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收藏的秘密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7. 樹幹形紫檀筋瓶
香道文化不只是薰香聞香而已,薰香也不只是講究香品是沈香或肖楠而已,其實香道器皿也是香道文化重要的一環。香席的擺設可玩可賞,不薰而香,我的香道因緣就是起於器皿。


我原本有香盒二只,都是白釉的宋代磁州窯,這種宋磁州窯小盒出土及傳世的極多,當年價錢不及千即可擇優選購,我將之擺置架格多年。因它只是一件古瓷,僅供觀賞,從未思及如何應用。


去年中,我意外獲得一只北宋影青鏤空香爐,如獲至寶,雖知其當薰香之用,但我仍當珍藏的古瓷,再度置於架格上,也未曾考慮拿來薰香。


最後我獲得筋瓶一件,那也是意外。有了筋瓶,那麼香道中的「爐瓶三事」就齊全了。所謂爐瓶三事,那是舊時代北京的用語,也就是香道中香爐、筋瓶及香盒三件器皿,是明清明代流行的一整套薰香器具。民國三十年趙汝珍出版的書上就提及,筋瓶為焚香之要器,北京小攤上常有之,今則難得矣。時隔七十年,筋瓶之為何物,不僅難得,更少有人知了。


其實獲得這件筋瓶的過程純屬意外。年初一日逛進三峽老街,踩在花崗岩的石板道上,逐一觀看各家櫥窗,古董店似乎很符合老街的地方背景,人們到此觀賞古蹟,思古之幽情由然而生,不自覺地踏進了一家古董店。店內瀰漫著一股清純的芳香,那是一種高級的沈香,眼前所見是一只厚胎的銅香爐,上面鋪著一撮沈香末,微微煙嵐上升,因此滿室芬芳。


後來在老闆桌上,看到一件紫檀樹幹形的小擺飾,包漿油亮光滑,我猜測老闆一定是平時坐在桌前,有空就拿起來盤,努力加速包漿的形成。紫檀經長期使用,表面會因空氣氧化與人為的使用摩擦,而形成一層酷似角質的潤澤表層。據中國古董傢俱權威胡德生說,紫檀的自然包漿,以現今的技術尚難仿製,因此包漿是確保紫檀年代的重要依據。內行人對古董的包漿很重視,古董若無包漿是不會下手買的。


這座小擺件高約二十公分,直徑約五公分,樹幹略為彎曲,有枝椏、蛀孔和樹瘤,姿態混然天成,木頭表面呈發亮的黝黑色,摸起來細膩光滑,其高貴、沈穆與雍容華貴的本質表露無遺。因係紫檀雕刻,甚為沈重。又其雕刻細膩,尖細處呈牛角半透明的潤澤。紫檀木質堅硬細密,可施以精湛的雕琢,若是仿紫檀的非洲盧氏黃檀,也就是俗稱的大葉紫檀,則紋理粗糙,不易作精雕細琢。


因老紅木與紫檀的顏色及紋理都近似,很容易混淆,所以要仔細辨別。老闆為了證明係珍貴的紫檀,當面做了簡單的實驗。他取棉球輕輕擦拭器物表面,仔細地觀察,然後告訴我:


「紫檀放久後,長期與空氣、光線接觸,顏色會從桔紅色轉變為深紫或黑紫,常帶淺色或黑色條紋,紫檀元素易溶於酒精,木頭表面接觸酒精後,會產生耀眼的紅色,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所以我們都是用擦酒精的方式來檢驗。」


「此外,有人將新紫檀表面作舊處理,例如擦皮鞋油、刷高錳酸鉀或用石灰水等方法,使表面變暗。」


我湊過去看,酒精擦拭過的表面呈現紫紅底色,部份黑色條紋如山峰或水流,金絲細長稀疏,若隱若現,這是典型紫檀木的特徵。無論如何,以其重量之沈,估計落水可沈,應是紫檀木無誤。


我本以為這只是個擺件,因為它上頭是平面,還有個小洞,似可接續下一段樹幹,很像不完整的擺飾殘件,我問老闆:


「這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的?」
老闆也不知所以然,說這東西雕工漂亮又是紫檀,當案頭陳設或用來鎮紙,足供玩賞,藝術品是不需要功用的。說的也是,對於器物的創作,若只是為了美麗而不為實用,我們稱之為藝術,藝術是個案的創作;若是為了實用,則只是工匠的產品,工匠的產品可以大量生產,因此普世下,藝術品的價值遠大於工匠的產品。


才三千元台幣,至少這是塊紫檀料子。紫檀是中國古董木料之首,我正缺紫檀這種最高級木料的古董呢,這樣我也擁有一件紫檀古董了。紫檀木歷來為帝王將相與文人雅士所珍愛,價格始終昂貴,居眾木之首,被稱為「王者之木」。早在唐代即有以紫檀木製作小物件,日本奈良正倉院中仍存有中國唐代皇帝饋贈天皇的紫檀器物。在明朝,紫檀木更為皇朝所重視,鄭和下西洋於回程時,即採購大批的紫檀木兼當壓艙物,是中國大量進口之始,此後明代皇帝便定期派官吏赴南洋採辦紫檀木。在明朝晚期之前,紫檀大多製成文房小件物,如鎮紙、筆筒、爐、瓶或盒等。清代初年,紫檀則多用在傢俱上,被製成桌椅、几架、箱櫃或盒匣等。


這半年來,大概是對這種樣式的雜件特別注意,我陸續在別家古董店發現這樣的東西,也是樹幹形上有一小洞,一般體積較小,只有一半高度,幾乎都是紫檀料子,有的是木質更細、色澤全黑的烏木料。經內行的古董店老闆介紹,原來這東西是薰香的器具,用以插置銅箸或銅鏟,它叫做筋瓶。


筋瓶需要沈穩,才不致翻覆。古代筋瓶大多銅鑄、琺瑯、玉器、瓷器,少數用紫檀木料雕製,而今之筋瓶已無人講究,欲插置銅箸或銅鏟,只取一普通瓷杯而已,文化上的細節,今人竟不如古人。


所以這筋瓶仍是個實用品,但也是件純藝術品。後來讀到奚密的《芳香詩學》,正好釋除了這個疑慮:


「在芳香文化裏,香的材料固然重要,但是香的器皿也不可或缺,而且隨著芳香文化的發展,薰香的香具早已從實用的工藝演變成了一門精緻的藝術。」


所以這件紫檀筋瓶的創造歷程,已從實用的工藝品演變成了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了。


以薰香為目的的焚香器材甚多,今人多講究香料,工具則著重於薰爐,薰爐就有各種材質與造型,但對筋瓶則不甚講究,少有人知道筋瓶。我這件紫檀精雕細琢的筋瓶,則是最頂級的筋瓶了,且又超乎筋瓶的用途,還可兼當賞玩擺飾的藝術品。
24. 深入民間的古董販子
古董販子是古董的第一手買賣者,他們大多是沒有店面的古董生意人,但都有一輛小發財車供找貨與跳蚤市場擺攤之用。他們經常在外面跑貨,所以叫「販仔腳」。台灣的古董販子大多經手台灣民藝品,因為台灣民藝品產自台灣本地,不必仰賴大陸進口。古董販子是要勤於奔波的人。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必須積極主動地跑拆舊屋者及廢物回收站找貨,更有些具業務性格的古董販子,會穿梭在鄉村老屋間,積極尋求屋主讓售老傢俱舊文物。古董販子也要經常跑古董店,把貨賣出。


有些古董販子的人生目標是將來能開家古董店,只要每天坐在店裡跟人家喝茶聊天,就能輕鬆做成生意,而貨物自會有別的販子自動送上門來,從此他就不需再東奔西跑了。


有的古董販子本身就是廢棄物清理業者,有次我在善化牛墟逛舊物攤,看到一組奏樂的天使小錫人,精緻而生動,我好奇端詳這西洋玩意兒:


「這是西洋的?台灣怎麼會有這款民藝?」
「這是美國人的宿舍清出來的。」
「所以你是向販仔腳收來的?」


「不是喔!這是我親自去美國人的宿舍清出來的,我就是販仔腳,他們那些古董店隴來我那裡拿貨的,連收藏仔也直接來找我。」攤老闆驕傲地說。


古董店多,而販子少,所以在交易過程中,販子常較強勢,貨價也由販子決定,古董店若不從或愛殺價,販子下次可能就不願再送貨來了。古董店也深知此道理,常不敢殺價甚至還出個好價錢,跟販子交陪感情,希望販子能優先提供好東西。販子也很聰明,若有一件好貨,他會把幾件爛貨湊在一起統售,乘機把爛貨推銷出去,而那些爛貨若在古董店,可能永遠也賣不出去,但為了買進一件好貨,不得不忍痛收購一些爛貨。所以古董店對於古董販子真是又愛又恨。


但也有古董商不跟販仔腳進貨的,做高檔古董民藝的高雄興仔就說:
「我從不跟販子打交道!百件難得一件好東西,我只跟收藏家及同業進貨,只有最好的我才要,這樣比較快啦!」


古董販子也有女性,據高雄打狗民藝店的女老闆說,她們店多年來有一位阿婆供貨,阿婆總是到鄉下老屋挨家挨戶找古物,將收到的東西全部交給她,這位阿婆可說是古董江湖中的女中豪傑。


古董業者最愛聊天,朋友聚在一起就是喝茶聊天,談些古董逸聞,猶如白頭宮女話當年,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古董店與古董販仔腳的交易,曾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讓古董業者一再回憶敘述。台北淡水雄仔的古董店大部份是台灣民藝品,因為雄仔有畫師的背景,對美術品也有相當的興趣,常買進賣出一些油畫或水墨畫,而販子們也都知悉他的這項專業,一有美術品,都會先送到他這裡來。


那一天我們到雄仔的店裡,一踏進他的住家兼店面,就被拉到茶桌前,他馬上泡一壺老人茶待客。古董業者都有一套茶具在桌上,電壺一壓,不到一分鐘,水就開了,小紫砂杯的熱茶馬上遞到你面前。大概是太久沒有客戶上門,雄仔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回憶起舊日時光,又滔滔不絕談起一件他的得意之作,其實他忘了,這故事我早就聽他講過:


「有次,一個販子通知我去看一幅油畫,是人家拆屋,從閣樓搬出來的,是一幅陳澄波六十號的油畫,用麻布袋包裹著,我想大概是十幾年不見天日,保存得非常完整。」
「這是我見過最完整的陳澄波油畫!」雄仔紅著臉,興奮地強調著。


陳澄波是台灣本土早期畫家,他的油畫極具個人風格,日治時代曾在日本帝展獲獎過,當年為二二八受難者,被國民黨視為罪犯,因此他的畫作無人敢展示,以免被控通匪之罪,所以這幅油畫上的陳澄波簽名還被刮除,再以麻布袋包裹,並偷藏在閣樓。如今解嚴過後,陳澄波的作品大受肯定,已是台灣行情最高的畫家了。


「這幅畫簽名被刮掉,但隱約可見陳澄波的名字,確定是真品,販子開價五十萬。」
「我跟販子說:『簽名都破壞不見了,價值大減,假如簽名還存在,我照價給你啦!』於是我給他殺到四十萬元。」
「但販子也不肯太讓步,最後以四十六萬元成交,我本來要開票子的,票子都開好了,但販子卻堅持要現金,我怕販子反悔,立即趕回家向人家借錢,才把畫拿回來。」


隔天雄仔在家門口清除油畫上的灰塵,才打開麻布袋,正好遇上一位同行來訪,被他看到,立刻要求收購,最後以一百二十萬元成交,雄仔笑著說:
「灰塵都不用清了,同行馬上帶走。」
看來,雄仔多年來一直陶醉在這件事上,連做夢都會偷笑。
不待他講下一個故事,我喝完手中的一杯茶,連忙起身:
「我先逛逛,看看你現在有什麼好貨。」
「好吧,你隨意看。」


雄仔房子一、二樓是古董展示場兼客廳,由於私人收藏與販賣商品雜置,居家與商場同處,我們都分不清那些東西是可賣商品,那些是非賣品的私人傢俱。寬闊的地板擺滿了古董傢俱,有各式桌椅櫃,留著一條像迷宮般的走道,在窄狹的空間內,有時要側身惦腳才能擠得進。幸好我早走遍各式古董店,很習慣於這樣的參觀方式,否則會令人遲疑,是否允許在裡面亂闖。在這些古董桌上則又擺了一些小古董,如佛像、交趾陶及竹木雕等。雄仔的交趾陶收藏在業界是知名的,他對這種民俗工藝品有興趣,台灣各地拆廟的人會把拆下的交趾陶送來。雄仔的東西太多了,連牆壁空間也不浪費,掛了很多水墨畫、油畫及雕花板等。地面桌子下又錯置了好幾個陶甕及石雕,雄仔的石雕貨色在業界也小有名氣,他在附近另有空地堆放石雕,幾年前古董石雕景氣好,台灣有幾名石雕收藏大戶,競相收購石雕,雄仔曾是主要供應者,從中獲得不少利潤。


我問雄仔:「這年頭還有古董販子嗎?」
雄仔搖搖頭,不勝嗟噓:「唉呀!現在早就沒了,台北的老屋該拆的都拆了,可能南部還有一些販子吧!」


看來,雄仔再也沒有天方夜譚的淘寶撿漏機會,真是可惜。今日台北老屋及眷村已拆得差不多,一般人家也少有舊貨可丟了,以致於北台灣的民藝品貨源無繼,古董販子自然消聲匿跡,民藝品店也陸續收攤,販子與古董店的愛恨情仇自然劃上句點。忠誠的民藝人要淘寶,可能要轉去中南部尋覓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