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抵達營地的一路上,才是這趟旅行的精華

 

我常用「點」和「線」的比喻,來說明汽車露營與徒步露營之間的差異。以車子為主要工具的旅行,就像在地圖上瞬間移動,快速將一個個「點」連結成一條「細線」;但如果是用徒步或腳踏車前往營地,由於旅途上發生的體驗更令人印象深刻,「線」會變得更粗更深。

 

路上的體驗會加深線條的原因,是因為「移動」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如果單純追求效率,開車無疑是最方便的選擇,只是,越是輕鬆快速抵達目的地,越難留下印象深刻的回憶。

 

用雙腳走路時,除了可以感受到風的吹拂,也會體驗到爬坡的艱辛,途中還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相遇或突發事件。一路上不斷有這樣的經歷發生,即使只有兩天一夜的露營,也充滿濃濃的旅行氣氛。

 

當你把裝備輕量化,進行一次背包露營旅行,就會深刻感受到行動上的自由。你可以搭飛機前往離島或海外,如果算不多,就和朋友一起租車分攤費用。只要有足夠的決心,幾乎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最近選擇背包露營的人越來越多。就算擁有汽車,他們有時也會捨棄開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這正是因為他們對「旅行」本身懷抱著憧憬。

 

即使你是剛踏入露營的新手,也希望你能背上背包,親身體驗前往營地這段旅程的美好。若能多少感受到些許的浪漫情懷或興奮之情,那就表示—你的冒險,已經開始了。

 

輕量化背包露營不可缺少的24樣重要裝備

 

以下介紹背包露營所需的基本工具。如果你真的很講究輕量化,有些物品可以省略。但是對於尚未習慣輕量化露營的新手來說,建議還是先把這些裝備備齊,比較安心!

 

SLEEPING

1. 睡墊

鋪在睡袋下方的泡棉睡墊能提升睡眠品質;如果不想增加體積,也可以選擇充氣式睡墊。

2. 帳篷

帳篷就像戶外的家,能遮風擋雨、防止露水滲入。我推薦使用高科技材質製成的極輕量化帳篷。

3. 睡袋外套

一種套在睡袋外層的裝備,蓋在睡袋上方可防止濕氣滲入並提升保暖效果,也是災害時期很實用的應急裝備。

4. 睡袋

有多種款式與材質可選,但身為輕量化露營者,最推薦羽絨材質的睡袋。

5. 營釘

除了要選擇輕量且尺寸小的款式,堅固性和耐用性也很重要,遇到堅硬的地面也不用擔心。

 

LIFE

6. 快乾毛巾

方便淋浴或洗手時使用。

7. 急救包

露營雖然不像登山那樣高風險,但仍可能受傷。建議準備一組能應急處理的小型急救包。

8. 露營燈、頭燈

小巧的LED燈或頭燈是夜間活動的好幫手。有充電式和電池式兩種。

9. 牙刷組

方便收納即可。我使用的是一般藥妝店都有販售的旅行組。

10. 行動電源

多功能、大容量款式最好,能同時為手機與平板多次充電。

11. 小物收納袋

將面紙、濕紙巾、衛生紙等常用小物集中收納,取用時更方便。

 

COOKING

12. 炊具

推薦可收納的鍋子或平底鍋組。

13. 餐具、杯子

筷子、湯匙、叉子和杯子等,建議選擇可折疊、可伸縮的款式,攜帶方便。

14. 爐頭

輕便爐頭搭配110g瓦斯罐是最常見的選擇,也有人使用酒精爐或固體燃料。

15. 椅子

輕量、可收納的椅子是舒適加分的配備,也可以省略不帶。

16. 桌子

可當作料理台或餐桌,以折疊或可拆式的小尺寸為主。

17. 水瓶

輕巧且兼具保溫和保冷功能最佳,也要考慮是否方便飲用和容易清洗。

18. 儲水袋

可捲起收納、攜帶方便的水袋,適合在營地裝水使用。建議挑選材質安全又不容易產生異味的款式。

19. 保冷袋

能收納食材、飲料或冰塊的小型保冷袋,可折疊收納,實用又不佔空間。

 

WEAR

20. 衣物

基本上要準備禦寒衣物和雨具。即使是夏天,也要攜帶一件保暖用的羊毛外套,以防夜晚氣溫驟降。

 

OTHERS

21. 刀子

能用來削木、劈柴或削火種,選擇刀片厚實的款式,更適合戶外使用。

22. 手套

劈柴、生火時必備。建議使用耐熱材質,防燙效果佳。

23. 防火墊

大多數營地禁止直接在地面上生火,必須在焚火台下方鋪上防火墊以保護草皮。

24. 焚火台

建議選擇炭床面積大、穩定性高、重量輕巧又方便收納的款式。

 

裝備1:背包

 

越大的背包能放進越多裝備,所以60L以上的大容量款式成為不少人的首選。雖然能理解各位的考量,但是勉強將大量物品硬塞進背包,反而會讓背包變得又重又難攜帶,尤其在搭乘大眾運輸移動時,會變得非常不方便。

 

建議初學者先從50∼55L的背包開始嘗試,等習慣打包之後,再慢慢縮小容量。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背包容量過小,導致什麼都帶不了,反而失去了露營的樂趣。

 

以外觀來說,40L左右的背包相對時尚,許多設計感較強的款式也都集中在40L以下。以我自身為例,冬天大多背40L,夏天則用30L。畢竟背包是穿戴在身上的配件,挑選時能兼顧機能與自己喜歡的造型,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挑選背包的重點與推薦清單,請見本書P30)

 

裝備2:帳篷

 

帳篷主要功能是遮風擋雨。據說露營裝備中體積越大的物品,就越需要講究輕量化。那麼,一般帳篷與極輕量帳篷究竟有何不同呢?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材質。輕量帳篷大多使用厚度15∼30D(D代表丹尼,是布料的厚度單位)左右的尼龍、聚酯纖維,並加上矽膠(矽氧樹脂)塗層處理。這些加工後的材質稱為雙面塗矽尼龍(Silnylon)或雙面塗矽聚酯(Silpoly),不僅重量輕,還兼具優異的耐久性與防水性能。

 

不過,輕量材質的成本也較高,即使與一般帳篷標示著相同的布料,高價帳篷在柔軟度、收納性與搭設便利性等方面都表現得更好,因此價格較高也有其道理。接下來,我會以自己愛用的帳篷為例,進一步介紹輕量帳篷的魅力。

 

(挑選帳篷的重點與推薦清單,請見本書P45)

 

裝備3:焚火台

 

登山露營與一般露營在裝備上有許多差異,但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是否需要焚火台」。登山健行時通常不需要生火,但露營若少了營火,總覺得少了點氣氛。

 

由於大多數營地禁止直接在地面生火,因此需搭配使用焚火台與防火布。不過,一般常見的焚火台體積大、重量不輕,對於背包露營者來說攜帶不便。因此,最近出現許多主打極輕量化的焚火台與柴爐,對於背包露營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但也不能為了輕便而過度妥協,若挑選太簡陋的焚火台,反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小型的焚火台在烹調時火力不足、碳床過窄也可能無法放入市售木柴。因此,露營用的焚火台不只要輕巧,穩定性和實用性也很重要。

 

(挑選焚火台的重點與推薦清單,請見本書P55)

 

裝備4:炊具系統(包含鍋具、爐具、桌椅與餐具等等)

 

在背包露營中,挑選烹飪器具可說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以鍋具為例,「打算做什麼樣的料理」會影響最適合使用的材質。即便像我這樣的露營老手,起初也曾因錯誤選擇而失敗。當時我為了追求輕量化,選擇了鈦製炊具,卻沒掌握鈦材質容易燒焦的特性,結果在烹調過程全部燒焦。

 

以戶外專用瓦斯爐頭來說,操作簡單又方便的是單口瓦斯爐,只要扭轉瓦斯調節器就可點火。不僅在露營時可以加快烹調速度,也能靈活地開關火力,有助於節省燃料。

 

打包時,建議將這些零散的烹飪配件直接收納在炊具內。例如:小型圓柱形炊具可放入爐頭與擋風板,而體積較大的方形炊具則能容納所有必要器具,讓收納更有效率。

 

(挑選炊具系統的重點與推薦清單,請見本書P87)

 

裝備5:睡眠系統(包含睡袋、睡墊)

 

「應該從哪些裝備開始投資?」這是剛開始接觸背包露營、裝備尚未齊全的初學者常有的煩惱之一。如果一定要排出優先順序,建議最先投資一個品質良好的睡袋。因為除了睡袋之外,其他裝備多半可以用相對便宜的產品替代。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避免挑選規格過高的睡袋。保暖性強的高規格睡袋往往填充較多羽絨,不僅變重,也會佔用更多空間,反而有可能無法完全收進背包。

 

若不是前往極端寒冷的環境,選擇「剛剛好符合需求」的睡袋即可。挑選基準可參考睡袋上的「舒適溫度」標示,睡墊則參考「R值」。如果要應對三季氣候,建議選擇舒適溫度約0℃、R值2.0的組合較佳。

 

(挑選睡眠系統的重點與推薦清單,請見本書P107)

 

輕量化露營家的背包裡都裝些什麼?

公司職員Haruka小姐——不只要輕量,舒適度也很重要。

 

Haruka小姐平常在辦公室工作,開始露營是因為想逃離日常、體驗不同的環境。自此之後,她愛上了露營中那份悠閒自在與親近自然的魅力。因為多半是獨自露營,自然而然也偏好休閒、輕便的風格。

 

「不只是輕量化,還要好用。最重要的是,能否擁有一場舒適的露營體驗。」這是Haruka小姐挑選裝備時的標準。

 

例如,她使用的焚火台重量並不算輕,但因為不需組裝、可以快速展開使用,反而讓操作更輕鬆。mont-bell的垃圾袋不只收納體積小,還能直接掛在背包外側,不用擔心使用後的髒污。只要功能性佳,不會拘泥於品牌,這是Haruka小姐的作風。

 

「設計感也是我的選擇標準之一。humangear的餐具不僅收納方便,外型也非常可愛。市面上雖有不少強調輕量小巧的產品,實際上卻很難用,但這套餐具使用起來相當順手。」

 

(詳細的裝備圖文清單,請見本書P149)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