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超微昆蟲圖鑒

79特價12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從小就喜歡各類昆蟲,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喜歡夏天在河邊柳樹上抓金龜子、看金蟬脫殼,漸漸的,又開始自己飼養、觀察螳螂、竹節蟲等各種昆蟲,同時收集各類有趣的昆蟲標本,我還會用手機簡單記錄這些昆蟲的日常。直到2021年接觸到超微距攝影,從此,把攝影和昆蟲相結合成為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邊拍邊學,很多攝影技巧都是在拍攝過程中向前輩請教並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平時學習十分繁忙,但每個週末的晚上我都會堅持拍攝,有時一拍就到了天亮,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至今。
對我而言,昆蟲是神奇的,牠們渺小的身體和「卑微」的生命應該得到新的審視,畢竟牠們才是這個星球最大的生命群體。我的拍攝對象往往只有幾厘米,甚至幾毫米大小,但即使比米粒還小的生命,牠的身體依然充滿細節,令人讚歎不已。比如紫斑蝶眼角的鱗片在放大20倍的顯微鏡頭之下有絲綢般順滑的質感;菲律賓球象甲的絢麗甲殼之上其實披着一層與蝴蝶相似的鱗片;令人討厭的搖蚊,頭上有一撮可愛的雞毛撣子⋯⋯在我眼裏,這些被放大的昆蟲都是一個個奇異的「外星人」。
本書中收錄了我三年來拍攝的144種奇趣昆蟲、兩百多幅作品,在編排上沒有選擇傳統的按科目分類的方法,而是依據我自己的拍攝邏輯與情緒表達進行設定。比如除了蝴蝶、飛蛾以外,還有很多昆蟲都長有鱗片,於是就有了「鱗次櫛比」;「昆蟲界最美的喇叭褲」則是把特化葉形足的昆蟲集合在了一起。
而章節和章節之間其實還有聯繫,比如「我們都會螳螂拳」的第一張照片是一隻長有捕捉足的螳水蠅,與上一篇章「奇奇怪怪的蠅」承上啓下;而「螳螂拳」這一篇章的最後一張作品賓刺瘤蝽,則與下一個篇章「這樣的臭大姐不香嗎」同樣有關聯,這樣的編排思路貫穿在整本畫冊中,同時還兼顧了整本畫冊在情緒表達上的強、弱、舒緩等節奏起伏,類似交響樂的整體編排。
本書在努力為大家呈現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作品的同時, 還嘗試表現了昆蟲界一些更深層次的有趣現象:「紅螢與牠的粉絲」、「蟻蜂與牠的模仿秀」表現了昆蟲界的貝氏擬態、趨同演化現象;「神奇的隱翅蟲家族」、「蟻客、螱客、螞蟻和白蟻」則表現了兩個在昆蟲界非常神秘且被忽視的家族,而牠們兩者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蟲生無常」則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由蟲及人。
在此,我要感謝超微距攝影的先驅列文•比斯(Levon Biss)先生的作品指引我進入了這個特殊的攝影領域;感謝父母給予我充分的理解與支持,並培養我在繁重的學業與攝影、飼養昆蟲等興趣愛好——甚至有點「玩物喪志」的嫌疑——之間保持平衡。
特別感謝上海市藝術攝影學會名譽會長劉香成、上海市藝術攝影學會會長陳海汶這兩位老師給予我的認可與鼓勵。
在最初的學習中,超微距攝影前輩王慧良老師為我啟蒙,著名攝影師袁濤老師、閆璐老師給予我很多攝影技巧、審美方面的指教和幫助,攝影師沙龍、袁稷、趙銘等前輩老師也給了我許多指點與幫助。感謝國內知名建築師俞挺、資深媒體人王海(大頭費里尼)老師對我的鼓勵。還要感謝李波、張葦、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編輯王偉以及眾多前輩老師,為了這本畫冊的付出。
在學術上, 我也得到了很多專家老師的幫助, 他們是:新加坡昆蟲學者、曾經出版過11本關於竹節蟲著作的蕭俊(Franics Seow-Choen)老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威斯康星昆蟲學院學術策展人克雷格•布拉班特(Craig Brabant)博士;意大利鍬甲學者米凱菜•米開羅佐•齊柳利(Michele Michelozzo Zilioli)博士;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宋海天;大城小蟲工作室宋曉彬;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蟲系博士詹志鴻。
特別感謝在此次拍攝、編輯過程中給予我極大幫助的昆蟲收藏家卞承智,並對諸多贈予我精美昆蟲標本的蟲友衷心表示感謝。
微距世界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不為人所熟知的一面,我們人類在不斷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我們的飛船上了太空,我們的電子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的宇宙深空,但我們卻容易忽視很多身邊的東西,比如腳下那一方土地。
最後祝願每一個人,尤其是和我一樣依然在求學路上埋頭艱苦前行的萬千學子,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熱愛,並持之以恆地堅持與深入,這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幸運。
本書中難免有諸多差錯,還望各位前輩老師不吝指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