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篇 五臟和諧,人體長青
《黃帝內經》藏象養生智慧
第一章 藥到病除的奧秘——用「心力」熬出中藥的靈氣
心為「君主之官」,君安才能體健
《黃帝內經》把人體的五臟六腑命名為十二官,其中,心為君主之官。它這樣描述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一十二官危。」君主,是古代國家元首的稱謂,有統帥、高於一切的意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全體國民的主宰者。把心稱為君主,就是肯定了心在五臟六腑中的重要性,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
「神明」指精神、思維、意識活動及這些活動所反應的聰明智慧,它們都是由心所主持的。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則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則神志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症候,也可引起其他臟腑的功能紊亂。另外,心主神明還說明,心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主宰,統帥各個臟器,使之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活動,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如果心發生病變,則其他臟腑的生理活動也會出現紊亂而產生各種疾病。因此,以君主之官比喻心的重要作用與地位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
在中醫理論中,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配合其他所有臟腑功能活動,起著主宰生命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兩個:
1.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於心臟的推動作用而輸送到全身。脈,即血脈,是氣血流行的通道,又稱為「血之府」。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推動血液在脈管內按一定方向流動,從而運行周身,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中醫學把心臟的正常搏動、推動血液循環的這一動力和物質,稱之為心氣。另外,心與血脈相連,心臟所主之血,稱之為心血,心血除參與血液循環、營養各臟腑組織器官之外,又為神志活動提供物質能量,同時貫注到心臟本身的脈管,維持心臟的功能活動。因此,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脈管內正常運行。
2.心主神志
心對於人體,如同君主在國中處於主宰地位;九竅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職責一樣。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竅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條不紊地發揮其作用;如果心裡充滿著各種嗜慾雜念,眼睛就看不見顏色,耳朵就聽不見聲音。所以說心要是違背了(清靜寡欲的)基本規律,各個器官也就會失去各自應有的作用。
另外,在生活中,人們常用「心腹之患」形容問題的嚴重性,卻不明白為什麼古人要將心與腹部聯繫起來。所謂「心」,即指心臟,對應手少陰心經,屬裡;「腹」就是指小腸,為腑,對應手太陽小腸經,屬表。「心腹之患」就是說,互為表裡的小腸經與心經,它們都是一個整體,誰出現了問題都是很嚴重的。
正是因為心臟對人體健康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平常要加強對心臟的養護,還要多注意自身的變化,以便儘早發現心臟疾病,中醫認為「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也就是說心與舌的關係密切,心臟的情況可以從舌的色澤及形體表現出來。心的功能正常,舌紅潤柔軟,運動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心臟氣血不足,則舌質淡白,舌體胖嫩;心有淤血,則舌質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炙,則舌尖紅或生瘡。所以,心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心臟主血脈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暴飲暴食最容易引發心臟病
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當與朋友聚會時,大量的美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把住自己的嘴嗎?這時你也許會想,偶爾暴食一頓應該不會給身體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吧,於是,就開始大快朵頤。
與朋友聚會,開心地吃喝是難免的,但如果大喜加上暴飲暴食,那就要注意了,因為心臟可能會受不了你的這種行為,從而提出「抗議」。
太高興會讓人心氣渙散,又吃了這麼多東西,會怎麼樣呢?這就會出現中醫裡「子盜母氣」的狀況了。
所謂的「子盜母氣」,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關係來說明五臟之間的病理關係。在這裡是指脾胃,母指心,就是說脾胃氣不足而借調心之氣來消化食物。
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有心臟病,太高興心氣已經渙散了,然後這個時候又要暴飲暴食,脾胃的負擔超負荷了,只好「借用」心氣來消化這些食物,心氣必然虧虛,因此心臟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在這個時候往往會突然發生心臟病,這就是樂極生悲了。
所以,不管是在平時,還是在節慶假日裡,都要在飲食上有所節制,要把好自己的嘴,千萬不要讓美食成為生命的威脅。除此之外,日常在餐桌上,還應注意兩多、三少:
1.雜糧、粗糧應適當多吃:雜糧、粗糧營養齊全和維生素B群豐富,纖維素有益於心臟,雜糧、粗糧比精米精麵含量多,所以,這類食物應多吃。
2.新鮮蔬菜、大豆製品應多吃:由於維生素C、纖維素、優質蛋白、維生素E等對心血管均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每頓吃新鮮蔬菜,每天不離豆製品應成為習慣。
3.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少吃點: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應少吃,尤其是肥胖者、高血壓者、血脂偏高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更應少吃。
4.酒要少喝:少量飲酒特別是少飲些果酒,有益於心臟。但大量飲酒會傷害心臟,尤其是烈性酒,應不喝。
5.鹽要少吃:鹽攝入量多可引起血壓增高和加重心臟負擔,應少吃,把菜做得淡一些是少吃鹽的好辦法。
用透明的食物來補養我們的心臟
保養心臟的食物,不僅能從其粗糙程度上來辨別其對心臟的好處有多大,而且還能看出來,例如那些看起來透明的食物,都是補養心臟的佳品。
透明的食物非常常見,比如夏天吃的涼粉,市場上一般都有,現吃現拌,味道不錯。涼粉的品種很多,比如綠豆涼粉,蠶豆涼粉,地瓜涼粉等,即可涼拌,又可清炒,是夏日養心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藕粉和何首烏粉也是不錯的補心食物,可取適量的藕粉放在碗裡,加少許水調和,然後用開水沖開即可。藕粉可以作為日常的調養製品,既便宜又方便,特別是家有老人、孩子、或者病人的情況下,藕粉更應常備常食。
另外,還可以用藕粉做成各種食物,比如甜點,也算得上餐桌上的一道風景。
透明的食品還有西米露,可經常煮食,常見的消夏美食就有椰汁西米露。
荷葉不僅祛火,還是養心佳品
中醫認為,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有清熱解暑、生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用,鮮品、乾品均可入藥,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以及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症。而荷葉的祛火功能更讓它成為當之無愧的養心佳品。
荷葉入饌可製作出時令佳餚,如取鮮嫩碧綠的荷葉,用開水略燙後,用來包雞、包肉,蒸後食用,清香可口可增食慾。
荷葉常用來製作夏季解暑飲料,比如荷葉粥,取新鮮荷葉一張,洗淨煎湯,再用荷葉湯與大米或綠豆共同煮成稀粥,可加少許冰糖,碧綠馨香、清爽可口、解暑生津。荷葉粥對暑熱,頭昏腦漲、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症有效。
荷葉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減肥的功效,因此,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患者,除了經常喝點荷葉粥外,還可以每日單用荷葉9克或鮮荷葉30克左右,煎湯代茶飲,如果再放點山楂、決明子同飲,則有更好的減肥、降脂、降壓之效。
取荷葉適量,洗淨,加水煮半小時,冷卻後用來洗澡,不僅可以防止起痱子,而且具有潤膚美容的作用。
荷花可謂全身是寶。蓮子有補脾益腎、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煮粥食用;藕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散淤的作用;藕粉是老人、幼兒、產婦的滋補食品,開胃健脾,容易消化;藕節具有止血消淤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吐血、咯血、血衄、崩漏等,可取鮮品30~60克,搗爛後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蓮蓬具有化淤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崩漏、尿血等出血症,取5~9克,煎服;蓮鬚具有固腎澀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遺精、尿頻等,取3~5克代茶飲或煎服;荷梗具有通氣寬胸、和胃安胎、通乳的作用,常用於妊娠嘔吐、胎動不安、乳汁不通等,取9~15克代茶飲或煎服。
鬱悶、煩躁,去心火苦瓜是味良藥
心為君主之官,所以心火也叫君火,這一點朱丹溪在「相火論中」也有提到:「火有君、相之分。」
心對於人體,如同君主在國中處於主宰地位,心火也是如此,統領著其他各臟器的「火」。如果心火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那麼臟腑就會順安,人體陰陽平衡,身體健康。而如果心火過旺,那麼相火也就不再聽從指揮,便會妄動,致人的精氣易耗易損,疾病也就接踵而至。所以我們要去心火。
苦瓜營養豐富,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去心火,增強人體免疫力。《隨息居飲食譜》載:「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醃,鮮時燒肉先瀹去苦味,雖盛夏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甘,潤脾補腎。」
苦瓜可烹調成多種風味菜餚,可以切絲,切片,切塊,作佐料或單獨入餚,一經炒、燉、蒸、煮,就成了風味各異的佳餚。如把苦瓜橫切成圈,釀以肉糜,用蒜頭、豆豉同煮,鮮脆清香。中國各地的苦瓜名菜不少,如青椒炒苦瓜、醬燒苦瓜、乾煸苦瓜、苦瓜燒肉、泡酸苦瓜、苦瓜燉牛肉、苦瓜燉黃魚等,都色美味鮮,有生津醒腦、祛除心火的作用。
另外,心主神志,心火過旺,人就會變現出煩躁不安、易怒等症狀。所以名醫朱丹溪說:「蓋相火藏於肝腎陰分,君火不妄動,相火唯稟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飛走之狂勢也哉!」要防止相火妄動就要「正心、收心、養心」,保持精神安靜內守。
飲食幫你拒絕冠心病的威脅
當冠心病存在血液高凝狀態或高脂血症時,可用適當的藥物治療,以防治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降血脂等,但飲食治療更有效。冠心病的飲食治療原則是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活血通絡,補血益氣。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進食肉、魚、蛋、乳,禁服烈酒及咖啡、濃茶,不宜進食糖類食品及辛辣厚味之品。下面介紹幾則食療方:
1.紅山楂5個,去核切碎,用蜂蜜1匙調勻,加在玉米麵粥中服食。每日服1~2次。
2.鮮魚腥草根莖,每次用3~6公分長的根莖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對緩解心絞痛,治療冠心病很有幫助。
3.黑芝麻60克,桑葚60克、白糖10克、大米30克。將黑芝麻、桑葚、大米洗淨,同放入罐中搗爛。沙鍋內放清水3碗,煮沸後加入白糖,待糖溶、水再沸後,徐徐加入搗爛的3味,煮成糊狀食用。
4.稀粥:薤白10~15克,蔥白二莖,白麵粉10~150克,或粳米50~100克。將薤白、蔥白洗淨切碎,與白麵粉用冷水和勻後,調入沸水中煮熟即可,或改用粳米一同煮為稀粥。每日早晚餐溫熱服。有寬胸止痛之功效。
5.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
6.水發海帶25克,與粳米同煮粥,加鹽、味精、麻油適量,調味服食。每日早晚服食。
7.將鮮葛根切片磨碎,加水攪拌,沉澱取粉。以葛根粉30克、粳米100克煮粥,每日早晚服食。
8.玉米粉50克用冷水調和,煮成玉米粥,粥成後加入蜂蜜1匙服食。每日2次。
9.荷葉、山楂葉各適量,水煎或開水沖浸,代茶隨飲或每日3次。
10.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每日1劑,代茶飲用。
11.檸檬1個,切成片,用蜂蜜3匙漬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麵粥內服食。每日服2次。
12.粳米100克,紅棗3~5枚,制首烏30~60克,紅糖或冰糖適量。將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調味,再煮沸即可。每日服1~2次,7~10日為一療程,間隔5日再服。
司機最怕的職業病——心絞痛
由於司機駕車時精神高度集中,又缺乏運動,血液循環緩慢,容易引起心絞痛等。這些一般是老年人才發生的疾病,現在年輕人也時有發生。據悉,目前心絞痛在年輕人當中有上升的趨勢,而且專業司機佔大多數。
心絞痛是心肌一時性缺血所引起的症候群。臨床特點是胸骨後有壓縮感的,令人憂慮不安的發作性疼痛,可由體力活動而誘發,停止活動或服用硝酸甘油後即可停止發作。
心絞痛的起病方式可以是突然的,也可以是緩慢的。大約半數病人起病比較突然,常常是在一次勞累之後(如:上樓,快步行走,持重物等)立即發生,以後則不斷復發。另外半數病人起病緩慢,常在勞動後感到胸骨後輕微疼痛,以後逐漸加重,成為比較典型的發作。不論起病方式如何,心絞痛一旦發生,它的特點是突發性的、短暫疼痛。
疼痛的部位常常是在胸骨中段及其附近,有時可高達胸骨柄,低可達劍突下部。疼痛的放射區則相當廣泛,最典型的是向左肩並沿左臂及左前臂內側一直放射到第四、五手指,疼痛較重時可向兩肩及兩上肢放射。
治療心絞痛常用的食療方法是:
1.烏梅1個、棗2個、杏仁7個,一起搗,男酒女醋送下,不害心疼直到老。此法對心絞痛治療有特別的效果。
2.綠豆胡椒散:綠豆21粒,胡椒14粒。綠豆、胡椒共同研碎為末,用折湯調和服下。
3.木耳散:木耳30克,白酒適量。將木耳洗淨焙乾,研為細末,用白酒調勻服下。分3次用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