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重生!脫胎換骨的我

       

每到一年之初,我們總會許下一些新年願望。像是下定決心今年要戒酒(或少喝點酒?)、瘦五公斤回到昔日巔峰狀態、每週讀一本書等。二十五年前,在迎接新年早晨到來時,我也做出了人生中最勇敢的決定。那是我人生中最戲劇化,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決定──更正確地來說,是「決斷」。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就從那一刻開始,也因此造就了現在的我。

「從今天起,我要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沒有出眾的天賦,只能靠努力的自卑情結

我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個性非常內向害羞,比A型還要A型。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成績都不錯,卻不敢交朋友,害怕與人親近。別說是當班長了,就連排長都沒當過。剛上高中二年級時,學校舉辦校外教學前往龍仁民俗村,母親特地幫我準備了海苔飯捲。到了用餐時間,我卻不知所措。因為當同學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野餐時,我沒有勇氣對大家說:「我可以跟你們坐在一起嗎?」最後,我一口午餐也沒吃,回家抱著母親痛哭。我哭著對她說:「考第一名有什麼用?野餐時連一起吃飯的朋友也沒有!」

個性怯懦的我,就算考到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一名,也依舊沒有改變。即使後來考上位於首爾的大學,學校排名也還不錯,仍舊無法提升我的自信心。

我對自己很沒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凡事只能靠後天努力。不是有一種孩子嗎?當別人問:「這孩子表現如何?」你可能會回他:「至少他很努力。」我就屬於這類型的孩子。世界上才華出眾的人多得不計其數,而我覺得自己唯一的強項就只有努力。當我以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看待自己時,情況就變得更加嚴重。

如果沒必要開口,我很少主動發言,偏偏大學卻有許多需要靠討論才能完成的作業。某次,一位主持讀書會的學長,對兩、三個月以來一句話也沒說過的我說:「看來參加讀書會,對慶淑而言一點意義也沒有。」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卻沒能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究竟我是說不出口?還是真的沒想法?又或者兩者都是?我是怕說錯話嗎?還是書讀得不夠多?內心千頭萬緒的我,回家後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心情糟糕透頂。

當我漸漸地把自己縮得更小,習慣看輕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沒自信,就這樣活了二十八年。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甚至擔心地對我說:「妳這樣有辦法出社會工作嗎?」大學畢業後,我在服飾業短暫待了一年,接著和男友結婚,前往美國留學。但我的膽怯和懦弱,並未因此好轉,反而因為語言隔閡,變得更加嚴重。一個連用母語都無法好好表達的人,更遑論在一夕之間以不擅長的英語與人交談。

然而,在二十九歲那年,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我為什麼無法喜歡自己?我為什麼總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只顧著討厭自己?我真的要這樣繼續下去,把一切歸咎於天生個性,到了三十歲甚至終其一生都是如此嗎?大家總是說要懂得接納自己、愛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要愛自己真實的樣貌。我卻對自己現在的樣子感到懷疑,難道這就是真正的我嗎?我想要變得比現在更好,想要接近人群,覺得自己就像未孵化的蛋一樣,等待脫胎換骨一刻的到來。這種對自我的厭惡,讓我感到無比痛苦。

我問自己:「我的人生已經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討厭自己,難道我真的想這樣過一輩子嗎?」

答案顯而易見──「不想,完全不想。」

 

逃離原本的自己,展開「重生」計畫

那麼,就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吧!不想再當那個讓我極度討厭的「我」了。我已經這樣活了將近三十年,接下來的人生,想以自己喜歡的樣貌生活。雖然大家都說人不會變,如果不能改變,那就「重生」吧!沒錯!脫胎換骨的重生!

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後,我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斷,展開屬於我的「重生」計畫。這個計畫並不是要完全捨棄現在的自己,而是為了「拓展」自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計畫的第一步,正是具體勾勒出未來理想中的自己。一直以來,個性怯懦消極的我,渴望成為怎樣的人呢?我開始慢慢尋找答案,決定改變的方向。我找到的答案是「我想成為和我完全相反的人」。想成為能夠主動親切地向別人打招呼,不只是熟識的朋友,就連遇到不認識的陌生人,也能攀談幾句,人緣很好的那種人──也就是過去三十年來,我最羨慕的那種人。

接下來,下一步就是讓自己進入一個新環境,創造出能讓自己重新改變的環境。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因此容易打退堂鼓。如果不希望受到別人影響,想要重新開始,就必須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過去三十年來不敢主動與人攀談的我,即使像換個人似的,也不會有人覺得「妳今天怪怪的」,或是投以「妳瘋了嗎」的異樣眼光,我想在這樣的全新之地重新開始。

這意謂著我必須與當時一起在國外留學的先生暫時分開。唯有如此,我才不會在想放棄時,一直想依賴著他。幾經挑選後,我選了一間離先生距離不會太遠,又能很快讀完MBA課程的學校──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這間學校既能住校,成績好的話還可以換到額外學分,一年內就能完成五學期的碩士課程。對經濟不寬裕的留學生而言,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一開始搬家時,我有一種「完全解放」的自由感。就好像旅行時到了陌生的地方,與陌生人相處時,會做出和異於平時的表現,或是變得莫名大膽一樣,不像原本的自己。說不定我們都在等待這樣的機會,等待一個能夠打破「自我」的框架,跨越自己設下的界線和制約的機會。我並沒有因為即將到來的新環境而感到焦慮,反而想到能成為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內心澎湃不已。

 

蛻變成全新自我的任務清單

三十年來舊有的性格,當然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扭轉。我知道如果不在生活中的每一刻、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是不可能有任何變化的。就連改掉壞習慣都很困難了,要改變過去的我,更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誠如坊間許多自我激勵書籍所說,下定決心很簡單,成功的關鍵在於執行。

按照我自己設定的方向,我制定了幾項可執行的簡單任務:第一,在兩人一室的宿舍生活期間,積極認識宿舍朋友(主動和對方打招呼,邀約對方一起吃飯!);第二,每堂課上課時,舉手表達意見或發問;第三,在小組討論作業中,擔任上臺發表的工作;第四,每天運動。

「無論如何,每天都必須完成這四項任務。」為了蛻變成全新的我,這四件事可以說是勢在必行。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我而言每天都是挑戰。因為要將過去三十年從未做過的事,變成一種日常習慣。我打開房門,到其他宿舍串門子,主動向別人自我介紹。我開始有了共進午餐、晚餐的朋友,也交到和我一起慢跑的朋友。每當過去那個害羞的小女孩又探出頭來時,我會在心裡對自己信心喊話:「我已經不再是那個害羞沒自信的小女孩,而是截然不同全新的另一個人。」為了蛻變成全新的我,「勤奮」是唯一途徑。

按照我所制定的任務列表,如果我想主動找宿舍朋友搭話,就必須先列出有哪些話題可以和對方聊;如果想在課堂上提問或發表意見,就必須事先預習;如果想用不擅長的英語,在一學期內擔任五至六次小組上臺報告的工作,就必須先寫下完整講稿。由於大部分同學都是英語母語人士,為了不造成同學的麻煩,我拼了命努力念書,只要教授在研究室,就會去找教授聊天,哪怕多說上一句話也好。就這樣整整一年,我每天都恪守這四項任務。

 

跑步,讓我離過去的自己越來越遠

是什麼讓我真正產生了改變?在重生計畫中最重要的項目,正是「每日運動」這件事。過去三十年從未運動過的我,一開始慢跑時,不僅腿部抽筋,甚至喘不過氣來,感覺胸口像是撕裂般的疼痛。然而,神奇的是,當我用大腿內側的力量奮力往前衝刺,運用腹式呼吸法克服氣喘問題,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聲音也變得更有力量。與運動後身體的疲勞和疼痛感成正比的是,我內在的自信心似乎也隨之提升。

由於體力增加,即使比高三讀書時睡得少,也不覺得累。在不知不覺間,我成了教授心目中的拼命三郎,教授還曾經打趣地說:「看來露易絲沒發問,我們就無法下課了。」我不再厭倦與人相處,就算一整天在人群中打轉,也絲毫不覺得疲憊。就連我也被自己的改變嚇到,原來只要勤於努力,就能喜歡上自己。原來喜歡上自己的這件事,也能變成習慣。直到三十歲,才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自己。跑步,讓我離過去厭惡的自己越來越遠,生活也開始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我一直很討厭過度努力的自己。不過,當我開啟自我意識的大門後,在背後推我一把,讓我能走出世界的力量,正是來自這份努力不懈的堅持。天下事並非一蹴可幾,生活就好像影印紙一樣,影印紙雖然很薄,但把一百張紙捆成一束,再把好幾捆的紙張放進箱子裝滿;把箱子堆疊起來,就能砌成一座牆面。這一張張薄薄的紙,就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當我們持續堅持下去,就能累積成為驚人的實力和成果。

 

改變,從每天的小成就開始

改變是困難的,改變自己尤為困難,但並非做不到。如果你極度渴望改變,如果你能具體地在腦海中描繪出自己心目中渴望成為的樣子,並願意為此做出努力;不妨試著替這個目標制定幾項簡單的任務,只要堅持貫徹一年,就有可能辦到。任務越簡單越好,而且必須是可重複執行的任務。透過每天持續的累積,雖然無法立竿見影,但一年後就連你自己也會被自己的改變嚇到。而這一年,也會成為讓人生就此翻轉的第一章。

你或許會好奇,我是否真的脫胎換骨,就此變成完全不同的人?事實上,在我內心深處某個角落,仍無時無刻在與膽怯對抗。儘管我每天遇到的人眾多,每到週末和公司同事一起當背包客四處旅行,甚至在演講社團中擔任總召;但在初次見面的人面前,聊起關於自己的事時,仍會感到緊張不已。不過,現在的我,清楚知道如何在這場戰爭中贏得勝利。因為透過每天持續不斷的累積,親身感受到自己的改變,那段過去成了我最堅強的後盾,支撐著現在的我。

美國小說家傑森.莫特(Jason Mott)曾說過:「有價值的事情需要花時間,或許這就是時間的價值。」時間不會背叛你,只要相信並堅持下去,成為「最喜歡的自己」這件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