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同行,未必是真正的競爭對手。當眼界不同的時候,鎖定的假想敵也會不同,而「對手不同,決定企業的不同格局」我在筆記本上這麼寫道。
如何界定對手—蓋茲的觀點
多年前我從刊物上讀到一則小故事,很令人深刻,時時放在我的心裡。這是富比士雜誌〈Forbes〉的發行人李奇.卡爾葛〈Rich Karlgaard〉所披露一次與比爾蓋茲的對話。
卡爾葛有一回與蓋茲兩人同搭飛機,飛行中,他突然問蓋茲,「你最擔心的競爭對手是誰?」蓋茲回答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這個答案令他驚訝。
卡爾葛心想這是獨家新聞嗎?難道軟體鉅子要「跨足金融業?」他問蓋茲。
「不是」蓋茲說,「我指的是人才的競爭,軟體業是攸關於腦袋的事業。微軟必須要贏得腦袋的爭奪戰爭。我不擔心蓮花公司〈Lotus〉、或是IBM。因為聰明的人才,寧可為微軟效力。」他的認為是,競逐人才的嚴厲對手,是像高盛或是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這類頂尖的金融業者。
【結論】許多企業領導人總是經爭的對手,放在同業的身上。但被雜誌披露的比爾蓋茲這篇小故事,顯示出一流企業家的想法確實不同,蓋茲不以為對手是來自軟體同業,而是真正能夠吸引人才的企業,才是可怕的對手。不只微軟,所有企業都在搶人才,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內容試閱二】
引言
面對拒絕與打擊,你會顧影自憐,還是迎面反擊?那方法呢?這是我非常非常欣賞的一則故事,證明了布蘭森這人,真是個商業奇才。
布蘭森的商業奇思
在我的筆記本裡有著這樣一則故事,每次翻閱到此,總會讓我心生突破困境的力量,感到方法真是人想出來的。
1984年創立的維京航空,如今是英國第二大國際航空公司,並連續多年獲得「年度優良航空公司」的榮譽;但這間公司也曾受挫於不景氣,只為了想融資1,000萬美元加裝機上設備而四處碰壁。當時,維京集團老闆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想要在維珍航空公司的經濟艙上提供椅背上的影片娛樂,好增加賣點,提高客戶服務,當然也因此可強化了維珍航空作為業界創新者的角色。然而因為當時的經濟不景氣,布蘭森在他的自傳—「維珍旋風」〈Losing my virginity : how I’ve had fun and made a fortune doing business my way〉中提到,他找不到銀行來融資一千萬美金好整修維珍的飛機。許多經理人在這個時候多半會放棄,然後怪罪經濟環境不好借不到錢;但是,布蘭森想出另外一個解套的方法。
一千萬美金不是小數字,但要怎麼找錢呢?
布蘭森打電話給當時波音公司〈Boeing〉菲爾‧康迪特〈Phil Condit)問道:「如果我向你買十架新飛機,你願意在椅背上『加裝』影片娛樂系統嗎?」當時可能因為經濟景況不好,所以根本就沒人訂購飛機。因此,聽到提議的波音公司,當然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條件。而布蘭森又接著打電話給空中巴士〈Airbus〉洽談條件。兩家航空公司自然得競相提供更好的條件來博取布蘭森這位大買家的青睞。
聰明的布蘭森以“買大送小”的想法,成功地為飛機椅背上的影片娛樂解了套。分析起來,以當時的經濟環境,布蘭森沒有辦法為影片娛樂系統舉債融資到一千萬美金,但對他來說,好吧,既然銀行不借我錢,那我索性就以更大的買賣來包裝。這樣一來,一千萬美金霎時間就變成一小部分的錢而已,相對購買飛機的金額來說,娛樂設施顯得微不足道。買飛機,送椅背後的娛樂影片,對亟需訂單的波音公司來說,是非常樂意之舉。而後來布蘭森更宣稱,他購買這批飛機價格之低,空前絕後。聰明的他以更高的視野與作法,不只解決了融資障礙,還提升高維珍航空的競爭力。
如何界定對手—蓋茲的觀點
多年前我從刊物上讀到一則小故事,很令人深刻,時時放在我的心裡。這是富比士雜誌〈Forbes〉的發行人李奇.卡爾葛〈Rich Karlgaard〉所披露一次與比爾蓋茲的對話。
卡爾葛有一回與蓋茲兩人同搭飛機,飛行中,他突然問蓋茲,「你最擔心的競爭對手是誰?」蓋茲回答的是「高盛〈Goldman Sachs〉」。這個答案令他驚訝。
卡爾葛心想這是獨家新聞嗎?難道軟體鉅子要「跨足金融業?」他問蓋茲。
「不是」蓋茲說,「我指的是人才的競爭,軟體業是攸關於腦袋的事業。微軟必須要贏得腦袋的爭奪戰爭。我不擔心蓮花公司〈Lotus〉、或是IBM。因為聰明的人才,寧可為微軟效力。」他的認為是,競逐人才的嚴厲對手,是像高盛或是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這類頂尖的金融業者。
【結論】許多企業領導人總是經爭的對手,放在同業的身上。但被雜誌披露的比爾蓋茲這篇小故事,顯示出一流企業家的想法確實不同,蓋茲不以為對手是來自軟體同業,而是真正能夠吸引人才的企業,才是可怕的對手。不只微軟,所有企業都在搶人才,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內容試閱二】
引言
面對拒絕與打擊,你會顧影自憐,還是迎面反擊?那方法呢?這是我非常非常欣賞的一則故事,證明了布蘭森這人,真是個商業奇才。
布蘭森的商業奇思
在我的筆記本裡有著這樣一則故事,每次翻閱到此,總會讓我心生突破困境的力量,感到方法真是人想出來的。
1984年創立的維京航空,如今是英國第二大國際航空公司,並連續多年獲得「年度優良航空公司」的榮譽;但這間公司也曾受挫於不景氣,只為了想融資1,000萬美元加裝機上設備而四處碰壁。當時,維京集團老闆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想要在維珍航空公司的經濟艙上提供椅背上的影片娛樂,好增加賣點,提高客戶服務,當然也因此可強化了維珍航空作為業界創新者的角色。然而因為當時的經濟不景氣,布蘭森在他的自傳—「維珍旋風」〈Losing my virginity : how I’ve had fun and made a fortune doing business my way〉中提到,他找不到銀行來融資一千萬美金好整修維珍的飛機。許多經理人在這個時候多半會放棄,然後怪罪經濟環境不好借不到錢;但是,布蘭森想出另外一個解套的方法。
一千萬美金不是小數字,但要怎麼找錢呢?
布蘭森打電話給當時波音公司〈Boeing〉菲爾‧康迪特〈Phil Condit)問道:「如果我向你買十架新飛機,你願意在椅背上『加裝』影片娛樂系統嗎?」當時可能因為經濟景況不好,所以根本就沒人訂購飛機。因此,聽到提議的波音公司,當然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條件。而布蘭森又接著打電話給空中巴士〈Airbus〉洽談條件。兩家航空公司自然得競相提供更好的條件來博取布蘭森這位大買家的青睞。
聰明的布蘭森以“買大送小”的想法,成功地為飛機椅背上的影片娛樂解了套。分析起來,以當時的經濟環境,布蘭森沒有辦法為影片娛樂系統舉債融資到一千萬美金,但對他來說,好吧,既然銀行不借我錢,那我索性就以更大的買賣來包裝。這樣一來,一千萬美金霎時間就變成一小部分的錢而已,相對購買飛機的金額來說,娛樂設施顯得微不足道。買飛機,送椅背後的娛樂影片,對亟需訂單的波音公司來說,是非常樂意之舉。而後來布蘭森更宣稱,他購買這批飛機價格之低,空前絕後。聰明的他以更高的視野與作法,不只解決了融資障礙,還提升高維珍航空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