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79特價67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導讀】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東海大學哲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久絡

《道德經》一書,或稱為《老子》,這個文本在歷史流變中被理解與命名的過程本身,就是件耐人尋味之事,除反映了儒、道、釋各自知識群體的理解與限制外,也見證了開篇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深意。以當今眼光看,「道」與「德」確實是文本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與論域,因此,《道德經》之名,恰如其分,至少不帶有《老子》之名預設的「儒學—政治」之知識框架。本書蒐羅了《道德經》注釋史上最重要的九個完整注本:王弼、河上公、嚴遵、蘇轍、憨山、王夫之、黃元吉、薛蕙與焦竑,不唯儒、道、釋三教並陳,形上學、認識論、倫理學、修煉、政治各方面的旨趣兼涵,對喜歡涵泳文本中體悟的一般讀者,與有志學術研究的學者,本書都頗有助益。以下僅就筆者所知,提出一些要點,或可為研讀之助!

第一章(體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王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默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河上公)
【道可道】 謂經、術、政、教之道也。【非常道】 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名可名】 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當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間,內雖昭昭,外如愚頑。【無名天地之始】 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有名萬物之母】 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道名,讚敘明是非。【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徼,古吊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謂之玄】 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玄之又玄】 天中復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聖賢;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也。【眾妙之門】 能知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語譯】
「道」如果可以講述,它就不是恆常不變的「道」;「名」如果可以稱說,它就不是恆常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始基,「有」是萬物的源頭。所以時時體悟「無」,可以觀照「道」的奧妙;時時領會「有」,可以觀照「道」的廣大邊際。「有」、「無」兩者同源於「道」而說法不同,都可以說是極為幽微深遠的。就其幽微深遠而言,它可以說是所有生成變化的根本門戶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