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台灣鐵道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鐵道黃金年代

縱貫鐵道通車開啟臺灣邁入近代化的大門,鐵道客貨運需求也隨著產業興盛而增加,路線和設備必然因此升級。餐車車廂、臥舖車廂,或是臺北到高雄的「急行列車」從1910年代開始為民眾服務。此後,火車內裝愈來愈新穎,速度與力量也不斷進步。

火車是奢華的同義詞

在國民所得不高的時代,搭火車的奢華程度有如今日搭飛機遠行,通常只有名門望族、商務人士或是外國旅客才有辦法負擔得起。而且臺灣人長久以來以東西向活動為主,在縱貫鐵道通車初期,人們的生活型態不會一時之間迅速轉變;而會讓當時的臺灣人難得捨得花錢南北移動的原因,猜到了嗎?就是到北港或新港進香拜媽祖!

雙線通行

海線鐵道在1922年通車,讓中部多了一條避開山區陡坡的路線。接著在運輸需求較高的地方,像是台北、高雄都會區以及鄰近地帶,也開始規劃將鐵道從單線擴建成雙線,以加開更多班次。

鐵道帶你去旅行

人口聚集之處隨著產業發展,漸漸形成都會區,使得生活型態轉變。新北投的溫泉、基隆或西子灣的海水浴場,結合鐵道與巴士的折扣車票,成功地推廣了臺灣民眾近程休閒的習慣。1927年舉辦的「台灣八景」票選活動,透過報紙的宣傳,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話題,進而成為許多民眾出遊的目標。到了1930年代,日月潭發電廠、嘉南大圳等超大型土木建設陸續啟用,製糖廠也已經超過40座,糖業鐵道遍佈農村,三大林場持續擴大,東部的林場加入營運,這些工程或產業都高度仰賴鐵道運輸。當時的鐵道路網已然頗具規模,既然玉山、台灣八景等勝地深具知名度,官方自然卯足全力規劃各種以鐵道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旅遊行程。

7.5小時的速度奇蹟!

1935年,日本統治台灣屆滿40週年,總督府舉辦超大型博覽會,極力展現臺灣近代化發展的成果。博覽會期間,官方特別印製往返台北的紀念車票,鼓勵大家到會場參觀,此舉造成一股觀光風潮。鐵道部也在這個時間點從日本進口當時最新型的蒸汽火車,牽引列車時速可達85公里,並首度導入鋼製車廂,速度與安全性都比原本的木造車廂優異。1939年,縱貫線的招牌「急行列車」,上午9點半從台北出發,傍晚5點5分即可抵達高雄,全程竟然「只要」7小時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