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導讀
所見即所是?
文/歐玲瀞(本書譯者)
你是否發現:生活中好像某些顏色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舒暢無比,而某些顏色恰恰相反,常常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煩躁?其實這些都和色彩心理學有關。
德國浪漫派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世時,我們可能比較知道他有名的著作如《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他也曾發表關於色彩的文獻,有別於牛頓認為色彩是物理現象的觀點,歌德提及人類處理視覺資訊的方式,以及色彩給予每個人不同的感受與生理影響。他對於色彩的探索,給了後來的人們一塊踏入色彩心理學世界的敲門磚。
生活中,色彩時刻圍繞著我們。當我們意識到它時,也常與我們的感受相連結。故事中描寫動物們看見穿著藍色上衣的狐狸,主觀認為牠應該是難過的,否則會穿著明亮色系(黃色)的衣服才對!這很像人類社會,在賦予色彩名稱的同時,也對可能因著感受,對色彩加諸情緒的意涵。但如果有機會身處於不同文化情境中,你可能會訝異:原來色彩在認知上也有文化差異。例如在西方世界,藍色可能代表憂鬱(英文常用Blue來代表);但在印度,藍色卻是大神奎師那 (Krishna) 的代表色,象徵愛與神聖的喜樂。
本書在故事進展上的巧妙,在於沒有讓顏色僅停留在各個動物所認知的框架中。情緒可能有外顯可觀察的表徵,但顏色所能代表的意涵卻是不受限的!謝謝森林動物們示範了很好的小組討論流程(畫面上每個角色的情緒表達與肢體動作既童趣又傳神),特別是最後那隻小鳥神來一筆的「黃金禮物」,不僅是告訴動物們,更像是提醒我們:快快撕下心裡的標籤,因為生活中,常常不盡是「所見即所是」!
所見即所是?
文/歐玲瀞(本書譯者)
你是否發現:生活中好像某些顏色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舒暢無比,而某些顏色恰恰相反,常常讓人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煩躁?其實這些都和色彩心理學有關。
德國浪漫派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世時,我們可能比較知道他有名的著作如《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他也曾發表關於色彩的文獻,有別於牛頓認為色彩是物理現象的觀點,歌德提及人類處理視覺資訊的方式,以及色彩給予每個人不同的感受與生理影響。他對於色彩的探索,給了後來的人們一塊踏入色彩心理學世界的敲門磚。
生活中,色彩時刻圍繞著我們。當我們意識到它時,也常與我們的感受相連結。故事中描寫動物們看見穿著藍色上衣的狐狸,主觀認為牠應該是難過的,否則會穿著明亮色系(黃色)的衣服才對!這很像人類社會,在賦予色彩名稱的同時,也對可能因著感受,對色彩加諸情緒的意涵。但如果有機會身處於不同文化情境中,你可能會訝異:原來色彩在認知上也有文化差異。例如在西方世界,藍色可能代表憂鬱(英文常用Blue來代表);但在印度,藍色卻是大神奎師那 (Krishna) 的代表色,象徵愛與神聖的喜樂。
本書在故事進展上的巧妙,在於沒有讓顏色僅停留在各個動物所認知的框架中。情緒可能有外顯可觀察的表徵,但顏色所能代表的意涵卻是不受限的!謝謝森林動物們示範了很好的小組討論流程(畫面上每個角色的情緒表達與肢體動作既童趣又傳神),特別是最後那隻小鳥神來一筆的「黃金禮物」,不僅是告訴動物們,更像是提醒我們:快快撕下心裡的標籤,因為生活中,常常不盡是「所見即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