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佛教建國信仰與佛教造像(上)、(下)

79特價19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二章 大乘佛教建國信仰的奠立者——貴霜王丘就卻

第一節 前言
自 1987 年筆者開始研究貴霜王朝(the Kushāns, 30-375)的建國者丘就卻(Kujūla Kadphises, 統治,30-80)所奠立的「佛教帝王建國信仰」(Buddhist conception of royalty or Buddhist Kingship),或簡稱「佛教建國信仰」以來,筆者即注意到,亞洲帝王在用大乘佛教信仰建國或立國之際,都會沿襲貴霜王丘就卻所奠立的「佛教建國信仰」的內容及方法,如「十善法」或「護法信仰」,作為其等用佛教信仰建國的基礎。筆者因此認為,貴霜王朝的建國者丘就卻即是歷史上奠立「佛教建國信仰」或佛教政治傳統的貴霜帝王。丘就卻所奠立的「佛教建國信仰」內容,即是其所奠立及提倡的初期大乘佛教信仰(Early Mahāyāna Buddhist belief, c. 65-80)的內容。丘就卻為了要用初期大乘佛教信仰統治貴霜王朝,他不但促成大乘佛教在歷史上的崛起及成立,而且也將其要施行以建國的初期大乘佛教信仰的內容及方法,記載於其時代所撰造的一些大乘經典,如,《道行般若經》、《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此後,《伅真陀羅經》),及《犍陀國王經》等經。丘就卻因將其發展大乘佛教信仰的內容及方法都記載於一些大乘經典的緣故,我們因此從這些大乘經典能了解一些有關丘就卻用大乘佛教信仰建國的情況。譬如,在《道行般若經》卷九的《薩陀波倫品》(the Sadāprarudita),我們即讀到,「犍陀羅王」(King of Gandhāra)在其都城「犍陀羅」(Gandhāra)發展初期大乘佛教信仰「般若波羅蜜」(prajñāpāramitā)行法的情況。《道行般若經》如此記載犍陀羅當時發展大乘佛教信仰的情形:
其城(犍陀越)中無有異人,皆是菩薩,中有成就者,中有發意者,皆共居其中,快樂不可言……其國中有菩薩,名曇無竭,在眾菩薩中最高尊,有六百八十萬夫人、采女,共相娛樂。犍陀越國中諸菩薩常共恭敬曇無竭,為於國中施高座……曇無竭菩薩常於高座上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師在深宮,尊貴教敬,當如敬佛無有異。
從上面此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犍陀越城」(Gandhavatī),即「犍陀羅城」,就像一處發展大乘佛教信仰的聖地,有法師「曇無竭菩薩」(Bodhisattva Dharmodgata)帶領全國上下學習大乘佛教「般若波羅蜜」信仰及行法。當時「犍陀越國」的都城「犍陀越城/犍陀羅城」充滿大乘佛教的信徒,他們學習大乘佛教信仰及行法的情形是,「快樂不可言」的情形。這就是《道行般若經》說:「城中無有異人,皆是菩薩」的意思。《道行般若經》所說的「曇無竭菩薩」,很顯然的是當時負責在「犍陀羅國」傳布初期大乘「般若波羅蜜」信仰及行法的主要大乘法師。因為《道行般若經》說:「曇無竭菩薩常於高座上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此處所言的「高座」,有指佛教法師說法最重要的席位。
《道行般若經》所描述的「犍陀羅國人」信仰及實踐大乘佛教「般若波羅蜜」行法的情形,顯然不是一般大乘佛教傳播或發展的情形,而是「犍陀羅國」用初期大乘「般若波羅蜜」行法作為其國教信仰或國家信仰的情形。
西元 2 世紀中期左右來華的安息僧人安世高,在其翻譯的初期大乘經典《犍陀國王經》中,也提到「犍陀國王」發展「般若波羅蜜」行法的事。《犍陀國王經》說,如果「犍陀國王」發展「般若波羅蜜」行法建國,其即能成為「遮迦越(羅)王」(cakravāla)。「遮迦越(羅)王」此詞,是中國早期翻譯「轉輪王」(cakravartin)一詞的音譯詞,故我們在中國早期的中譯佛經常見到此詞。此「遮迦越(羅)王」的梵文寫法,與後來我們在大乘經典所見的「轉輪王」此詞的梵文寫法有些不同,但意思相同,都指「轉輪王」此詞。《犍陀國王經》此話的意思是,「犍陀國王」如果用初期大乘「般若波羅蜜」行法建國,他便能以「佛教轉輪王」的姿態統治國家。所謂「佛教轉輪王」(Buddhist cakravartin),簡單的說,即指用佛教信仰建國或統治天下的帝王。因為「轉輪王」此詞有指用宗教信仰建國的世間帝王。《犍陀國王經》及《道行般若經》所載的「犍陀羅國王」因用大乘「般若波羅蜜」行法建國,因此此二經所載的「犍陀羅王」便是佛教的轉輪王。《犍陀國王經》不但在經中將佛教轉輪王一定要用佛教信仰建國的定義說得很清楚,而且也告訴我們,「犍陀羅國王」也用「五戒十善」建國。《犍陀國王經》載:
時有國王,號犍陀,奉事婆羅門……往到佛所,五體投地,為佛作禮白佛言:我聞佛道至尊,巍巍教化天下,所度無數,願受法言以自改操。佛即受王五戒十善,為說一切天地人物無生不死者。王以頭面著地,為禮白佛言:今奉尊法戒,當得何福?佛言:布施、持律,現世得福,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者,其德無量,後上天上,亦可得做遮迦越王,亦可得無為度世之道。
《犍陀國王經》在此只提到「五戒十善」的部分內容,但沒有進一步說明「五戒十善」或「十善道(法)」的全部內容。但《道行般若經》對「十戒」或「十善法」的行法則作有下面的解釋。《道行般若經》不但認為「十戒」或「十善法」行法為大乘「菩薩戒」(Bodhisattva prātimoks̖a)的行法,此「十戒」或「十善法」的行法也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都要恪守的道德行法。此道德行法共有十項,因此也稱「十戒」或「十善法」的行法。此十項或十種道德行法指:「不殺生、強盜、婬逸、兩舌、嗜酒、惡口、妄言綺語,不嫉妒、嗔恚罵詈,不疑」。《犍陀國王經》所載的「般若波羅蜜」行法,指經中所載的六種大乘行者(Mahāyāna Buddhist practitioner)或菩薩(Boshisattva)修習成佛之道或方法。大乘佛教所制定的六種大乘修行者或菩薩修習成佛的方法或內容乃指:「布施、持律、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者」此六種行法。《犍陀國王經》所載的此六種大乘行法,與《道行般若經》所載的「六般若波羅蜜」行法內容完全相同,只是文字的表達方式有些不同。
犍陀羅王用大乘佛教信仰統治犍陀羅國的事,也見記於東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Lokaks̖ema)翻譯的另一部初期大乘經典《伅真陀羅經》。《伅真陀羅經》說:「伅真陀羅王」(Chandradhāra king),帶領「伅真陀羅人」及「犍陀羅人」去聽佛說法。「伅真陀羅王」帶領其人民去聽佛說法,自然就有說明此王用佛教信仰建國的意思,否則其王不會帶領「伅真陀羅人」及「犍陀羅人」去聽佛說法。《伅真陀羅經》如此記載「伅真陀羅王」帶領其人民去聽佛說法的經文:
有王名曰伅真陀羅,從名香山,與諸伅真陀羅無央數千,犍陀羅無央數千,與諸天無央數千,而俱來說是瑞應。言適未竟,便見伅真陀羅與八萬四千伎人俱來……頭面著地為佛作禮。
這段經文說,「伅真陀羅王從名香山」。雖然「犍陀羅」此詞沒有「香山」的意思,只有「香地」的意思,然我們知道,此「香山王」指的是「犍陀羅王」。《道行般若經》如此解釋「犍陀羅」此名的意思:
香風四散,分布四出,無不聞者。譬如,天香,用是故,名為犍陀越國。
吳代(統治,222-280)貴霜譯經僧支謙翻譯的《道行般若經》第二本中譯本《大明度經》,也將「犍陀羅」此名翻譯成「香淨」或「香地」。《伅真陀羅經》說「伅真陀羅王」也稱「香山王」,此「香山王」必指「犍陀羅王」,理由除了可能與「犍陀羅」此名有關外,與下面要陳述的理由可能更有關聯:(1)《伅真陀羅經》所載的佛教信仰也是初期大乘所提倡的「般若波羅蜜」的信仰及行法。《伅真陀羅經》的中譯本共有三卷的經文,卷中所闡述的大乘行法,即是《道行般若經》所載的「般若波羅蜜」六種行法。我們因此推測,《伅真陀羅經》所言的「香山王」即指「犍陀羅王」,否則此經不會說:「伅真陀羅王」帶領「犍陀羅人」及「伅真陀羅人」去聽佛法。(2)「犍陀羅人」既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伅真陀羅人」和「伅真陀羅王」應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伅真陀羅王」甚至是統治犍陀羅的國王。
「伅真陀羅」此名是梵語「Chandradhāra」此詞的音譯詞。「伅真」此梵字亦可讀作「純真」(chandra),意指「月亮」,而「陀羅」(dhāra)此梵字則有「支持」的意思。中文「月亮支持」的簡稱,則有指中國歷史上所言的「月支」或「月氏」民族。由此,「伅真陀羅王」很明顯的是指當時統治「犍陀羅國」或「大月氏國」的「月氏王」或「貴霜王」。直至今日,許多學者尚將「月支」讀成「肉支」。這都因為這些學者沒有注意到,「月氏」或「月支」民族有尊崇或崇拜月亮的習俗。月氏民族尊崇月亮的習俗,除了反映於《伅真陀羅經》所載的「伅真陀羅王」的各種與月亮崇拜有關的名字外,也反映在《伅真陀羅經》所載的「伅真陀羅王」死後被授記的菩薩名字及佛名。譬如,《伅真陀羅經》稱「伅真陀羅王」被授記的菩薩名字為「月光菩薩」,佛名為「大月光」。中國早期的史料也用間接的方式告訴我們,月氏有崇拜月亮的習俗。譬如,《前漢書.大月氏國》載:
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十餘萬故彊,輕匈奴。
月氏既與匈奴同俗,月氏自然有匈奴崇拜日或太陽及崇拜月或月亮的習俗。《史記.匈奴傳》說:「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月氏」之名,因此與月氏民族「崇拜太陽」及「崇拜月亮」的習俗必有密切的關聯;否則目前保存的貴霜王迦尼色迦第一(Kanish̖ka I, 127-140)及其子胡為色迦王(Huvish̖ka, 160-190)所鑄造的錢幣,不會常在錢幣的反面造有日神(Sun God)及月神(Moon God)的造像,而丘就卻的菩薩名字及佛名也不會都與月亮崇拜有關。《伅真陀羅經》所載的「伅真陀羅王」及「伅真陀羅人」,因此有指「月支/月氏王」及「月支/月氏人」的意思。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