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虎年斷捨離之反思

新年之始,祝各位虎年大吉,同甘共「虎」。
去年九月開始,我們一家人駕著露營車的遊牧生活,至今已經開了一萬一千公里(大約是從香港開去歐洲那麼遠),回望起來,真的非常遠。
遠的不只是路程,也是視野。
旅途上,隨著車輪轉動,當孩子用流浪方式開始自主學習和感受的同時,我發現身為四個孩子的爸爸,自己原以為駕輕就熟的教育理念,也開闊了不少。其中一種學到的視野是斷捨離。當時,我們從香港一個六百平方英尺(大約十七坪)的單位,搬到只有一百平方英尺(不到三坪)的露營車,人生立即濃縮成六個背囊,失去物質,失去很多衣服與玩具,孩子會適應嗎?
會發脾氣嗎?會嚷著要回香港嗎?
結果是隨著輪子愈轉愈遠,他們都適應了這種簡約人生。礙於露營車儲物空間不多,我規定每人只有四套衣服、三雙襪子、一雙鞋,不能隨便亂買東西。例如襪子及褲子,穿著的時間多,自然就破了好多洞,太太就試著幫他們修補。誰知破完就補,補完又穿,孩子都指著破洞笑嘻嘻地互相取笑,但又以有媽媽愛的修補為榮,然後懷抱更珍惜的態度看世界:那一條褲子或一雙襪子不只是物質,而是爬滿經歷的日記本,這些同甘共苦的經歷,可以講一輩子!對啊!我這才當頭棒喝,愛孩子是要送他們經歷,而不是一味給予物質,再亮麗的衣飾,也比不上窗外風光明媚,再多的金錢,都比不上歲月靜好。
有人為行裝簡便的我們送來二手衣物(其實都好新好乾淨!),看在環保的份上,我就接收了部分,孩子滿心歡喜,笑得燦爛。華人總說,新年要穿新衣,但事實上,穿「舊衣」也是種福氣,理清自己的物慾,懂得分享與知足,已經是最好不過的「新禮物」。斷捨離嘛,露營車空間少,沒有太多空間放玩具。有人又會問,那孩子玩什麼?
車開到海邊,沙灘是生活最長的畫布。車開到河邊,石塊與魚兒成了孩子最溫柔和忠實的玩伴。車開到大城小鎮,孩子嚷著我拿出腫脹的錢包,裡面放的不是錢,而是四十張圖書證,那是他們最珍而重之的財富。四姊弟最愛兒童繪本,他們每次都興致勃勃地借五至十本!
我看著他們抱著沈甸甸的書本回到車上,自動自發、聚精會神地翻頁看書,頓時看得傻了眼。在香港,功課把每孩子成長的每分每秒都壓榨掉,讓人完全提不起勁閱讀。但這裡他們可以一目十行,唯一希望是,他們的近視不要加深太快(笑)。所以,要斷捨離掉的不只是身外物,是我們固有的價值觀。我們要戒掉香港那種揠苗助長、過度功利的學習態度,而是讓孩子有空間重新審視及梳理人生所需,學術與非學術都是一樣。只要慢慢聚焦於當下,簡樸而行,最後發現露營車雖窄小,回憶卻裝不完。
最後,祝大家在人生旅途上,虎盡甘來!

二。坐在露營車,臺灣必去的私房景點

時日有限,坐上露營車卻感覺一日千里,玩轉臺灣每個角落。以下是我們的私心推介,適合每一位駕著露營車,用旅居方式遊遍臺灣。

大禹嶺、武嶺【獨特的零度生活】

作為香港人,生活的氣候就是冬天無雪、夏日炎炎。如果想感受非典型的溫度差異,我會建議你駕著露營車登上位於中央山脈主稜鞍部的大禹嶺,也可順道走走合歡山的武嶺。大禹嶺是有名的高山茶區,由於茶園都被原始森林包圍,出產的青心烏龍尤其出色;而武嶺位於海拔高度三千二百七十五公尺,是臺灣公路的最高點位置,可以眺望高低起伏的山巒與層層的雲海。不過我們建議來此,並不只是因為上述原因,而是因為能感受到獨特的零度生活。我們曾於十二月、一月時開著車登山,每天晚上都會降至零下二至八度。外面風呼呼地吹,我們則圍在一起煮部隊鍋,裡面有菜有肉有麵,頓時沁入心脾。也因為開著露營車,我們才可抵達無人之境,享受冰冷刺激體驗,若覺得太冷,又可以立即躲回車上,簡直是最佳的天然屏障。

宜蘭南方澳魚市場【一堂震撼的主題課】

如果想讓小孩大開眼界,一定要去位於宜蘭的南方澳魚市場。一艘艘遠洋船出海捕魚後,送來各式各樣的魚類,到了每天早上九點的拍賣環節,幾百條旗魚、鯊魚、鮪魚盡入眼簾,宛如跑進一座一應俱全的魚類博物館,然後此起彼落的拍賣叫聲,成為一個難能可貴又不失趣味的過程。一期一會的還有黃鰭吞拿魚,我覺得那是讓孩子上生物課、環保課、文化課的最佳課室,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好震撼,一定要去。」

彰化芳苑全臺灣唯一【海牛文化】

比「出奇蛋」更多層次的亨受你有聽說過「海牛」嗎?臺灣在地朋友和帶我們一家經歷了一趟到彰化芳苑
一定要體驗的獨特「海牛文化」。芳苑產蚵(生蠔),更有全臺唯一、傳承近百年的「海牛文化」。這是自日治時期使用至今的漁法,由漁戶運用經特殊訓練的牛隻「海牛」,至潮間帶進行蚵田養殖及採收作業,現在則是轉型為觀光產業。據說全盛時期是家家戶戶都養著「海牛」,有數百隻之多,直到現在只有芳苑鄉保留下此項傳統,不過隨著俗稱「鐵牛」的柴油三輪採蚵車興起,以及蚵農和「海牛」的年紀越來越大,而「海牛」訓練又不太容易,所以數量急速下降,目前當地「海牛」也僅剩下六、七隻了。

南投草屯【田野焢窯趣】
最美的金黃稻田在稻穗秋收後,就遇到農作休耕期,這時田裡空蕩蕩的用來做什麼好呢?臺灣早期的農業社會,長輩會好好把握這個絕佳的時機,帶著孩子利用土塊堆砌土窯並放進一些簡單的食材,如蕃薯、玉米、土雞蛋等鄉土美食,體驗一下野炊的農餘樂趣。我的臺灣本地消防好友榮助特地為我們留了一片剛完成收割的稻香田,好讓農家子弟出生的我好好回味一下美好的童年記憶,同時,開闊我四個孩子的眼界,見識這古早農村生活的樂趣焢窯,臺語稱為「爌窯」或「爌土窯」,而客家語則稱之為「打窯」。從挖底洞、堆建土窯、燒窯至呈焦黑色,然後放入預先包好報紙或鋁箔紙的食材、把窯打垮覆蓋滿被敲碎土塊、燜窯、最後到開窯取出香噴噴及熱騰騰的美食。
這八個步驟看似簡單,其實當中大有學問,例如:窯底部留有洞口一方面是放置燃燒物,另一方面是要讓風產生對流,平均受熱及提升受熱速度;又例如:要判斷土裡食材是否已燜熟,可以在土堆上放一些草,草枯了就表示食物已熟。一座座小巧精緻的「焢窯」,背後卻充滿農民們大大的智慧和創意,更讓這片稻田散發出迷人的鄉村風情。傳統的焢窯是運用泥土曬乾後的土塊來建窯,不過,現在的焢窯體驗活動為了方便,多改以用現成的土磚或石頭搭窯。我個人還是推介沿用傳統的土塊,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全方位體驗方式比較有意思。

臺東縣金峰鄉歷坵部落【追隨原住民獵人足跡之秘旅】
臺灣的原住民族一共有十六族,儘管各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及文化,但狩獵活動在各族皆普遍被視為部落中神聖的大事,所以他們每次出獵前也必嚴陣以待,並且必須嚴守戒條。
浸信會歷坵教會的杜義輝牧師是一位我尊敬的臺灣好朋友,他不僅是一位有心的牧者,也是一位農夫,更是一位魯凱族獵人。來到臺東縣金峰鄉山上的歷坵部落,杜牧師邀請我們一家人跟隨著英勇的獵人們,踏上一場刺激而難忘的山林打獵探險之旅。穿越茂密的叢林,跋涉在崎嶇的山徑上,尋找著獵物的蹤跡,「你看,我剛剛看到小動物那會發光的小眼睛喔!小星興奮的叫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這是他剛從獵人身上學會了用電筒尋找動物身影的小技巧。
獵人從小便要跟隨著經驗豐富的獵人們,上山學習各樣打獵的技巧與山林知識,培養冷靜沉著的態度,以及分工合作的精神,這樣孕育出一個又一個能獨當一面的部落男人。
古往今來,原住民族均在中高海拔山林進行狩獵,並嚴格遵從祖先傳承下來狩獵的道德準則。原住民獵人重視自然保育,只在固定的季節出獵,絕不獵捕正在懷孕或哺乳的動物;同時,為促進山林野生動物生態的永續發展,他們更會避免在同一獵區有過度頻繁的捕獵。從前,孩子們只能透過螢幕視覺上了解打獵的過程;現在,他們可親身到現場體驗上山打獵的實況,全方位感受那份刺激而又充滿張力的真實感之餘,更可揭開狩獵那剛柔並重的新一面,實在令人畢生難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