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tourism)與旅遊(travel)的定義,在許多英文文獻中,廣義的定義是相似的,都是指在工業化與都市化的過程中,個人遠離日常生活的場所,停留在一個或多個地方,從事休閒活動,達到放鬆心情、紓解壓力的目的。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現象日益明顯,觀光的地方意涵有些轉變,不再只是強調地方的獨特性,也聚焦於地方的書寫與創新,發展利基觀光因而成為一種新趨勢。臺灣在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過程中,小鎮漫遊成為一種新趨勢,到訪小鎮可以探究祕境,體驗美食,從事各種休閒娛樂活動,因此許多鄰近都會區的鄉村地區,產生明顯的觀光化現象。
第一節 觀光的意義
觀光(tourism)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指從平時居住地暫時性移動至觀光景點(destination)的遊憩或休閒活動,圖1-1表示觀光(tourism)、遊憩(recreation)與休閒(leisure)的關係,單純的遊憩活動稱為「休閒觀光」,因為工作參加會議順道觀光稱為「商業觀光」。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觀光客的觀光動機,認為個人從事觀光活動的動機,主要在於脫離每日生活的環境,包括個人環境與人際環境,亦即隔離個人日常生活場所或社會經驗的社交場所(表1-1)(Williams & Lew,2015)。
Pearce(1993)以心理階層需求概念(1954年Maslow提出)為基礎,將個人基本需求與觀光動機(tourist motivation)的關係,分為五個階層的「休閒梯」(leisure ladder)概念,指出最低階的觀光動機是基於維持或修復個人生理需求,而從事放鬆、脫離日常生活的休閒活動,強調觀光服務,例如:食物、空間或衛生的服務;基於刺激的觀光動機,個人關注於激活的管理,從事安全,但不無聊;刺激,但不恐怖的休閒活動;基於關係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強調和諧與情感的休閒活動,強調共有快樂時光的分享;基於自我肯定與發展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技能、知識與能力的休閒活動;基於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關注於個人情感的休閒活動,投入與身體相對的靈性世界(圖1-2)。
若從經濟學的觀點分析觀光的意義,許多學者認為發展觀光可以促進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從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與脫離貧窮的觀點而言,觀光活動扮演重要角色,而觀光活動如何帶動鄉村經濟的復甦呢?Gao & Wu(2017)指出若從物質、社會與精神三個層面,來發展鄉村地區的觀光活
動,首先應在鄉村地區建造具有觀光吸引力的機能性空間,其次再從社會層面發展與觀光相關的永續性生計活動,最後從文化層面喚起集體意識的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與文化記憶(culture memory)(圖1-3)。
發展觀光也可以帶動國際性的經濟成長。Dogru & Bulut (2018)指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歐洲許多國家面臨經濟困境,但地中海沿岸的七個歐洲國家:希臘、法國、土耳其、西班牙、義大利、克羅埃西亞、斯洛凡尼亞,相對有較少的經濟衝擊,甚至經濟更為成長。表1-2顯示,這些國家的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遠高於經濟平均成長率(2007-2014年),只有法國經濟平均成長率(2014年)略高於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6%相對於5%)。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克羅埃西亞、希臘、西班牙雖然有負經濟成長,但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卻相對較高(5%, 24%與9%),尤其是土耳其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更高達73%。2014年這七個國家中,觀光業在經濟活動所佔的比重,克羅埃西亞甚至達於18%,顯示觀光業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經濟成長中的「港口產業」(harbor industry),觀光發展帶來新的直接與間接就業機會。
第一節 觀光的意義
觀光(tourism)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指從平時居住地暫時性移動至觀光景點(destination)的遊憩或休閒活動,圖1-1表示觀光(tourism)、遊憩(recreation)與休閒(leisure)的關係,單純的遊憩活動稱為「休閒觀光」,因為工作參加會議順道觀光稱為「商業觀光」。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觀光客的觀光動機,認為個人從事觀光活動的動機,主要在於脫離每日生活的環境,包括個人環境與人際環境,亦即隔離個人日常生活場所或社會經驗的社交場所(表1-1)(Williams & Lew,2015)。
Pearce(1993)以心理階層需求概念(1954年Maslow提出)為基礎,將個人基本需求與觀光動機(tourist motivation)的關係,分為五個階層的「休閒梯」(leisure ladder)概念,指出最低階的觀光動機是基於維持或修復個人生理需求,而從事放鬆、脫離日常生活的休閒活動,強調觀光服務,例如:食物、空間或衛生的服務;基於刺激的觀光動機,個人關注於激活的管理,從事安全,但不無聊;刺激,但不恐怖的休閒活動;基於關係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強調和諧與情感的休閒活動,強調共有快樂時光的分享;基於自我肯定與發展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技能、知識與能力的休閒活動;基於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觀光動機,個人從事關注於個人情感的休閒活動,投入與身體相對的靈性世界(圖1-2)。
若從經濟學的觀點分析觀光的意義,許多學者認為發展觀光可以促進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從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與脫離貧窮的觀點而言,觀光活動扮演重要角色,而觀光活動如何帶動鄉村經濟的復甦呢?Gao & Wu(2017)指出若從物質、社會與精神三個層面,來發展鄉村地區的觀光活
動,首先應在鄉村地區建造具有觀光吸引力的機能性空間,其次再從社會層面發展與觀光相關的永續性生計活動,最後從文化層面喚起集體意識的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與文化記憶(culture memory)(圖1-3)。
發展觀光也可以帶動國際性的經濟成長。Dogru & Bulut (2018)指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歐洲許多國家面臨經濟困境,但地中海沿岸的七個歐洲國家:希臘、法國、土耳其、西班牙、義大利、克羅埃西亞、斯洛凡尼亞,相對有較少的經濟衝擊,甚至經濟更為成長。表1-2顯示,這些國家的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遠高於經濟平均成長率(2007-2014年),只有法國經濟平均成長率(2014年)略高於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6%相對於5%)。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克羅埃西亞、希臘、西班牙雖然有負經濟成長,但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卻相對較高(5%, 24%與9%),尤其是土耳其觀光平均收入成長率更高達73%。2014年這七個國家中,觀光業在經濟活動所佔的比重,克羅埃西亞甚至達於18%,顯示觀光業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經濟成長中的「港口產業」(harbor industry),觀光發展帶來新的直接與間接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