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量子物理好學圖鑑:全面快速入門

79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量子世界
量子物理學描述的是,宇宙在非常微小尺度下的運行方式。這個尺度遠小於倍率最大的顯微鏡所能看到的世界,掌管了原子和次原子粒子的行為及交互作用。次原子粒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積木。電子就是一種次原子粒子,由英國物理學家湯姆森( J. J. Thomson)於1897年發現,這是科學家首次確認次原子粒子的存在。然而,這些微小粒子有時會表現出類似波動的行為,這是量子世界專屬的奇特現象,直到1924年才由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提出。

小到幾乎看不見
最大的原子直徑大約只有半個奈米(10 億分之 1 公尺),比頭髮直徑的10 萬分之1 還小。原子的體積由外圍稀疏的「電子雲」所界定,中心是密度極大的原子核。典型的原子核直徑只有幾個飛米(1000 兆分之 1 公尺),通常在這個尺度或更小尺度下,奇怪的量子行為才會顯現出來。具有物理意義的最短距離是普朗克長度。

波或粒子
在量子尺度上,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讓粒子和波(p.16-7)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我們可以透過實驗設計,檢測到如同粒子一般個別獨立的能量包裹,如光子(電磁輻射的量子),但同時又可顯示出波動的行為。光子或許是一顆一顆的抵達雙狹縫另一側的偵測器,然而最終形成的圖樣,只能以每個光子依波的干涉來決定落腳位置,方能解釋。

箱子裡的悖論
波函數崩陷之前的神祕過程,啟發了著名的假想實驗:「薛丁格的貓」。在這個假想實驗中,有隻貓被關在箱子裡,隨時可能因為核衰變釋放出來的有毒物質死亡。根據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p.52-3),在觀察者打開箱子之前,死與活的疊加態會一直存在。薛丁格設計了這個假想實驗,用來強調貓在被觀察之前,同時既是「死貓」也是「活貓」的荒謬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