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漢字藝術論衡:當代書藝的本體與擴延

79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序

在歷經了12年因無心插柳、一腳踏入「現代書法」領域研究的漫長之路後,2010年秋冬之際,我將所有對現代書法的理解與研究篇章做了系統性的梳理,出版了《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這本專著;極為幸運地,這本書在翌年(2011)為我奪下了一座「金鼎獎」的個人獎,當時對我來說,這無疑是在冷門而孤寂的研究道路上為我點上了一盞明燈。也因為國家「金字輩」獎項的肯定,讓我確認了書法的當代性必然是未來的走向。
金鼎獎的莫大鼓舞,讓我萌生了書寫從「當代書藝」擴展為「漢字藝術」的念頭,只因當時覺得「當代書藝」研究與論述的範疇不僅僅止於此,還有很多與漢字相關的跨領域藝術表現都很值得關注和書寫。自此而後,自身的研究面向便就關注在「漢字」的各種表現上,不只是藝術,包含設計、文創、劇場、電影,乃至完全與藝術無關的常民表現,都在我留意的視線之中。
我試圖從現今林林總總、看似生機蓬勃但美學卻又雜亂無章,與美術、書法、當代書藝和文字相關的漢字藝術表現中,尋找與傳統美學和當代表現的一種對話關係。這個研究初衷的關鍵,在於「漢字藝術」根植於我們自身文化,即便挪移了西方現、當代藝術表現手法,然而美學必將是最基本的要點。於是乎,又在另一個漫長的12年之後,催生出了這本《漢字藝術論衡》。
本論著由書法展延開來的藝術表現為主體,從「當代書藝」擴展為「漢字藝術」表現的前衛性,為「漢字藝術」作一概要式耙梳。為使有更清晰之宏觀架構,本書以「當代書藝發展的風格與典型」和「漢字藝術狀態的覺察與反省」分作上、下兩編,前半以書藝大家作品為討論對象,中段之後半逐步將論述重點望向「當代書藝」的擴延狀態,如書法寫生、文字版畫、漢字文創、漢字動畫、影視中國風、行為藝術、書藝策展、書性鋼雕,以及數位影像的文字表現等,意圖探究其應有之根本的本體美學外,期有更寬闊的美學討論。最後再由「舊即是新」(Old is New)、「前衛即古典」的「追根與解構」主題,重新拉回導論所述及的漢字藝術表現的書畫基礎美學。
通過多元、多樣的「漢字介入」,藉由從「漢字藝術」的本體論考掘中,重新反省當今「非書法所能涵蓋」的漢字表現的立場與觀點。同時,廓清晚近以來,由書法輻射出的諸多型態「漢字藝術」的美學中,因典範轉移而對藝術史所生成的意義。盼以此一己棉薄之力,為生成於自身文化主體的「漢字藝術」,提供些許個人研究和觀察的心得,就教方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