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五章 不是天氣不好,是你穿錯衣服

某年三月中,我和珍妮、女兒們去攀爬史賓斯山峰(Spencer’s Butte)陡峭的西側,這座山峰從山谷底算起,高度約四百六十公尺,氣溫比平地低幾度。接近山頂時,我們正在進行第三等級的攀岩,忽然間大雪襲來,風速持續以每小時約三十公里的速度吹襲著,強風可達每小時約五十至六十五公里,雪被強風吹往山上去,連落到西側的機會也沒有,大雪沿著山壁往上吹約九十公尺,越過山頂,撞上東側的上行風,在原地打轉,最後落到山邊的下坡處。

雨兒與珍妮登上山峰後,我與露絲停下來,回頭往下看去,風雪正從我們下方穿過,沿著山壁與河谷,接著往山坡上走,然後翻過山峰,七歲的露絲對我說:「好險現在不是夏天。」

這不像是露絲會說的話,她最喜歡像隻美人魚一樣在水中游泳,所以她最喜歡夏天,可以整天在泳池、小溪流、湖泊、海洋等水中,拍動著她的美人魚尾巴,談論著美人魚仙境以及跟美人魚有關的事物。

我說:「為什麼妳很高興現在不是夏天呢?」

「因為,」她指著我們下方沿著山谷往山頂滾滾而去的壯觀雪景,「如果現在是夏天,我們就看不見這些了。」

我們緊握著彼此的手,一起看著下方呼嘯的大雪,露絲說得沒錯,這個景觀確實非常壯闊,我很高興能陪著她一起,見證咆嘯風雪之美。

不是天氣不好,是你穿錯衣服
我可以用其他方式描述那天的氣候:很冷、風很大、雪很大,或者那天根本不應該下雪,就春天而言,那天的天氣很糟糕……這種負面反應很自然,畢竟我們三月中去登山,卻碰上了那種嚴峻的天氣。

生氣是一種反應,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好準備,事先確認天氣,穿著適合的衣服,帶上好吃的點心,然後享受旅途中的一切。和我一起負責戶外領導力課程的教練傑夫,經常和我討論如何調整心態,我們常說:「不是天氣不好,是你穿錯衣服。」

那天在山峰上,露絲穿著靴子、衛生衣、外褲、搖粒絨上衣、羽絨外套、羊毛帽、手套,她很暖活,一點都不覺得冷,她穿的衣服很適合那天的天氣,換言之,她的裝備與天氣很搭配。有所謂的「壞天氣」嗎?
認真想想,「壞天氣」這個概念其實是人為想法。當我第三天在阿帕拉契步道遇到凍雨時,是什麼壞兆頭嗎?我會因為熨斗山(Flatirons)在下雪,而覺得經過山脊時會冷得直打哆嗦嗎?我在提頓山峰(Tetons)時遇到午後閃電與雷雨交加,是因為老天爺要懲罰我嗎?天氣變化是針對我而來,還是那只是一連串因為風、地形、水、濕度與氣溫而導致的自然變化?

當我們拋開人為的負面想法,我們會發現原來天氣就是天氣,雨就是雨,雪就是雪,攝氏四十度就是攝氏四十度,沒有好也沒有壞。

我經常聽到大家說:「一切都還可以,但是如果天氣不要那麼糟糕就好了。」我以前大概也說過類似的話,但當我問問自己,為什麼會將某種天氣視為壞天氣,我發現幾乎都是因為自己不夠有遠見,準備不足,或態度不佳。

我住的地方,離太平洋將近九十五公里,在一個山谷裡,旁邊是兩條河與與兩排山巒,每年下雨天數可高達兩百天,這個城市每年降水量平均是一百二十五公分,而且多以雨水的型態落下,雨有很多種型態:晚春的小雨、夏日溫暖的雨滴、秋天的薄霧、涼秋的細雨、打在車窗上的斜雨、冬天的大雨、冰雹雨、凍雨、被風吹成小龍捲風的雨、一陣陣充滿旋律的嘩啦大雨,有時雨還會有規律地每小時一波,有時候,就像五年前的一月,連續下十九天的雨,毫不停歇,在造成淹水的暴風中也絲毫沒有歇息之態,那一年,我每天騎自行車去上班時總忍不住想:「這場與到底『何時』才要停?」

因為雨水豐沛,這個山谷到處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綠色植物數量幾乎勇冠全球,奧勒岡西部的山谷屬於溫帶雨林,和我一樣選擇在這裡居住與工作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件事,但奇怪的是,這裡的居民很少會因應氣候狀況而規畫或準備,大家出門不攜帶雨具,選擇一輩子在抱怨天氣很差,他們無法相信這座位於太平洋附近與兩條山巒之間的城市,竟然會一直下雨。我該對抗天氣或與之同樂?
我騎自行車上班,冬天時,經常要在雨中奮力推進,我以前有不錯的自行車雨具,塑膠雨衣和雨褲可將全身包起來,稍微阻擋大雨,我經常起床後看著窗外的大雨,心不甘情不願地穿上雨衣,但穿著密不透風的塑膠雨衣騎自行車老害我滿身大汗,有時候雨衣還會漏水,所以騎了幾公里之後,常出現褲管被雨水淋濕,衣服也被汗水浸溼的狀況。

但我發現我可以有其他選擇,與其奮力對抗天氣,我可以與之同樂,真正體驗每一種天氣。這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但我決定下雨天時,穿著泳褲騎自行車去上班,再加上一件外套保持身體溫暖,如果真的太冷的話,我會戴上手套,並在安全帽下戴一頂薄帽子。

我在大雨中前進,渾身濕透,雨水打在我的臉上,在我腿上流動,我完全不怕「濕身」,我穿著舊鞋子與襪子,不用擔心弄壞,到學校之後,再從背包拿出乾淨的衣服換上,舒爽不已。

此後,我再也不對抗天氣了。

孩子們也很喜歡這樣,如果你打算雨天出去散步一小時,別忙著保持乾燥了,穿著外套或戴著帽子,然後盡情享受天氣,如果在空曠的地方下起雨,但天氣還算溫暖,你甚至可以赤腳走路、奔跑、玩耍。我知道長輩們總說,赤腳在雨中走路會感冒,但是數十年來的醫學研究早已經反駁了這種說法,所以如果你只是要去住家附近走走,或要到某個乾燥溫暖的地方去,請好好享受各種天氣變化,讓雪花落在你的頭髮與臉上。既來之,則安之,天氣變化不是上蒼對你的懲罰,只是氣象變化而已。但如果是長途旅行,或是會帶來嚴重後果的天候情況,你則必須有萬全的準備。事前確認天氣
事前確認天氣,並了解一天當中的不同天氣對你有何影響,例如稀疏的烏雲與早晨的雨水不會影響夏天的登山行程,因為白天時,氣溫通常會回升至約攝氏三十度,但半夜的大雨就不得忽視了,即便在夏天也不可掉以輕心,在一千八百公尺高的山上,七月的大雨也可能變成凍雨或雪,野外玩家必須考量這些可能性。在攝氏一到七度之間,最容易發生體溫過低的問題,所以如果氣象預報表示目的地氣溫可能是攝氏六點五度並伴隨雨水,那麼你得非常當心了,這可能不是在野外過夜或進行活動的最佳時間。

正確的裝備及裝備測試
我們需要針對天氣準備適合的裝備,內層穿羽絨或人造羽絨,第二層是Gore-Tex等材質,可防止熱氣散失,最外層是有帽子的防水層,還有保暖帽、手套,以及在你又冷又餓、渾身濕漉漉時能快速搭建起來的耐用帳篷。你不需要很多裝備或額外的裝備,但你需要有正確裝備,並知道如何正確使用。

在測試裝備部分,我們應該在家裡先練習,就像孩子的學習過程一樣:從自家後院的露營開始。別讓你的露營初體驗發生在荒郊野外,孩子們應該經常在後院草皮上露營,每個夏天都可以經常不用帳篷、直接睡在星空下,或讓孩子在後門幾公尺遠的地方搭帳篷,作為練習的開始。這是很珍貴的學習經驗,讓孩子可以說:「我怎麼知道如何搭帳篷?因為我在後院搭過十幾次了。」

或者:「我怎麼知道這個帳篷防水?因為七月份的某個晚上,下了場大雨,但我在後院裡完全沒有濕掉。」

大人與小孩都可以在後院進行露營初體驗,或重新體驗露營的感覺,這是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的裝備測試,我知道我的防水外套不會漏水,因為我曾在雨天時穿出去測試,我怎麼知道穿這雙新靴子去登山不會咬腳?因為我曾經穿著它們上班一整天,下班後還去附近爬山四十五分鐘,感受鞋子的舒適度。

我經常告訴戶外課程的學生,要先在學校練習組裝爐子與生火,如此一來,即便到森林、湖邊或山中,他們可以輕易上手,無論在雨中、凍雨或雪中,都能充滿自信。

後院露營與日常生活中的測試都能讓我們提升信心,不僅能測試裝備,更能測試我們身心靈的韌性。熱能轉移與產熱的方法
我們該如何保暖?先從產熱開始,在我和孩子們跳入冰冷的河水之前,我們會先進行交互蹲跳與伏地挺身,讓血液流到四肢,讓每個細胞都放鬆並變得暖活,讓肌肉變得敏捷,我知道人類熱能轉換的方式(輻射傳熱、對流、蒸發、傳導、呼吸),並知道河水會用各種方式吸走人體的熱能。所以我們必須在下水之前先產生熱能,有個簡單的活動能讓我們的身心都做好下水的準備,可以面對即將到來的熱能轉移,並讓我們一離開水中就能繼續活動:更多的交互蹲跳與伏地挺身。與其說「河水好冷」,我們應該改口說,「河水低於攝氏十五度,我們一定要在下水之前,先產生熱能。」

早上出門騎自行車之前,我的經驗告訴我,移動(踩踏板)能讓我保持溫暖,如果我一開始騎自行車覺得很冷,我知道結束的時候,我一定不會覺得冷,所以我不需要穿太多,我必須接受一開始會有點冷的事實,然後認真踩踏板,這讓我學到,持續的肢體動作能產生熱能,這個知識讓我在寒冷的天氣中,也不會驚慌失措。動作能讓血液流動,產生熱能,如果我願意的話,身體也可以用食物的能量幫助我保暖。

教育+經驗→知識+信心
下一步是了解知識與信心的建構過程,我如何知道自己能在大雪紛飛的雪層上方,挖出一個求生遮蔽所?因為我在求生課程學過,並曾在某兩年的一月去雪山露營,實地做過兩次。

我如何得知讓手掌整天保持溫暖的最佳方式,是先讓手掌冷到麻掉,然後再戴上手套?因為我讀過因紐特人踏上獵食旅程時,都會這麼做,我也用過這招不下十次。

適應天氣、瞭解天氣、學習享受天氣的律動與變數的方法,有千百種,包括教育、直覺、經驗,但最重要的,是要親身體驗與深刻了解。

打開心胸,享受天氣
盡情享受天氣吧!即便是你認為最糟的天氣,如山峰上的閃電,也不過是天氣變化罷了,你可以往山下走一點,放鬆享受一場絕美的大自然表演秀。我一生中最棒的幾個夜晚,有許多次是和珍妮一起在奧勒岡瀑布的北姊火山(North Sister)度過,我們一同觀賞壯觀的閃電風暴,並特地將睡袋從帳篷裡移出來,在草原上躺著兩小時,欣賞閃電從崎嶇的山峰後彈出,再沒入厚重的積雨雲層裡。還有一次,我帶著戶外課程的學生到野外,卻在十月碰上我見過最嚴重的凍雨風暴,我們很快就在附近找到一個熔岩管洞穴避難,讓開始失溫的學生可以在氣溫固定約為攝氏十三度的岩洞中取暖,安頓下來後,大家開始說說笑笑,講故事,窩在一起取暖,笑聲四溢,忽然之間,這場壞天氣成了建立革命感情的最佳催化劑。

其他促進情感的方式包括:在強風中豎立防風牆、緊急生火、建立臨時遮蔽處,或甚至在人類最偉大的科技發明──汽車暖氣──中取暖。

野外愛好者可以快速適應天氣,而第一步就是接受天氣,接著他們想辦法生存,乃至於茁壯,而這讓我想與各位分享最後一個重點。

勞倫斯‧岡薩雷斯(Laurence Gonzales)於《冷靜的恐懼:絕境生存策略》(Deep Survival: Who Lives, Who Dies and Why)一書中表示,生存專家懂得掌控自己的命運。這聽起來跟天氣好像八竿子打不著,但事實上卻息息相關,因為我們無法掌控天氣的命運,我們只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而掌控自己命運、態度、行為、反應的關鍵,在於避免發牢騷、指責和抱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