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作者序 未竟之書:補寫台灣經濟史的缺頁/楊艾俐

那是在宜蘭:
一個萬物殘破的日子,颱風加暴雨,將宜蘭時潮村摧毀,一個青少年在水中,倚在窗前,凝望外面,眼前飄過的家具雜物,床鋪,貓狗的屍體,更驚見一具棺材……
爸爸說,阿木,上天不給我們飯吃,我們怎麼辦?
十二歲的阿木握起小小拳頭,立志「不靠天吃飯,不靠地吃飯,不靠人吃飯,靠自己吃飯」。

那是在香港:
二○○○年,新世紀將歷史翻過一頁,夜色中,運時通董事長陳燕木在四十九路公車牌旁邊等候,他剛從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廣東東莞的大嶺山鎮坐巴士來,捨不得坐計程車到啟德機場,巴巴盼望四十九路公車趕快來,以便他能趕上最後一班從香港到台灣的班機。
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幻彩璀璨的夜燈與他無緣。
他是百萬台商大軍的一員,台商從一九八○年代末期,超大舉進軍中國,「出去是找死,不出去是等死。」政府三令五申,「不鼓勵,不干預」,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去中國大陸投資,但是兩頭比較,大陸實在有利太多了。陳燕木加入了「找死」的大軍。
我認識陳董,是二○一二年左右。二○○九年我從天下雜誌特派總主筆退休,有緣到李嘉誠創辦的汕頭大學擔任教授,這家以創新教學出名的大學,新聞學院尤其重視實務,曾經派學生,由老師帶領,到美國、非洲等地採訪。
我的課程──「財經新聞」、「深度報導」、「採訪寫作」,幾乎是為我量身打造,三十年的經驗加上參考教材的輔助,使教書生涯游刃有餘,長久(其實才三年)不寫稿,手癢難耐。
一位朋友介紹我,中國最大的台資床墊公司,運時通董事長陳燕木想要寫書,花了兩年,撰寫完畢《床墊教父──陳燕木》,也結下十幾年的緣分。這個書名是當時總統馬英九封他的。
陳燕木不愧是床墊教父,在大陸大大小小家具廠、床墊廠,如慕思、舒達、席夢思都有人從他廠裡出來,官階有副總經理、師傅、作業員,多達數百位,甚至警衛隊長也在佛山開了家床墊廠。
他們從運時通學得床墊製程、生產線管理、企業管理、員工訓練,最重要是運時通嚴謹的工精神(當時大陸尚缺乏),業界封他為「黃埔軍校校長」,他完全當之無愧。
《床墊教父──陳燕木》(只在中國大陸出版)一書對我也至關重要,我一面教書、一面寫作、在汕頭大學宿舍織成一方小天地,那斗室孤燈,趕走了我的鄉愁,我回到三十多年前,我寫《孫運璿傳》(兩年最暢銷書,獲得國家文藝獎)時痛苦並快樂的歷程,也開闢了我退休後,撰寫傳記之路,真是利己利人。
十幾年已過,世界改變天翻地覆,中國大大崛起,運時通成長快速,尤其兒子接班後,八年間從十八億台幣到四十億,正往五十億台幣邁進。
陳董的企業不算大,如台灣的中堅企業規模,有人問我,寫了孫運璿、張忠謀、郭台銘、劉兆玄的傳記,為何願意寫陳燕木?
他雖然不是巨無霸,但他是中小企業的典範,是一般讀者更能認同這個角色,陳燕木苦學成功,追求新知不輟,從台中夜市賣塑膠品開始學行銷和企管;勇於西進,開創新局;捨得放權,有計劃培養兩位兒子接班,是家族企業傳承的典範。
這些點,他絲毫不輸郭台銘、張忠謀、王永慶等企業巨擘。比他們還行的是六十八歲還去讀博士,五年苦讀,換了五幅老花眼鏡,終於在二○二三年獲得美國天普大學的博士。他是真真實實修了博士班應修的學分,也真真實實寫了論文《競爭戰略與投資組合對於企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大陸與台灣企業對中國內需市場的比較為例》,並且有四百多頁手稿,陳董歡迎讀者去他辦公室查看,絕非假論文,也非抄襲論文。
寫此書的目的是這些西進的百萬台商故事,始終沒有系統整理。他們不僅對兩岸深遠影響,更對世界經濟起了撼動之力。然而,那些我在大陸訪問過的台商,臉上那一張張奮進的面孔,始終在我心頭縈繞。願這本書,能為台商散落的篇章,輕輕拾起一些遺落的記憶。
在芸芸書叢中,這本書希望能夠創新,應對巨變、飛速時代,我和陳董商量,因為運時通今年創業五十二年,所以把他的故事打散成五十二則故事,每篇一千二百字到三千字,只要喝杯咖啡,翻翻書本,一天讀兩則故事,就可從裡面學到人生真諦、企業經營之道,然後反芻,心領神會,實踐於日常,就是自己的,我相信這也是未來閱讀趨勢。
宋代詩人曾鞏曾寫道:「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也就是桃花、李花雖然美麗,但青草最有生命力,如陳燕木這些中堅企業主,撐起了台灣經濟,更撐起了世界經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