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朝向新建築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第1章/工程師的美學・建築

工程師的美學與建築,是相互依存、互相連結的兩件事。
前者,正全面發展。後者,卻很可惜地,正在衰退。
工程師受到經濟法則的啓發和數學計算的引導,正引領我們與宇宙的法則相互契合,進而達到和諧。
建築師藉由對各種形體的安排,實現了一種秩序,而該秩序是建築師純粹的心智產物;他用形體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感官,激發我們對造形的情感;他建立起建築元件之間的關係,喚起我們內心的深層共鳴,並彰顯創造出隱約和世界秩序相互呼應的秩序,進而啟動了我們心智的起伏震盪。於是,我們體驗到了「美」。

---------------
工程師的美學與建築,是相互依存、互相連結的兩件事。
前者,正全面發展。後者,卻很可惜地,正在衰退。
***
這其實是個道德問題。在此謊言是不可容忍的。因為人們會在謊言中滅亡。
建築是人類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因為住宅是人類為自己製造且不可或缺的首要工具。
人類的器具裝備,標誌著各階段的文明: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及鐵器時代。而工具是藉由逐步改良進化的;由每個世代的努力積累而成。工具也是進步最直接、最立即的展現方式;是人類必備的良伴,也是助其解放的利器。人們會把那些過時的工具,當作破銅爛鐵丟棄,例如:手銃、蛇砲、馬車及老舊的火車頭。汰換過時的工具是健康的行為,不只是精神健康的標誌,還是道德的表現:我們無權用不良的器具製造出劣質的產品,也無權因為使用不良的工具而虛耗精力、健康和勇氣。不適用的工具本該被丟棄汰換。
***
偏偏人們依然住在陳舊的住宅裡,從來沒有想過改良住宅來滿足自己的新需求。從古到今,人們最關心的都是自己的居所。在這種強烈的情感的驅使之下,人們甚至開始迷信崇拜住宅,將其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典型。看看人們對斜屋頂的迷戀就知道了!甚至還發明了一眾「家神」(審譯按:如地基主、土地公…)。然而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一些教條之上。這些教條不會變,但是文明會變;於是,過時的宗教慢慢腐朽變得只剩下空殼,最終歸為塵埃。反觀住宅卻仍一成不變。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對住宅的宗教崇拜根深蒂固。儘管如此,住宅也終將衰退落伍垮下。
***
一個奉行某種宗教卻不信仰它的人,無疑是個懦夫,他是不幸的。居住在有損身心健康、不適宜的房子裡,我們也是不幸的。命運使然,我們已經成了懶得遷徙的動物,但不適居住的房子卻像肺病一樣啃噬著久坐不動的我們。再過不久就會需要很多療養院來醫治我們。想想,我們還真是可憐。當前的居所令人反感,於是人們從住宅裡逃出來,寧願泡在咖啡廳或舞廳,或者就只能愁眉苦臉窩在屋裡,就像一群可憐的動物。我們變得毫無鬥志好憂鬱。
***
工程師正製造出屬於這時代的工具。唯獨住宅和那些破爛的小會客室沒有與時俱進。
***
法國有一所專門培養建築師的國立建築學院。在所有國家也都有各種國立、省立或市立的建築專門學校,用虛幻的言語來迷惑年輕人,教他們馬屁精那套粉飾太平、虛偽奉承的本領。好一所國立建築學院!
工程師的心態健康有魄力、積極能幹,既有操守也快樂。可是,建築師卻毫無任何憧憬又遊手好閒,不是愛臭屁就是抑鬱寡歡。這是因為再過不久他們就會無事可做了。畢竟我們再也沒有經費去豎立那些不合時宜的歷史紀念碑了(審譯按:暗指所有落伍的建築)。此時此刻,我們需要洗心革面。
工程師正在醞釀這樣的新局面,他們也將建造房子。
***
然而「建築」依然有其價值。它是令人讚賞,最美好的一件事。幸福的人才能造就建築,而建築也成就了人們的幸福。
有「建築」存在的城市,才是幸福的城市。
「建築」存在於電話機中,也存在於帕德嫩神殿(Parthénon)中。要是它能存在於我們的房子裡,該有多好!房子組成了街道,街道又組成了城市,而一座城市是具有靈魂的個體,它有感覺、能受苦,也懂得欣賞。要是「建築」也存在於所有的街道及城市中,該有多好!
***
這樣診斷下來,事實很清楚。
工程師是在做「建築」,因為他們運用從自然法則中推導出來的數學知識進行計算,藉由他們的作品,我們感受到了和諧。工程師也的確擁有自己的美學,因為他們在計算的時候,必須描述方程式中的一些項目,在這當下,審美品味就產生了。此外人一旦進行計算,就會進入一種純粹的精神狀態,在此狀態下,其審美品味是安穩成熟而可靠的。
建築師自那些猶如培育出藍色繡球花、綠色菊花和劣質蘭花的溫室一樣的學校畢業,走進這座城市,心態上簡直就像乳商在販售摻了硫酸或毒藥的牛奶一樣。
然而到處都有人仍然相信這些建築師,就像盲目相信所有醫生一樣。人們說:房子總該造得堅固吧!既然如此,總該找專家職人(homme de l’art,審譯按:直譯為「擁有技藝之人」,這裡是反諷地指稱建築師)吧! 那麼什麼又是技藝呢?
按照《拉胡斯百科大辭典》(Encyclopédie Larousse)的寫法,技藝就是應用知識,將某種概念具體化的能力。然而現今具備相關知識,知道如何將房子造得穏固,也知道要讓住宅保暖、通風,為住宅照明的是工程師而不是建築師。難道不是嗎?
診斷的結果如下:
工程師依據知識,按部就班指明了方向,也掌握了真理。
建築作為一種追求造型情感的學問,也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按部就班,運用可以觸動我們感官、滿足我們視覺慾望的元素,並且安排它們的相對位置,讓它們的精緻或粗獷、騷亂或平靜以及無趣或有趣,在視覺上明顯地刺激我們。而這些元素不管是造型或形體,都是眼睛可以清楚看到,心智也能衡量的東西。這些形體(球體、立方體、圓柱體、水平的、垂直的、傾斜的…等等)無論是粗獷原始還是精緻富巧思、柔軟還是粗暴,都在生理層面刺激震盪著我們的感官。受到激發我們更容易領悟一些超脫於原始感動之外的東西。某種關係比例由此產生,影響了我們的意識,並帶我們進入愉悅的境地(因為與主宰我們一切行為的宇宙定律和諧一致)。在此情況下,人可以充分地展現他記憶、分析、思辨和創造的天賦。
只可惜當今的建築,已經不再記得它的本源了。
建築師還是喜歡沿用各種風格樣式(styles),或者熱衷於討論各種結構系統。而他們的業主和一般民眾,也仍按照世俗的視覺習慣來感受,並憑藉著不足的知識體系,來理解建築藝術。外面的世界,早已由於機器的使用,而在外觀和功用上有了急劇轉變。我們也擁有了全新的視野,過著嶄新的社交生活。唯獨房屋卻沒有跟上這步伐。
***
因此,現在有必要重新審視房屋、街道和城市的問題,並讓建築師和工程師攜手面對。
對於建築師,我們給了三項提醒:
 「量體」,是我們藉以感知和度量的要素,它最直接也全面地影響我們的感官。
 「立面」,猶如形體的外包裝,它可以弱化或強化形體帶給我們的感受。
 「平面」,是量體和立面的元生器(générateur),也是界定所有元素,使其拍板定案不可更改的要件。
***
此外「規準線」這一章,也是為建築師寫的。文中指出讓建築師運用前面所說的感官數學計算,獲得關於秩序之有益感知的手段之一。
在此,我們希望揭示出一些事實,這遠比通篇論述「石材的靈魂」更有價值。我們也謹慎地限制自己停留在建築相關之物理、知識的範疇以內。
當然,我們並沒有忘記房屋裡的居民和城鎮裡的市民。我們清楚知到,建築之所以沉淪至此,相當程度應歸咎於那些業主,畢竟是他們命令、選擇、刪改並支付設計酬金。
針對他們,我們寫下了「視而不見的眼睛」這一章。
那些嘴裡說著:「哎呀,請你見諒!我只是一名商人,完全不懂藝術,不過就是個土包子」的大實業家、銀行家和商人,我們見得可多了。對此,我們極力反駁道:「你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宏偉的目標上,製造屬於這時代的工具,並且在全世界創造大量的美麗事物,每一件都完全符合經濟法則,把數學計算與大膽想像結合在一起。看看你們所做的這一切,確切地說,正是美。」
然而我們也看到了,同一群實業家、銀行家和商人,工作之餘待在家裡的時候,家中的一切似乎都和他們的為人相左:狹小的空間裡充塞著各種無用的物品,還有諸多虛假的奧布松(Aubusson,著名王室紡織廠)花毯、秋季沙龍,以及各種風格樣式的裝潢和廉價可笑的小擺設,讓整間房子籠罩著令人作嘔的氣息。這些在商場叱吒風雲的朋友們,在家裡卻彷彿處處受限而尷尬,就像關在籠子裡的老虎一樣束手無策;顯然他們在工廠或銀行裡還能過得快活些。因此,我們要為這些製造出郵輪、飛機和汽車的人爭取,祈求建築也能更健康、更符合邏輯、更大膽、更和諧及更完善。
以上種種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任何人都能懂也該努力實踐。事實上,建築界的洗心革面、除舊佈新,已經刻不容緩。
最後,在談論了那麼多穀倉、工廠、機器和摩天大樓之後,談論建築會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建築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情感現象,它超然於「建造」的問題之上。「營建」的目標是堅固耐用,而「建築」的目的卻是創造感動。
當建築作品在我們內心發出的迴響,暗自與宇宙間我們承受、認可也欣賞的自然法則相呼應時,對建築的情感就產生了。當形成某種比例的時候,我們就會被這件作品征服。建築就是一種關乎「比例」的事物,它是「純粹的心智產物」。
***
如今,繪畫已經領先其他藝術形式。
是繪畫首先與時代形成了和諧共鳴。 現代繪畫已經不限於牆上的掛畫、壁毯或瓶瓶罐罐上的畫飾。它為自己設置了一個豐富、充實的框架,不再只是供人消遣的視覺重現技藝,而是發人省思的藝術形式。藝術的宗旨不再是為了講故事,而是誘發人們沉思。在每日辛勤工作之後,省思一番總是好的。
一方面,多數人正期待找到適合的居所,這可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另一方面,積極果敢行動又深思熟慮的領導者(審譯按:少數菁英),也需要安靜可靠的庇護所來靜靜思索,這對於菁英份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健康關鍵。
各位畫家和雕塑家,你們是當今藝術的尖兵,忍受著太多的嘲弄,也遭受到太多的冷落。既然如此,那就動手清潔你們的房子,跟我們一起合力重建城市吧。如此一來你們的作品將能夠符合時代的框架,你們也能在所到之處獲得肯定和理解。須知建築確實需要你們的關注。請你們好好留意建築的問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