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大事紀
地球的生命故事寫在岩石裡。歷經數百萬年,沙子和泥土之類的沉積物沉澱到湖底和海底,變硬之後形成一層又一層的沉積岩。很多史前生物的遺骸掉進這些古代的沉積物,變成化石,每一層都像是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捕捉到的一張快照。
地質時期
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這段浩瀚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成很多漫長的段落,稱為「代」,「代」再劃分成較短的段落,稱為「紀」。舉例來說,侏羅紀是很多恐龍生活的時期。「紀」是由不同的沉積岩層來命名,每一層都有一批獨特的化石。
46億到5億年前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是一個「超宙」,涵蓋了地球歷史將近九成的時間。大多數時候,僅有的生命形式是海裡的單細胞生物,例如藍綠菌。有些葉子形狀的較大生物留下化石印痕,可能是出現在大約6億年前的動物,稱為埃迪卡拉動物群,這些神祕的生命形式在前寒武紀結束時就消失了。
5億4100萬到4億8400萬年前
寒武紀
寒武紀的岩石裡出現了非常多樣的嶄新動物化石。演化突然一陣大爆發,稱為寒武紀大爆發,產生的動物似乎出現最早的肢體、頭部、感覺器官、外殼和外骨骼。現存無脊椎動物的所有主要類別,從軟體動物到節肢動物乃至於棘皮動物──例如海旋板(海星的親戚)──都源自寒武紀。
4億8500萬到4億4400萬年前
奧陶紀
在奧陶紀,溫暖的海洋覆蓋了地球的大半面積,也淹沒了後來會形成北美洲的大陸。海裡滿是三葉蟲,這種大型生物形狀像潮蟲,會在海床上跑來跑去,或像蝦子般游來游去。最早的魚類和海星出現了,簡單的植物可能也開始移居到陸地。
4億4400萬到4億1900萬年前
志留紀
珊瑚礁在志留紀大量繁衍,提供棲地給最早的有骨魚類,以及最早有頜部的魚類(具備強有力、可咬合的頜部,不再是只能吸吮)。陸生植物依然矮小,但也開始有了能夠輸送水分的堅韌葉脈,往後更會形成木質,促成樹木的出現。
4億1900萬到3億5900萬年前
泥盆紀
魚類稱霸泥盆紀的海洋,因此有時候將泥盆紀稱為魚類的時代。最巨大的是盾皮魚,這種有頜魚類的身體覆蓋著盔甲,讓敵人咬不下去。
3億5900萬到2億9900萬年前
石炭紀
石炭紀是因為在岩石中發現煤炭之類的碳沉積物而得名的。煤炭是陸地上茂盛雨林的遺骸所形成的化石,以這些地方為家園的動物包括巨大的馬陸、很像蜻蜓的巨大昆蟲,以及從泥盆紀的魚類演化而來的早期兩生類。
2億9900萬到2億5200萬年前
二疊紀
地球的氣候在二疊紀變得乾燥,沙漠取代了森林。爬蟲類以及牠們的親戚合弓類是陸地的優勢動物。爬蟲類不像兩生類在水中繁殖,而是產下防水的蛋,可以在陸地上繁殖。二疊紀末期,地球上大多數的物種都滅絕了,可能是因為全球氣溫上升、海水的化學組成發生重大的改變。
2億5200萬到2億100萬年前
三疊紀
到了三疊紀,爬蟲類稱霸世界。牠們演化出最早的恐龍、最早會飛的爬蟲類,以及最早的真正的哺乳類(不比鼩鼱大多少)。鱷類和龜類出現了,還有巨型的水生爬蟲類在海裡巡游。
2億1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侏羅紀
侏羅紀見證了龐大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的崛起(例如腕龍),此外還有獵捕牠們的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體型較小的獸腳類則演化成最早的鳥類。沙漠縮減,針葉林、智利南洋杉和蕨類在陸地上隨處可見。
1億4500萬到6600萬年前
白堊紀
白堊紀的恐龍有暴龍以及草食性的角龍類,牠們很獨特,臉上長角、頸部有褶邊,還有嘴喙。除了少數鳥類以外,所有的恐龍(加上其他很多史前動物)都在白堊紀末期的一場大滅絕中消失了。
6600萬到2300萬年前
古第三紀
由於巨型恐龍死亡,哺乳類得以取代牠們的地位。哺乳類原本是小型夜行動物,後來演化成非常多樣化的陸地和海洋動物,包括猶因他獸這種巨型草食動物:牠們演化出特殊的適應能力,可以消化巨量的植物。
2300萬到200萬年前
新第三紀
在新第三紀,哺乳類和鳥類持續演化,開始有了現代的樣子。我們的猿類祖先離開樹木,能夠用兩條腿行走,適應了草原生活。
200萬年前至今
第四紀
我們的祖先在這段期間演化出較大的腦部,也發明了比較複雜的工具,用來狩獵、生火、建造住所、縫製衣物,以及耕種土地。
地球的生命故事寫在岩石裡。歷經數百萬年,沙子和泥土之類的沉積物沉澱到湖底和海底,變硬之後形成一層又一層的沉積岩。很多史前生物的遺骸掉進這些古代的沉積物,變成化石,每一層都像是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捕捉到的一張快照。
地質時期
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這段浩瀚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成很多漫長的段落,稱為「代」,「代」再劃分成較短的段落,稱為「紀」。舉例來說,侏羅紀是很多恐龍生活的時期。「紀」是由不同的沉積岩層來命名,每一層都有一批獨特的化石。
46億到5億年前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是一個「超宙」,涵蓋了地球歷史將近九成的時間。大多數時候,僅有的生命形式是海裡的單細胞生物,例如藍綠菌。有些葉子形狀的較大生物留下化石印痕,可能是出現在大約6億年前的動物,稱為埃迪卡拉動物群,這些神祕的生命形式在前寒武紀結束時就消失了。
5億4100萬到4億8400萬年前
寒武紀
寒武紀的岩石裡出現了非常多樣的嶄新動物化石。演化突然一陣大爆發,稱為寒武紀大爆發,產生的動物似乎出現最早的肢體、頭部、感覺器官、外殼和外骨骼。現存無脊椎動物的所有主要類別,從軟體動物到節肢動物乃至於棘皮動物──例如海旋板(海星的親戚)──都源自寒武紀。
4億8500萬到4億4400萬年前
奧陶紀
在奧陶紀,溫暖的海洋覆蓋了地球的大半面積,也淹沒了後來會形成北美洲的大陸。海裡滿是三葉蟲,這種大型生物形狀像潮蟲,會在海床上跑來跑去,或像蝦子般游來游去。最早的魚類和海星出現了,簡單的植物可能也開始移居到陸地。
4億4400萬到4億1900萬年前
志留紀
珊瑚礁在志留紀大量繁衍,提供棲地給最早的有骨魚類,以及最早有頜部的魚類(具備強有力、可咬合的頜部,不再是只能吸吮)。陸生植物依然矮小,但也開始有了能夠輸送水分的堅韌葉脈,往後更會形成木質,促成樹木的出現。
4億1900萬到3億5900萬年前
泥盆紀
魚類稱霸泥盆紀的海洋,因此有時候將泥盆紀稱為魚類的時代。最巨大的是盾皮魚,這種有頜魚類的身體覆蓋著盔甲,讓敵人咬不下去。
3億5900萬到2億9900萬年前
石炭紀
石炭紀是因為在岩石中發現煤炭之類的碳沉積物而得名的。煤炭是陸地上茂盛雨林的遺骸所形成的化石,以這些地方為家園的動物包括巨大的馬陸、很像蜻蜓的巨大昆蟲,以及從泥盆紀的魚類演化而來的早期兩生類。
2億9900萬到2億5200萬年前
二疊紀
地球的氣候在二疊紀變得乾燥,沙漠取代了森林。爬蟲類以及牠們的親戚合弓類是陸地的優勢動物。爬蟲類不像兩生類在水中繁殖,而是產下防水的蛋,可以在陸地上繁殖。二疊紀末期,地球上大多數的物種都滅絕了,可能是因為全球氣溫上升、海水的化學組成發生重大的改變。
2億5200萬到2億100萬年前
三疊紀
到了三疊紀,爬蟲類稱霸世界。牠們演化出最早的恐龍、最早會飛的爬蟲類,以及最早的真正的哺乳類(不比鼩鼱大多少)。鱷類和龜類出現了,還有巨型的水生爬蟲類在海裡巡游。
2億1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侏羅紀
侏羅紀見證了龐大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的崛起(例如腕龍),此外還有獵捕牠們的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體型較小的獸腳類則演化成最早的鳥類。沙漠縮減,針葉林、智利南洋杉和蕨類在陸地上隨處可見。
1億4500萬到6600萬年前
白堊紀
白堊紀的恐龍有暴龍以及草食性的角龍類,牠們很獨特,臉上長角、頸部有褶邊,還有嘴喙。除了少數鳥類以外,所有的恐龍(加上其他很多史前動物)都在白堊紀末期的一場大滅絕中消失了。
6600萬到2300萬年前
古第三紀
由於巨型恐龍死亡,哺乳類得以取代牠們的地位。哺乳類原本是小型夜行動物,後來演化成非常多樣化的陸地和海洋動物,包括猶因他獸這種巨型草食動物:牠們演化出特殊的適應能力,可以消化巨量的植物。
2300萬到200萬年前
新第三紀
在新第三紀,哺乳類和鳥類持續演化,開始有了現代的樣子。我們的猿類祖先離開樹木,能夠用兩條腿行走,適應了草原生活。
200萬年前至今
第四紀
我們的祖先在這段期間演化出較大的腦部,也發明了比較複雜的工具,用來狩獵、生火、建造住所、縫製衣物,以及耕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