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士林巷弄速寫

9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華榮市場(華榮街)

早在清代,士林這一帶就是魚路古道的終點之一,金山的魚貨都會夜半出發,翻過陽明山到達士林販售(有的最遠到大稻 銷售)。慢慢的從原來只是交易地點變成有固定的攤販聚集。

白天這裡是賣蔬果熟食、生活雜貨的市場,到了傍晚在中正路這邊的市場出口會聚集幾攤攤販,在當年對面的光華戲院還在的時候,這裡的攤商與人潮更多,現在能存在下來的都是在地人最愛的名店。有老闆用低沉聲線攬客的甜不辣豬血湯、有據說郭董最愛的臭豆腐,還有炸彈蔥油餅以及士林大香腸、水煎包等等。每到下午附近士林國中的學生下課或上班族下班、一直到晚上的宵夜時間,這裡都是熱鬧非凡。

後面的以利泡泡冰原本是在市場裡面,之後搬到市場入口處,也加賣熱食,與前面攤商形成一個小吃市集,士林在地人都知道要吃老店來這裡準沒錯。

士林人,你最喜歡哪一家呢?

 

慈諴宮

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舊稱芝蘭街天后宮,與舊街神農宮、芝山岩惠濟宮並稱士林三大百年古廟。慈諴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一座採兩殿、兩廊、兩護龍的平面式廟宇。前殿採用五開間帝后級規格。

原址在士林「舊街」的慈諴宮(今文林路731 號附近),在清咸豐年間因士林發生漳泉械鬥,「舊街」(芝蘭街)被焚毀,後在「新街」現址異地重建,成為「士林新街」重要的信仰中心。早期士林新街依畔基隆河,有河岸碼頭貨運集散地,加上有「慈諴宮」這個信仰中心,自然而然會成為攤商聚集之地,也逐漸在「慈諴宮」周圍形成白天早市、晚上夜市的攤商市集。

記得童年時在除夕夜晚,吃過年夜飯後,會跟家人一起前往士林夜市逛街,並且也會到「慈諴宮」上香祈福,當時的士林夜市人山人海步履維艱,攤商聚集熱鬧非凡,非常懷念小時候逛士林夜市的回憶。

 

士林夜市入口(基河路)

2022 年台北燈會在士林舉辦,當時從劍潭捷運站開始,一路五花八門的花燈裝飾閃亮了整條基河路,並且帶來許多人潮,讓士林夜市再次人聲鼎沸,好不熱鬧。這個士林夜市基河路入口處,門口的花燈就被當地許立丕先生爭取保留下來,成為見證的記憶。

花燈前方的玻璃屋地下室裡,有許多以前士林夜市的道地小吃,生炒花枝、蚵仔煎、天婦羅都在這裡,可惜的是位處地下室讓原本熱炒烹調的悶熱感加劇,在地人比較不方便去消費。後來很多聰明的店家就搬上來在兩側的巷弄開店,豪大大雞排、家香碳烤雞排、藥燉排骨、夜市牛排、青蛙下蛋等等,都在這附近可以找到。雖然因為疫情持續延燒,士林夜市的人潮越來越少,但看見店家仍然為了生計努力不懈的工作,真的值得為他們喝采!

士林在地人有空還是可以去外帶吃吃看看!也可以留言分享你喜歡的店家美食。

 

郭元益食品大樓

1867年(清同治六年),第一代經營者郭樑楨於台北市士林區最早的發源地「舊街」(即為現址)開設糕餅店鋪,並以郭氏在漳州的祖厝名字「元益」創立糕餅店。西元1945年,第三代經營者郭欽定將「元益」上冠郭姓而成「郭元益」。

原本前街(文林路口)是製餅工廠之一,後改建為企業總部,並在這裡設立「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士林館」。

以前每到中秋節前夕,這裡路口就會擠滿許多人來購買「蛋黃酥」和「綠豆冰沙」餡餅當作自用送禮的禮物,記得以前中秋節排不到隊的時候,我阿嬤因為認識老闆,都直接從後門購買,讓我印象深刻!(標準的「走後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