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少年讀臺灣:臺灣史》
開天闢地說臺灣
什麼時候臺灣開始有人住?
臺灣的老祖先們是從哪裡來的?
古早古早的時候,在臺灣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呢?
幸好有考古學家,幫我們把答案找出來了!

  遠古時候,臺灣還不是一個島。
  一直到一萬八千年前,那時候,冰河時代就要結束,地球的氣候變化很大,冰河慢慢融化,海水多了起來,比較低漥的臺灣海峽被淹沒了,臺灣才和大陸分開,變成一個島。臺灣島的形狀因為板塊運動,加上土壤不斷沖刷,以及海水的漲落而變化,大約又經過了八千年,才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那麼,究竟是多久以前,就有人住在臺灣呢?考古學家在臺東的長濱發現了一些石頭,那可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兩萬多年前的人類所用的器具!長濱文化人住在洞穴裡,他們會把石頭敲薄,拿來當刀用;也已經懂得打獵,還會鑽木取火唷!

《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
站在臺灣的屋頂
臺灣本島是座多山島,
五大山脈從北向南縱走,一一排列;
中央山脈像是脊椎骨,其他山脈陪在兩側,
一座一座像是在比高。

  如果有機會登上臺灣本島的高山,會發現天際線立刻不同:青綠色的山連綿不斷,像沒有盡頭似的;大大小小的山彼此相連,形成一串串的山脈;其中中央、玉山、雪山、
阿里山與海岸山脈,是最主要的五大山脈。
  臺灣本島的山脈又多又高,還不約而同以南北方向穿越整座島嶼,島中間的山最高,其餘的漸漸往四周變緩、變矮,最後由丘陵銜接平原,與海岸線相連。

  臺灣本島的五大山脈中,中央山脈是身形最「長」的老大哥。從北部的宜蘭蘇澳鎮的烏岩角,一路綿延到最南端的屏東縣鵝鑾鼻,豎立在臺灣島中央偏東的位置,全長大約340公里。除了最長,中央山脈還擁有最多座山,其中包辦了許多高山—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一百八十幾座。不僅如此,臺灣本島有九座山被登山者視作此生必登之山,簡稱「五嶽三尖一奇」,其中有一半以上位在中央山脈上。

《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
森林之島
臺灣本島約60%的面積覆蓋著森林,
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分布著不同類型的森林,
可以說是副熱帶上的綠色奇蹟。

  轉一轉地球儀,你會發現,好多陸地都黃黃的,那裡是沙漠地形,大約占地球陸地面積21%。那麼,為什麼地球上會有這麼多沙漠呢?因為地球受到太陽照射影響,熱帶
地區溫度高於南北極,熱空氣會上升往兩極流動,然後在南、北緯30度的地方下降,同時也將乾燥的空氣從高空帶往地表,幾乎沒有植物能夠生存,所以造成南、北緯15到35度之間的地區很容易出現沙漠。

  臺灣本島大約位於北緯22到25度之間,正好是地球容易形成沙漠的地方,但這裡不但有海洋調節,帶來充足水氣;季風、颱風也會帶來豐沛的雨量,植物生長茂盛。所以臺灣沒有變成沙漠,而是一片綠意盎然,到處是森林。

  再換個角度,從西部來看臺灣這座島嶼,可以發現臺灣本島中央的高山幾乎是從平地陡直向上拔起,光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將近兩百七十座,像一連串橫亙南北的綠色屏風。
  如果有機會從花蓮太魯閣,沿中橫公路坐車上合歡山,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將低海拔闊葉林、中海拔針闊葉林、高海拔針葉林到高山寒原全部看透透。這種垂直分布、什麼森林都有的地方,在世界上並不多見,因為針闊葉林通常都生長在中緯度地區,針葉林生長在高緯度,寒原則出現在極地。所以,臺灣本島可以說是涵蓋了北半球所有森林生態系的縮影,很像一座大型的天然植物園。
  另外,臺灣本島還有海岸林和局部性的季風雨林。這些森林都是動物們的棲地,是牠們賴以為生的家園。

《少年讀臺灣:臺灣文化》
豐富多元的臺灣菜
獨特、多樣的地理環境,
不同時期到來的移民,
加上豐富多元的文化……
小小的臺灣成為美食天堂!

 看到咖哩想到印度,壽司來自日本,長棍麵包代表了法國……臺灣呢?你覺得最有臺灣味的食物是什麼?

 滷肉飯?蚵仔煎?牛肉麵?清粥小菜?小籠包……還是風靡世界的珍珠奶茶?除了常吃的平價小吃,臺灣還有許多宴席菜讓人垂涎三尺,比如佛跳牆、三杯雞、紅蟳米糕。
想過嗎,臺灣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哪裡來?它們什麼時候出現在臺灣?誰發明的?一樣都是米、油、鹽……,為什麼我們做出來的味道,與日本、韓國、越南就是不同?想知道阿公阿嬤小時候吃什麼嗎?最早的臺灣人又是怎麼吃?一起來發現臺灣飲食的祕密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