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收藏家──岡村蓉二郎三五事
文︱弓野隆之(大阪市立美術館主任學藝員)
圖︱大阪市立美術館
翻譯│陳建志
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岡村蓉二郎
師古齋是岡村蓉二郎(1910-1981,號商石)的齋號。這一雅號乃齊白石為其命名,並於己卯(1939)年手書匾額贈之。除此之外,岡村的自用印中,也有兩方為齊白石所刻。
岡村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出生於大阪。從天王寺中學、大阪市立商科大學(今大阪市立大學)畢業後,於昭和十年(1935)進入關西信託銀行工作。之後便著力於拓本的蒐集,總收藏數高達四百五十件之多。
可惜的是,關於岡村的史料記載極為罕見,目前僅存他去世翌年(1982)所舉辦的《岡村商石回顧展》目錄中的一些自述片段。以下將節錄這些紀實,用以代替其生平介紹。
「我對拓本產生興趣,大概是從昭和十年(1935)左右開始。學生時期,我曾修過山根德太郎老師所開設的日本史和東洋史課程,並因此對古代中國的好奇心日益月滋。一開始我購買拓本的目的是做為習字的範本,如〈皇甫府君碑〉為楷書的範本,〈禮器碑〉為隸書的範本等,每本約十元至十五元,這對當時一個月薪水六十五元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也正因為如此,更激發了我潛心臨寫拓本的決心。
當時已有不少好的拓本流傳至日本,而且盡是古拓。只要翻閱目錄訂購想要的拓本,通常不用半年就可以入手。細細品味這些好本子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禁讓人想一件接一件地買下去。
而當我愈來愈瞭解中國書法史後,我的蒐藏自然也朝專家所傾向的、蒐羅不同時代之作品發展。每當賞閱二千多年前的漢碑等拓本時,從中散發出的金石氣味就彷彿直接親臨古人那般真實。總而言之,我竭盡所能地蒐購與文字有關的古拓本,在購藏這些作品時,也會將相關參考書籍置身於左右,努力記下各碑拓的特徵。這些工具書包括了整理中國拓工口述碑版損壞狀況的《校碑隨筆》,按朝代、年代排序載明碑刻所在地的《寰宇訪碑錄》,以及論述書學源流和歷史、特別著重碑學的《六朝書道論》(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日文譯本)等。根據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我可以立即判斷眼前拓本的優劣,從而決定購買與否。
昭和十三年至十八年間,我因職務調整被調派到東京,當時那裡有晚翠軒、昭和公司等商家專門進口中國拓本,讓我的購買慾達到了欲罷不能、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住在東京的這五年間,我就買了約莫三百件拓本,整個蒐集拓本的工作也大抵在此時暫告一個段落。
當時有這樣一則故事──某間店家來電說道:『店裡進了您想要的拓本……』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蒐藏拓本成痴這段期間,岡村也漸漸學會拓製拓本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都集結在綜藝舍於昭和五十一年(1976)出版的《中國拓法の研究》一書中。緊接著昭和五十八年(1983),大阪又舉辦了「岡村商石手拓本展」。此一回顧展的目錄寫道:「雖然一開始蒐集中國古代金石拓本,是為了讓自己的字更接近正統的中國書法。但入門之後,我對拓本的精劣、真贗及拓法的良莠等體會日益深刻,也就油然興起想要賞玩自製拓本的念頭。後來,我更思考是否能用自己的雙手拓出一件不亞於中國精拓的拓本,自此開啟了我對拓法的研究。」岡村又說:「製作拓本至今,我認為要製作完成具有道地中國風味的拓本,應該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像是如何拓得烏黑又不傷及文字本身、如何降低拓製時的勞力消耗又兼顧正確性,且不損及紙張的表面等。其關鍵便在於墨的改良和刷毛的問題上。研究拓法至此,總算是交出些成績了。此外,若想製作出好的拓本,平時培養對於書法線條的賞鑑功夫必不可少。拓印,旨在表現心,更重要的是要讓線條活起來。因此,若沒有一雙判斷線條好壞的銳利眼睛,就無法拓出好的拓本。
沉酣於拓本四十餘年,最近我終於拓出讓自己滿意的拓本,而且四處拓取古寺的鐘銘。對我來說,製作和賞閱拓本是我活力的泉源,也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絕不是什麼小伎倆。不客氣地說,現在從事書道的人實在應該多接觸古色古香的古物。沉浸在遊於藝的世界裡多好啊,若只為了實用而習字,豈不太過貧乏無趣?」
岡村蓉二郎匯集而成的「師古齋收藏」,由大阪市立美術館於昭和四十九年(1974)全數買下,至今仍提供參觀者欣賞。
文︱弓野隆之(大阪市立美術館主任學藝員)
圖︱大阪市立美術館
翻譯│陳建志
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岡村蓉二郎
師古齋是岡村蓉二郎(1910-1981,號商石)的齋號。這一雅號乃齊白石為其命名,並於己卯(1939)年手書匾額贈之。除此之外,岡村的自用印中,也有兩方為齊白石所刻。
岡村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出生於大阪。從天王寺中學、大阪市立商科大學(今大阪市立大學)畢業後,於昭和十年(1935)進入關西信託銀行工作。之後便著力於拓本的蒐集,總收藏數高達四百五十件之多。
可惜的是,關於岡村的史料記載極為罕見,目前僅存他去世翌年(1982)所舉辦的《岡村商石回顧展》目錄中的一些自述片段。以下將節錄這些紀實,用以代替其生平介紹。
「我對拓本產生興趣,大概是從昭和十年(1935)左右開始。學生時期,我曾修過山根德太郎老師所開設的日本史和東洋史課程,並因此對古代中國的好奇心日益月滋。一開始我購買拓本的目的是做為習字的範本,如〈皇甫府君碑〉為楷書的範本,〈禮器碑〉為隸書的範本等,每本約十元至十五元,這對當時一個月薪水六十五元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也正因為如此,更激發了我潛心臨寫拓本的決心。
當時已有不少好的拓本流傳至日本,而且盡是古拓。只要翻閱目錄訂購想要的拓本,通常不用半年就可以入手。細細品味這些好本子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禁讓人想一件接一件地買下去。
而當我愈來愈瞭解中國書法史後,我的蒐藏自然也朝專家所傾向的、蒐羅不同時代之作品發展。每當賞閱二千多年前的漢碑等拓本時,從中散發出的金石氣味就彷彿直接親臨古人那般真實。總而言之,我竭盡所能地蒐購與文字有關的古拓本,在購藏這些作品時,也會將相關參考書籍置身於左右,努力記下各碑拓的特徵。這些工具書包括了整理中國拓工口述碑版損壞狀況的《校碑隨筆》,按朝代、年代排序載明碑刻所在地的《寰宇訪碑錄》,以及論述書學源流和歷史、特別著重碑學的《六朝書道論》(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的日文譯本)等。根據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我可以立即判斷眼前拓本的優劣,從而決定購買與否。
昭和十三年至十八年間,我因職務調整被調派到東京,當時那裡有晚翠軒、昭和公司等商家專門進口中國拓本,讓我的購買慾達到了欲罷不能、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住在東京的這五年間,我就買了約莫三百件拓本,整個蒐集拓本的工作也大抵在此時暫告一個段落。
當時有這樣一則故事──某間店家來電說道:『店裡進了您想要的拓本……』我到店裡一看,原來那是我以為這輩子應該無法買到、幾乎快放棄的〈天發神讖碑〉。當下我噤聲了好一會兒,尤其是聽到開價一千五百元。但考慮到原碑早在嘉慶十年(1805)遭火吞噬、不復存在,存世拓本亦不過數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買下,於是我將兵庫縣西宮那棟租給人的房子賣掉,籌措了一千三百元,再帶著那筆錢匆促奔往店家,經殺價後以一千二百元將該本購為己有。回家後,太太和兩位小孩正等著,他們嘆著氣說道:『賣房子的錢只值一百元啊?』當時我啞口無言。」
蒐藏拓本成痴這段期間,岡村也漸漸學會拓製拓本的方法。他的研究成果都集結在綜藝舍於昭和五十一年(1976)出版的《中國拓法の研究》一書中。緊接著昭和五十八年(1983),大阪又舉辦了「岡村商石手拓本展」。此一回顧展的目錄寫道:「雖然一開始蒐集中國古代金石拓本,是為了讓自己的字更接近正統的中國書法。但入門之後,我對拓本的精劣、真贗及拓法的良莠等體會日益深刻,也就油然興起想要賞玩自製拓本的念頭。後來,我更思考是否能用自己的雙手拓出一件不亞於中國精拓的拓本,自此開啟了我對拓法的研究。」岡村又說:「製作拓本至今,我認為要製作完成具有道地中國風味的拓本,應該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像是如何拓得烏黑又不傷及文字本身、如何降低拓製時的勞力消耗又兼顧正確性,且不損及紙張的表面等。其關鍵便在於墨的改良和刷毛的問題上。研究拓法至此,總算是交出些成績了。此外,若想製作出好的拓本,平時培養對於書法線條的賞鑑功夫必不可少。拓印,旨在表現心,更重要的是要讓線條活起來。因此,若沒有一雙判斷線條好壞的銳利眼睛,就無法拓出好的拓本。
沉酣於拓本四十餘年,最近我終於拓出讓自己滿意的拓本,而且四處拓取古寺的鐘銘。對我來說,製作和賞閱拓本是我活力的泉源,也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絕不是什麼小伎倆。不客氣地說,現在從事書道的人實在應該多接觸古色古香的古物。沉浸在遊於藝的世界裡多好啊,若只為了實用而習字,豈不太過貧乏無趣?」
岡村蓉二郎匯集而成的「師古齋收藏」,由大阪市立美術館於昭和四十九年(1974)全數買下,至今仍提供參觀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