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國際研討會開會致辭
中國的歷史學(Historiography)有很長的歷史,在全世界上是最為古老的,而考古學(Archaeology)是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葉才傳入中國的,考古學在中國作業七十年以來所獲取的結果,是造成了中國上古時代歷史學的革命。
考古學引進中國產生了這個結果,並不是一開始便預料到的,最初,疑古派的學者以為考古學可以建立一套嶄新的上古史,考古學開始了二三十年以後,因為工作做得很有限,所發現的新歷史竟不如所證實的老歷史為多,在抗戰以後的幾年中,好像很多古史學者和考古學者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就是考古學很可能將傳統的上古史加以充實和擴大,但是中國上古史的基本結構與史實似乎業已大定,與傳統的古史在基本的架子上並無不同,我覺得中國的古史學與考古學者在四十年來根本的想法一直是如此的。
但是從七十年代初期這二十年來,上古史和考古學者逐漸感覺到將越來越多的新發現的考古資料放進傳統中的上古史的框架中去越來越困難的現象,有很多新發現的材料在舊的歷史裡面完全找不到踪迹,這主要是兩種新的材料造成的。其一,從1972年開始,中國考古學上獲得了大量的碳素14的數據,證明許多中原以外的邊疆文化不比中原文化為晚,甚至有時比它還要早。其二,在七、八十年代發現了許多中原以外的文化遺址,不但不晚於中原,而且在品質的富麗堂皇上也不輸於中原;這些遺址中最著者是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牛河梁和東山嘴;太湖地區良渚文化的反山、瑤山,四川成都平原廣漢的三星堆,和江西贛江下游新贛的大洋洲。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新石器文化比起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來,不論從那方面來比較都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星堆和大洋洲的青銅文化與中原的夏商周文明有相似處也有相異處,但它們在品質上都是平起平坐的。我們逐漸發現從我們幾十代的老祖宗開始便受了周人的騙了;周人有文字流傳下來,說中原是華夏,是文明,而中原的南北都是蠻夷,蠻夷沒有留下文字給他們自己宣傳,所以我們幾十代的念書的人就上了周人的一個大當,將華夷之辨作為傳統上古史的一條金科玉律,一直到今天才從考古學上面恍然大悟。
我說受了周人的騙,上了周人的當,並不是說周人有意欺騙我們,商周的人都寫了許多書,說他們自己的事,自然不免給他們自己吹噓一番,這些書後來又給儒家編輯修改,以適合他們的古史觀,所以傳統的上古史的基本資料就包含許多不可靠的成分,近年來考古學的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它從戰國秦漢的古墓裡挖出來許多新的文字資料,把古人自己所說的話充實了許多,包括過去沒有看到過的書,也包括現存書的古本,或說是它們的原貌,至少是原貌之一。
這是考古學對中國上古史的貢獻大到造成革命性的變化的少數例子。我們可以很放心地說,在下一個世紀裡,還會產生現在根本無法預料的新發現,將中國的上古史再加豐富、擴充、改變,但是下一世紀的事等下個世紀再談不遲,我們現在已經有的這批材料該如何處理?今天這個會叫作「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國際研討會」,是看看歷史和考古如何整合,我個人不相信「整合」是個合適的概念,依我的拙見,在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上,沒有考古學,也沒有歷史學,歷史和考古在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上不但要整合,根本要合併,我這個意見在拙文〈對中國先秦史的新結構的建議〉裡面再詳細的談,但那不過是一個個人的意見,對這個問題,對考古學造成的中國上古史學的革命,則不是一個人的意見,它是二十世紀末葉史學上最令人興奮的新發展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把這個題目提出來討論,是史語所在中國史學上作領導工作的又一個例子,我對史語所今天這件領導工作慶賀和致敬!
中國的歷史學(Historiography)有很長的歷史,在全世界上是最為古老的,而考古學(Archaeology)是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葉才傳入中國的,考古學在中國作業七十年以來所獲取的結果,是造成了中國上古時代歷史學的革命。
考古學引進中國產生了這個結果,並不是一開始便預料到的,最初,疑古派的學者以為考古學可以建立一套嶄新的上古史,考古學開始了二三十年以後,因為工作做得很有限,所發現的新歷史竟不如所證實的老歷史為多,在抗戰以後的幾年中,好像很多古史學者和考古學者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就是考古學很可能將傳統的上古史加以充實和擴大,但是中國上古史的基本結構與史實似乎業已大定,與傳統的古史在基本的架子上並無不同,我覺得中國的古史學與考古學者在四十年來根本的想法一直是如此的。
但是從七十年代初期這二十年來,上古史和考古學者逐漸感覺到將越來越多的新發現的考古資料放進傳統中的上古史的框架中去越來越困難的現象,有很多新發現的材料在舊的歷史裡面完全找不到踪迹,這主要是兩種新的材料造成的。其一,從1972年開始,中國考古學上獲得了大量的碳素14的數據,證明許多中原以外的邊疆文化不比中原文化為晚,甚至有時比它還要早。其二,在七、八十年代發現了許多中原以外的文化遺址,不但不晚於中原,而且在品質的富麗堂皇上也不輸於中原;這些遺址中最著者是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牛河梁和東山嘴;太湖地區良渚文化的反山、瑤山,四川成都平原廣漢的三星堆,和江西贛江下游新贛的大洋洲。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新石器文化比起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來,不論從那方面來比較都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星堆和大洋洲的青銅文化與中原的夏商周文明有相似處也有相異處,但它們在品質上都是平起平坐的。我們逐漸發現從我們幾十代的老祖宗開始便受了周人的騙了;周人有文字流傳下來,說中原是華夏,是文明,而中原的南北都是蠻夷,蠻夷沒有留下文字給他們自己宣傳,所以我們幾十代的念書的人就上了周人的一個大當,將華夷之辨作為傳統上古史的一條金科玉律,一直到今天才從考古學上面恍然大悟。
我說受了周人的騙,上了周人的當,並不是說周人有意欺騙我們,商周的人都寫了許多書,說他們自己的事,自然不免給他們自己吹噓一番,這些書後來又給儒家編輯修改,以適合他們的古史觀,所以傳統的上古史的基本資料就包含許多不可靠的成分,近年來考古學的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它從戰國秦漢的古墓裡挖出來許多新的文字資料,把古人自己所說的話充實了許多,包括過去沒有看到過的書,也包括現存書的古本,或說是它們的原貌,至少是原貌之一。
這是考古學對中國上古史的貢獻大到造成革命性的變化的少數例子。我們可以很放心地說,在下一個世紀裡,還會產生現在根本無法預料的新發現,將中國的上古史再加豐富、擴充、改變,但是下一世紀的事等下個世紀再談不遲,我們現在已經有的這批材料該如何處理?今天這個會叫作「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國際研討會」,是看看歷史和考古如何整合,我個人不相信「整合」是個合適的概念,依我的拙見,在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上,沒有考古學,也沒有歷史學,歷史和考古在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上不但要整合,根本要合併,我這個意見在拙文〈對中國先秦史的新結構的建議〉裡面再詳細的談,但那不過是一個個人的意見,對這個問題,對考古學造成的中國上古史學的革命,則不是一個人的意見,它是二十世紀末葉史學上最令人興奮的新發展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把這個題目提出來討論,是史語所在中國史學上作領導工作的又一個例子,我對史語所今天這件領導工作慶賀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