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言
為什麼你真的該關注這本書的內容

你想知道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嗎?這本書正適合你。
本書為你解答那個大家常問的問題:「我該怎麼做才能拿高分?」我們把多年來有關學習機制及最佳學習策略的心理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淺顯易懂又實用的建議,最重要的是還要容易執行。但這只是開始, 精彩的還在後頭。
我們一直在觀察並聆聽學生如何改進學習方法, 結果發現,即使他們讀了許多有關讀書方法的書籍, 但成績依然沒有進步。部分原因在於,科學家與教師告訴你該做什麼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因此,我們深入探討學生難以遵循學習指南的原因,並提出解方。我們也提供證據來佐證這些建議,讓你不只知道該做什麼,也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此外,我們也會說明,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該採用什麼策略最有效。畢竟,每一門課程都不盡相同, 在心理學入門課拿高分的方式,可能與電腦課拿高分的方式大不相同。這方面我們會為你詳細說明。
這本指南是由專業的心理學教師撰寫的,他們也親自做過書中建議背後的研究,所以你可以放心閱讀,這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我們兩人共發表過200 多篇與本書內容有關的研究論文。我們將帶你一窺這些實驗室與課堂研究的內幕。不過,雖然我們習慣撰寫同儕審查的研究論文,但這本書是專為你這樣的學生所寫,而不是寫給學術研究人員看的。這本書的目標是幫助每位想要精進學習方法的大學生。
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並未花很多時間教導學生如何學習。許多大學教師認為學生在高中或大學入門課程中已經學會了學習技巧,或認為教導學習技巧不是他們的職責。有些教師會提出一些讀書建議(例如「記得分散學習時間」、「別忘了考考自己」),但沒有講清楚確切該怎麼做,也不會特別獎勵好的讀書習慣。連一些用功的學生也常以為,讀書時間的長短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善用那些時間。我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直接解決這些問題:說明如何安排讀書時間,以及坐下來讀書時究竟該做什麼。
我們也希望揭開學習原理背後的認知科學,因此提供課堂驗證過的簡單工具,來幫你培養及維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們希望你能成為學習高手,所以本書提供了清楚的步驟,教你如何規劃、追蹤、評估自己的學習,並附上容易依循的說明。基本上,我們會先告訴你該做什麼,再說明每個步驟為什麼重要。這不是教科書,而是培養你成為學習高手的訓練手冊。

從求學,到聯手探索如何「學得更好」

我倆曾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生。那時的我們比現在年輕,頭髮長度也與現在大不相同。當時鄧洛斯基似乎還不知道理髮廳是做什麼用的,古倫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鄧洛斯基的情景:當時鄧洛斯基從他辦公室前的走廊經過,大步邁向自己的實驗室,但古倫只看到一頭飛舞的亂髮。鄧洛斯基是認知心理學家, 古倫是社會心理學家,但我們都很愛探索如何讓人學得更好。研究所畢業後,我們走上不同的路:無論是實際的地理位置,還是研究興趣都截然不同。
時光飛逝,過了多年,我們都成了事業有成的研究員及資深教師。我們注意到,關於學習的卓越科學研究很多,但這些研究很少探討如何向學生解釋這些科學知識。有時老師會在課堂上告訴學生該怎麼做, 但據我們了解,老師大多把重點放在課程的內容上, 而不是指導學生怎麼學習這些內容最好。更何況,許多老師不是認知領域的專家,他們對學習也有一些誤解!

感謝你們,讓「改變學習」得以成真

我們決定採取行動。首先,我們翻閱了市面上各種有關讀書方法的書籍,發現我們確實有一些獨到新穎的觀點可以分享。艾瑞克.蘭德倫(Eric Lan drum) 與克莉絲汀.卡東(Christine Cardone)給予我們初期的支持,他們認為我們的提案很棒,並鼓勵我們繼續推進。卡東也看了這些章節的初稿,並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我們都非常感激。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社(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oks) 的克里斯多福.克拉赫(Christopher Kelaher)很熱情地支持我們,與我們簽約,讓本書迅速問世。貝絲.哈奇(Beth Hatch)是熱心又敏銳的編輯,還有3 位審稿者提出重要的建議,幫我們完成最終版本。特別感謝佩琪.赫博多(Paige Herrboldt)為本書繪製了每章結尾的插圖。
我們都受到學生的啟發,也熱愛與他們分享心理學的知識,現在也想分享給你。書中許多例子是來自學生的真實提問、評論、突發奇想。沒錯,我們也從Instagram 的迷因及大學生的TikTok 影片中獲得了一些靈感。
我們也想特別感謝伴侶的支持,以及鄧洛斯基的愛貓哈基(Haki)與古倫的愛犬阿勝(Katsu)的陪伴。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