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玖.轆轤首〉
大約五百年前,有位武士名磯貝平太左衛門武連,侍奉九州大名菊池氏。磯貝就像他驍勇的祖先一樣,繼承了那善戰的天賦和過人的力量。少年時,他在劍道、弓道、槍術上皆已超越了他的師父,嶄露出身為武士的過人膽識和精湛武技。後來在永享之亂期間,他屢次立下戰功,受到多次封賞。然而,後來菊池家滅亡,磯貝頓失其主;雖然他本可輕易再仕於其他大名,但他並不貪戀功名,況且他仍忠於菊池氏的舊主,遂決意放棄世俗一切。
磯貝因此削髮出家,成為一名行腳僧,法號回龍。不過儘管穿上僧衣,回龍心中的武士之魂卻始終熾熱。
早年,他總是笑看一切凶險,如今亦無畏任何險境。無論風吹雨打,他一年四季走遍四方,到沒有其他法師敢到的地方向人傳遞佛法。當時是個世道動亂的時代,舉凡在任何道路上獨行的旅人,都難以確保自身安全,哪怕是法師也皆然。
在回龍首次踏上的長途旅程中,曾經去到甲斐國。某天晚上,他身處在甲斐國群山深處,與其他村莊相隔甚遠,只見四周漆黑一片,便決定露宿野外,在星空下度過漫漫長夜。他在路邊找到一處合適的草地,躺下準備入睡。他向來不介意環境舒不舒適,當他找不著好地方時,哪怕是一塊光禿的石頭,對他來說也是可供睡覺的良床,而松樹的樹根,則是他最好的枕頭。回龍的身體彷彿鐵做的一般,他甚至也不理會風霜雨雪的侵襲。
回龍才剛躺在地上,忽有一人朝他走來,手裡拿著斧頭、抱著一大綑劈好的木柴。這名樵夫停下腳步,看見回龍躺在地上,先是靜靜地對他打量半晌,才用驚訝的語調開口問道:
「閣下您是何人,竟膽獨自一人躺在這樣的地方?這附近時常有許多鬼魂出沒,難道您不怕那些多毛的妖怪嗎?」
只見回龍欣然答道:「朋友,我只是個四處遊蕩的法師,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雲水僧』。無論你說的多毛妖怪,究竟是指狐妖、狸怪,還是其他什麼生物,我一點也不害怕。像這樣荒僻的地方,其實我反而喜歡,因為適合我坐禪。我慣於露宿,也早已學會不為生死掛心。」
樵夫回道:「大師,您真是個勇敢的人,才有膽識躺在這兒!這個地方有一個糟糕、非常糟糕的名字。但俗話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還是得提醒您,睡在這裡很危險。雖然寒舍只是間破舊的茅草屋,還是請您和我一塊回去吧。我沒有食物可招待,但至少有遮風擋雨的地方可讓您安睡。」
回龍見樵夫說得如此殷切,語氣也和藹,便答應了他友善的邀請。隨後,樵夫領著他離開大道,走上穿越山林的一條小徑。那條山路險峻難行,一旁時而有峭壁,地上有時僅有濕滑的樹根可落腳,有時又得蜿蜒穿過嶙峋巨石。最後,他們終於來到一處山頂的空地,頭頂上灑滿著滿月的光芒;回龍看見前方有一間小茅草屋,屋裡透出明亮的光。
樵夫帶著回龍,來到了屋子後方的一間小棚子,那裡有泉水沿著竹管流出,大概是引自附近的水源,兩人在此處洗了腳。在棚子外頭有一處菜園、一片雪松與竹林。樹林之外,月光下隱約可見一道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好似一襲垂掛的白袍。
回龍隨樵夫進到了茅草屋內,看見四名男女聚在主室的地爐邊暖著手。他們向回龍鞠躬致意,用最莊重的禮節接待他。回龍見狀頗感詫異:這些人生活如此拮据,又居住在這樣偏遠的地方,竟懂得這些形式禮儀;他心想:「這些人心地善良,肯定有懂禮數的人曾來教導過。」那些男女稱樵夫為「主人」,這時回龍也轉身面向他,然後開口說道:
「從您那友善的談吐,和您家人如此有禮的招待方式,我想您以前並不是樵夫吧?或許您出身於高貴人家?」
「大師,您說的沒錯。雖然您如今見到的我是這副模樣,但昔日我確實是有地位的人。我的身世,說來就是個毀壞的人生,而且是由於自身的過錯所造成。從前,我是一位大名的家臣,地位也算不低,然而我好女色、時常花天酒地,在如此放蕩不羈之下,便常有諸多惡行。我的自私導致家族的毀滅,也害死了許多人。因此遭到惡報,迫使我不斷逃亡。現在,我時常祈福,希望替自己的惡行贖罪,並重振過去的家名。只是恐怕沒什麼機會了。不過,我仍真心悔改,也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遭逢不幸之人,以期能消除業障。」
回龍聽了這番懺悔之言,深受感動,於是向那名主人說道:
「朋友,我早有觀察,人年少輕狂時的確容易犯錯,但在之後的歲月裡,往往能走上充滿正道的生活。佛經裡是這樣說的:最惡最深之人,只要心懷良善的決心,反而能成為最堅定行善的人。您無疑有顆良善之心,我也期望您能迎來更好的命運。今夜,就讓我來為您誦經祈福,願您得到力量,克服過去的錯誤所帶來的業報。」
回龍說完這番話後,和主人道了晚安之後,便由主人領到一間小側室,房裡的床鋪早已整理好。所有人都回到房間各自就寢後,回龍依舊醒著,借著紙燈籠的光誦經。直到夜深,他依然不斷唸著佛經祈福。最後,他將那小房間裡的窗戶打開,打算在就寢前看一眼外頭的風景。夜色極美,天空絲毫沒有一片雲,無風,明亮的月光灑在地上,和落葉交織出銳利的剪影,在園子植物上的露水熠熠生輝。蟋蟀和鈴蟲的鳴聲交織成樂;附近瀑布傾瀉而下的水聲在夜裡變得更加渾厚。
回龍聽著水聲,頓時感到口渴,他想起了屋子後方引水的竹管,想去接點水喝,心想自己可以過去取水,不必打擾正在睡夢中的主人。他放輕動作,小心拉開隔著自己房間和主室的隔扇,就在燈籠微光的照映之下,他看到眼前躺著五具屍體,而且全都沒有頭!
回龍呆立在原地好一半晌,以為他目睹了一樁罪行。但不一會兒,他意識到眼前沒有任何血跡,那無頭的頸部看上去也不像是遭人砍下的樣子。於是他心想:「這或許是妖怪創造出來的幻覺,又或者是我被騙入轆轤首(ろくろくび)的巢穴了。《搜神記》曾寫道,要是有人找到了轆轤首的身體,而且發現缺少了頭,那麼如果將身體移置他處,轆轤首的頭就再也無法接回脖子上。書裡還寫道,如果轆轤首的頭顱回到原地,發現身體遭人移動,那頭顱就會像球一樣撞擊地板三次,接著驚恐地喘氣,然後死去。要是眼前這些身體真是轆轤首,他們想必會對我不利,我必須遵照書中的指示去做……。」
回龍立刻抓住那主人的腳,把身體拖到窗邊,然後推到外頭去。接著,他走到後門,卻發現門已被閂住;他看見屋頂的煙囪是打開的,便猜想那些頭顱大概是從煙囪飛出去了。回龍輕輕打開門閂,走向園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朝樹林走去。這時他聽見樹林傳來交談聲,便循著聲音走去,悄悄地在樹影間穿梭;直到他終於來到一處藏身的地方。
他躲在樹幹背後,果然看見眼前有五顆頭顱在空中一面飛舞,一面說話。那些頭顱正啃食著從地上或樹上發現的蟲子或昆蟲。不久,那位主人的頭顱突然停止咀嚼,開口說道:
「看看那今晚來的行腳僧!他的身體是多麼肥美!要是我們把他吃了,肯定能飽腹一頓。不過我真是愚蠢,對他說了那些話,害得他一心只想替我的靈魂誦經!要在他誦經時接近可不容易,而且只要他在祈禱,我們也無法碰到他。不過,既然現在接近早晨了,也許他已經沉沉睡去……。你們當中誰趕緊回屋裡看看那傢伙在做什麼吧!」
另一顆年輕女性頭顱隨即飄了起來,飛往茅草屋的方向,其動作之輕快,就好像一隻蝙蝠一般。幾分鐘後,那顆頭顱飄了回來,用著嘶啞的聲音和驚慌的語氣喊道:
「那行腳僧不在屋裡!他走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把主人的身體拿走了,我不知道他藏到哪兒去了!」
主人的頭顱聽見這番話,隨即露出憤恨的表情,那兇惡的神情,在月光下顯得更加清晰。他的雙眼圓睜有如猛獸,毛髮則豎立起來,變得十分剛硬,嘴裡咬牙切齒。接著那頭顱發出一聲淒厲的怒吼,臉上落下憤恨的淚,咆哮道:
「既然我的身體被移走了,我再也無法回到身體上!眼下我只有死路一條!這都是拜那法師之賜!但是在我死前,一定要抓到那個僧人!我要撕碎他!我要吞了他!……他就在那裡,那棵樹後!他正躲在樹後!看見了嗎!那肥美的膽小鼠輩!」
話音未落,主人的頭顱便率領其他四顆頭顱朝回龍飛來,不過勇敢的法師早已拔起一旁的幼樹,當作自己的武器;待那些頭顱飛來時,他揮樹猛擊,將它們一一擊退。四顆頭顱被重擊後紛紛逃竄,但那主人的頭顱儘管遭到連擊數次,卻仍死命地彈跳、撲向回龍,最後終於咬住了他僧服的左袖。回龍立刻反應過來,一把抓住頭顱上的髮髻,然後不斷擊打著。頭顱不肯鬆口,只發出一聲長長的哀號,隨即停止掙扎,死去了。然而它嘴裡的牙齒仍緊咬在回龍的衣袖;即使回龍使盡全力,依舊無法將那頭顱的嘴巴扳開。
儘管衣袖上還掛著那顆頭顱,回龍仍先返回屋內,這時他才看見其他四個轆轤首正蹲在一塊,頭顱已經接回到脖子上,臉上滿是瘀青和血漬。轆轤首看見回龍出現在後門,全都大聲尖叫起來:「是那個法師!是他!」然後便逃之夭夭,慌亂地從另一扇門奔向樹林裡頭。
此時,東方的天空漸漸泛白。回龍知道,那些妖怪的力量只有在夜晚才能發揮作用。他低頭看著衣袖上仍緊咬著的那顆頭顱,那臉上沾滿鮮血、口沫、泥土,也就放聲笑了出來。心中暗想:「竟然收服了妖怪的頭,這可真是一件好土產啊!」隨後回龍收拾好行囊,從容地踏下山道,繼續他的旅程。
回龍走著走著,來到了信濃國的諏訪。他徑直走進諏訪的大街,手肘上還掛著那顆頭顱,卻一副神情莊嚴的樣貌。街上的婦人看見無不昏厥,孩童見狀則四處尖叫逃跑;人們聚集起來,街上一片喧嘩騷動,直到捕吏見到這般亂象,把回龍抓了起來,關到牢裡。捕吏推斷,回龍袖子上的頭顱肯定是遭他殺害之人的頭,以至於在砍殺的那一刻,頭顱用牙齒咬住了回龍的衣袖。然而,回龍面對捕吏的審問只是露出一抹微笑,一言不發。
被押在牢裡一晚後,回龍被帶到了地方官吏面前受審,他們命令他解釋:為何他身為一名法師,衣袖上會懸著一顆男人的頭顱?又為何膽敢帶著這顆頭顱招搖過市,當眾展示自己的罪刑?
回龍聞言只是長笑一聲,然後才開口回答:
「諸位大人,我不是刻意將頭顱懸掛在袖子上的,而是頭顱自己咬上去的,這也非我所願。我並沒有犯下任何罪行,因為這顆頭並不是人類的,而是妖怪之首;至於我殺死了妖怪,也不是出於單純的殺戮,只是為了自保所做的防衛之舉。」
接著,他便將整段奇遇詳細敘述一遍,在講到他與那五個轆轤首搏鬥的情景時,還忍不住放聲大笑。
然而,官吏們只是擺著一張臉,並未發笑。他們認為回龍是個毫無惻隱之心的罪人,還拿荒誕之詞來侮辱他們的才智。因此,官吏們停止審問,決定立即處死這名僧人;不過,唯獨一名年邁的官吏卻不同意。這名官吏在審問過程中,自始自終都沒有開口,直到眾人定案後,才站起身來說道:
「在判刑之前,不如我們先仔細瞧瞧那顆頭顱吧。假如這名法師所說為真,那麼這顆頭顱自可替他作證。把那頭顱帶上來!」
於是那顆頭顱被呈到了官吏面前,牙齒依舊緊咬著從回龍身上扯下的僧衣。那名年老的官吏接過頭顱,仔細地翻轉檢視,端詳了好一陣子,才發現頸部後方有幾個奇怪的紅字。他示意其他官吏前來查看,要他們好好觀察,顯然,頭顱頸部的邊緣絲毫不像用武器砍下的痕跡,反而平滑如一片葉子從莖上自然脫落一般。於是,那名老者斷言道:
「現在我可以確定,這名法師所言不假。這的確是轆轤首的頭顱。依《南方異物志》所載,真正的轆轤首,後頸可以找到紅字為記。而這顆頭顱的後頸的確有紅字,你們可以自己來瞧瞧,這些印子並不像是畫上去的。況且,相傳自古以來,轆轤首這種妖怪一直都住在甲斐國的山中。」
說到這裡,老官吏轉身面向回龍,驚嘆地問道:「不過……法師啊,你究竟是何人?想必你擁有普通僧人所沒有的膽識,身上散發出的氣息比起法師,更像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武士。莫非您原本出身於武士之列?」
「大人,您猜得沒錯。」回龍答道。「在出家為僧前,我一直都是尚武之人,那時無論是人還是妖魔,我從未畏懼過。當年我名叫磯貝平太左衛門武連,來自九州,諸位之中,也許有些人還記得我的名字。」
堂上眾人一聽到這名字,立刻響起一陣讚歎與驚呼;原來,在場仍有許多人記得他的名號。這時,回龍瞬間感覺到自己眼前的不再是審判他的官吏,而是一群朋友;而且這群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展現出手足般的友好之情,以表自己的敬佩之情。他們以隆重之禮,護送回龍到當地大名的府邸,而這位大名也熱情歡迎他,並設宴款待;甚至在回龍離開之前,贈送一份厚禮以示敬重,才肯讓回龍離去。
當回龍離開諏訪時,他的心境可謂達到了一名僧人在這無常世間,所能享有的最喜悅的境界。至於那顆頭顱,他依舊帶在身邊,笑稱那就是他此行的「土產」。
至此,只剩最後一件事得說:那顆頭顱的下場。
離開諏訪後的一、兩天,回龍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碰上了一個強盜。這名強盜攔下了回龍,命令他把衣服脫下。回龍馬上脫下僧服,交了出去。強盜接過衣服時,看見了掛在衣袖上的東西,雖然他佯裝出毫不畏懼的樣子,但仍令他大吃一驚;他扔下了衣物,向後退了一步,大叫道:「你!你算哪們子法師?簡直是比我還惡的惡人!我雖取過他人性命,但我從未將任何人的頭顱掛在衣袖上四處顯擺……。好吧,法師先生,看來咱倆是同道中人,而我必須得說,我倒是很佩服你!這頭顱還是有些用處的,能夠拿來嚇唬人。你要不要賣給我?我願意拿我的袍子和你的僧服交換,再付你五兩錢來換這顆頭。」
回龍答道:「若你執意要,我可以把這顆頭顱和僧服都給你,但我得告訴你,那並不是人類的頭顱,而是屬於妖怪的;因此,若你買了它之後遭遇不測,別說我沒提醒過你。」
「你這和尚真有意思!」強盜聽見這番話,又叫嚷道:「殺了人還拿來開玩笑!……不過我可不是鬧著玩的。我的衣袍和錢就交給你吧,把頭顱給我……。不用裝神弄鬼了!」
回龍說道:「拿去吧。我可沒在開玩笑。若真有笑話,那也是你竟蠢到花好價格去買一個妖怪的頭。」回龍語畢便哈哈大笑,轉身離去。
強盜就這麼帶著回龍的僧服,拎著頭顱,在路上扮演著「妖怪法師」好一陣子。然而,當他來到了諏訪一帶,聽見了關於頭顱的真實故事後,頓時心生恐懼,深怕轆轤首的怨靈會給自己招來災厄。於是,他決定將頭顱送回原處,並且和身體一同埋葬。
強盜循著山路,在甲斐的深山中找到了那間隱密的茅草屋。然而屋裡已空無一人,也不見那具身體的下落。強盜只好將頭顱獨自埋在屋後的樹林裡,並在附近的墓園替那頭顱立了座墓碑。接著,他又為那轆轤首的亡靈舉行了施餓鬼儀式。那塊墓碑,正是世人所知的轆轤首碑,據說至今仍可在當地見到(至少在日本傳說中是如此認為)。
試閱2:〈拾肆.安藝之助的夢〉
很久以前,在大和國的十市郡,住著一個名叫宮田安藝之助的鄉士。
(我在這裡必須告訴大家,在日本的封建時期,有所謂權力階級之分,而帶有武士身分的農民同時也是土地的自由持有者,這些人稱作鄉士,可說是最低的武士階級。)
安藝之助的宅邸庭園有棵古老的大雪松樹,天氣悶熱時,他常在樹下乘涼休息。有次在一個炎熱的下午,他正在和其他兩名同為鄉士的友人坐在樹下乘涼,一面暢談一面喝酒時,卻突然感到昏昏欲睡,只能失禮地請求友人讓他打盹一會兒。於是,安藝之助躺在樹根旁,作起了一個夢──
他躺在庭園中,看見遠方有一列隊伍,那些人看起來像是德高望重的大名,正從附近的山坡走下來,於是他起身去查看。那一行人浩浩蕩蕩,安藝之助此生從未見過聲勢如此浩大的隊伍。那隊伍走著走著,便朝安藝之助的方向走來。他發覺在隊伍前方的是幾名年輕男性,各個身穿華麗昂貴的服裝;他們拉著一輛塗有亮漆的御所車(ごしょぐるま),車上還掛著亮藍色的絲綢布。隊伍來到安藝之助的屋子前,然後停了下來。
一名男子走向安藝之助,他穿著一襲看起來很貴的衣服,顯然是個有權有勢之人,只見男子朝他深深鞠躬致意,然後開口說道:
「先生,我是常世國國王的家臣。我的國王下令要我以他尊貴之名,前來向您請安,同時,我本人也任您使喚。國王也要我代為轉達:他非常希望邀請您到宮廷一趟。因此,請趕快上車吧,這車正是國王差遣來送您前往宮廷的。」
安藝之助聽見這番話後,雖然打算得體地答覆對方,可他實在太過驚訝和不知所措,一時竟說不出任何話;同時,他感覺自己的意志好似融化消散了一般,只能按照那名家臣所說的去做。安藝之助上了車,而那名家臣坐到了他身旁打了個手勢後,駕車的人便抓緊那絲綢製的繩子,駕著御所車向南前行。於是,這趟旅程便就此展開了。
才過了一陣子,車子便停在一個中式宮廷的樓門前,那宮廷之雄偉,安藝之助一生從未見過。家臣下了車,然後說道:「我先去向國王稟報。」說完後人便消失了。安藝之助先是在車上等待了一陣子,接著又看到兩名散發貴族氣息的男子從大門的方向走來,他們身穿紫色絲綢布料的袍子、頭戴高帽,顯然透露著他們崇高的地位。他們恭敬地向安藝之助致意,並且接待他下車,帶領他穿過大門、經過一大片花園,然後來到宮廷的入口。在宮廷的前方兩側,門牆各自朝東西方向綿延數里。安藝之助進去後,兩名男子又將他帶到一處接見室,裡面看上去也相當寬敞而華麗。他們請安藝之助坐入貴賓的上座,自己則恭敬地坐在一旁;另外還有穿著禮服的侍女隨侍在側,並送上點心。安藝之助吃著點心時,兩名身穿紫袍的男子來到他的面前對他鞠躬行禮,並且完全遵守宮廷禮儀,兩人交替著對他說道:
「我們感到十分榮幸,前來向您稟報……關於您被喚來這裡的原因……。我們的主君,也就是這裡的國王……誠心誠意邀請您成為他的女婿;這是他的願望,也下令要您今日成婚……成婚對象自然是公主殿下,也就是國王的閨女……。我們很快就會帶您到拜謁國王的地方……國王現在正在那裡等您。……不過,我們得先請您換上適當的衣著。」
兩名男子話一說完,便一同站起來走到一處壁龕前,那壁龕裡放著一個塗有金漆的大衣櫃。他們打開櫃子,拿出各種華貴的衣袍與昂貴布料製成的腰帶,以及看起來像王侯專用的頭冠。接著,他們替安藝之助換上服裝,將他打理成像王子一般、準備成婚的樣貌;最後,兩名男子終於將他帶到拜謁國王的地方,這時安藝之助才見到了常世國國王。國王正坐在台座上,他頭戴象徵著常世國的黑色高帽、身穿一襲黃色絲綢的王袍。國王的左右側,還排排坐著眾多要臣,各個紋風不動,看上去簡直就像寺廟裡華美的雕像。安藝之助上前走到眾人中央,按照宮廷慣例向國王行三叩首之禮。國王先是和藹地對安藝之助打了招呼,然後說道:
「你想必已經知道為何被喚來這兒。你已雀屏中選,將成為我唯一一名女兒的丈夫,而婚禮也將即刻舉行。」
國王話一說完,一陣歡快的音樂立即響了起來,接著便有一大群美麗的侍女,列隊從簾子後方走了進來;她們帶領安藝之助走進一處房間,裡頭新娘子早已等待著他。
那房間十分寬敞,但前來參加婚宴的賓客實在太多,房間仍舊快要容納不下所有的人。安藝之助來到自己的座位,跪坐在早已為他準備好的坐墊上,面朝那名國王的女兒;其他人則來到安藝之助面前,對他鞠躬行禮。安藝之助定睛一看,才發現眼前的新娘子竟美若天仙,她身上穿的衣袍,也美得有如夏日的藍天。眾人一片喝采,婚宴就在如此歡愉的氣氛下舉行了。
隨後,安藝之助和新娘被帶到另一處房間,位在宮廷的另外一區,是特地為兩人準備的。他們在這裡接受了許多顯貴的道賀,豐收了難以計數的禮物。
過了幾天,安藝之助又被喚到國王面前,這次國王甚至又更加和藹地接見了他,並對他說道:
「在我們常世國的西南方,有一座島嶼叫作萊州,我們決定任命你為萊州的國司。萊州的人既忠誠且溫順,只不過那裡的律令還未與常世國一致,風俗也沒有經過妥當的管理。我們將這份任務託付給你,希望你能盡力改善萊州的社會現況,也希望你能用良善之心與豐富的智慧來治理那裡的人。你到萊州所需準備的事務,我們都已經替你打點好了。」
於是,在許多顯貴和高官的護送之下,安藝之助便和公主一同離開了常世國宮廷,來到一處沿岸的渡口;他們登上由國王特地準備、屬於常世國的船隻,一路順風地航行到了萊州。萊州島上的大批人們也早已聚集到了岸邊,熱烈地歡迎安藝之助和公主。
安藝之助來到島上後,隨即如火如荼地開展自己的新工作,而事實上,他也發現治理工作並不棘手。安藝之助新官上任的前三年,主要專注在形塑和制定島上的律令;他有著許多聰穎的大臣在旁協助,因此對這些事務並不感到厭倦。一切塵埃落定後,安藝之助便沒有待處理的差事,只需要參與一些島上的儀式和祭典,而這些祭典儀式都屬於島上的古老習俗。至此,萊州萬物勃興,從不見人民病痛纏身,所有人也都衣食無缺;島上的人也相當善良,從不違反法紀。之後,安藝之助便都居住在萊州島上,繼續治理萊州二十多年。在萊州的二十三年間,安藝之助甚至未曾感到一絲悲傷的陰影。
然而,就在治理萊州的第二十四年,安藝之助迎來了巨大的悲痛:為他生下五男兩女的公主患了病,最後與世長辭。
安藝之助替她風光大葬,而葬禮就舉行在盤龍岡一帶景緻秀麗的山上。後來,安藝之助又在公主的墓地上立了極其輝煌的紀念碑。然而,安藝之助對於公主的死實在太過悲痛,甚至覺得自己無法再繼續活下去。
守喪期間正式結束後,常世國派來了一名使者。使者向安藝之助轉達了國王的弔慰之辭後,對他說道:
「我來到這,乃是代我等尊敬的常世國國王傳令:『現在,我們將送你回到你歸屬的地方。至於你的七個孩子,他們是吾之外孫與外孫女,自會得到妥善的照顧,因此你無須替孩子們操心。』」
安藝之助領受命令,便聽從國王指示,準備啟程離開萊州。他先是把所有事務都打點好,然後又正式地向身邊的臣子、信任的官員們道別,接著旁人才隆重地護送他到渡口。安藝之助登上了國王替他準備的船,於是船又再度在青空之下,徐徐航向碧藍的大海。不久,萊州島的輪廓溶成一片藍色,接著又轉為灰,然後終於永遠消失在地平線上……。這時,安藝之助忽然醒了過來──發現自己依舊身處在自家庭園的雪松樹下!
安藝之助愣住了,一時茫然失措,意識恍惚,只見眼前兩位友人仍坐在一旁,一面喝著酒,一面愉快地談天。他滿是困惑地盯著兩人,然後大聲喊道:
「太奇怪了!」
其中一名友人笑著說道:「安藝之助大概是作夢了。說來聽聽,你在夢裡見到什麼怪事?」
於是安藝之助便開始說起那長達二十三年的夢境,包括他在常世國、還有萊州島上的種種經歷。兩名友人聽完皆驚訝不已,因為安藝之助不過只睡著幾分鐘而已。
其中一名鄉士說道:
「這確實是奇事。在你打盹時,我們也看見了一樁怪事,方才有隻黃色的小蝴蝶在你面前翩翩飛舞,持續了好一會兒,我們都看見了。接著,那隻蝴蝶又停到你身旁靠近樹根的草地上;幾乎就在牠停下翅膀的同時,有隻巨大的螞蟻從洞裡鑽了出來,抓住了那蝴蝶,然後把牠拖進洞裡。不過你醒來之前,我們又看見那蝴蝶從洞裡飛了出來,像先前那樣飛到你面前。之後,牠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也不曉得牠究竟飛哪兒去了。」
「也許那隻蝴蝶就是安藝之助的靈魂吧。」另一名鄉士說道:「因為我的確看到牠飛進安藝之助的嘴裡了……。不過,即便牠真的是安藝之助的靈魂,也還是沒辦法解釋這樣的夢境。」
「螞蟻也許就能解釋了。」第一位開口的鄉士又回道:「螞蟻是怪異的生物,也許就是妖怪呢……。話又說回來,這顆雪松樹底下正好有個巨大的蟻巢……。」
安藝之助聽到這句話,反應激動地大喊:「我們就來瞧瞧吧!」語畢,他立刻去取來一把鏟子。
他往雪松樹底下挖掘時,發現地面下竟已被龐大的螞蟻群鑿得坑坑窪窪,三人十分震驚。螞蟻們不只挖開洞穴,還在其中建造了由稻草、黏土、莖稈搭建而成的空間,看上去宛若一個奇異的微型小鎮;其中一處明顯比較大的空間,內部聚集了很多體型較小的螞蟻;那些小螞蟻又圍繞著一隻非常大的螞蟻,長著黃褐色的翅膀與修長的黑色頭部。
安藝之助驚呼:「怎麼回事,這就是我夢境中的那名國王!那裡就是常世國的宮廷!真是太詭異了!這麼說來,萊州應該就在宮廷的西南方附近……也就是那樹根的左側……。果然沒錯!就在這兒!太神奇了!這下我還能找到盤龍岡的山丘,還有公主的墳墓……。」
於是,安藝之助不斷在那殘破的蟻窩中翻找,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土堆;那土堆上放著一顆鵝卵石,石頭明顯有被水沖刷過的痕跡,形狀像極了一塊佛教的紀念碑。安藝之助挖開土堆,果然發現了一隻雌蟻的屍體被嵌在了泥土之中。
										大約五百年前,有位武士名磯貝平太左衛門武連,侍奉九州大名菊池氏。磯貝就像他驍勇的祖先一樣,繼承了那善戰的天賦和過人的力量。少年時,他在劍道、弓道、槍術上皆已超越了他的師父,嶄露出身為武士的過人膽識和精湛武技。後來在永享之亂期間,他屢次立下戰功,受到多次封賞。然而,後來菊池家滅亡,磯貝頓失其主;雖然他本可輕易再仕於其他大名,但他並不貪戀功名,況且他仍忠於菊池氏的舊主,遂決意放棄世俗一切。
磯貝因此削髮出家,成為一名行腳僧,法號回龍。不過儘管穿上僧衣,回龍心中的武士之魂卻始終熾熱。
早年,他總是笑看一切凶險,如今亦無畏任何險境。無論風吹雨打,他一年四季走遍四方,到沒有其他法師敢到的地方向人傳遞佛法。當時是個世道動亂的時代,舉凡在任何道路上獨行的旅人,都難以確保自身安全,哪怕是法師也皆然。
在回龍首次踏上的長途旅程中,曾經去到甲斐國。某天晚上,他身處在甲斐國群山深處,與其他村莊相隔甚遠,只見四周漆黑一片,便決定露宿野外,在星空下度過漫漫長夜。他在路邊找到一處合適的草地,躺下準備入睡。他向來不介意環境舒不舒適,當他找不著好地方時,哪怕是一塊光禿的石頭,對他來說也是可供睡覺的良床,而松樹的樹根,則是他最好的枕頭。回龍的身體彷彿鐵做的一般,他甚至也不理會風霜雨雪的侵襲。
回龍才剛躺在地上,忽有一人朝他走來,手裡拿著斧頭、抱著一大綑劈好的木柴。這名樵夫停下腳步,看見回龍躺在地上,先是靜靜地對他打量半晌,才用驚訝的語調開口問道:
「閣下您是何人,竟膽獨自一人躺在這樣的地方?這附近時常有許多鬼魂出沒,難道您不怕那些多毛的妖怪嗎?」
只見回龍欣然答道:「朋友,我只是個四處遊蕩的法師,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雲水僧』。無論你說的多毛妖怪,究竟是指狐妖、狸怪,還是其他什麼生物,我一點也不害怕。像這樣荒僻的地方,其實我反而喜歡,因為適合我坐禪。我慣於露宿,也早已學會不為生死掛心。」
樵夫回道:「大師,您真是個勇敢的人,才有膽識躺在這兒!這個地方有一個糟糕、非常糟糕的名字。但俗話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還是得提醒您,睡在這裡很危險。雖然寒舍只是間破舊的茅草屋,還是請您和我一塊回去吧。我沒有食物可招待,但至少有遮風擋雨的地方可讓您安睡。」
回龍見樵夫說得如此殷切,語氣也和藹,便答應了他友善的邀請。隨後,樵夫領著他離開大道,走上穿越山林的一條小徑。那條山路險峻難行,一旁時而有峭壁,地上有時僅有濕滑的樹根可落腳,有時又得蜿蜒穿過嶙峋巨石。最後,他們終於來到一處山頂的空地,頭頂上灑滿著滿月的光芒;回龍看見前方有一間小茅草屋,屋裡透出明亮的光。
樵夫帶著回龍,來到了屋子後方的一間小棚子,那裡有泉水沿著竹管流出,大概是引自附近的水源,兩人在此處洗了腳。在棚子外頭有一處菜園、一片雪松與竹林。樹林之外,月光下隱約可見一道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好似一襲垂掛的白袍。
回龍隨樵夫進到了茅草屋內,看見四名男女聚在主室的地爐邊暖著手。他們向回龍鞠躬致意,用最莊重的禮節接待他。回龍見狀頗感詫異:這些人生活如此拮据,又居住在這樣偏遠的地方,竟懂得這些形式禮儀;他心想:「這些人心地善良,肯定有懂禮數的人曾來教導過。」那些男女稱樵夫為「主人」,這時回龍也轉身面向他,然後開口說道:
「從您那友善的談吐,和您家人如此有禮的招待方式,我想您以前並不是樵夫吧?或許您出身於高貴人家?」
「大師,您說的沒錯。雖然您如今見到的我是這副模樣,但昔日我確實是有地位的人。我的身世,說來就是個毀壞的人生,而且是由於自身的過錯所造成。從前,我是一位大名的家臣,地位也算不低,然而我好女色、時常花天酒地,在如此放蕩不羈之下,便常有諸多惡行。我的自私導致家族的毀滅,也害死了許多人。因此遭到惡報,迫使我不斷逃亡。現在,我時常祈福,希望替自己的惡行贖罪,並重振過去的家名。只是恐怕沒什麼機會了。不過,我仍真心悔改,也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遭逢不幸之人,以期能消除業障。」
回龍聽了這番懺悔之言,深受感動,於是向那名主人說道:
「朋友,我早有觀察,人年少輕狂時的確容易犯錯,但在之後的歲月裡,往往能走上充滿正道的生活。佛經裡是這樣說的:最惡最深之人,只要心懷良善的決心,反而能成為最堅定行善的人。您無疑有顆良善之心,我也期望您能迎來更好的命運。今夜,就讓我來為您誦經祈福,願您得到力量,克服過去的錯誤所帶來的業報。」
回龍說完這番話後,和主人道了晚安之後,便由主人領到一間小側室,房裡的床鋪早已整理好。所有人都回到房間各自就寢後,回龍依舊醒著,借著紙燈籠的光誦經。直到夜深,他依然不斷唸著佛經祈福。最後,他將那小房間裡的窗戶打開,打算在就寢前看一眼外頭的風景。夜色極美,天空絲毫沒有一片雲,無風,明亮的月光灑在地上,和落葉交織出銳利的剪影,在園子植物上的露水熠熠生輝。蟋蟀和鈴蟲的鳴聲交織成樂;附近瀑布傾瀉而下的水聲在夜裡變得更加渾厚。
回龍聽著水聲,頓時感到口渴,他想起了屋子後方引水的竹管,想去接點水喝,心想自己可以過去取水,不必打擾正在睡夢中的主人。他放輕動作,小心拉開隔著自己房間和主室的隔扇,就在燈籠微光的照映之下,他看到眼前躺著五具屍體,而且全都沒有頭!
回龍呆立在原地好一半晌,以為他目睹了一樁罪行。但不一會兒,他意識到眼前沒有任何血跡,那無頭的頸部看上去也不像是遭人砍下的樣子。於是他心想:「這或許是妖怪創造出來的幻覺,又或者是我被騙入轆轤首(ろくろくび)的巢穴了。《搜神記》曾寫道,要是有人找到了轆轤首的身體,而且發現缺少了頭,那麼如果將身體移置他處,轆轤首的頭就再也無法接回脖子上。書裡還寫道,如果轆轤首的頭顱回到原地,發現身體遭人移動,那頭顱就會像球一樣撞擊地板三次,接著驚恐地喘氣,然後死去。要是眼前這些身體真是轆轤首,他們想必會對我不利,我必須遵照書中的指示去做……。」
回龍立刻抓住那主人的腳,把身體拖到窗邊,然後推到外頭去。接著,他走到後門,卻發現門已被閂住;他看見屋頂的煙囪是打開的,便猜想那些頭顱大概是從煙囪飛出去了。回龍輕輕打開門閂,走向園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朝樹林走去。這時他聽見樹林傳來交談聲,便循著聲音走去,悄悄地在樹影間穿梭;直到他終於來到一處藏身的地方。
他躲在樹幹背後,果然看見眼前有五顆頭顱在空中一面飛舞,一面說話。那些頭顱正啃食著從地上或樹上發現的蟲子或昆蟲。不久,那位主人的頭顱突然停止咀嚼,開口說道:
「看看那今晚來的行腳僧!他的身體是多麼肥美!要是我們把他吃了,肯定能飽腹一頓。不過我真是愚蠢,對他說了那些話,害得他一心只想替我的靈魂誦經!要在他誦經時接近可不容易,而且只要他在祈禱,我們也無法碰到他。不過,既然現在接近早晨了,也許他已經沉沉睡去……。你們當中誰趕緊回屋裡看看那傢伙在做什麼吧!」
另一顆年輕女性頭顱隨即飄了起來,飛往茅草屋的方向,其動作之輕快,就好像一隻蝙蝠一般。幾分鐘後,那顆頭顱飄了回來,用著嘶啞的聲音和驚慌的語氣喊道:
「那行腳僧不在屋裡!他走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把主人的身體拿走了,我不知道他藏到哪兒去了!」
主人的頭顱聽見這番話,隨即露出憤恨的表情,那兇惡的神情,在月光下顯得更加清晰。他的雙眼圓睜有如猛獸,毛髮則豎立起來,變得十分剛硬,嘴裡咬牙切齒。接著那頭顱發出一聲淒厲的怒吼,臉上落下憤恨的淚,咆哮道:
「既然我的身體被移走了,我再也無法回到身體上!眼下我只有死路一條!這都是拜那法師之賜!但是在我死前,一定要抓到那個僧人!我要撕碎他!我要吞了他!……他就在那裡,那棵樹後!他正躲在樹後!看見了嗎!那肥美的膽小鼠輩!」
話音未落,主人的頭顱便率領其他四顆頭顱朝回龍飛來,不過勇敢的法師早已拔起一旁的幼樹,當作自己的武器;待那些頭顱飛來時,他揮樹猛擊,將它們一一擊退。四顆頭顱被重擊後紛紛逃竄,但那主人的頭顱儘管遭到連擊數次,卻仍死命地彈跳、撲向回龍,最後終於咬住了他僧服的左袖。回龍立刻反應過來,一把抓住頭顱上的髮髻,然後不斷擊打著。頭顱不肯鬆口,只發出一聲長長的哀號,隨即停止掙扎,死去了。然而它嘴裡的牙齒仍緊咬在回龍的衣袖;即使回龍使盡全力,依舊無法將那頭顱的嘴巴扳開。
儘管衣袖上還掛著那顆頭顱,回龍仍先返回屋內,這時他才看見其他四個轆轤首正蹲在一塊,頭顱已經接回到脖子上,臉上滿是瘀青和血漬。轆轤首看見回龍出現在後門,全都大聲尖叫起來:「是那個法師!是他!」然後便逃之夭夭,慌亂地從另一扇門奔向樹林裡頭。
此時,東方的天空漸漸泛白。回龍知道,那些妖怪的力量只有在夜晚才能發揮作用。他低頭看著衣袖上仍緊咬著的那顆頭顱,那臉上沾滿鮮血、口沫、泥土,也就放聲笑了出來。心中暗想:「竟然收服了妖怪的頭,這可真是一件好土產啊!」隨後回龍收拾好行囊,從容地踏下山道,繼續他的旅程。
回龍走著走著,來到了信濃國的諏訪。他徑直走進諏訪的大街,手肘上還掛著那顆頭顱,卻一副神情莊嚴的樣貌。街上的婦人看見無不昏厥,孩童見狀則四處尖叫逃跑;人們聚集起來,街上一片喧嘩騷動,直到捕吏見到這般亂象,把回龍抓了起來,關到牢裡。捕吏推斷,回龍袖子上的頭顱肯定是遭他殺害之人的頭,以至於在砍殺的那一刻,頭顱用牙齒咬住了回龍的衣袖。然而,回龍面對捕吏的審問只是露出一抹微笑,一言不發。
被押在牢裡一晚後,回龍被帶到了地方官吏面前受審,他們命令他解釋:為何他身為一名法師,衣袖上會懸著一顆男人的頭顱?又為何膽敢帶著這顆頭顱招搖過市,當眾展示自己的罪刑?
回龍聞言只是長笑一聲,然後才開口回答:
「諸位大人,我不是刻意將頭顱懸掛在袖子上的,而是頭顱自己咬上去的,這也非我所願。我並沒有犯下任何罪行,因為這顆頭並不是人類的,而是妖怪之首;至於我殺死了妖怪,也不是出於單純的殺戮,只是為了自保所做的防衛之舉。」
接著,他便將整段奇遇詳細敘述一遍,在講到他與那五個轆轤首搏鬥的情景時,還忍不住放聲大笑。
然而,官吏們只是擺著一張臉,並未發笑。他們認為回龍是個毫無惻隱之心的罪人,還拿荒誕之詞來侮辱他們的才智。因此,官吏們停止審問,決定立即處死這名僧人;不過,唯獨一名年邁的官吏卻不同意。這名官吏在審問過程中,自始自終都沒有開口,直到眾人定案後,才站起身來說道:
「在判刑之前,不如我們先仔細瞧瞧那顆頭顱吧。假如這名法師所說為真,那麼這顆頭顱自可替他作證。把那頭顱帶上來!」
於是那顆頭顱被呈到了官吏面前,牙齒依舊緊咬著從回龍身上扯下的僧衣。那名年老的官吏接過頭顱,仔細地翻轉檢視,端詳了好一陣子,才發現頸部後方有幾個奇怪的紅字。他示意其他官吏前來查看,要他們好好觀察,顯然,頭顱頸部的邊緣絲毫不像用武器砍下的痕跡,反而平滑如一片葉子從莖上自然脫落一般。於是,那名老者斷言道:
「現在我可以確定,這名法師所言不假。這的確是轆轤首的頭顱。依《南方異物志》所載,真正的轆轤首,後頸可以找到紅字為記。而這顆頭顱的後頸的確有紅字,你們可以自己來瞧瞧,這些印子並不像是畫上去的。況且,相傳自古以來,轆轤首這種妖怪一直都住在甲斐國的山中。」
說到這裡,老官吏轉身面向回龍,驚嘆地問道:「不過……法師啊,你究竟是何人?想必你擁有普通僧人所沒有的膽識,身上散發出的氣息比起法師,更像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武士。莫非您原本出身於武士之列?」
「大人,您猜得沒錯。」回龍答道。「在出家為僧前,我一直都是尚武之人,那時無論是人還是妖魔,我從未畏懼過。當年我名叫磯貝平太左衛門武連,來自九州,諸位之中,也許有些人還記得我的名字。」
堂上眾人一聽到這名字,立刻響起一陣讚歎與驚呼;原來,在場仍有許多人記得他的名號。這時,回龍瞬間感覺到自己眼前的不再是審判他的官吏,而是一群朋友;而且這群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展現出手足般的友好之情,以表自己的敬佩之情。他們以隆重之禮,護送回龍到當地大名的府邸,而這位大名也熱情歡迎他,並設宴款待;甚至在回龍離開之前,贈送一份厚禮以示敬重,才肯讓回龍離去。
當回龍離開諏訪時,他的心境可謂達到了一名僧人在這無常世間,所能享有的最喜悅的境界。至於那顆頭顱,他依舊帶在身邊,笑稱那就是他此行的「土產」。
至此,只剩最後一件事得說:那顆頭顱的下場。
離開諏訪後的一、兩天,回龍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碰上了一個強盜。這名強盜攔下了回龍,命令他把衣服脫下。回龍馬上脫下僧服,交了出去。強盜接過衣服時,看見了掛在衣袖上的東西,雖然他佯裝出毫不畏懼的樣子,但仍令他大吃一驚;他扔下了衣物,向後退了一步,大叫道:「你!你算哪們子法師?簡直是比我還惡的惡人!我雖取過他人性命,但我從未將任何人的頭顱掛在衣袖上四處顯擺……。好吧,法師先生,看來咱倆是同道中人,而我必須得說,我倒是很佩服你!這頭顱還是有些用處的,能夠拿來嚇唬人。你要不要賣給我?我願意拿我的袍子和你的僧服交換,再付你五兩錢來換這顆頭。」
回龍答道:「若你執意要,我可以把這顆頭顱和僧服都給你,但我得告訴你,那並不是人類的頭顱,而是屬於妖怪的;因此,若你買了它之後遭遇不測,別說我沒提醒過你。」
「你這和尚真有意思!」強盜聽見這番話,又叫嚷道:「殺了人還拿來開玩笑!……不過我可不是鬧著玩的。我的衣袍和錢就交給你吧,把頭顱給我……。不用裝神弄鬼了!」
回龍說道:「拿去吧。我可沒在開玩笑。若真有笑話,那也是你竟蠢到花好價格去買一個妖怪的頭。」回龍語畢便哈哈大笑,轉身離去。
強盜就這麼帶著回龍的僧服,拎著頭顱,在路上扮演著「妖怪法師」好一陣子。然而,當他來到了諏訪一帶,聽見了關於頭顱的真實故事後,頓時心生恐懼,深怕轆轤首的怨靈會給自己招來災厄。於是,他決定將頭顱送回原處,並且和身體一同埋葬。
強盜循著山路,在甲斐的深山中找到了那間隱密的茅草屋。然而屋裡已空無一人,也不見那具身體的下落。強盜只好將頭顱獨自埋在屋後的樹林裡,並在附近的墓園替那頭顱立了座墓碑。接著,他又為那轆轤首的亡靈舉行了施餓鬼儀式。那塊墓碑,正是世人所知的轆轤首碑,據說至今仍可在當地見到(至少在日本傳說中是如此認為)。
試閱2:〈拾肆.安藝之助的夢〉
很久以前,在大和國的十市郡,住著一個名叫宮田安藝之助的鄉士。
(我在這裡必須告訴大家,在日本的封建時期,有所謂權力階級之分,而帶有武士身分的農民同時也是土地的自由持有者,這些人稱作鄉士,可說是最低的武士階級。)
安藝之助的宅邸庭園有棵古老的大雪松樹,天氣悶熱時,他常在樹下乘涼休息。有次在一個炎熱的下午,他正在和其他兩名同為鄉士的友人坐在樹下乘涼,一面暢談一面喝酒時,卻突然感到昏昏欲睡,只能失禮地請求友人讓他打盹一會兒。於是,安藝之助躺在樹根旁,作起了一個夢──
他躺在庭園中,看見遠方有一列隊伍,那些人看起來像是德高望重的大名,正從附近的山坡走下來,於是他起身去查看。那一行人浩浩蕩蕩,安藝之助此生從未見過聲勢如此浩大的隊伍。那隊伍走著走著,便朝安藝之助的方向走來。他發覺在隊伍前方的是幾名年輕男性,各個身穿華麗昂貴的服裝;他們拉著一輛塗有亮漆的御所車(ごしょぐるま),車上還掛著亮藍色的絲綢布。隊伍來到安藝之助的屋子前,然後停了下來。
一名男子走向安藝之助,他穿著一襲看起來很貴的衣服,顯然是個有權有勢之人,只見男子朝他深深鞠躬致意,然後開口說道:
「先生,我是常世國國王的家臣。我的國王下令要我以他尊貴之名,前來向您請安,同時,我本人也任您使喚。國王也要我代為轉達:他非常希望邀請您到宮廷一趟。因此,請趕快上車吧,這車正是國王差遣來送您前往宮廷的。」
安藝之助聽見這番話後,雖然打算得體地答覆對方,可他實在太過驚訝和不知所措,一時竟說不出任何話;同時,他感覺自己的意志好似融化消散了一般,只能按照那名家臣所說的去做。安藝之助上了車,而那名家臣坐到了他身旁打了個手勢後,駕車的人便抓緊那絲綢製的繩子,駕著御所車向南前行。於是,這趟旅程便就此展開了。
才過了一陣子,車子便停在一個中式宮廷的樓門前,那宮廷之雄偉,安藝之助一生從未見過。家臣下了車,然後說道:「我先去向國王稟報。」說完後人便消失了。安藝之助先是在車上等待了一陣子,接著又看到兩名散發貴族氣息的男子從大門的方向走來,他們身穿紫色絲綢布料的袍子、頭戴高帽,顯然透露著他們崇高的地位。他們恭敬地向安藝之助致意,並且接待他下車,帶領他穿過大門、經過一大片花園,然後來到宮廷的入口。在宮廷的前方兩側,門牆各自朝東西方向綿延數里。安藝之助進去後,兩名男子又將他帶到一處接見室,裡面看上去也相當寬敞而華麗。他們請安藝之助坐入貴賓的上座,自己則恭敬地坐在一旁;另外還有穿著禮服的侍女隨侍在側,並送上點心。安藝之助吃著點心時,兩名身穿紫袍的男子來到他的面前對他鞠躬行禮,並且完全遵守宮廷禮儀,兩人交替著對他說道:
「我們感到十分榮幸,前來向您稟報……關於您被喚來這裡的原因……。我們的主君,也就是這裡的國王……誠心誠意邀請您成為他的女婿;這是他的願望,也下令要您今日成婚……成婚對象自然是公主殿下,也就是國王的閨女……。我們很快就會帶您到拜謁國王的地方……國王現在正在那裡等您。……不過,我們得先請您換上適當的衣著。」
兩名男子話一說完,便一同站起來走到一處壁龕前,那壁龕裡放著一個塗有金漆的大衣櫃。他們打開櫃子,拿出各種華貴的衣袍與昂貴布料製成的腰帶,以及看起來像王侯專用的頭冠。接著,他們替安藝之助換上服裝,將他打理成像王子一般、準備成婚的樣貌;最後,兩名男子終於將他帶到拜謁國王的地方,這時安藝之助才見到了常世國國王。國王正坐在台座上,他頭戴象徵著常世國的黑色高帽、身穿一襲黃色絲綢的王袍。國王的左右側,還排排坐著眾多要臣,各個紋風不動,看上去簡直就像寺廟裡華美的雕像。安藝之助上前走到眾人中央,按照宮廷慣例向國王行三叩首之禮。國王先是和藹地對安藝之助打了招呼,然後說道:
「你想必已經知道為何被喚來這兒。你已雀屏中選,將成為我唯一一名女兒的丈夫,而婚禮也將即刻舉行。」
國王話一說完,一陣歡快的音樂立即響了起來,接著便有一大群美麗的侍女,列隊從簾子後方走了進來;她們帶領安藝之助走進一處房間,裡頭新娘子早已等待著他。
那房間十分寬敞,但前來參加婚宴的賓客實在太多,房間仍舊快要容納不下所有的人。安藝之助來到自己的座位,跪坐在早已為他準備好的坐墊上,面朝那名國王的女兒;其他人則來到安藝之助面前,對他鞠躬行禮。安藝之助定睛一看,才發現眼前的新娘子竟美若天仙,她身上穿的衣袍,也美得有如夏日的藍天。眾人一片喝采,婚宴就在如此歡愉的氣氛下舉行了。
隨後,安藝之助和新娘被帶到另一處房間,位在宮廷的另外一區,是特地為兩人準備的。他們在這裡接受了許多顯貴的道賀,豐收了難以計數的禮物。
過了幾天,安藝之助又被喚到國王面前,這次國王甚至又更加和藹地接見了他,並對他說道:
「在我們常世國的西南方,有一座島嶼叫作萊州,我們決定任命你為萊州的國司。萊州的人既忠誠且溫順,只不過那裡的律令還未與常世國一致,風俗也沒有經過妥當的管理。我們將這份任務託付給你,希望你能盡力改善萊州的社會現況,也希望你能用良善之心與豐富的智慧來治理那裡的人。你到萊州所需準備的事務,我們都已經替你打點好了。」
於是,在許多顯貴和高官的護送之下,安藝之助便和公主一同離開了常世國宮廷,來到一處沿岸的渡口;他們登上由國王特地準備、屬於常世國的船隻,一路順風地航行到了萊州。萊州島上的大批人們也早已聚集到了岸邊,熱烈地歡迎安藝之助和公主。
安藝之助來到島上後,隨即如火如荼地開展自己的新工作,而事實上,他也發現治理工作並不棘手。安藝之助新官上任的前三年,主要專注在形塑和制定島上的律令;他有著許多聰穎的大臣在旁協助,因此對這些事務並不感到厭倦。一切塵埃落定後,安藝之助便沒有待處理的差事,只需要參與一些島上的儀式和祭典,而這些祭典儀式都屬於島上的古老習俗。至此,萊州萬物勃興,從不見人民病痛纏身,所有人也都衣食無缺;島上的人也相當善良,從不違反法紀。之後,安藝之助便都居住在萊州島上,繼續治理萊州二十多年。在萊州的二十三年間,安藝之助甚至未曾感到一絲悲傷的陰影。
然而,就在治理萊州的第二十四年,安藝之助迎來了巨大的悲痛:為他生下五男兩女的公主患了病,最後與世長辭。
安藝之助替她風光大葬,而葬禮就舉行在盤龍岡一帶景緻秀麗的山上。後來,安藝之助又在公主的墓地上立了極其輝煌的紀念碑。然而,安藝之助對於公主的死實在太過悲痛,甚至覺得自己無法再繼續活下去。
守喪期間正式結束後,常世國派來了一名使者。使者向安藝之助轉達了國王的弔慰之辭後,對他說道:
「我來到這,乃是代我等尊敬的常世國國王傳令:『現在,我們將送你回到你歸屬的地方。至於你的七個孩子,他們是吾之外孫與外孫女,自會得到妥善的照顧,因此你無須替孩子們操心。』」
安藝之助領受命令,便聽從國王指示,準備啟程離開萊州。他先是把所有事務都打點好,然後又正式地向身邊的臣子、信任的官員們道別,接著旁人才隆重地護送他到渡口。安藝之助登上了國王替他準備的船,於是船又再度在青空之下,徐徐航向碧藍的大海。不久,萊州島的輪廓溶成一片藍色,接著又轉為灰,然後終於永遠消失在地平線上……。這時,安藝之助忽然醒了過來──發現自己依舊身處在自家庭園的雪松樹下!
安藝之助愣住了,一時茫然失措,意識恍惚,只見眼前兩位友人仍坐在一旁,一面喝著酒,一面愉快地談天。他滿是困惑地盯著兩人,然後大聲喊道:
「太奇怪了!」
其中一名友人笑著說道:「安藝之助大概是作夢了。說來聽聽,你在夢裡見到什麼怪事?」
於是安藝之助便開始說起那長達二十三年的夢境,包括他在常世國、還有萊州島上的種種經歷。兩名友人聽完皆驚訝不已,因為安藝之助不過只睡著幾分鐘而已。
其中一名鄉士說道:
「這確實是奇事。在你打盹時,我們也看見了一樁怪事,方才有隻黃色的小蝴蝶在你面前翩翩飛舞,持續了好一會兒,我們都看見了。接著,那隻蝴蝶又停到你身旁靠近樹根的草地上;幾乎就在牠停下翅膀的同時,有隻巨大的螞蟻從洞裡鑽了出來,抓住了那蝴蝶,然後把牠拖進洞裡。不過你醒來之前,我們又看見那蝴蝶從洞裡飛了出來,像先前那樣飛到你面前。之後,牠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也不曉得牠究竟飛哪兒去了。」
「也許那隻蝴蝶就是安藝之助的靈魂吧。」另一名鄉士說道:「因為我的確看到牠飛進安藝之助的嘴裡了……。不過,即便牠真的是安藝之助的靈魂,也還是沒辦法解釋這樣的夢境。」
「螞蟻也許就能解釋了。」第一位開口的鄉士又回道:「螞蟻是怪異的生物,也許就是妖怪呢……。話又說回來,這顆雪松樹底下正好有個巨大的蟻巢……。」
安藝之助聽到這句話,反應激動地大喊:「我們就來瞧瞧吧!」語畢,他立刻去取來一把鏟子。
他往雪松樹底下挖掘時,發現地面下竟已被龐大的螞蟻群鑿得坑坑窪窪,三人十分震驚。螞蟻們不只挖開洞穴,還在其中建造了由稻草、黏土、莖稈搭建而成的空間,看上去宛若一個奇異的微型小鎮;其中一處明顯比較大的空間,內部聚集了很多體型較小的螞蟻;那些小螞蟻又圍繞著一隻非常大的螞蟻,長著黃褐色的翅膀與修長的黑色頭部。
安藝之助驚呼:「怎麼回事,這就是我夢境中的那名國王!那裡就是常世國的宮廷!真是太詭異了!這麼說來,萊州應該就在宮廷的西南方附近……也就是那樹根的左側……。果然沒錯!就在這兒!太神奇了!這下我還能找到盤龍岡的山丘,還有公主的墳墓……。」
於是,安藝之助不斷在那殘破的蟻窩中翻找,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土堆;那土堆上放著一顆鵝卵石,石頭明顯有被水沖刷過的痕跡,形狀像極了一塊佛教的紀念碑。安藝之助挖開土堆,果然發現了一隻雌蟻的屍體被嵌在了泥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