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章 首先,站在起跑線上

在這一章節,要學習開始跑步時的必要重點。為了不因為受傷或身體不適等原因放棄跑步,事先瞭解自己的身體非常重要。我們將從確實認識自己的腳部尺寸開始。另外,掌握自己的身體是否已經達到可以跑步的狀態也很重要。先利用運動,來養成適合跑步的身體狀況。

合腳跑鞋的挑選方式

先測量實際尺寸,從合腳的試穿到偏大的尺寸
首先,測量自己的腳。可以自行測量,不過到鞋店有可以測量實際尺寸的工具,所以請店家幫忙正確地測量一次也好。
典型的選購方法之所以NG,是因為「大包小」的這種選擇方式。或許因為孩子的腳還在成長,所以挑選偏大的尺寸,但是已經不會再發育的大人,請先從合腳的尺寸開始試穿。即使是一樣的尺寸標示,大小也會因鞋而異,因此如果太緊就選擇大一點的,太鬆的話就選擇小一點的尺寸,慢慢調整。
不僅長度,也要注意腳的寬度。將腳踩在鞋墊上,確認最寬的地方是否吻合。鞋墊寬度太大,腳就會在鞋子中移動,破壞穩定性。過窄的話,腳則會受到壓迫,長時間穿在腳上會產生疼痛,而且會形成鞋子無法支撐腳部的現象,在日本稱之為棚落,也會影響到穩定性。

穩定後腳跟,讓腳趾自由移動
人的足部後方是後腳跟。前方是腳趾和腳掌。後腳跟是一大塊的骨頭,腳趾則是由很多小骨頭組成。跑步時,穩定後腳跟,讓腳趾自由動作的狀態是最理想的。
貼合後腳跟與鞋子後方時,鞋底要確實包覆腳的寬度,並且腳掌部分的腳趾則要能自由動作。這就是鞋子合不合腳的的標準。過窄、腳趾動不了的鞋子,就是太緊繃的尺寸。
穿上鞋子後,繫緊鞋帶。從正面看過去,左右兩排的鞋洞呈一直線是最理想的。如果從腳掌開始變成「八」字型,表示鞋子太緊。左右兩排的鞋洞的線如果僅靠在正中間,則表示太大。尺寸不合的鞋子,即使功能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以重心轉換的容易度選購
由於日本人是「足袋(註:分趾鞋襪)」的文化,所以普遍認為腳下既輕又薄才好,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並且,實際上許多頂尖選手,為了從地面上獲得反彈力,也會穿著輕薄款式的鞋子,或者傾向於選擇這樣的鞋。但是,跑鞋最講究的功能是「保護足部」。尤其,即將開始跑步的初學者,尚未擁有充分的肌力,因此更應重視這一點。就算有點重,不過還是選擇厚底、高避震功能的鞋子吧。如果尺寸合腳,即使有點重量也不易感覺到。
還有一點,請選擇容易轉換重心的鞋。鞋底部分,從後腳跟到腳掌有斜度的鞋子較佳。另外,如果腳掌部分高起,著地時重心較易由腳跟往前移動。

網購危機四伏,到鞋店試穿、確認
基於上述要點,實際選購鞋子時,還是要到鞋店試穿,確認舒適度。
試穿後,直接在店內走一走。確認走動時,不會有太緊或太鬆的狀況。有的鞋店還會設置跑步機。並且,也可以試著單腳跳躍。
網路商店無法試穿。不管文字敘述和照片多詳細,沒有實際穿上,感受觸感的話,就無法掌握舒適感。

棉質衣服不適合跑步
跑步配備多到令人眼花撩亂。雖然會煩惱到底要選怎麼樣的產品,但畢竟不是要參賽,所以可以不用那麼神經質。
不過,棉質T恤等,一流汗就會變重。變重後又乾不了,就會形成將重量穿在身上的狀況。這麼一來,即無法享受奔跑的樂趣。另外,不僅不會乾,還會黏在身上、阻礙行動,容易使跑步姿勢變形。腿部提高不起,跑步難度增加,上半身的位置大幅偏移,容易感到疲憊。
如果處於跑步狀態也就算了,但是穿著溼答答的衣服稍微休息一下的話,身體會瞬間冷卻。雖然即使穿著跑步專用的T恤,流汗後也要趁早換掉,不過棉質的衣服會黏在身體上,較慢變乾,更容易使身體冷卻。

專用配備,具有良好的吸汗速乾高機能
跑步配件的材質中,聚脂纖維被大量使用。由於優良的吸汗速乾特性,即使吸附汗水也能快速乾燥,因此不會發生變重或使身體冷卻的問題。由於也不會黏在肌膚上帶來不舒適感,因此可以很舒服地持續跑。
下半身服飾也一樣。能夠快速排汗的聚酯纖維褲子或運動緊身褲等,是目前的主流商品。

注意尺寸
選購跑步裝備時,要注意尺寸。請選擇寬鬆適中,容易活動的尺寸。衣服過於緊身的話,會產生壓迫感,手臂和腳部都會變得難以活動。不過,極端地選擇超大尺寸,也會變得很難跑。

套上五指襪,預防受傷
運動場上受到歡迎的是五指襪。有些足球和棒球選手也都很愛穿。因為,五隻腳趾可以確實抓地,較容易傳遞力量。另外,由於各隻腳趾可以獨立活動,因此腳趾不會被悶住,可以保持清潔。不僅衛生面,還有防止腳趾頭相互摩擦,不會產生水泡的優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