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念心,剎那即永恆 李屏賓
這系列的第一本《愛,最好的祝福:靜思心靈小語》書裡,有一句我覺得很有深意的靜思語:「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無論是我與上人、與青兒或是與慈濟之間,深深的緣,似乎早就埋藏在我生命的旅途中。
認識青兒十幾年,這些年每次經過台北,我們都會小聚。多年前回台探望母親時,曾陪伴母親面見上人。我與上人見面的機會不多,以為上人應該不記得我。沒想到上人總記得我,還時常問青兒,我什麼時候會回來(靜思精舍),心中備感溫暖,覺得無論我到世界的哪
個角落,總有一處安頓心靈的歸處。
打開觀看「攝影」的新視野
我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有上人所講的愛、善(剛好就是前兩本書的主題),一直默默在走這個路上。有一次,上人講到皈依時的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上人說:「皈依其實沒什麼特別,就是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信。信,要相信人間的正理,正向的道理認清楚就不會偏。」上人以我為例:「就如你的照相機,要拍一個美的環境要很用心,而且鏡頭要如何對準:有功夫的對準,每一張都很漂亮;沒有功夫的,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所以正道、正方向是很重要的,就如你的鏡頭一樣。」
上人還說:「……世間很複雜,我們要選擇善的方向,還更需要方法,只要選擇對的專長,人間會合起來,那就是美。皈依,就是皈依佛,佛陀的覺悟,我們的信念。相信的念頭,就是信佛。還要信法;人人都有方法,你的方法,是美好的境界;我的方法,是引導的境界;
大家的方法,是如何讓人間有生機,各有事業,人間有生機,都要回歸善與正、真誠的心,所以人人都要有真誠的心。真,人人行善,那就是美。你也有法,美化人間;我也有法,我用說的來美化人間,大家善法集中,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上人這段話,打開我觀看「攝
影」這個專業與藝術的另一個視野。
攝影,一念心
皈依,只是一念心;攝影,也是一念心。我在《光,帶我走向遠方》這本書裡曾經寫到,自己如何在許多工作與電影的幕後,成為「一個人」,「一個人的難關,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江湖,我已然是當代的獨孤不敗,這對我後來的人生影響很大。當我被留滯金門、綠
島獨行、遺放漢城、流浪香港、河內夜行、單騎赴日、遠戰巴黎,還有一個人的大雪清晨……」
在這許許多多的「一個人」的時刻,為了紓壓而隨手拍攝的照片,蘊藏了許多我不為人知的心境,面臨的人生困境、壓力與煩惱。拍攝當時的一念心,剎那即是永恆。《愛,最好的祝福:靜思心靈小語》的封面照片,就是我在拍攝電影《長江圖》時,逆著幾千里長又風雨難測的長江而上,只能前進不能回頭、也不能轉彎的時刻所拍攝,象徵了時間的流逝,人生沒有回頭路,且處處都是挑戰,要如何克服未知的危機。
從微小之物的強大生命力,感受慈悲
慈悲,是感受自己與萬物相互依存,找回自己最溫暖的那一念心。這些於世界各地捕捉的瞬間精采,無論是兒童、老人、落葉、樹林、雲朵、昆蟲、野花、湖泊、沙漠或建築,都是拍攝當下的心情紀錄,最質樸、也未經處理。這次選出的照片中,很多都是有天有地的、綻放自己光芒與美麗的小野花,即便弱小、卑微、不起眼,依舊散發蓬勃的生命力,代表的是生命堅強的力量,以及上天對萬事萬物的慈悲。
我所知道的《靜思語》,既真實又親和、既深邃又淺白;很少是「驚人之語」,卻經常「一言點醒夢中人」,大多是從現實人生裡出發,從個人實踐中體悟,啟發了很多人的智慧與善念。
緣分,真的非常奇妙。我認識青兒這麼久,也很早就知道《靜思語》,但我從沒想到當初與青兒分享的照片,有一天會結合上人的智慧法語集結成冊,出版成書。希望透過影像與文字的交織,讓書中的每一幅畫面與每一句話語,引領大家進入一場心靈與視覺的沉澱之旅,從中獲得寧靜與啟發。
後記 慈悲最本真的樣貌 蔡青兒
去年花蓮強震後,賓哥在美國第一時間傳來訊息關心:「台灣花蓮大地震,大家都好吧?上人及靜思精舍那邊沒事吧?」
我回:「賓哥好,感恩關心,花蓮靜思精舍都平安。精舍局部受損,人員均平安;目前在戶外安全地區辦公。上人正在戶外親自坐鎮指揮救災工作。昨天我跟上人報告靜思閱讀書軒的故事,還提到《善,最好的禮物》這本書裡面使用你的照片。上人問起你何時回來,並說他很喜歡你的照片,因為本身就很靜,而且意境很好,你拍的角度各方面都很不錯。我說你快回來了,有空的話再邀請你回精舍。」
賓哥回覆:「太好了!上人與大家都平安就好了。真的感恩你讓我受到了上人的祝福與關懷。這次回台若有緣分,當去花蓮再拜望上人。感恩與祝福大家平安吉祥。」
我說:「我覺得台灣有很多很多人造福、善念共振,上天庇護。要繼續造福、虔誠祈福。」
賓哥回我:「上人積福於人間,太偉大了!」
慈悲的內心世界映照出畫面之美
後來我跟賓哥說,如果他還有照片,都可以給我。因為之前兩本書《愛,最好的祝福》、《善,最好的禮物》,上人的靜思語搭配他的照片,大家都很喜歡。閱讀時可以從上人的靜思語感受到慈悲、慈祥與溫暖提醒,和自己的心靈做對話,還可以從照片中感受到賓哥慈悲的內心世界映照出的畫面之美。
賓哥跟我說,他這幾年拍的都是野花、野草,小到不行,立於天地之間,數量也很多。他想拍那些最弱小的生命,隨著季節的變化,發芽、茁壯、成長、繁衍,在風雨中依然綻放美麗與動人的樣貌。這些照片大都是手機拍的,附近整個山區的春、夏、秋、冬都拍了,他很喜歡,捨不得刪除。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賓哥的心意真美,關注到弱小的生命;受到賓哥關注的小花、小草,會綻放得很高興。
賓哥如此的慈悲有愛。這本書的書名《慈悲:時時歡喜,處處安身》,出自於上人的《靜思語.第二集》裡面的一句話:「時時保持快樂的心境,把快樂的氣氛散布給四周的人,此即『慈』;眾生有苦難能及時為其拔除,此即『悲』。」
我們在上人身上看到的,就是那份真正的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悲的法水,讓苦難之地能萌生新芽
二○一三年十一月八日,世紀強颱海燕橫掃菲律賓,造成六千三百多人死亡、一千七百多人失蹤,三百四十多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首當其衝的重災區獨魯萬市,被形容為「棄城」,放眼望去盡是斷垣殘壁。當時上人正在台北關渡為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行腳,剛好有很多菲律賓慈濟志工幹部來台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小小的會客室裡,上人與菲律賓慈濟志工談起這個災難,並討論如何救災。上人講到災民時的那份不捨,彷彿他正親坐現場,親身感受到了災民的苦及煎熬。上人呼籲大家要趕緊投入行動,也呼籲全球慈濟人全動員,給予最重要的幫助。上人一邊講,好幾次語帶哽咽,在一旁的我也忍不住流下淚。我自己在菲律賓出生、長大,但聽到上人那份要救拔疾苦的悲憫之心時,全場沒有人不動容。
這份慈悲的力量,讓原本受傷的土地跟人們,得到最大的幫助。這個地方人人安居樂業,更有許多人成為慈濟志工,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去照顧更多需要的人。在上人身上看到慈悲的力量。
這正是《法華經‧ 藥草喻品》所說:「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慈悲的法水,平等潤澤,讓苦難之地也能萌生新芽。
靜思書軒有很多小志工,年齡從三歲到十二歲,在他們身上也看到慈悲的力量。他們用純真的話語詮釋慈悲:「吃菜菜還會再長,吃肉肉,牠就不會再蹦蹦跳跳了。」「如果吃雞,雞媽媽會找不到雞寶寶。」
這些童言童語,恰是慈悲最本真的樣貌——對生命的尊重與疼惜。
願我們都能以一念慈悲心,
照見世間苦難,化為行動的力量,
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愛與善的循環中,
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這系列的第一本《愛,最好的祝福:靜思心靈小語》書裡,有一句我覺得很有深意的靜思語:「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無論是我與上人、與青兒或是與慈濟之間,深深的緣,似乎早就埋藏在我生命的旅途中。
認識青兒十幾年,這些年每次經過台北,我們都會小聚。多年前回台探望母親時,曾陪伴母親面見上人。我與上人見面的機會不多,以為上人應該不記得我。沒想到上人總記得我,還時常問青兒,我什麼時候會回來(靜思精舍),心中備感溫暖,覺得無論我到世界的哪
個角落,總有一處安頓心靈的歸處。
打開觀看「攝影」的新視野
我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有上人所講的愛、善(剛好就是前兩本書的主題),一直默默在走這個路上。有一次,上人講到皈依時的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上人說:「皈依其實沒什麼特別,就是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信。信,要相信人間的正理,正向的道理認清楚就不會偏。」上人以我為例:「就如你的照相機,要拍一個美的環境要很用心,而且鏡頭要如何對準:有功夫的對準,每一張都很漂亮;沒有功夫的,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所以正道、正方向是很重要的,就如你的鏡頭一樣。」
上人還說:「……世間很複雜,我們要選擇善的方向,還更需要方法,只要選擇對的專長,人間會合起來,那就是美。皈依,就是皈依佛,佛陀的覺悟,我們的信念。相信的念頭,就是信佛。還要信法;人人都有方法,你的方法,是美好的境界;我的方法,是引導的境界;
大家的方法,是如何讓人間有生機,各有事業,人間有生機,都要回歸善與正、真誠的心,所以人人都要有真誠的心。真,人人行善,那就是美。你也有法,美化人間;我也有法,我用說的來美化人間,大家善法集中,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上人這段話,打開我觀看「攝
影」這個專業與藝術的另一個視野。
攝影,一念心
皈依,只是一念心;攝影,也是一念心。我在《光,帶我走向遠方》這本書裡曾經寫到,自己如何在許多工作與電影的幕後,成為「一個人」,「一個人的難關,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江湖,我已然是當代的獨孤不敗,這對我後來的人生影響很大。當我被留滯金門、綠
島獨行、遺放漢城、流浪香港、河內夜行、單騎赴日、遠戰巴黎,還有一個人的大雪清晨……」
在這許許多多的「一個人」的時刻,為了紓壓而隨手拍攝的照片,蘊藏了許多我不為人知的心境,面臨的人生困境、壓力與煩惱。拍攝當時的一念心,剎那即是永恆。《愛,最好的祝福:靜思心靈小語》的封面照片,就是我在拍攝電影《長江圖》時,逆著幾千里長又風雨難測的長江而上,只能前進不能回頭、也不能轉彎的時刻所拍攝,象徵了時間的流逝,人生沒有回頭路,且處處都是挑戰,要如何克服未知的危機。
從微小之物的強大生命力,感受慈悲
慈悲,是感受自己與萬物相互依存,找回自己最溫暖的那一念心。這些於世界各地捕捉的瞬間精采,無論是兒童、老人、落葉、樹林、雲朵、昆蟲、野花、湖泊、沙漠或建築,都是拍攝當下的心情紀錄,最質樸、也未經處理。這次選出的照片中,很多都是有天有地的、綻放自己光芒與美麗的小野花,即便弱小、卑微、不起眼,依舊散發蓬勃的生命力,代表的是生命堅強的力量,以及上天對萬事萬物的慈悲。
我所知道的《靜思語》,既真實又親和、既深邃又淺白;很少是「驚人之語」,卻經常「一言點醒夢中人」,大多是從現實人生裡出發,從個人實踐中體悟,啟發了很多人的智慧與善念。
緣分,真的非常奇妙。我認識青兒這麼久,也很早就知道《靜思語》,但我從沒想到當初與青兒分享的照片,有一天會結合上人的智慧法語集結成冊,出版成書。希望透過影像與文字的交織,讓書中的每一幅畫面與每一句話語,引領大家進入一場心靈與視覺的沉澱之旅,從中獲得寧靜與啟發。
後記 慈悲最本真的樣貌 蔡青兒
去年花蓮強震後,賓哥在美國第一時間傳來訊息關心:「台灣花蓮大地震,大家都好吧?上人及靜思精舍那邊沒事吧?」
我回:「賓哥好,感恩關心,花蓮靜思精舍都平安。精舍局部受損,人員均平安;目前在戶外安全地區辦公。上人正在戶外親自坐鎮指揮救災工作。昨天我跟上人報告靜思閱讀書軒的故事,還提到《善,最好的禮物》這本書裡面使用你的照片。上人問起你何時回來,並說他很喜歡你的照片,因為本身就很靜,而且意境很好,你拍的角度各方面都很不錯。我說你快回來了,有空的話再邀請你回精舍。」
賓哥回覆:「太好了!上人與大家都平安就好了。真的感恩你讓我受到了上人的祝福與關懷。這次回台若有緣分,當去花蓮再拜望上人。感恩與祝福大家平安吉祥。」
我說:「我覺得台灣有很多很多人造福、善念共振,上天庇護。要繼續造福、虔誠祈福。」
賓哥回我:「上人積福於人間,太偉大了!」
慈悲的內心世界映照出畫面之美
後來我跟賓哥說,如果他還有照片,都可以給我。因為之前兩本書《愛,最好的祝福》、《善,最好的禮物》,上人的靜思語搭配他的照片,大家都很喜歡。閱讀時可以從上人的靜思語感受到慈悲、慈祥與溫暖提醒,和自己的心靈做對話,還可以從照片中感受到賓哥慈悲的內心世界映照出的畫面之美。
賓哥跟我說,他這幾年拍的都是野花、野草,小到不行,立於天地之間,數量也很多。他想拍那些最弱小的生命,隨著季節的變化,發芽、茁壯、成長、繁衍,在風雨中依然綻放美麗與動人的樣貌。這些照片大都是手機拍的,附近整個山區的春、夏、秋、冬都拍了,他很喜歡,捨不得刪除。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賓哥的心意真美,關注到弱小的生命;受到賓哥關注的小花、小草,會綻放得很高興。
賓哥如此的慈悲有愛。這本書的書名《慈悲:時時歡喜,處處安身》,出自於上人的《靜思語.第二集》裡面的一句話:「時時保持快樂的心境,把快樂的氣氛散布給四周的人,此即『慈』;眾生有苦難能及時為其拔除,此即『悲』。」
我們在上人身上看到的,就是那份真正的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悲的法水,讓苦難之地能萌生新芽
二○一三年十一月八日,世紀強颱海燕橫掃菲律賓,造成六千三百多人死亡、一千七百多人失蹤,三百四十多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首當其衝的重災區獨魯萬市,被形容為「棄城」,放眼望去盡是斷垣殘壁。當時上人正在台北關渡為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行腳,剛好有很多菲律賓慈濟志工幹部來台灣。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小小的會客室裡,上人與菲律賓慈濟志工談起這個災難,並討論如何救災。上人講到災民時的那份不捨,彷彿他正親坐現場,親身感受到了災民的苦及煎熬。上人呼籲大家要趕緊投入行動,也呼籲全球慈濟人全動員,給予最重要的幫助。上人一邊講,好幾次語帶哽咽,在一旁的我也忍不住流下淚。我自己在菲律賓出生、長大,但聽到上人那份要救拔疾苦的悲憫之心時,全場沒有人不動容。
這份慈悲的力量,讓原本受傷的土地跟人們,得到最大的幫助。這個地方人人安居樂業,更有許多人成為慈濟志工,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去照顧更多需要的人。在上人身上看到慈悲的力量。
這正是《法華經‧ 藥草喻品》所說:「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慈悲的法水,平等潤澤,讓苦難之地也能萌生新芽。
靜思書軒有很多小志工,年齡從三歲到十二歲,在他們身上也看到慈悲的力量。他們用純真的話語詮釋慈悲:「吃菜菜還會再長,吃肉肉,牠就不會再蹦蹦跳跳了。」「如果吃雞,雞媽媽會找不到雞寶寶。」
這些童言童語,恰是慈悲最本真的樣貌——對生命的尊重與疼惜。
願我們都能以一念慈悲心,
照見世間苦難,化為行動的力量,
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愛與善的循環中,
找到安身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