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光輝的一面

1.1 地大物博,人才濟濟

(1) 移民
十七世紀初,英國人帶著歐洲文明(包括人權、自由、法治和科學)來到北美洲這一個「新天地」。他們是尋夢者,而北美洲是他們的尋夢園。

(2) 建國(1776)
其後一百多年時間,英國人在北美洲的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到了十八世紀中後期,當地人不滿英國政府對殖民地居民的剝削。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由,以武力爭取獨立。最終成功脫離英國,建立了美國。

(3) 性格
美國人性格開朗,無拘無束。對於工作,他們少講多做,注重效率,目光遠放未來,敢於創新,又有拼搏精神。
美國人開放,中國人含蓄。美國人外向,中國人內向。
美國人貪新,中國人念舊。美國人向前望,中國人尚古,喜歡歷史多於科技。

(4) 人權
美國人深信人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他們要求最大的個人自由空間和最少的限制。當年在殖民地的英國人,是為了自由,推翻了英國的暴政。個人自由是美國文化的核心。美國的其中一個奠基者(Thomas Jefferson)說:「如果不是常常提醒統治者其人民保有抵抗的精神,哪個國家還能維護其自由?讓他們拿起武器吧……自由之樹必須經常地以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灌溉。這是它的天然肥料。」(“And what country can preserve it’s liberties if the rulers are not warned from time to time that their people preserve the spirit of resistance? Let them take arms….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the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 It is it’s natural manure.”)
人人生而愛自由。但是,中國人並沒有「不自由、毋寧死!」的基因。在中華王朝的古籍裡,極少有講自由或人權之事。中國人的優先事項並非個人自由,亦不是人權,而是和諧社會,安居樂業。例如,中國文化是較難接受同性婚姻這個個人自由的。美國有「公僕」和「公民」,中國有「父母官」和「老百姓」。一張圓檯,中間放著幾碟菜,一家人共享,長幼有序,圍起來講東講西,少講個人權利,多講家庭事情。這種情景,可能是每晚都有,亦可能只是在新年時才有。這便是中國文化的縮影。

(5) 三權分立
美國人轉頭來又怕自己的政府會變成一個新暴政。他們相信國家的主權為人民所有,而國家只不過是權力的受託者。政府的權力越大,人民的自由便會越少。所以,他們特別小心處理政府的權力。在美國憲法中,他們把權力分配得清清楚楚。注重限制公權力,保障人權。以致美國的三權(立法、行政、司法)分立,互相制衡。
中華王朝的政制,沒有權力分立,互相制衡這個概念。

(6) 第四權
除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還有被視為第四權的獨立媒體,制衡三權。美國最高法院的判詞清楚說明:「新聞界是為被統治者服務,不是為統治者服務。廢除政府審查新聞的權力以便新聞界可自由地永遠評論政府。新聞界受保護,它才可以安然地揭露政府的秘密,並告知人民。只有自由和不受限制的新聞媒體,才能有效地把政府的欺騙行為曝光於人前。」(“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The Government’s power to censor the press was abolished so that the press would remain forever free to censure the Government. The press was protected so that it could bare the secrets of government and inform the people. Only a free and unrestrained press can effectively expose deception in government.”)(1)
中國文化是沒有這種第四權的概念。

(7) 法治
法律是用來保護公民的權利,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可以告總統,聯邦和州政府可以互相提告,父子又互告。告來告去,你告我,我告你,大家都相信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並不會被權貴或被民粹所影響,只會是依法辦事。在美國,法治差不多等同人民的信仰。
幾千年來,中國並沒有透過法律來保障個人權利的概念。中國人並沒有透過打官司處理問題的傳統。孔子重「禮」而輕「法」。他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的「無訟」之說,是不是和法治精神相去甚遠?

(8) 民主
美國人講民主(普選),中國人講民本。

(9) 愛國
美國人普遍是十分愛國的。美國的「國民教育」,是明顯的「愛國教育」(2)。美國人當然沒有叛國、洩露國家機密等自由。美國人的國安法多多(包括《國家安全法》、《間諜法》、《制裁洩露國家、經濟和商業情報法》、《愛國者法》)。
美國的主流歷史教科書從講述自白人「發現」北美洲,到俄烏戰爭都是一篇又一篇的光輝故事,讀完之後會覺得美國偉大,更可能會情不自控地高唱美國國歌。美國主流歷史書是政治正確的,不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近年在美國各大學發生的「文化大革命」(「覺醒」、「批判性種族理論」、「1619項目」、「取消文化」等)(3),只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美國,理解完之後美國人仍然會視美國為最偉大的國家,仍舊十分愛國。有些美國人鼓吹他人在「地球村」做「世界公民」,活在「普世價值」之中,向狹隘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說不。相信他們隻言片語的人可能不知道「地球村」的村長是美國!而在這個「大同」世界的「國際秩序」是由美國定下來的!

1.2 美國的成就

(1) 「不朽的憲法」
美國的憲法,在「治權」與「民權」之間取得平衡。政府行使權力之時,人民的權利可以得到保障。它是一本有生命力的憲法,二百多年仍然歷久不衰。

(2) 經濟大國
美國人信奉資本主義,追求「最大的自由去掙最多的錢」。

(3) 軍事大國
美國軍事力量之大,是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

(4) 科技大國
多年來,美國人發明和製造出一件又一件的科技產品,改善人民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美國的現在和未來,仍然是取決於其創新科技 (4)。

(5) 文化大國
美國的文化(「軟實力」),深入世界各地,對人類影響甚大。
「美國夢」不單止是美國人的夢,亦是世界各地不少人的夢。

參考:
(1) The New York Times v United States (1971)
(2) 洛溫(James Loewen),《 老 師 的 謊 言》(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p. 11
(3) Mark Levin, American Marxism(《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4) Jonathan Gruber and Simon Johnson, Jump-Starting America: How Breakthrough Science Can Reviv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merican Dream(《美國創新簡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