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閱1)
◎女性的獨立與選擇權
在這個時代,女性擁有了巨大的自由,但也有各自的泥潭。
不斷湧現的優秀的年輕女性,以及正在從泥沼中努力掙脫、蛻變成長的中青年女性,正以各種蓬勃之姿,向社會展示出她們的神采與力量,女人可以活得更灑脫也更自由。我簡單梳理了她們的認知躍遷與成長路徑,在此共勉。
1.跳出性別限制,保持精神獨立
雖身為女性,但在區分性別之前,你首先是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人。
女性天生比男性弱嗎?在生理和體力上或許是,但在精神層面上,女性則比男性更堅強,她們身上更能夠彰顯出生命的韌勁。
我們常說「為母則剛」,也都曾為一個纖弱女孩蛻變為母親後,所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所震驚,但我希望,女性朋友無須等到為人母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強大,而是早早就認識到,其實你本來就很強。
當你跳出性別的限制,以獨立的人格面對問題時,就會更加理性、客觀,內心會更有力量,活得也更灑脫和自由。
2.跳出索取的狀態,變成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理性看待社會加諸女性的定義,拋卻原生家庭對女性的訴求,活出自己的精彩。
社會與父母往往無意識地將女性擺在「接受」的位置,所以女性很自然地會產生「索取」的意識。當他人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時,她們就會滋生出抱怨的情緒,最常見的是抱怨另一半不能提供情緒價值和經濟支援。所以,女性一定要跳出這種狀態,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很不喜歡「嫁」這個詞,有種「給出去」的附屬之意。婚姻是平等的,結婚應該是兩個人平等的結合。而且,嫁得好可能是運氣,但擁有清醒的認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擁有保持精神愉悅與自由的能力,才是我們這一生要修行的課題。
3.選擇要大於努力,永不設限
我在國外的醫院曾遇到過一位負責文職的護工。她每天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眼角眉梢儲滿了陽光,還特別愛笑,一笑起來讓人感覺周圍湧動的氣流都是愉悅的。
以我庸俗的眼光來看,她的工資收入並不高。她為什麼這麼快樂呢?在一次閒聊中得知,她喜歡旅行、騎馬、打靶,還喜歡那種超大的皮卡車,見我面露豔羨,她眉飛色舞地向我展示了她的愛車,那是一輛改裝過的超大型越野車,還有她在海上騎馬和在沙漠打靶的照片。她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普通人,卻把生活過得如此精彩,從她的臉上找不到一點疲憊的影子,樂享生活,她做到了。
確實,除了自己,沒有誰能定義自己的生活。人生沒有既定的模式,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自由,擁有愉悅自己的能力,定義自己的精彩生活,擁有生活的選擇權,享受真正的自由。
在有限的青春歲月裡,多開發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對生活的熱情,盡可能地嘗試更多機會,見識更多的生活方式,並且在嘗試的過程中積累生活的經驗和閱歷,這些閱歷會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4.學會深度思考,有自己的判斷
網路時代資訊傳遞迅捷,一些所謂的對年輕人的標準未免太高,加之「炫富」等各種難辨真假的社會現象,極易給人造成焦慮。
在大城市看似光鮮,實則必然要承受較大的壓力;回到三四線城市卻可以享受悠閒的慢節奏,找到可以發光發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選擇,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他人認知社會的方式,未必適合你。
所以,女性更要學會深度思考,不要迷失在繁雜的資訊網路裡,不要道聼塗説、隨波逐流,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與評價,去深刻地認知自己,認知當下的環境與自身的處境,用行動做出自己的最優選擇。
一個問題不要只看表象,往更深處去思考,就會獲得更多的理解,而這些理解慢慢地會沉澱成生活的智慧。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希望每個女性朋友,能夠更早一點明白生活的真相,享受當下,儘量活得開心、快樂。
我們畢生的任務就是做一個普通人,熱愛世界,熱愛萬物,然後踏踏實實地尋找到一個自己內心喜歡,又有時代價值的事情。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這兩件事就很好了。
(內文試閱2)
◎愛不缺席,為母則剛
孩子的三觀來源於原生家庭的三觀,父母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認知。
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表現出什麼樣子;你在家裡怎麼對待他,他在外面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你怎麼向他表達愛,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去愛別人;你如何與他共情,他就如何去跟別人共情。所以,一些單親媽媽的家庭,在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心態和語言引導。不要給孩子輸出諸如「只有媽媽一個人帶你,你很可憐」、「媽媽帶你很辛苦,你要懂得照顧媽媽」這類的話語,這樣孩子無形中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如果父母給孩子帶來這種缺失感、失落感,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可憐的。所以,父母要盡可能把正面的能量傳遞給他們,讓孩子感受到陽光,而不是負面的東西。
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會比我們優秀,當你足夠相信的時候,他們就會朝著非常優秀的方向去生長,他們也會對自己有要求。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如果想做一個偉人,你要站在偉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做事情,慢慢地你就會成為偉人。身教大於言傳,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每天都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態,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為了讓人生過得更好的那份向上的力量,孩子的感知力最不容低估,父母的些微情緒狀態,他們都能精確地感受到。所以,要以身作則,躬親示範,做孩子們的榜樣和英雄。如此,這些優秀的品質自然會傳習到孩子身上。
……
但無論何時,都應寄希望於自己,而不是他人。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不是養老的依託,伴侶是生命的同路人,沒有也可自己行端,終生學習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孩子的眼睛才是人間的良藥。
為母則剛,是深陷泥潭也必須要開出花來。
一鼓作氣是種因,來日方長是結果,所有的悲痛是生命的提攜,它要你立刻堅強,我知道這很難,但誰讓我們是母親,我們的大樹又在保護著誰?
……
人生有多種選擇,每一種都有苦要受,能把苦變成甜,才是一世為人的能力。
◎女性的獨立與選擇權
在這個時代,女性擁有了巨大的自由,但也有各自的泥潭。
不斷湧現的優秀的年輕女性,以及正在從泥沼中努力掙脫、蛻變成長的中青年女性,正以各種蓬勃之姿,向社會展示出她們的神采與力量,女人可以活得更灑脫也更自由。我簡單梳理了她們的認知躍遷與成長路徑,在此共勉。
1.跳出性別限制,保持精神獨立
雖身為女性,但在區分性別之前,你首先是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人。
女性天生比男性弱嗎?在生理和體力上或許是,但在精神層面上,女性則比男性更堅強,她們身上更能夠彰顯出生命的韌勁。
我們常說「為母則剛」,也都曾為一個纖弱女孩蛻變為母親後,所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所震驚,但我希望,女性朋友無須等到為人母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強大,而是早早就認識到,其實你本來就很強。
當你跳出性別的限制,以獨立的人格面對問題時,就會更加理性、客觀,內心會更有力量,活得也更灑脫和自由。
2.跳出索取的狀態,變成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理性看待社會加諸女性的定義,拋卻原生家庭對女性的訴求,活出自己的精彩。
社會與父母往往無意識地將女性擺在「接受」的位置,所以女性很自然地會產生「索取」的意識。當他人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時,她們就會滋生出抱怨的情緒,最常見的是抱怨另一半不能提供情緒價值和經濟支援。所以,女性一定要跳出這種狀態,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很不喜歡「嫁」這個詞,有種「給出去」的附屬之意。婚姻是平等的,結婚應該是兩個人平等的結合。而且,嫁得好可能是運氣,但擁有清醒的認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擁有保持精神愉悅與自由的能力,才是我們這一生要修行的課題。
3.選擇要大於努力,永不設限
我在國外的醫院曾遇到過一位負責文職的護工。她每天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眼角眉梢儲滿了陽光,還特別愛笑,一笑起來讓人感覺周圍湧動的氣流都是愉悅的。
以我庸俗的眼光來看,她的工資收入並不高。她為什麼這麼快樂呢?在一次閒聊中得知,她喜歡旅行、騎馬、打靶,還喜歡那種超大的皮卡車,見我面露豔羨,她眉飛色舞地向我展示了她的愛車,那是一輛改裝過的超大型越野車,還有她在海上騎馬和在沙漠打靶的照片。她只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普通人,卻把生活過得如此精彩,從她的臉上找不到一點疲憊的影子,樂享生活,她做到了。
確實,除了自己,沒有誰能定義自己的生活。人生沒有既定的模式,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自由,擁有愉悅自己的能力,定義自己的精彩生活,擁有生活的選擇權,享受真正的自由。
在有限的青春歲月裡,多開發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對生活的熱情,盡可能地嘗試更多機會,見識更多的生活方式,並且在嘗試的過程中積累生活的經驗和閱歷,這些閱歷會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4.學會深度思考,有自己的判斷
網路時代資訊傳遞迅捷,一些所謂的對年輕人的標準未免太高,加之「炫富」等各種難辨真假的社會現象,極易給人造成焦慮。
在大城市看似光鮮,實則必然要承受較大的壓力;回到三四線城市卻可以享受悠閒的慢節奏,找到可以發光發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選擇,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他人認知社會的方式,未必適合你。
所以,女性更要學會深度思考,不要迷失在繁雜的資訊網路裡,不要道聼塗説、隨波逐流,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與評價,去深刻地認知自己,認知當下的環境與自身的處境,用行動做出自己的最優選擇。
一個問題不要只看表象,往更深處去思考,就會獲得更多的理解,而這些理解慢慢地會沉澱成生活的智慧。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希望每個女性朋友,能夠更早一點明白生活的真相,享受當下,儘量活得開心、快樂。
我們畢生的任務就是做一個普通人,熱愛世界,熱愛萬物,然後踏踏實實地尋找到一個自己內心喜歡,又有時代價值的事情。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這兩件事就很好了。
(內文試閱2)
◎愛不缺席,為母則剛
孩子的三觀來源於原生家庭的三觀,父母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認知。
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表現出什麼樣子;你在家裡怎麼對待他,他在外面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你怎麼向他表達愛,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去愛別人;你如何與他共情,他就如何去跟別人共情。所以,一些單親媽媽的家庭,在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心態和語言引導。不要給孩子輸出諸如「只有媽媽一個人帶你,你很可憐」、「媽媽帶你很辛苦,你要懂得照顧媽媽」這類的話語,這樣孩子無形中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如果父母給孩子帶來這種缺失感、失落感,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可憐的。所以,父母要盡可能把正面的能量傳遞給他們,讓孩子感受到陽光,而不是負面的東西。
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會比我們優秀,當你足夠相信的時候,他們就會朝著非常優秀的方向去生長,他們也會對自己有要求。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如果想做一個偉人,你要站在偉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做事情,慢慢地你就會成為偉人。身教大於言傳,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每天都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態,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為了讓人生過得更好的那份向上的力量,孩子的感知力最不容低估,父母的些微情緒狀態,他們都能精確地感受到。所以,要以身作則,躬親示範,做孩子們的榜樣和英雄。如此,這些優秀的品質自然會傳習到孩子身上。
……
但無論何時,都應寄希望於自己,而不是他人。孩子是生命的延續不是養老的依託,伴侶是生命的同路人,沒有也可自己行端,終生學習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孩子的眼睛才是人間的良藥。
為母則剛,是深陷泥潭也必須要開出花來。
一鼓作氣是種因,來日方長是結果,所有的悲痛是生命的提攜,它要你立刻堅強,我知道這很難,但誰讓我們是母親,我們的大樹又在保護著誰?
……
人生有多種選擇,每一種都有苦要受,能把苦變成甜,才是一世為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