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潛體驗
晚飯過後,我們只有30分鐘休息,其餘時間都在進行準備工作。首先是下潛之前的簡報,正規的潛水活動,每一次都應該由最熟悉水下情況的教練或領隊做簡單,簡略地介紹本次的潛水流程,以及水中能見度、水流、水深、下水的先後次序、手勢、時間或潛點範圍等。而夜潛比較特別的,是簡報中除了以上各項之外,還有一些日潛接觸不到的技能,例如使用潛水手電筒的方法,與同伴溝通的各種手勢或失散時如何安全回到水面等。
簡報過後,我們回到甲板上備齊裝備,船長則開始把船尾的燈點亮,一排排的大探照燈瞬間都亮了起來照到水中,整個船尾燈火通明。魚群也因為投射在水面的光線蜂擁而至,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所有潛水員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不僅如此,過了幾分鐘,一條、兩條、三條……連鯊魚也來了!簡直像個小魚塘般,那幾條大約快兩米的鯊魚也在魚塘中盤旋,場面非常壯觀。
普通的鯊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換句話說,就是鯊魚當中只有幾個種類是比較有危險性的,如大白鯊、虎鯊、公牛鯊,這3種鯊魚偶爾有攻擊人類的案例,不過也多是誤傷,非常罕見,所以大家不用因為害怕鯊魚突然襲擊而對潛水或海洋抱持恐懼。像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著名電影《大白鯊》(Jaws)裡那麼兇殘的鯊魚,其實不存在於現實中,大家不必過於擔憂。此外,在潛水愛好者或遊客中,也有不少人是因為想看鯊魚而踏上旅途,只要不刻意挑逗或攻擊牠們,大部分鯊魚都是和善的。
回到甲板上,當大家還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看似危險的鯊魚時,一群有經驗的潛水員們已經開始興奮地尖叫了,巴不得立刻揹好裝備跳進水裡。沒有見過這般情景的人,臉上的神情則是喜憂參半,雖然也跟著歡呼,但還是擔心跳下水會不會被鯊魚吃掉。當然,教練們會帶學生前往的地方是非常安全的,且鯊魚一般不會去咬一些比牠們嘴巴還大的生物,主動攻擊人類的機率非常非常低。我在下水前要負責確認每個人手上至少拿著一個潛水手電筒,然後依舊是最後一個下水。跨步式一躍而下,眼前數十條光柱不斷搖晃著,有點像夜店的氛圍。其實光纖比一般想像的還要明亮許多倍,所以雖然身處漆黑深海中,四周卻是被光柱環繞。天氣晴朗,月亮高掛時,也能幫助大家在水中照明,彷如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光纖非常亮,但每個人仍然戰戰兢兢,幾乎都想緊貼著教練而行。
這次下潛我們先說好最深只能潛到16米,因為已經是當天最後一次下潛,以規定來算,理應是當天最淺的一次,所以一如往常先由教練帶到16米深,之後再一段一段緩緩上升前進。因為這次已經是當天的第五次下潛,大家漸漸地熟練,下潛速度比之前更快,我也就不用太焦急地幫助他們。過了一陣子,不同的隊伍都在教練的帶領下慢慢分開了,海下的漆黑加上只有幾支手電筒,令大家多少有點害怕,一個貼著一個地游。在黑夜的大堡礁中,會看到白天四處覓食的各種魚類大部分都在睡覺,懸浮於水中一動也不動,連海龜也睡得非常可愛!但切記夜潛時千萬不要打擾任何生物。
在水中的小魚,因為還沒有能力獨立,所以通常都是一群一群地出現,以龐大的數量去嚇退敵人並覓食。不過當中也會有走失的一群,特別是在晚上,有的會想辦法躲起來,有的只會孤零零的沒有防範。當潛水員用手電筒照到小魚時,因其身上的魚鱗會反光,就好像台上的演講者一般,被光線整個籠罩。那時,其他的魚就會以閃電般的速度飛快地游上去將牠吃掉,雖然有點殘忍,卻也是弱肉強食的海洋生物鏈。
到了返船時間,教練比原定時間早一些回到船下為大家進行安全停留,並引領大家體驗夜潛的重頭戲──緊張刺激的鯊魚同行。大家從初見鯊魚時的憂喜參半,到後來愈來愈怡然自得,逐漸忘掉害怕的心情,努力拍照或用手電筒的光線和鯊魚玩耍。我們被鯊魚及魚群盤旋圍繞,感覺像置身水族館一般,成為人人稱羨的能與魚群嬉水的潛水員。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出現自己覺得離不開的「舒適區」(Comfort Zone),例如有些人畢業後不想跳出學院的框框,或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便開始慢慢缺乏進步。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覺得不想改變的時刻,但地球每天都在轉動,科技也日新月異,如果只停留在原地,就會滿足於現狀而裹足不前,但改變其實是最好的成長──新的轉變、新的嘗試,看看自己的靈魂是否還在,對轉變的適應能力是否還夠。離開不一定會更好,但不離開則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好。
晚飯過後,我們只有30分鐘休息,其餘時間都在進行準備工作。首先是下潛之前的簡報,正規的潛水活動,每一次都應該由最熟悉水下情況的教練或領隊做簡單,簡略地介紹本次的潛水流程,以及水中能見度、水流、水深、下水的先後次序、手勢、時間或潛點範圍等。而夜潛比較特別的,是簡報中除了以上各項之外,還有一些日潛接觸不到的技能,例如使用潛水手電筒的方法,與同伴溝通的各種手勢或失散時如何安全回到水面等。
簡報過後,我們回到甲板上備齊裝備,船長則開始把船尾的燈點亮,一排排的大探照燈瞬間都亮了起來照到水中,整個船尾燈火通明。魚群也因為投射在水面的光線蜂擁而至,數量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所有潛水員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不僅如此,過了幾分鐘,一條、兩條、三條……連鯊魚也來了!簡直像個小魚塘般,那幾條大約快兩米的鯊魚也在魚塘中盤旋,場面非常壯觀。
普通的鯊魚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換句話說,就是鯊魚當中只有幾個種類是比較有危險性的,如大白鯊、虎鯊、公牛鯊,這3種鯊魚偶爾有攻擊人類的案例,不過也多是誤傷,非常罕見,所以大家不用因為害怕鯊魚突然襲擊而對潛水或海洋抱持恐懼。像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著名電影《大白鯊》(Jaws)裡那麼兇殘的鯊魚,其實不存在於現實中,大家不必過於擔憂。此外,在潛水愛好者或遊客中,也有不少人是因為想看鯊魚而踏上旅途,只要不刻意挑逗或攻擊牠們,大部分鯊魚都是和善的。
回到甲板上,當大家還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看似危險的鯊魚時,一群有經驗的潛水員們已經開始興奮地尖叫了,巴不得立刻揹好裝備跳進水裡。沒有見過這般情景的人,臉上的神情則是喜憂參半,雖然也跟著歡呼,但還是擔心跳下水會不會被鯊魚吃掉。當然,教練們會帶學生前往的地方是非常安全的,且鯊魚一般不會去咬一些比牠們嘴巴還大的生物,主動攻擊人類的機率非常非常低。我在下水前要負責確認每個人手上至少拿著一個潛水手電筒,然後依舊是最後一個下水。跨步式一躍而下,眼前數十條光柱不斷搖晃著,有點像夜店的氛圍。其實光纖比一般想像的還要明亮許多倍,所以雖然身處漆黑深海中,四周卻是被光柱環繞。天氣晴朗,月亮高掛時,也能幫助大家在水中照明,彷如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光纖非常亮,但每個人仍然戰戰兢兢,幾乎都想緊貼著教練而行。
這次下潛我們先說好最深只能潛到16米,因為已經是當天最後一次下潛,以規定來算,理應是當天最淺的一次,所以一如往常先由教練帶到16米深,之後再一段一段緩緩上升前進。因為這次已經是當天的第五次下潛,大家漸漸地熟練,下潛速度比之前更快,我也就不用太焦急地幫助他們。過了一陣子,不同的隊伍都在教練的帶領下慢慢分開了,海下的漆黑加上只有幾支手電筒,令大家多少有點害怕,一個貼著一個地游。在黑夜的大堡礁中,會看到白天四處覓食的各種魚類大部分都在睡覺,懸浮於水中一動也不動,連海龜也睡得非常可愛!但切記夜潛時千萬不要打擾任何生物。
在水中的小魚,因為還沒有能力獨立,所以通常都是一群一群地出現,以龐大的數量去嚇退敵人並覓食。不過當中也會有走失的一群,特別是在晚上,有的會想辦法躲起來,有的只會孤零零的沒有防範。當潛水員用手電筒照到小魚時,因其身上的魚鱗會反光,就好像台上的演講者一般,被光線整個籠罩。那時,其他的魚就會以閃電般的速度飛快地游上去將牠吃掉,雖然有點殘忍,卻也是弱肉強食的海洋生物鏈。
到了返船時間,教練比原定時間早一些回到船下為大家進行安全停留,並引領大家體驗夜潛的重頭戲──緊張刺激的鯊魚同行。大家從初見鯊魚時的憂喜參半,到後來愈來愈怡然自得,逐漸忘掉害怕的心情,努力拍照或用手電筒的光線和鯊魚玩耍。我們被鯊魚及魚群盤旋圍繞,感覺像置身水族館一般,成為人人稱羨的能與魚群嬉水的潛水員。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出現自己覺得離不開的「舒適區」(Comfort Zone),例如有些人畢業後不想跳出學院的框框,或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便開始慢慢缺乏進步。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覺得不想改變的時刻,但地球每天都在轉動,科技也日新月異,如果只停留在原地,就會滿足於現狀而裹足不前,但改變其實是最好的成長──新的轉變、新的嘗試,看看自己的靈魂是否還在,對轉變的適應能力是否還夠。離開不一定會更好,但不離開則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