科大多樂系教授劇本與小說與電子書平台商品部經理,每個工作的共同點都是:「認真的異想天開」。現任賣故事的老女孩,兼任小王子與彼得潘的地球職務代理人。
劉芷妤
一直到現在,我牽著女孩的手走在那條街上,都還常有種奇妙的時光倒流錯覺。
有時候我也想,或許那並不是錯覺,也許時光經常倒流,在所有記憶漲潮的時刻。
我是兩個孩子的姑姑。
兩姊弟都和他們爸爸長得像,而他們爸爸又和他們爸爸的姊姊長得像,所以兩個孩子都長得像我。尤其是姊姊,聽說,跟我小時候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牽著她走在我從前上學的街上,總恍恍然覺得那就是媽媽牽著我去上學的復刻版。我們家在街的這頭,走到底,就是學區的小學與中學,隔街相對,皆名瑞祥。由於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沒能逃離瑞祥這兩個字,出社會後有幾年還每天經過同一條街去上班,連弟弟結婚生子後,我牽著他女兒走在那條街上,看見路邊櫥窗裡我們的倒影,都還不免微微一愣,停下腳步確認此刻的時空背景與角色——仔細想來,那條街於我,確實接近精神時光屋那樣的存在。
那條街隨著我年歲漸長,開始不時出現時空扭曲的現象,依據愛因斯坦的說法,瞬間壓縮過於巨大的質量會形成黑洞,那麼那條街上的黑洞,究其原因,恐怕正是因為密集而龐大的記憶而生。
小學時,本來該是媽媽牽著手去上學的,但這幅景象沒有維持太久,因為我總是睡過頭,媽媽幾乎每天都得騎著機車趕在糾察隊收工前把我扔進校門,下午放學才和同學一起沿著同一條路線回家。
放學時分,那條街上充滿巨龍與怪獸,比如說學校老師不准我們走進去的租書店,還有媽媽三申五令不准偷吃的路邊炸雞攤。身為公主,我非常盡責地在每個怪物出現時都被成功俘虜:所以媽媽會在租書店裡發現剛吃完炸雞脖子滿嘴油膩的我,電動小間裡則囚禁著我的弟弟——說到那個炸雞脖子,我上週回家時看見他們還在那條街同一個位置,那總是滾著油的大鍋和擺滿各種炸物的長桌彷彿二十年來從來沒換過,如同女巫永遠熬著神秘湯藥的大釜。
上了中學以後,我開始騎腳踏車上學,路線極其簡單,就那條街。中學期間,為了來回那短短的一條街而弄丟的腳踏車總計十二輛,其中包括:爸爸為心愛的女兒買的第一輛美少女銀紅色自行車、第一輛車弄丟以後爸爸千叮嚀萬交代不要再弄丟的第二輛變速車、連著弄丟好幾輛新車後無比絕望的爸爸給女兒買的二手腳踏車、以及二手腳踏車也照樣弄丟後,其後繼續弄丟的或新或舊、或淑女或變速、或紅或藍或灰的各種腳踏車們。那些車都去哪裡了?為什麼每當我上課快遲到了想說一次沒鎖車又不會死的時候,就會有人把我的車偷偷騎走?為什麼竟然會有人發現我只是把彈簧鎖圈住腳踏車輪框而沒有真的鎖上?這些問題對我而言至今仍是大哉問,正如同我爸永遠不明白為什麼他女兒就是不肯跟一般人一樣好好鎖上車。
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話,弄丟了十二輛腳踏車,我只被揍了一次。
我想我爸媽是真心愛我的。
追根究底大概就是愛吧,那個被用到俗爛的字,恐怕正是讓那條街時空扭曲的原因。我記得小學時大家都帶便當去學校蒸,或者訂學校統一的便當,但在某一段時間,班上同學集體不跟我說話、經過時踢我桌子、把我抽屜的書拿去走廊上丟、用那時我還不懂的髒話罵我,媽媽每天中午給我親送熱騰騰的便當,我們固定在某一段圍牆邊交貨,有時候我已經哭到說不出話,只能在拿便當時緊緊握一下媽媽的手,然後媽媽也回握我,但很快她就要放開,要讓她的女兒自己去經歷也只能自己經歷的難關。
我後來走在那條街上時經常回想,媽媽送完便當後,沿著那條街回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是不是也會停下來掉眼淚,因為無法代心愛的孩子受罪。
上了中學,爸媽開始無法在那條街上找到我,租書店與炸雞攤已經留不住他們的女兒,甚至學校也不能。我自以為是書架上那些書裡瀟灑叛逆的建中北一女,跟教官吵架翹課去印刷廠寫文章編校刊,直到有一天,他們接到了我留級的消息。
向來美麗而驕傲的媽媽再次走過那條街到學校,請求我的老師放我一馬,當然沒有人理她,她心碎地回到家,擁抱她的女兒,我卻只是倔強地發脾氣:「妳幹嘛去找老師談!我自己做的事自己擔。」
直到我離開那條街去外地上大學,媽媽還是不時透過話筒遞來那條街的消息:「昨天我在菜市場聽說,妳很喜歡的那個作家蔡素芬,她娘家就是在那條街上耶!」
「蛤,真的嗎?!」
媽媽說,妳要加油,有一天,妳會跟蔡素芬一樣,變成很棒的作家,寫出讓別人很喜歡很感動的小說。因為,妳們都住在這條街上,這條街一定是專門出才女的。
只有媽媽對女兒才說得出這樣的話。
相隔多年,我真的有機會面對面採訪蔡素芬,跟她說出當年媽媽跟我說的那則鄉野傳奇,素芬姐綻出燦爛的笑,睜大眼睛說:「我是住在那附近,但不是那條街上啊。」媽媽,原來我沒有變成蔡素芬那樣的作家,是因為這樣啊,根本不是同一條街嘛。採訪結束後,我走在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回家,告訴她「才女街」的真相。
「不管啦,我的女兒,就是才女啊。」她在電話那頭笑起來,我也笑了,笑得眼睛有點出水。在那同時,我在台北再度經歷時空扭曲,穿越黑洞後我在第五空間裡同時看見許多個那條街:我牽著女孩走在那條街上,媽媽牽著我走在那條街上,或者她無數次一個人,為了我,走在那條街上。
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雙份酒精。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曾出版《迷時回:無糖城市迷路指南》與《To:西子灣岸 我親愛的永無島》與幾本筆名發表的奇幻輕小說。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舞台劇劇本首獎、2009年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組首獎。曾任廣告文案、遊戲公司文案、建設公司文案、社福機構文案、偶像劇與舞台劇編劇、千樹成林創意作文班教師、南台科大多樂系教授劇本與小說與電子書平台商品部經理,每個工作的共同點都是:「認真的異想天開」。現任賣故事的老女孩,兼任小王子與彼得潘的地球職務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