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用數字解釋現象,用數字找出活路
謝文憲 資深企業講師、職場作家、廣播主持人
「別用現象解釋現象,要用理論解釋現象。」這是我在企業內訓「激發員工正向力」課程中,最常跟中高階主管說的話。
商業環境千變萬化,若不能找出其底層邏輯(脈絡與理論),永遠都只能瞎子摸象、緣木求魚,而劉潤的底層邏輯、商業簡史系列,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我在國中小、高中、大學的數學能力都很好,其他科目都不怎麼會,只有數學很會,家中也有兩位數學高材生的兒子,弟弟目前還是升大學補習班數學科的名師。
我想邀請大家來看看這本好書。
數學應用在職棒賽場的底層邏輯
棒球,是台灣人最喜好的職業運動,其背後運作的商業思維,全都是數學的機率與期望值。
就像上壘率、打擊率、面對右投與左投時不同的盜壘率、哪位捕手的阻殺率高?全壘打都打向哪個方向?哪位左投可以剋左打?統一7-11獅面對哪支球隊、哪個球場、哪位投手的勝率較高?
太多了啦,棒球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場數學與機率的眾人遊戲。
我在寫本篇推薦文時,正值樂天與台鋼球團進行球員交易,台鋼將2023年選秀第一指名得到的明星球員林子偉,與樂天三名選手:王溢正、藍寅倫、翁瑋均進行交易,外帶旅日選手王柏融的合約交易權。
暫且不論球迷的情感牽絆,商業交易本身就是一場數學攻略,裡頭盤算的都是交易的期望值,以及被交易選手在樂天,繼續站穩一軍高貢獻的機率,與交易過來球員的即戰力,能為樂天注入打進季後賽的所有盤算。
而台鋼,目前正缺的經驗值,為明年一軍賽事所盤算,交易過來的三位球員分別可以在左投、右投、防守與打擊,老幹與新枝可以給台鋼新血們,所帶來的衝擊與經驗傳承,我若是洪一中,我也會做類似的盤算。
畢竟,一支全新球隊,明年僅靠一個明星林子偉,可能獨木難撐大局,若能得到樂天四名選手,那個想像空間與商業利益,更別提看板價值,都是台鋼所盤算的。
說到這裡,您一定以為我就是只會用棒球盤算商業利益與選擇價值,談談我自己。
數學應用在憲哥經營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
我2006年企業講師出道,早在2004年我就有少許的課程邀約,當時為了要做講師費的私房錢記錄,因為不想讓我老婆知道,造就了我用數學管理事業的起點。
20年來,歷經2,400場的演講與課程,我每一場都記錄:場次、管顧、客戶、講題、日期、地點、時數、學生人數、講師費報價、重要內容、一句話的教室日誌與心情等。
當我要分析時場比(時數與場次的比值)、人場比(每場的學員人數變化)、授課地點分析、管顧時數累積、關鍵顧客的時數貢獻……等等,都只是Excel公式的設定而已,這套邏輯,為我長達20年的講師生涯,奠定了最好的軸轉與第二曲線的依據,也讓我在商業選擇與取捨上,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
2013年開始撰寫商業周刊「職場憲上學」專欄、2015年開展蘋果日報「職場蘋形憲」專欄、隨後的「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專欄,三個專欄在十年間,我一共寫過302篇,我想知道:本篇中,為什麼中?沒中,為什麼沒中?
尤其在2013~2017這五年,我嚴守「用數字解釋現象」的思維,每一篇專欄我分析按讚數、瀏覽量,並與標題、故事方向間的關聯性,找出字數長短與破題、結尾間的關聯,這套數字思維,也為憲福育創在2016年開設「寫出影響力」課程,奠定專欄寫作與數學思維間,看似理性與感性、似冰似火的巧妙融合。
這本書怎麼看的五個建議
誰說理性的數字思維,不能與感性的文字寫作巧妙結合?
誰說理性論述的講師事業,背後不能有一套巧妙的商業與取捨決策?
誰說職棒經營,只能有職棒明星與啦啦隊的情感牽絆,卻能缺少商業與數學的細部盤算?
請先相信我這五個建議,或許,你會開啟另一個商業思維的世界。
- 數學好不好,跟看不看得懂這本書,並沒有相關性,若出現複雜數學公式,可以先跳過,先看例子。
- 熟讀第一章,再看第六章,隨後在第二與第七章中,選有興趣的先看,第三、四、五章,可以放在後面一點閱讀。
- 帶著你的商業、創業、管理與經營問題,去書中找答案,若頭腦開始迷糊,馬上回到這一句「試著用數字解釋現象,不要落入用現象解釋現象的泥淖。」
- 「管理,就是決定不做什麼」,想要破除感性、衝動、非理性決策的大腦運作模式,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數學邏輯,非常重要。書中內容要全懂,可能有些難,我會建議試著選一個書中所舉的例子,到實際賽道試用,我建議「不要排斥數學,才能讓數學拉你一把,甚至救你一命」。
- 遇到商業問題,不要去找算命師,數學,就是你最好的算命師,這是我看完本書後的感想。
期待大家都能在被妖魔化的數學裡,找到數學可愛的一面,它會讓你賺大錢,並且實現商業的最高價值:服務人群。
前言
很多人對數學有一種恐懼感,一談到數學就會臉色驟變,因為他們曾經被數學傷害過,留下了心理陰影。作為一名畢業於數學系的商業顧問,我為他們感到深深的遺憾。
其實,數學是用來描述萬物本質的語言,是理解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只有從數學上理解了一件事情,你才真正從本質上理解了這件事情。
數學,是一門不能被證偽的學科,是所有自然學科的終點。經濟學的盡頭,是數學;物理學的盡頭,是數學;所有自然學科的盡頭,都是數學。
而商業與數學,也有著令人驚歎的緊密聯繫。在職場上,在創業路上,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有很多困惑,比如:
² 一個人要創業多少次,才能獲得成功?
² 創業時應該選「鐘形」行業,還是「尖刀形」行業?
² 為什麼要堅持長期主義?
² 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應該招聘能力強的還是態度好的?
² 為什麼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財富機會都是不均等的?
…………
誰能告訴你答案?數學。
看似複雜的商業模式,用一個簡潔的數學公式便可揭示其奧妙。很多棘手的商業問題,利用一些簡單又常見的數學知識就能找到解法。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撲朔迷離,令人難以捉摸,但以數學為鑰匙,就能掌握其底層邏輯,讓你洞若觀火。
這正是我寫作此書的緣由。在這本書中,我將從數學對商業的重要性開始講起,用一個簡單的「創業成功公式」告訴你怎麼做才能持續成功。接下來,我會用簡單而有趣的方式,把那些能啟發你的商業思維、幫你抓住本質的數學知識重新講給你聽。
² 四則運算:基於數字的加減乘除在商業世界具有獨特價值,掌握這個工具,你就能從數字中開採出「礦藏」。比如,用加減乘除來分析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能使你如同透視一般瞭解其真實的經營情況。
² 笛卡兒坐標系:利用笛卡兒坐標系創建的重要思維工具—―維度,養成「五維思考」的習慣,你就能升維思考、降維執行,從而更好地理解商業世界,在創業道路上所向披靡。
² 指數和冪:指數和冪以及它們背後的數學規律,幾乎決定了你在商業世界裡能獲得多大的成功。理解了這兩個數學概念,你就能看清這個「不平等」的世界的遊戲規則,明白「多者更多,少者更少」才是世界的正常狀態,從而選擇適合你的賽道,在你的賽道裡,做時間的朋友,收穫屬於你的成功。
² 變異數(standard deviation)與標準差:變異數與標準差是衡量差異性的重要工具,掌握了這兩個數學工具,你就懂得在經營企業、管理團隊、製造產品時縮小該縮小的差異性,擴大該擴大的差異性,從而確保企業的良性運轉。
² 機率與統計: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確定的,創業就是管理機率。只有懂得機率和統計,理解了數學期望、大數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s,大數法則)和條件機率等數學概念,你才能理解世界的不確定性並且不焦慮,在看清創業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創業。
² 博弈論:你在決策時,別人也在決策。這些決策相互影響,甚至相互交織,從而使那些奇妙的決策顯得很愚蠢,使那些莫名其妙的決策產生奇效。而收益矩陣(Payoff table/ Payoff matrix,報酬矩陣)、占優策略(dominant strategy,優勢策略)、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等博弈論概念能幫助你在複數主體下做出更好的戰略決策,利用數學的力量讓自己在商業世界中始終「占優」。
現在,請你捧起這本書,跟著我領略商業中的數學之美,用數學思維理解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希望數學能為你帶來洞察之眼、深思之心,讓你看透商業的本質,在商業世界裡走得更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