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半日浮生(精裝)

9特價5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節錄1

過⼀不過⼆,過⼆不過三,看來我的這篇序⾔真還是⾮寫不可的了—— 諺語之說往往蘊藏着某種古⽼⽽⼜神秘的智慧,叫你不服也不⾏。
其實,寫此新序並不⽌於過⼀過⼆過三之說,它真還有其相當之必要性的:其⼀,書名之更換。舊版之書名《浮⽣三輯》,竊念於晚清散⽂家沈復的《浮⽣六記》;⽽新書名《半⽇浮⽣》,則取材於唐⼈李涉的詩句「偷得浮⽣半⽇閑」。Actually,當時我也曾在書名究竟該叫《浮⽣半⽇》呢,還是《半⽇浮⽣》間有過徘徊;前者似乎更貼近原⽂,是基於詩人⽴點發出的⼀種感慨。後者則換位去了讀者的那⼀邊,意蘊:親愛的讀者,若真能偷得浮⽣半⽇之閒暇,您是否有此雅興坐定,靜下⼼來,翻頁此書,聊⽬幾⾏,看看能否與閣下產⽣幾許⼼靈的共鳴?我當然是希望能有的,故,决定採⽤了後邊的那個書名。
第⼆點是此版書中⼜增添了二零一五年上海⼈⺠出版社問世之後更寫就的若⼲新篇,故,篇幅稍有擴容,從二十三萬字增量到了二十八萬。其三,才是最重要的那⼀點:較之前者,此版⾃有其fundamental difference。從一九八五到二零一七年的三⼗餘年中,我作品的簡體⽂本,在中國⼤陸的各⼤出版社,陸續出版有三⼗來種,算起來,應該也是個⽼作家了。但這⼀次不同:因為它是繁體版。每回當我拿到新書時,我都會喜不能禁,愛不釋⼿,從⼼底裡輻射出⼀種隔世的親切感來。望着那⼀豎⾏⼀豎⾏繁體字型在眼底下展開,那種質感,那種厚度,那種聲蘊並茂的景深度,讓我懷疑⾃⼰莫⾮前世也是個寫書⼈?清末⺠初,或明末清初,這些熟悉的字形應該都曾從我的硯⾯筆端落墨在了宣紙上過的。我於是再拿出簡體書版來作⼀對⽐,其感覺竟然變得如是的eerier: 就像個在⼤都市打⼯了⼗多年的農⺠⼯,雖然未曾⼀⼀經驗經歷過,但也算是個開了眼界之⼈。如今經濟蕭條了,失業了,不得不提着⾏李鋪蓋⼜回到了鄉鎮的⽼家:窄巷、陋街、板房,什麼都是熟悉的,但什麼也都變為了陌⽣,⼼中遂升起了⼀種凄凉的茫然感來。我審視着⾃⼰連篇的無有邊際的遐想,不禁⺎然笑了。


節錄2

念及當年在⼈⺠社初版此部書稿時,余曾不勝唏噓,說是⾃⼰六⼗七年的⼈⽣怎麼就倏然閃過,已近古稀了呢?然⽽,待到如今,繁體版⾯世時,已是二零二三年中,我七⼗五歲了。都說⼈⽣如⽩駒過隙,近百年的⼯夫就像流星划過天際,瞬間消逝。其實,在壽命幾萬,幾⼗萬,乃⾄幾百萬歲的天⼈看來,我們那所謂「長長的⼀⽣」也就是他們⽇曆上的「半⽇」⽽已,(故,《半⽇浮⽣》,是也!)就好⽐我們在觀察⽔中的浮游⽣物,born in the morning and dying in the evening 那般的可憐哪!
然⽽,⼈⽣畢竟還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降⽣來到了這個娑婆世界的⼈⽣。它讓你有機會聽聞佛法,有機會⾃我修⾏,了脫⽣死。這些年來,世道極不太平,遂讓互聯網上的預⾔題材⼤⾏其道,從⼗六世紀的諾查丹瑪斯到今⽇裡的印度神童阿南德,從中國古代的《推背圖》到遍佈五⼤洲四⼤洋的英國的派克,美國的珍妮,墨⻄哥的某某,阿根廷的某某某。其實,所謂預⾔(prophecy)皆是神之代⾔⼈,即先知們(prophets)眼望着天邊的⼀段喃喃⾃語。若真有,那也是⼀段神性的邏輯推理(Sacred Reasoning )⽽⾮世俗的(SecularReasoning)。但無論如何,預⾔絕⾮是鐵定的,預⾔仍是可以改變的(及此,順便向讀者推薦⼀本叫「了凡四訓」的書—— 「了凡」即「改命」 —— 想必⼀定開券有益)。何以故?因為⼈性即佛性,最⾼的神性;只要你—— 以往的許多⾼僧⼤德都已親證過—— 淨念相繼,⾏善處處,⼈類的定業是能得以改變的。唯所謂修⾏,並不是專指我們常在武俠⽚中常見到的那個鶴髮童顏、銀鬚飄飄的⾼⼈,在⼭洞中⾯對着⼀炷清⾹的坐禪—— 這當然也不失為其中之⼀種—— 更多時,是我們在這紅塵世間的⾃我磨練,所謂「反聞聞⾃性」,如此不斷地反聞反問反詰反思反省,其後,便會有了⼊佛知見的可⾏道顯前之⼀刻了。⽽依報(世間境緣)便也會隨着正報(汝之⾃性)轉趨光明和美好了。
故,依吾愚見,所有預⾔皆可休矣!結論很明確也很簡單:假如⼈類⼀直任其惡習發展下去,仇恨、不平、妒嫉、貪婪,末⽇之戰遲早會降臨,因為你已將靈魂出賣給了魔⻤。⽽假如個個⼈⼈都能侍奉正教,從善如流,災難則⼀定是可以避免的。別天天眼巴巴盼着哪天基督耶穌下凡來救贖罪惡深重的我們,我們,原是可以⾃救的!道理很簡單,還是前⾯說過的那句話,⾃性即佛性,⽽哪有佛性戰戰勝不了魔性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