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泰國史

75特價48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2014年政變

穎拉的看守政府決定在2014年2月2日舉行國會大選,反對黨杯葛,進行「封鎖曼谷」示威活動。2014年1月10日,有上千名身著白衣的曼谷市民在市中心地區集會,表達對「封鎖曼谷」行動的反對和對2月2日如期舉行大選的支持。這些曼谷市民認為白色代表純潔,不代表任何政治團體,認為大選是幫助泰國走出困境的出路。反對派領袖素貼宣布從1月30日起連續四天進行遊行示威,直至2月2日發動大規模封城示威。

按照法律規定,未參加2010年國會大選投票的公民,雖然仍有參與投票資格,但不具備成為候選人資格。中選會查出後可直接宣布取消其參選資格,而且按照法律規定,這些人員如果報名參選,則等於明知故犯,將被中選會依刑事法律嚴懲,視情節輕重處以1-10年監禁,罰款2-20萬銖。而且由法院宣布撤銷其參政資格10年。這些參選的人員所屬政黨的黨魁也要負法律責任,被視為「從犯」,因為他在其黨員參選的文件上簽字認可。1月6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撤銷87名政黨名單民代候選人資格,包括25人是加入參選政黨不足30天,其他人則多數屬於上次選舉時未行使投票權,其中包括4名為泰黨政黨名單民代候選人。

2月2日舉行的國會大選,分兩階段投票,第一階段是海外投票,從1月13日起至26日,在67個國家的92個領事館設置投票所,選民可採用直接投票、郵寄選票等方式進行投票。海外投票一共有14萬3,807位選民登記要投票,登記人數最多的前5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新加坡1萬332人、台灣8560人、洛杉磯8251人、特拉維夫7238人、香港5627人。 投票過程沒有發生混亂情況。第二階段是在2月2日舉行,受到反對黨之杯葛,有28個選區沒有候選人註冊參選,有1萬多個投票所因示威者干擾等原因無法舉行投票,投票率只有45.84%。反政府示威組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領袖易沙拉(Luang Pu Buddha Issara)在投票日晚上宣布,該組織將終止在叻拋路口和勝利紀念碑兩處集會地點,讓示威者集中到其他5個「基地」繼續進行封鎖曼谷行動。該組織秘書長素貼則於3日上午到叻拋路口,率領該地點示威者遊行到勝利紀念碑,之後遊行到巴吞汪路口的示威地點。這次包圍曼谷示威活動中,最為特別的是易沙拉是來自佛統省的高僧,和尚介入政治,在過去較為少見。

泰國最大在野黨民主黨於2月4日向憲法法庭提告2日大選違憲無效,並要求解散執政的為泰黨,要求肅貪委員會彈劾看守首相穎拉違憲。兼任國家稻米政策委員會主席的穎拉涉嫌怠忽職守,在大米典押計畫中涉嫌貪污舞弊。反對黨批評政府以高於國際大米價格蒐購農民的大米,致使國庫損失。此一稻米政策目的在收買農民。3月21日,憲法法庭以6:3票判決2月2日選舉違反憲法第108條第2款而無效,因為南部28個選區沒有候選人登記參選,未能在同一天完成大選投票。

在3月30日舉行上議員選舉,總共有150名議員,其中77席由77府選出,其餘則由遴選產生。投票過程順利,但僅有42.5%的投票率。廢票率偏高,達到5.15%。

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塔維爾(Thawil Pliensri)因在2011年9月7日被內閣會議決定調為首相府顧問,他感到不滿,該委員會的公務員亦在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反對政府強行調動秘書長塔維爾的行為,並決定抵制他人接任秘書長一職,塔維爾向初級行政法院正式遞交控訴,還到上議院監督政府行政管理與公正權益維護委員會,就投訴遭政府不公正調職問題作證。2013年6月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該項調動令違法。穎拉政府向最高行政法院上訴,該法院在2014年3月7日裁定該項調任是不合法的,並要求看守政府在45天內恢復其原職。塔威爾認為高級文官之職務應受到保障,不隨政黨政治而變動。

接著27名上議員在2014年4月初向憲法法庭提告穎拉在2011年調動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塔維爾職務,是出於維護其政黨利益,屬於違憲行為。塔維爾被調任沒有實權的首相府顧問,而由穎拉兄長塔信的妻舅普萊潘(Priewpan Damapong)警察總長上將接任。憲法法庭在5月7日以9比0票判決穎拉及其他9名內閣閣員濫權瀆職,因為穎拉在2011年9月調動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塔維爾職務一案違憲,並決定終止其看守政府首相職務。憲庭是以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為依據。憲庭法官宣讀判決說,穎拉調動塔維爾案於法不合,圖利她所屬的為泰黨及她的家族成員。穎拉被迫辭去首相,由副首相兼商務部長尼哇探隆(Niwattumrong Boonsongpaisan)代理看守內閣首相。

繼憲法法庭判決之後,肅貪委員會在5月8日以7﹕0的表決結果裁定穎拉作為首相,無視和未制止大米典押計畫所出現的貪污舞弊問題,導致國家利益損失,因此裁定失職罪名成立,提交上議院進行罷免。穎拉以職務之便,故意作出違反憲法第178條規定,以及故意違反行政管理條例第11條第1款規定,可依據憲法第270條進行罷免。10日,反政府的「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要求最高法院、上議院和中選會在三天內連手推翻看守內閣,成立非民選的臨時人民政府。支持政府的「紅衫軍」於10日在曼谷西郊阿薩路集會,該組織主席乍都蓬警告最高法院和上議院,有關臨時人民政府「非法」主張的任何討論,都可能引爆內戰。反對黨透過法律程序節節獲勝,親塔信派系則走上街頭抗爭,兩派勢不兩立。5月20日凌晨三點,陸軍總司令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宣佈戒嚴,成立「國家維持和平與秩序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Peace and Order, NCPO),禁止王國全境任何人在晚上10時至凌晨5時離開家,禁止5人以上集會。21日,宣布除了有關皇室的規定、國會上議院及所有法院將持續運作以外,暫時中止2007年憲法。帕拉育邀請看守政府、執政黨為泰黨、紅衫軍組織「反獨裁民主聯合陣線」(UDD)、在野黨民主黨、反政府組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與選舉委員會商討解決政治危機,但看守首相尼哇探隆沒有出席。22日,帕拉育舉行第二次的和解協調會,調解失敗後,泰國軍方通過電視宣布,該日下午4時30分起由「國家維持和平與秩序委員會」的領導人開始接管國家行政事務,泰國全境所有學校從5月23日至25日停課。軍方要求看守政府18名官員到皇家護衛軍第一軍區報到,當天晚上20時20分,軍方宣布逮捕前副首相差林,他曾是穎拉內閣的副首相。23日,帕拉育下令已遭罷黜的內閣閣員,包括前首相穎拉,在當天早上十點向軍方報到。穎拉報到後,被軍方留置3天才獲釋。26日,泰王發布聖旨,正式委任陸軍總司令帕拉育上將出任「國家維持和平與秩序委員會」主席,執掌行政管理權。

8月1日,「國家維持和平與秩序委員會」任命200名國民立法議會(National Legislative Assembly)議員,其中105人為軍人、11人為警察,其餘為反塔信的學者、商界領袖、前任上議員和政治人物。8月21日,國民立法議會以191:0票通過選舉帕拉育為泰國第29任首相。

2015年1月22日,由軍方任命的國民立法議會200席議員中,有190席同意彈劾穎拉,剝奪其未來五年參政權。至此,塔信家族在泰國的政治生命才告一段落。泰國軍方在紛擾的政治亂局中,重新站上政治舞台,泰國會重蹈過去的政變、選舉、執政、再度政變的老路嗎?讀完此書,讀者應該了然於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