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0年之前
到公元1000年為止的這段時間裡,有組織的作戰開始逐漸成形。軍隊的規模愈來愈大,徒步的士兵獲得騎兵和其他兵種的支援。大國發展出專業軍隊,但他們經常必須在戰爭中面對運用新武器、新戰術和新組織模式的新興勢力挑戰。
公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開始出現城市。為了保護城市不受外來者侵擾,因此產生了對專門戰鬥人員的需求。到了公元前1500年,有些城邦逐漸成為帝國,並開始為擴張領土而戰鬥。例如埃及人和西臺人(Hittites)就為了取得霸權而競爭,他們在戰鬥中運用雙輪戰車,帶來更強大的機動力。幾個世紀後,冶金技術進步,軍隊因此開始廣泛使用鐵製武器,比青銅製的刀劍更致命。亞述人在大約公元前800年發明了攻城武器,即使是最牢固的城牆都會受到破壞。
公民民兵到專業士兵
帝國規模擴大,但其中最龐大的波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帝國卻發現自己打不過比較小的希臘城邦。希臘的重裝步兵(由公民組成的重武裝徒步士兵)手持長矛,排列成緊密的四邊形編隊,稱為方陣,在公元前5世紀擊退波斯人的兩波入侵行動。往後的300年間,這種戰術成為地中海東部區域的作戰典範,而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又讓它更加完美。在公元前334到323年這段時間裡,方陣巧妙地結合騎兵和輕步兵,在一連串的戰役中征服了波斯帝國。然而,馬其頓的方陣儘管有所進步,卻笨重遲鈍,最後成為地中海新興軍事強權羅馬軍隊的手下敗將。
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羅馬人結合政治侵略和近距離肉搏的步兵戰術,首先征服了義大利,接著是整個地中海區域。羅馬軍團雖然不是所向無敵,但在好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的訓練愈來愈精良專業,兼併的新省分最北遠達不列顛,最東遠達敘利亞,並克服幾乎所有的抵抗力量。不過情況愈來愈明顯:他們終究無法維持漫長國界上的防禦力量,抵擋野蠻人的侵襲。
變動的戰場
中國在公元前221年成為統一的國家,也面臨類似的演進。在接下來幾年的內戰當中,軍隊規模日漸龐大,包括許多步兵和弩兵,水軍力量有重要地位,並注重精妙的計謀策略。中國人在北方國界要面對游牧匈奴民族的壓力,他們有精良的騎馬弓兵,因此成為可怕的對手。公元620年,羅馬在東方的後繼者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有許多領土被統一在新興宗教伊斯蘭教大旗下的阿拉伯軍隊奪走。這些阿拉伯部隊機動性相當高,非常擅長用打帶跑戰術襲擊,而他們也迅速適應了需要龐大兵力編制才能實施的戰術。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他們征服的人民(例如波斯人和一些土耳其部落)都成為軍事人力來源,使他們面對敵手占有優勢。
當拜占庭帝國設法求生存時,西方的羅馬帝國每況愈下,到了6世紀就由一連串日耳曼國家繼承。這些國家在剛開始時都維持了游牧民族戰隊的性格,把戰爭概念化成斧頭和長矛的衝突,直到有一方逃跑為止,然而他們也逐漸開始發展複雜的半永久武裝力量。
西歐在800年左右開始採用馬鐙,使騎士可以提高穩定性,從而強化當時重裝甲騎兵逐漸展露出的主宰地位,即使是有紀律的步兵也會害怕。他們是11世紀時構成軍隊骨幹的騎士的前身。
軍隊繼續面對一波又一波新出現的入侵者,例如匈牙利的馬札爾人(Magyar)和來自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的維京人(Viking)。但到了公元1000年,歐洲一些比較集權化、有能力抵抗絕大部分入侵者的國家就開始互相合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