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點睛技術分析—心法篇

9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引言 — 歸納法與演繹法
談到股票的技術分析,一般投資人腦海中一定立刻浮現出股價的K線圖,以及一大堆複雜的技術指標。至於談到技術分析的應用時,多數人一定會聯想到,某一指標在高點時就是賣出訊號,低點時就是買進訊號等等。這是一般人對技術分析的刻板印象,而這種刻板印象,嚴格說來,全部是因為採用了歸納分析法的結果。



歸納法
大多數投資人所使用的技術分析方法都是歸納法。其實歸納法的判斷原則很簡單,如果我們在使用某一觀念或某一技術指標時,需要一併參考以前的此一觀念或此一指標值的大小,則毋庸置疑必然是使用歸納法。例如許多投資人習慣使用隨機指標KD來判斷買賣點,如果現在的KD值是在80以上,您一定會去看前一個KD值在80以上時,股價是否也是波段高點。這種研判方式就是歸納法。

由於以歸納法的觀念使用技術指標時,要參酌以前的經驗,因此有時會產生「無以前經驗可以依循」的情況,因而「跌破專家眼鏡」。例如電子股在民國86年時的股價表現奇佳,連續多日飇漲的情況經常出現,而之前的電子股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形,因而頻頻跌破專家眼鏡,就是最好的例子。

任何學問的研究,如果必須要參考到以前的經驗,那就一定要用到統計學。必須計算事件出現的次數,以及事件出現狀況的形態,諸如其平均數及標準差等等,也就是其機率分配狀況。舉例來說,當有人告訴您,某支股票的KD值已經大於80,已經不會漲了,應該要賣出。但只提供這樣的資訊是遠遠不夠的,他應該還要告訴您該股會繼續上漲的機率,假如還有15%的上漲可能性,那還可以再跟它賭賭看,但假如只有1%的上漲機率,那最好儘早殺出持股。 針對大多數投資人,在以技術指標研判買賣訊號時,卻未能深入以統計機率理論去探究其漲跌機率的缺憾,本書特別在第33章,介紹有關技術指標漲跌機率理論的建構方法,學會了這個方法之後,您就可以對每一項技術指標,建立其漲跌機率的計算準則了。



演繹法
相對於經驗法則的歸納法,以先驗法則建立基本的前提假設,再經由合理推論的過程,最後得到推理的結果,這種程序即為演繹法。只要是在前提假設所設定的範圍內,而且推論過程也合乎邏輯,那應用演繹法的結果必然是「不論古今中外,放諸四海皆準」,而不會有跌破專家眼鏡的情形發生。

在目前的中外書籍當中,似乎還很少有從演繹法的角度所推衍出來的理論。在本書的第1至4章中,作者由巿價與成本觀念所建立起的「移動平均線架構理論」,以及借用經濟學供需法則所建立的「量價關係」,都是使用演繹法則的最好說明。讀者們只要徹底瞭解上述兩大理論的推論過程,即可完全理解演繹法則的意義,甚至由此為基礎,而創造出屬於您自己的全新股巿分析法則。



技術分析方法論
歸納法(經驗法則)
事件(為客觀現象) → 統計過程(需符合統計學理) → 出現機率



演繹法(先驗法則)
前提假設(為公理或自明之理) → 推論過程(需符合邏輯學理) → 合理推論

在本書中,幾乎所有每一項技術指標,都是歸納法適用的對象,而只有均線架構及量價關係,是由演繹法推論出來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