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松はみな枝垂れて南無観世音
松樹盡垂枝合掌 南無觀世音
【說 明】
這首俳句的前言寫道:「大正十四年二月,終於出家得度,擔任肥後鄉下味取觀音堂住持;的確是山林獨住,說安靜也安靜,覺得寂寞,真是過著寂寞的生活。」
從味取車站旁邊的石階登上山,即是觀音堂。參道兩側幾經風霜的松樹垂枝,狀如伸手。聽說如今僅遺些許殘株。
山頭火是在熊本報恩寺(曹洞宗)的末寺瑞泉寺出家得度,通稱味取觀音。
當時山頭火給老師荻原井泉水的信中說:「在偏僻的山村一人獨居,說寂寞也真是寂寞,說清淨也真清淨。日日的食糧只有出去托缽要飯。村民對我都很親切,因此思考著種種回饋事。」

2|分け入っても分け入っても青い山
撥草前行行復行 依舊青山入眼來
【說 明】
這首俳句的前言寫道:「大正十五年四月,背負著無解的困惑,開始行乞流轉之旅。」
這之前,山頭火為了斬斷世俗的煩惱而出家。在觀音堂住了大約一年,非但斬不斷俗世的煩惱,反而背負無解的困惑,於是離開觀音堂,開始無特定目的行乞之旅。這首俳句歌詠的是踏入九州山地的實景描述,依村山護的看法,那時山頭火心中或有「遠山無限碧層層」禪語的念頭。青山無盡頭,心中的迷惑也無解。這是心象風景與旅途實景重疊的一句。

3|炎天をいただいて乞ひ歩く
頭頂炎天 托缽向前
【說 明】
山頭火給老師荻原井泉水的信中說:「我只是走路、走路、只是走路、感覺走路可以解決一切。」作為一個行乞僧,唯有走路,停止走路意味著曝屍荒野。
行乞有幸與不幸,對此山頭火說:「行乞非如行雲流水不可,稍一停滯,馬上亂了。以施捨的食物活下去,像樹葉飄落,像風吹,有緣就停步,無緣則離去,不達到這境地為何而行乞?還是要一步一步到達。」可見對山頭火而言,行乞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原文炎天用「いただいて」顯見虔敬與謙虛之心。

4|鴉啼いてわたしも一人
孤鴉啼鳴,我亦一人行
【說 明】
這首俳句的前言寫道:「和放哉居士之作。」
「放哉居士」指的是尾崎放哉。同是自由律俳句詩友,自絕於社會,身無一物,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四月七日,在小豆島的南鄉庵病死。有趣的是十天後,山頭火耐不住味取觀音堂獨居的寂寞,開始行乞之旅。
前言裡說「和放哉居士之作」,所和的是放哉此句:「烏がだまつてとんで行った」(烏鴉默默飛走了)。日文「烏」「鴉」同意,念法亦同。放哉默默捨世而去,因此,這裡的烏鴉視為象徵手法的運用,或許更有意思。
二人生前未曾會面,然彼此心儀。山頭火日記中如此記述:「讀放哉書簡集。羨慕放哉無視(不能說超越,他其實是過於急著去死)生死,我之前也有過二三次嘗試自殺,即使那樣的場合也不敢斷言無生之執著(以自殺未遂結束,即為證據之一)。」放哉死後,山頭火亦常想起,這首即為例證之一。

5|生死の中のゆきふりしきる
生死悟道行,大雪紛飛落不停
【說 明】

這首俳句的前言引用《修證義》第一章總序的冒頭:「明白生死是佛家一大事之因緣。」
《修證義》是從道元《正法眼藏》九十五卷中拔萃集結而成的摘要版,較易懂。
這首俳句最初二字「生死」,禪語讀「しょうじ」。
山頭火,無家,大雪下不停的山野也是他的生活空間。他早就有哪一天會曝屍荒野的心理準備,因此,也可說是生死覺悟之旅吧!
又這句的「ゆき」,個人認為可做雙關語解釋:「行」(ゆき)與「雪」(ゆ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