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2 慢,風土|從大地生出來的故事。
二延平步道
穿越山的縫隙 漫步在雲端

夕照金光灑落隙頂山林,雲海於山巒間湧動,漫步二延平步道,穿越雲上之海,兩側茶樹如綠色波浪,氣氛寧靜詩意盎然。

TIPS
里程:約2.165公里,必須折返
海拔:約1,248-1,454公尺
難易度:低
推薦點:晚霞雲海、巨石駁坎、隙頂山觀日出
健行時間:約2小時

日出、雲海、晚霞、森林和鐵道,是阿里山「五奇」,獲選交通部觀光署「台灣觀光100亮點」的隙頂二延平步道,竹林、奇石、茶園交織,還有大自然最戲劇性的晚霞和雲海,為步道增添遊趣。

行走雲霧之鄉 以落日與茶園作伴

二延平步道所在的隙頂地區,海拔約1,250公尺,昔日是鄒族的狩獵區,稱之「Yauvakazna」,意為許多動物聚集處;亦有人喚為「曦頂」,用以形容隙頂山的絕美日出。「隙頂」地名源自先民上山開墾,須穿越隙頂山與二延平山間的縫隙,因而得名,這條歷史古道也在修築後成為郊野踏青的健康步道,沿途設置多座觀景亭,友善且貼心。

位於台18線阿里山公路52.8K旁的二延平步道入口,設有開闊的觀景台,可遠眺嘉南平原與八掌溪,也是阿里山公路沿途第一個雲海觀賞點。午後,沿著步道拾級而上,石竹林與茶園錯落,雲海就在腳下,名副其實漫步雲端。

抵達第三休憩亭後,可稍作歇息,沿著周邊的產業道路探訪巨石駁坎與傳說村。巨石駁坎是阿里山茶園的特色,早年村民開墾時就地取材,將挖出的巨石堆積成種茶的梯田,久而久之,茶樹依偎巨石,融合成自然地景。鄰近的傳說村,相傳日治時代遭通緝的土匪躲進山裡,為了逃命便將沈重的黃金埋於此處,日後卻從未有人發現寶藏,只留下傳說與故事,令人莞爾。

太陽落下山頭前,重新走回二延平步道,繼續在茶樹、李花簇擁下,登高邁向第二休憩亭,視野更加開闊,此時,太陽不再炙熱,光線漸為柔和,佇立在第二休憩亭的攝影愛好者一字排開,屏息凝視,等待捕捉落日、晚霞和雲海共同演繹的景觀大戲。

順遊茶林山步道 隙頂山觀日出

晚霞雲海,是二延平步道的冬日限定美景,無緣一見也別遺憾,春、夏與秋季,步道仍是攝影秘境,天氣晴朗時能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遠眺曾文水庫、東石與布袋外港,就連東側的玉山群峰也盡收眼底。

猶有餘力者,建議順遊2022年啟用、全長720公尺的茶林山步道,兩條步道最終相連,不時傳來黃尾鴝的叫聲,美景一覽無遺。

早年,入山開墾的村民發現蒔茶(原生山茶樹)長滿整座山頭,故稱此地為「茶林山」,後改名「隙頂山」,茶林山又與二延平山合稱「公田大山」,茶林山步道全程共有三座觀景平台,除了近賞二延平山與隙頂地標「象山」,亦可遠眺嘉南平原、玉山和北大武山,輕鬆收藏寫意風光。

有別於海上曙光的浪漫,高山晨曦更顯唯美夢幻,隙頂山觀日出便是一絕。晨起,沿茶林山步道行至觀景平台,四周群山在霧氣渲染下,彷彿披上薄紗呈現朦朧之美,直到太陽從雲層躍出,才見山勢雄偉、光芒萬丈,肚子也發出咕嚕聲,提醒我們該返回民宿享用早餐。

隙頂三寶 豐富五感神經

在日治末期引進茶樹之前,隙頂是臺灣最早開始砍伐樟樹製作樟腦、以棕梠皮造紙的地區,歷經時代變遷,逐漸孕育「茶樹、甜柿與蝴蝶蘭」三大經濟作物,譽為「隙頂三寶」。

嘉義的山海林間滋養了五種珍寶,其一便是聞名世界的阿里山高山茶,被譽為「茶金」,平均種植海拔約800至1,500公尺間,因為日照短、溫差大,栽種的茶葉,葉片肥潤、果膠質高,輔以專業職人的焙茶技術、司茶人演繹的沖泡技巧,讓入口的茶湯格外清香甘醇,餘韻綿長。

海拔約1,250公尺的隙頂茶區,屬於阿里山山脈的延伸,以南為曾文溪谷,以北是八掌溪谷,兩大溪谷之間水氣豐沛,終年雲霧繚繞,向陽面日照充足,加上肥沃的弱酸性土壤,栽種的烏龍、金萱,苦澀少、回甘強、品質佳,當地茶樹多分布於二延平山、公田山一帶,以大片巨石駁坎的生態工法,堆砌出錯落有致的茶園,呈現梯田般的美感。

番路鄉也是嘉義縣的「甜柿之鄉」,每年9月至11月為產季,番路鄉農會引進的日本富有柿,甜度在15至17度之間;水柿(牛心柿)的產量更占全國八成以上,產季期間走訪,山坡果實纍纍,像極一個個小太陽,無論鮮嘗或製成柿餅都美味。行經阿里山公路隙頂段的向陽坡地,聚集許多蝴蝶蘭催花場,業者組成的蘭花產銷班,將原本代工性質的蘭花催花,轉型成蝴蝶蘭培育的精緻農業,全國約有超過七成蘭花出自隙頂,為阿里山創造另一種經濟奇蹟。

以高山茶和優質咖啡 療癒身心

走完二延平步道,歇歇腳,是時候品嘗隙頂的高山茶與咖啡。

阿里山出好茶,種茶製茶,是幾代茶鄉人家賴以維生的產業;茶園,是屋外風景;喝茶,是生活日常。大阿里山茶區包含番路鄉、梅山鄉、阿里山鄉和竹崎鄉等山區鄉鎮,茶鄉人皆懂得泡茶,當地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跟著老師學習品茶、泡茶、奉茶、茶席布置與禮儀,傳承阿里山的茶文化,隙頂也不例外。每杯茶的背後,都有職人的用心和付出,拜訪隙頂茶區,除了參觀茶莊、體驗製茶、品嚐茶餐,也聽聽兩代茶農說故事,品茶時格外有滋有味。

近年的隙頂,除了茶香,也多了咖啡香。許多二、三代的茶農,從小採茶、製茶,在城裡讀完大學後陸續返鄉,有人繼續種茶、種蘭花,也有人勇於創新,嘗試栽種高海拔精品咖啡豆,並以人力採收,維持咖啡豆的質量與甜度。

2022年,栽種藝伎、SL34的隙頂青農,連續榮獲嘉義縣優質咖啡莊園評鑑五星級,第二屆「竹梅源臺灣精品咖啡大賞」生豆評鑑冠軍,榮獲「臺灣十大咖啡莊園」榜首,一舉打開隙頂咖啡的知名度。

沿著阿里山公路分佈的茶葉農場、咖啡莊園與主題民宿,多以隙頂地標「象山」及茶園風光為賣點,象山高約1,050公尺,神似一頭回眸的大象,象頭、象鼻和象背栩栩如生,選家喜歡的製茶場或咖啡莊園小憩,一壺茶、一杯手沖咖啡,看變化莫測的雲霧與飄渺山嵐圍繞象山,宛如置身仙境。

[在地美食]

以茶入菜是隙頂美食特色,老字號農場的私藏食譜「紅茶豬腳」,以紅茶去除豬腳油膩,清爽美味負擔少。阿里山的苦茶油和山葵也是美味的秘密,「苦茶油佐古早味醬油麵線」、「茶油竹薑炒去骨雞腿」,或是「山葵胡椒鹽佐荷包蛋」、「山葵豆腐」、「白茶燉山葵湯」,風味獨特,令人驚艷。

[茶鄉體驗]
愛茶人喝茶不分季節,旅人上阿里山,只要提前預約,就能品嘗現泡高山茶,聽司茶人說茶、訪茶屋觀茶席、探訪茶鄉秘境。隙頂茶農依循季節變化,推出包含導覽解說在內的「茶席體驗」或專業茶比賽的「評鑑泡」,大約2-3小時的遊程,可體驗手工採茶、揉茶、泡茶、品茶;進階版的一日遊程則包含風味午餐,豐富充實,收費平實,五感神經都得到療癒。

基本資訊:
轄管機關:交通部觀光署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所在位置:台18線52.8K(鞍頂)
資訊電話:觸口遊客中心(05)259-3900
公共設施:觀景涼亭、廁所、步道兩端皆有停車場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