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夢想德國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當老爸回家當奶媽

你對德國男人的印象是什麼?是精彩十足的德國足球賽,還是在啤酒節上大口大口暢飲啤酒的豪爽?有了孩子後的生活,我開始接觸到德國爸爸們,算是打開自己近距離了解德國男人的另一扇窗。

當初自己懷恩典時,跟著先生上了八堂課的產前課程。當時課堂裡有八對夫妻,還記得有一堂課,護產士教導先生們如何幫太太做孕期舒緩按摩,每一位先生都超級體貼,細心地幫老婆大人們做按摩練習。在心得分享時,我開玩笑地說:「德國的太太很幸福,每一位先生都願意放下身段,來為老婆大人按摩。身懷六甲的母親們可以享受當皇后的滋味讓人服侍一下,保證孕期會更順、更幸福。」

多年前從公公口中聽來一段老爸回家當奶媽的小故事,他說這年頭男人在家帶小孩沒有什麼好羞恥的。

村裡有位先生為了讓老婆的醫生夢得以如願,辭掉自己在學校的高階職務,全力支援老婆,讓老婆好好在外工作。家裡經濟靠她,他就專心在家帶五個小孩。五個不同年齡的孩子,狀況不一、各有需求,年紀長的需要安排上下課接送,年紀還小的要餵奶換尿布,女人們當媽後本能練出的十八般武藝,這位老爸可一點也不馬虎。他就這樣身負母職,將五個孩子拉拔長大,公公說村裡的人對這位先生都是敬佩有加。在德國,生完孩子後會有十四個月的父母育嬰假,從二○○七年實行到現在,反應相當好。育嬰假期間,公司仍需付百分之六十八的薪資,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錯過這個特別的福利,而這個福利也讓很多男人願意留在家當起帶小孩的老媽。

我的好友Steffen跟Corinna夫妻兩人在女兒Maja出生後,協調好如何運用十四個月的父母育嬰假,一開始Corinna先在家帶Maja七個月並親餵母奶,等到第八個月起換Steffen接手,從律師工作變成每天在尿布檯上為孩子換尿布,還要陪哄小Maja睡覺。問Steffen回家當奶媽滋味如何,他先是大笑說:「當媽最大的福利,應該是每天跟著孩子作息,可以睡好多覺哦!身體會愈來愈健康,而且要追著Maja到處跑,體能也受到了不少訓練。」然而在玩笑話之間,Steffen也語重心長地跟我分享……

如果沒有在家帶小孩,就無法體會老婆的辛苦,一個全職媽媽對小孩付出一切,她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再加上還要料理家務,老實說比上班還累!正因為這樣,他對老婆更好了,在家當老媽的經驗,讓他可以以同理心體會老婆的辛苦。

「老爸回家當奶媽」,指的是德國父親們願意在下班後的家庭時間裡,把握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Macky曾跟我說,感謝新一代的德國男人愛小孩又愛家,她的先生下班回來,即使很累,也一定要陪三個兒子去公園玩、帶他們洗澡、睡前說故事等。孩子需要媽媽也需要爸爸,男人如果只想說賺錢拿錢回家就好,錯過與孩子培養默契的階段,以後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要再去維繫親子關係就已經太晚了。

當老爸回家當奶媽,德國的產後親子成長課程,早期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一塊兒參加,現在八對親子裡頭,常常就有三對左右是爸爸帶著孩子一同參加的。我家附近的幼稚園,也常看到爸爸來接送孩子上下課。每一回推著恩典走在路上碰到同樣推著嬰兒車的爸爸們,除了彼此打聲招呼,我總覺得這些爸爸們的臉上有一種莫名的光彩,那種神韻跟女人當媽後的溫柔與堅定很像。原來不管是男或女,當孩子降臨時,那份愛的神聖就是父母眼裡最自然的光芒。

【德國優勢】德國男人不只當奶爸,還坐著尿尿
德國新一代男人不只是在當父親的時候顛覆性別角色,很多德國男人,在家是坐著如廁。德國男人能屈能伸,舊社會男人已不是他們模仿的榜樣,新一代男人重新塑造自己,打破刻板印象,調整性別角色,這讓德國男人活得更接近自己,也是日耳曼民族男女均衡成長的一大進步。
戴上面具吧!狂歡嘉年華

說嘉年華Karneval是德國人一年裡最令人期待、也最瘋狂的日子,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在嘉年華裡,許多人終於有機會跳脫正常生活軌道,放縱地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會兒,脫下高跟鞋的上班族女郎化身成千年飛天女巫,鬆開領帶的中年男子變成了綠色鬼怪不倒翁,終日在家料理家務的婦女們戴上搞笑難看的面具,扮演起嚇走冬鬼的怪婆婆……

德國這個嚴謹規律出了名的日耳曼民族,進入狂歡節後全國上下盡情的歡樂,讓人領教了他們最瘋狂的一面。

復活節(Ostern)前四十天,依教會年曆(Kirchenjahr)是封齋期(Fastenzeit)。在封齋期的四十天裡,天主教徒不能吃肉,不能進行娛樂、婚配等相關喜慶的活動。因此,人們會特地趁著封齋期來到前,盡情地歡飲美酒、狂歌漫舞、化妝遊行,並且大肆舉行各種慶典──這就是德國的狂歡節,也被稱為「四旬節」或「謝肉節」。

這個古老的民俗活動演變至今,轉被人們用來演繹他們擺脫漫漫冬寒的渴望,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新一季春天的到來,人們盛裝打扮成各種奇形怪狀的鬼魅,全國上下裝瘋賣傻,享受著冷冽氣溫下的奔放快活。嘉年華在德國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名稱,在萊茵河流域為主的區域叫做Karneval,在巴伐利亞州叫做Fasching,在巴騰州(Baden-Wuerttemberg)和黑森(Hessen)則叫Fastnacht,名稱雖不同,但節慶的意義卻都是一樣的。

說起嘉年華的起始時間,可不是每年二月分連續幾週的狂歡假期而已,整個嘉年華必須從前一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十一點十一分開始算起。

籌備嘉年華的時間長達四個月之久,也開設有各種多樣化的嘉年華俱樂部,這些公司以專業姿態,爭取不同城市、各大公司行號的顧客,為他們在四個月內,成功地完成嘉年華的前置作業。
德國各地慶祝狂歡節的形式不盡相同:慕尼黑的狂歡節會舉辦大型的化妝舞會;靠近黑森林(Schwarzwald)與博登湖畔的阿雷曼狂歡活動(Alemannische Fasnet)則以大量的女巫裝飾(Hexe)和古老的木製面具(Holzmasken)來表達他們對凜冽冬寒的不滿,期待以這些恐怖驚人的面具來驅趕走那冷冷的嚴冬。

說起我與德國嘉年華的第一次會面,是在阿爾布斯塔特(Albstadt)小鎮。還記得當天氣溫低達零下十五度,但是再冷都阻擋不了各地湧來的人潮。原本寧靜樸實的南德小鎮羅伊特林根,一下子就擠進了好幾千名的遊客,而城鎮裡的家家戶戶也在嘉年華前奔相走告街坊鄰居,大伙兒滿心期待的遊行隊伍正式登場。

許多民宅開著大大的窗戶播放起熱情有力的音樂,而在街上興奮等待的旅人們一一隨著音樂聲跳起舞來。老婆婆帶著小孫子來湊熱鬧,爸爸媽媽的肩上各自扛了一個小娃,整條街擠得滿滿的,都是平日完全不熟識的陌生人……因為嘉年華,每個人歡欣鼓舞地走出家門,奔向小鎮的嘉年華大道與人問好、寒暄,雖然對我這個出生在熱帶地區的臺灣人來說,零下十五度實在有夠冷,但看到那一張張融化在冬雪下的大笑臉,身子似乎也因為滿溢的熱情而變暖了。

後來管不了冷不冷了,眼前一隻隻隆重登場的妖魔鬼怪可是讓我看得目瞪口呆,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多千奇百怪的鬼面具!第一回看嘉年華,心情興奮又害怕,因為這些女巫與怪獸面具人很會作怪,超愛捉弄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旅人。我的嘉年華初體驗就被他們整整K了七次,拿走我的帽子讓我追著跑、接著突然被一把抱起轉圈圈,臉還被他們塗上了滿滿的黑泥巴。

站在街旁觀賞的旅人永遠不曉得那面具下的人是誰,他們會趁你不小心的時候,走向你給你一個大大的惡作劇,這種嘉年華裡的驚奇與挑戰成了它令人為之瘋狂的關鍵之一!至於另一個讓人群狂熱的重頭戲,就是搶糖果了!這些瘋瘋癲癲的面具人一個個深藏不露,他們的背包或大口袋裡全裝了滿滿的糖果,當他們喜歡你,就會熱情地向你揮灑亮晶晶的糖果……

關於嘉年華這頁歡笑幸福的旅行記憶,或許可說它不只是因人過節驅冬而存在。看到每一年來自全世界、擠到各地嘉年華都水洩不通的旅人,我可以大膽地說,嘉年華是人類為自己的機械化生活解套的媒介,卸下日常武裝與生活壓力、開啟另一種自我的可能性,跟世界的旅人們一塊兒來點瘋狂、來番自我嘲弄的幽默,當狂歡假期結束後,重新回到社會崗位,更可以再次帶上一張笑臉繼續自己的人生戲場。

【德國優勢】嘉年華的女性特權─剪男人的領帶
德文中的「嘉年華會」拼作Karneval,而「karne」來自拉丁文中的肉,「val」意為再見,所以Karneval即是將要對肉類說再見的慶祝活動,在齋戒前先盡情的狂歡幾天。每年街頭嘉年華會的星期四,是婦女們最瘋狂的一天,杜塞爾多夫、科隆、麥茲等城市稱此日為「女人節」(Altweiberfastnacht),十四世紀的婦女們會在這天衝入市政廳辦公室奪取鑰匙,象徵權力的翻轉。這樣的傳統在領帶發明之後,轉變為趣味性十足的「女性特權」,在這一天,女性可以任意地剪斷任何男人的領帶。當天街頭可以看到許多拿著剪刀的女性,四處尋覓繫著領帶的男士們,而男士們也多是笑容滿面地伸出脖子,當然,有經驗的男士是不會在這一天繫太昂貴的領帶的。

嘉年華會的遊行,以當週的星期一最盛大,被稱為「玫瑰星期一遊行」或稱「四旬齋前的星期一」,每年科隆的嘉年華會都有上百萬的觀光客參與盛會。據說,能成為遊行隊伍的成員,站在活動當天的花車遊行隊伍內,是許多科隆人一生的夢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