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鋒巨擘
「我做這行從來不是為了要打造企業巨頭,但我太傻了,竟沒想到如果我們能給投資人最好的交易條件,最終規模必定龐然,所以我們成就了現在的樣子。」
很多人都知道先鋒是家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但先鋒的意義不僅僅是資產管理,因為它並不像貝萊德或是高盛這樣公開上市,也因此沒有受到市場太多關注。公司位置實際上也不在蛋黃區,它總部位於賓州馬爾文,說是距離紐約市170公里,但其實也能說這是在五光年之外。
即使是業內人士也可能沒有注意到先鋒集團的增長速度、影響力和影響程度會發展至此。這家公司規模已經變得如此龐大,以至於像柏格這樣擅於用字遣詞的大師,總是稱它為龐然大物,而它的影響才正要發酵。
在我寫這句話的時候,先鋒集團為超過三千萬名投資人管理總值8.3兆美元的資產,而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這數字還會更多。這些投資分散在各種資產類別的基金之中,因為先鋒率先推出了股票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以及我們之後會討論到的各種相關金融產品。
若以公司資產計算,先鋒集團目前是全美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但若單看旗下營運的基金資產,他領先所有公司。只有像貝萊德這樣,為眾多投資機構代操資金,才有辦法讓本身的規模居冠,但這情況看來不太可能永遠持續,因為先鋒集團吸引金流的能力更好。過去十年裡,每天平均有10億美元流入先鋒集團,對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或投顧來說,年收5億美元新資金就已經算不錯;而相較之下,先鋒只要一頓午餐的時間就能進帳這麼多。
把平均進帳乘上天數算一下,自2010年以來,先鋒集團總共吸納了約2.3兆美元。第二名是貝萊德,進帳大約是先鋒的一半,但要說到第三名的話,你可能需要拿個望遠鏡才能看到。這都還沒提到,許多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已經開始外流。
想到這每一分錢都直接來投資人,並沒有透過股票經紀仲介推銷,這感覺就更驚人了。而先鋒堅持不讓仲介剝削一層手續費,儘管這本就是業內既定的運作模式與制度。
需要留心的地方是,這不是先鋒集團的錢,而是超過三千萬投資人的錢。投資人已經厭倦了付太多費用給績效不彰的基金,渴望像先鋒集團這樣低收費的產品。而這種民粹式的反抗已經達到了高峰。如果要排名全球十大基金,你會發現有六支都是先鋒集團的,而且包辦前三名。這行業可是有差不多750家公司、大約3萬檔競爭基金。
全美最大的基金,是先鋒集團「美國整體市場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VTSAX),它是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資產超過1兆美元的基金。它追蹤99%的美國股票市場,而且幾乎沒有額外費用,這檔基金就是這麼的傑出,它就是柏格的蒙娜麗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那四隻不屬於先鋒的基金,其中三隻:標普500指數基金(SPY)、安碩標普500指數基金(IVV)和富達500指數基金(FXAIX),這些也都是先鋒集團競爭對手推出的低收費指數型基金,他們基本上都是在看到先鋒集團成功之後,才跟進推出這類產品的,本書將這種發展稱為「先鋒效應」或「柏格效應」。榜單後段有隻美國的成長基金(AGTHX),這是唯一的一家高收費的主動式共同基金,一直在前十名裡徘徊,但名次卻與二十年前相去甚遠,多年前的榜單上絕大部分都是主動式基金。
先鋒集團旗下基金占美國總基金投資金額29%。從基金問世以來這百年之間,沒有任何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望其項背。在先鋒之前,業裡的兩家龍頭公司所創下的紀錄,分別是1964年投資人多角化服務公司(Investors Diversified Services, IDS)的16%、以及1999年富達投信的14%。4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過去富達是多麼的所向披靡。
先鋒集團今日的資產大約是富達投信的兩倍。事實上,先鋒集團已經打破了這兩個業界龍頭的紀錄,若再想到先鋒能源源不絕的吸引資金,它未來的市占率可能會更高。
保持實力
不過與先前的領頭羊不同的是,先鋒集團資產成長原因並非在於打敗大盤或有明星操盤手,它只是單純跟著市場變化。此外先鋒還有個不同之處在於,儘管有29%市占率,但因為收費超低廉,所以收入僅占基金業總收入的5%。這種落差就是先鋒如此受到投資人歡迎的原因,這也點出了關鍵所在,它預示著金融業將籠罩在衰退的陰影之下。
由於旗下基金主要就是追蹤大盤,因此不太可能跑輸市場,所以先鋒的領先地位比起其他前輩們更容易長久。柏格是有意這樣設計的,從業初期他早已看遍金融界變化無常,他在1994年的演講中稱其為「共同基金業的詛咒」(以下是他講對先鋒集團同仁們演講時用的字句):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成功躲過了共同基金業的宿命:業效大輻成長後吸引巨額投資,一遇到虧損就有大量資金撒出……基金業一直是個週期性的、對市場敏感的行業,這點從未改變。但投資的鐘擺,總會在擺向投機端以後又盪回到防禦端,最終停在保守的中心位置,往複循環。
柏格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基金歷史,在《堅持不懈》裡,他反復思考先鋒集團要如何憑藉優良信譽與低廉收費,保持業界領先地位:
先鋒成立於1924年,到了2004年已經接下第四棒,成為基金業裡的領頭羊。那些前輩們都曾是一方之霸,但在過程中卻迷失了方向,無法應對投資環境、投資偏好和金融分銷系統的變遷。但先鋒不一樣。早在接棒前30年,我們就開始追隨著「股東至上」的信條,而且一直奉為圭臬。堅持股權共同所有制和指數策略,應該能確保先鋒集團未來數十年的領導地位。
劣幣與良幣
先鋒集團能夠持續壯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吸引到的是長期投資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它一開始就過濾掉了「錯誤」的客戶。柏格不希望短期「熱錢」進到自己的基金,導致長期投資人成本增加。
對於私募股權基金或小型股票基金,因為考慮投資市場流動性有限,挑資金的情況很常見。但如果是家主流共同基金公司,投資的是流動性大的市場,尤其標的是小型新興市場,那這樣做就很不尋常了,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像這樣的例子更能證明柏格難能可貴的一面: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便會有阻礙、會拖慢公司成功的時間。
雖然柏格很享受早年那些需要努力找金流的時光,「老實說,我喜歡那段奮鬥的歲月,」他說, 「那些年投資熱潮對我沒什麼影響」。儘管如此,他對於像先鋒集團這麼划算的商品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成長,還是不免感到驚訝,他說:「我很失望花了這麼長時間,四十年太久了。」
然而公司一旦紮根,金融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鋒集團的資產呈現驚人的拋物線增長。事實證明,先鋒集團坐擁的8.3兆美元資產中,其中有7.3兆美元(88%)是從2004年公司成立三十週年以後增加的,真可謂是海明威所言「韜光養晦,然後水到渠成」的最佳典範。先鋒集團成長的速度和輻度讓柏格大吃一驚,甚至引發他暗自警惕。以下是2017年在廣場飯店舉行的格蘭特研討會裡,他所發表的演說內容:
指數化商品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對於無意打造金融巨頭的人來說,這是種可怕的速度。當先鋒集團資產破4兆美元大關時,我召集公司同仁發表談話,以前我就常這樣做。那次主題是「怎麼做更合理?」當先鋒集團的資產超過80億美元時,我就開始這類的談話。過去習慣每十億演講一次,結果現在我們每天都進帳十億,真是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