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A 事實、實踐與理論
A(一)這三個東西有分別清楚的必要。不然,科學即有點危險,而客觀知識也就不可能。所以在寫本文以前先提出這三個問題以討論之。
A(二)先說事實,事實即是外於人類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東西,或更具體點說是佔有一特殊「空、時」格的那件生起+現象。每一生起現象是一事實。每一事實,一經發生,即有其客觀存在,即有「是其所是」的性德。我們不能隨便去取,我們要從它,它不能從我們。我們可以如實地認識之,了解之,解析之。固然,當認識或解析事實之時,主觀色彩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我們卻有意識地總希望其沒有。科學家之對付事實即是如此,而科學也即是由這種態度研究事實所得的結果。
A(三)我們可以把事實大別為二:一是自然事實,一是社會事實。自然事實不成問題,社會事實則有說明之必要。社會事實易與實踐相混。其實社會事實由人類實踐而成,但不就是實踐。實踐是實際行動即是說他在那裡作。至於「他在那裡作」這個活動現象則是一件事實,這個活動現象終了的時候,即可以把它看成一件已成的事實。陳涉揭竿而起,當其作實際行動時是實踐,即由於某種刺激而發生某種思想以作某種行為,他這種活動現象是一件事實。其行動終了時活動現象即成了歷史上揭竿而起的一件革命事實。社會事實即由這類性質而形成。社會事實與實踐分不開也就在此。雖然分不開,兩者卻非同一。
A(四)社會事實既與實踐分不開,所以即有說明實踐之必要。實踐即是人類一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實際行動。故一個人之實踐,必有其個人的思想、背景、動機與目的,換言之,總有其特殊的主觀性。因為其有主觀性,故有責任可負;有責任可負,故有是非善惡之評判。是者、善者,名之曰「合理的行為」。殺身成仁之文天祥,我們可以說他的實踐行為是合理的;賣國求榮的秦檜可以說他是非的、惡的行為。然而兩人之行為一旦成為科學所對付的歷史事實,則事實本身即成為客觀的,是其所是的。我們只解析其組織與性德,而不能批判它的是非善惡。判其是非善惡者,判其行為也,非判客觀事實也。
A(五)因為實踐帶有主觀性,即帶有情感的衝動性,所以就有合理與否的差別。此於群眾行為上尤然,並且因此,明知合理而不為,明知背理而為之的情形,也即發生出來。所以實踐總是實踐,而不能與事實混。
A(六)再說理論。理論有「實踐理論」與「科學理論」,或亦曰「事實理論」。事實理論即是按事實而說話。這樣的理論是事實的一幅圖像,是與事實相照應的。雖然有時不能完全相應,但終期其相應。科學即是這種理論的總集。故事實理論亦可稱「科學理論」。我稱這種理論曰「純理論」,稱其所對之實事曰「純事實」。言「純」者,不帶色彩而可以客觀地、如實地研究之之謂。這樣可以救住科學,科學理論是超階級、超時空的東西,近頗聞有人謂「資產階級的科學」與「資產階級的哲學」,科學與哲學亦有了階級,實在是一偏之見,沒有明白純理論與純事實是甚麼。你說研究這些東西大半是資產階級的人則可,但不能因之而說「資產階級的科學」。2+2=4,在資產階級承認,在無產階級亦得承認;牛頓的物理律,資產階級承認,無產階級亦不得不承認。因為這全是純事實與純理論的緣故。
A(七)實踐理論即是行為理論或道德理論,即人當怎樣行,且按什麼道德標準而行的理論。這個問題是道德哲學上所研究的,而我們研究的路徑,又免不了風俗習慣與人類社會之窺探。所以,這種理論與科學理論不同,既無客觀事實與之相應,又不能以應於事實為能事。所以,這種理論全是根據人類本性而進入「理想」與「感應」。換言之,實踐理論即是評衡之理論,與價值之理論。
A(八)本文的目的,即從對演法的唯物論世界觀為基礎,而批評與之有關的兩大實踐理論,以期建設一種新道德哲學或新實踐理論。

B 誤會諧和之錯誤
B(一)本段批評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哲學所研究的問題,大別可分為道德的基礎與道德的理想。這樣的研究要作玄學上的探討。但本文不從此處著眼,只在說明中國社會意識及傳統倫理之由來,並加以批評。 道德哲學研究人當有什麼樣的宇宙觀及人生觀並當如何實現之。本文不從自我的實現這方面,去作普遍理想的研究,換言之,不從那種宇宙觀及人生觀應用於個人上以期其實現之研究,而從其應用於社會上以期社會之實現這方面去研究與批導。
B(二)凡一種倫理必找一種世界觀為其基礎,必以其行為與基礎相融洽為其理想,為其實現。所以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也就不同。但觀察世界時,又不能不受主觀之影響,與特種目的之利用。所以人生觀不同,世界觀常亦隨之而不同。本文但述由對演的世界觀而引出的兩大倫理。這兩種倫理是東西根本不同之所在。先述中國。
B(三)中國的古聖先哲之世界觀,也即是一種對演法的唯物論。所以名之曰「對演」者,因其為唯物也,因其為唯物,所以他們所講的辯證是事實的辯證,而不是概念的辯證。事實的辯證,吾名之曰「對演」;概念的辯證,吾名之曰「矛盾」。所以,吾以「對演法」名馬克司的辯證法,以「矛盾法」名黑格兒的辯證法。所以,馬克司的辯證法即是對演法的唯物論,而黑格兒的辯證法即是矛盾法的唯心論,理由在此不述,吾曾詳於他文。
B(四)中國人的世界觀即是這麼一種對演的物質或事實觀,此於《周易》一支思想中尤其顯然,陰陽、五行、八卦都是在那裡指出事實之對演。對演的公式,一般地說來即是(一)相反相成;(二)矛盾之諧和。須知此所謂「相反」不是邏輯上的正負,乃是事實上的對立。言事實上的對立,即言佔有特殊的時空。「相成」即是對立之絜和 ,這全是物理化學上的事實,不能與黑格兒的講法相混。矛盾之諧和是站在唯物論或實在論的觀點,用邏輯與概念來解析事實,因為嚴格說來,矛盾只能在邏輯上講 ,而事實不能有矛盾。以矛盾來解事實,與事實有矛盾是不同的,以矛盾作事實,即以概念作事實,乃是黑格兒的唯心。我們現在必要分別清楚,故矛盾之諧和即可作相反相成之解析,故以矛盾可解事實上之對立或相反,以諧和解事實上之相成或化合。
B(五)我們現在要看這個相反相成的事實上的對演,純是物理事實,沒有正負可言,沒有高低上下貴賤之別,沒有價值意味在。它們的相成,是對立物之相成,不是一正一負、一高一下之相成;它們的化合,是物理因子之絜和,不是黑格兒之正負以趨于絕對之合,更不是尊卑貴賤之絜合。他們的對立是佔有時空之實物,不是黑格兒之概念,既不是「概念自身」所反射之正負,復不是由概念之正負而至絕對。故此與黑格兒全無關係,現在可以不管它。現在所要顧及的,即是對立不是有價值性的對立;相成也不是有價值性的對立之相成。現在即從這一點批評中國的舊倫理。
B(六)這個沒有價值的物理對演,即是《莊子》所謂齊物之論,也即是等視一切有情之見。可是在中國最佔勢力的儒家,竟沒有把握住這點齊物之見,而引出合理的社會。然而他卻對於本來之物加以誤解,而造成封建社會、宗法社會的畸形的絜和倫理。他們以君臣、庶人、男女、夫婦來比配陰陽、八卦、天地、上下,以造成了尊卑貴賤而有階級性的諧和,所以這種諧和是有價值意謂的對立物之諧和。他們說這是有根據的,即天在上地在下,故天為尊、地為卑;尊而上者為君、為男、為夫,故卑而下者即為臣、為女、為婦;尊而上者為貴,故卑而下者即為賤。這種以為天然的必然的比配,使人無可逃脫,無可懷疑。雖然有階級有貴賤,但須要絜和。因為天地本來如此。這樣,既可以維持住宗法組織,又可以維持住社會治安,並可以實現其與天地合德的理想社會。
B(七)但是,這是不合理的絜合,畸形的絜合。這是對於事實的誤解,對於事實所下的錯誤判斷。這種誤解我叫它「誤會諧和」,這顯然是一種錯誤。可是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組織,全受這個誤會原則所支配。從此也可知社會現象,大多 是由這類誤會、衝動而造成。合理的可以造成社會現象,不合理的亦能造成社會現象。從此而觀,我們當怎樣小心提倡甚麼運動呢?中國數千年的不合理造成數千年的悲劇,現在我們是覺得了,現在我們要革命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