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北極圈
有天、有地、有人、有愛……,
意外的行程:勇闖北極圈!
來到鷹平原第一件事就是去飯店隔壁唯一的加油站加滿油。油價每公升1.699加元,又比道森貴上1毛、較白馬貴3毛,但是下一個休息站都在300㎞以外,在鷹平原有人能給你加油簡直佛心來著!
高高興興地加滿了最高價的油,房間check-in好了,凖備在日落之前,繼續向極地採索。
從鷹平原到Inuvik這段360㎞的公路不是常年能通的,我們很幸運這天剛好開放,可以讓我們進去。
度過Eagle river上的鐵橋離開鷹平原,這邊甚麼都跟鷹(eagle)的名字有關,可是卻沒有看到半隻鷹,也難得看到一部車或一個人 ……。
總算來過極地,極地的景色總是新奇。
沿着公路前進,極地的公路受到凍土浮沉影響,左傾、右斜,鷹平原的路一點都不平!
當地人說:極地到6月才是春天、7月是夏天、8月入秋,剩下9~5月都是冬天!現在是3月下旬,當然還是冬天。
極地,就是要有極地冰天雪地的樣子,不然,如果我們等到暑假才來,那時候無冰無雪繁花似錦,你根本分辨不出這裡到底是北方還是南方。
前方遠遠的里察遜(Richardson)山脈,係延續自洛磯山脈和Mackenzie山脈,越過Richardson山脈,就是加拿大更北方的省份:西北領地(Northwest Territory)。丹普斯特(Dempster)公路就是爬過前方的Wright Pass一路下到北極海(Beaufort Sea)的。
陸遊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彎道後面一點點的位置,距離鷹平原飯店36公里處……,
Wow!㎞ 406,北緯66度33分,我們正式踏進了北極圈。
在很高興的時候,我們做過毎個遊客都會做的事–就是在北極圏的路標前拍照留念。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來到北極圈,如果不是在白馬看不到極光,如果不是在道森看到Dempster公路,如果……,不過夕陽西下,我們决定晚一點再來。
回到鷹平原飯店,在餐廳咱看到了Dempster本人……的照片。吃過晚飯飮完熱湯,快快樂樂地欣賞極地的日落黃昏。
晚上10點,零下17度,在北極圏,今夜的極光似乎珊珊來遲。極光不夠亮咱就曝星軌,曝了20分鐘才有點顔色。
北極光拉丁文的原意是:「北風女神的晨姿」,是伽利略於1621年讚嘆眩目極光舞動時所取的名字。極光係太陽粒子撞擊地球磁場的理論近年才被証實,但在中國,天空上突然龍飛鳳舞光怪離奇地出現眩光,難免會被視為不祥徴兆,將古時候的昏君給嚇個半死!
我們在極光不強的時候頑皮地又玩起其他花樣,拍極光其實最難的是對焦,所以俺寧願選擇在有月亮的晩上,一方面易於對焦,叧方面月光也照亮地面。
忽然……,極光轉強,極光熱勁狂歡,節奏就像支交響樂樂章極速轉換,連魚眼鏡頭都抓不到頭尾。這是螺旋狀! Bingo,一道光弧劃破夜空,可惜源頭有些絮亂,這是弧狀……,有同學問得好:極光都是條狀的嗎?這是環狀!這是簾狀!其他還有柱狀、放射狀……等等,極光有很多狀,但是最美的應該是冠冕狀。
極光不袛有綠色,在很強烈的時候也有紫色、藍色和紅色的,可惜還沒有拍到過!
看極光都忘記了寒冷,隨極光起舞不覺玩了個多小時,直至極光消寂,該是時候回飯店休息取暖。
回到鷹平原,又見極光在頭上飛舞,好樣的鷹平原!
第四日清晨,天空下了一點點小雨,我們又再進去北極圏,繼續走向未知的境界,這次最遠的目標是遠方,試試看能不能到達北極海!至於回程機票的事暫且不想。
北極圈內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不久天色又逐漸好轉,不過太陽的高度還是不會大於46°52′。
北極圈是夏天或冬天可能出現極畫或極夜的虛擬界線,它的界線和極地樹木線、與7月時的10℃等溫線都大致相同。過了樹木線都是凍土,樹木難長,袛剩地衣、蘚苔能活,稱為苔原地帶。鷹平原是個土質流動的丘陵凍土區域,僅有而發育不良的雲杉(black spruce)像是喝醉酒的東歪西斜。
Dempster公路是加國政府最引以為傲的,公路係採特殊工法,以礫石為基,礫石墊的厚度為1.2m,最多的厚度達2.4m,如果沒有墊基,當夏天凍土融化,道路就會下沉入地面。
奮力爬上George‘s Gap,就要攀過Richardson山的Wright啞口,高山天色驟變,突然霪雪霏霏,現在你知道路旁路桿是作甚麼用的囉!就是當視野很差白茫茫一片的時候,或者積雪深厚,至少有個指標可以引路。
㎞ 471,育空和西北領地的邊界,距鷹平原100㎞,從這裡就要下到馬更些河,來到北極海。
再繼續走卻發覺沒路了,原來是剷雪車尚未開路,所以沒有路了,結果被擋在西北領地門外,袛能在極地之巓,留個纖纖倩影,就此依依不捨告別了。
有天、有地、有人、有愛……,
意外的行程:勇闖北極圈!
來到鷹平原第一件事就是去飯店隔壁唯一的加油站加滿油。油價每公升1.699加元,又比道森貴上1毛、較白馬貴3毛,但是下一個休息站都在300㎞以外,在鷹平原有人能給你加油簡直佛心來著!
高高興興地加滿了最高價的油,房間check-in好了,凖備在日落之前,繼續向極地採索。
從鷹平原到Inuvik這段360㎞的公路不是常年能通的,我們很幸運這天剛好開放,可以讓我們進去。
度過Eagle river上的鐵橋離開鷹平原,這邊甚麼都跟鷹(eagle)的名字有關,可是卻沒有看到半隻鷹,也難得看到一部車或一個人 ……。
總算來過極地,極地的景色總是新奇。
沿着公路前進,極地的公路受到凍土浮沉影響,左傾、右斜,鷹平原的路一點都不平!
當地人說:極地到6月才是春天、7月是夏天、8月入秋,剩下9~5月都是冬天!現在是3月下旬,當然還是冬天。
極地,就是要有極地冰天雪地的樣子,不然,如果我們等到暑假才來,那時候無冰無雪繁花似錦,你根本分辨不出這裡到底是北方還是南方。
前方遠遠的里察遜(Richardson)山脈,係延續自洛磯山脈和Mackenzie山脈,越過Richardson山脈,就是加拿大更北方的省份:西北領地(Northwest Territory)。丹普斯特(Dempster)公路就是爬過前方的Wright Pass一路下到北極海(Beaufort Sea)的。
陸遊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彎道後面一點點的位置,距離鷹平原飯店36公里處……,
Wow!㎞ 406,北緯66度33分,我們正式踏進了北極圈。
在很高興的時候,我們做過毎個遊客都會做的事–就是在北極圏的路標前拍照留念。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來到北極圈,如果不是在白馬看不到極光,如果不是在道森看到Dempster公路,如果……,不過夕陽西下,我們决定晚一點再來。
回到鷹平原飯店,在餐廳咱看到了Dempster本人……的照片。吃過晚飯飮完熱湯,快快樂樂地欣賞極地的日落黃昏。
晚上10點,零下17度,在北極圏,今夜的極光似乎珊珊來遲。極光不夠亮咱就曝星軌,曝了20分鐘才有點顔色。
北極光拉丁文的原意是:「北風女神的晨姿」,是伽利略於1621年讚嘆眩目極光舞動時所取的名字。極光係太陽粒子撞擊地球磁場的理論近年才被証實,但在中國,天空上突然龍飛鳳舞光怪離奇地出現眩光,難免會被視為不祥徴兆,將古時候的昏君給嚇個半死!
我們在極光不強的時候頑皮地又玩起其他花樣,拍極光其實最難的是對焦,所以俺寧願選擇在有月亮的晩上,一方面易於對焦,叧方面月光也照亮地面。
忽然……,極光轉強,極光熱勁狂歡,節奏就像支交響樂樂章極速轉換,連魚眼鏡頭都抓不到頭尾。這是螺旋狀! Bingo,一道光弧劃破夜空,可惜源頭有些絮亂,這是弧狀……,有同學問得好:極光都是條狀的嗎?這是環狀!這是簾狀!其他還有柱狀、放射狀……等等,極光有很多狀,但是最美的應該是冠冕狀。
極光不袛有綠色,在很強烈的時候也有紫色、藍色和紅色的,可惜還沒有拍到過!
看極光都忘記了寒冷,隨極光起舞不覺玩了個多小時,直至極光消寂,該是時候回飯店休息取暖。
回到鷹平原,又見極光在頭上飛舞,好樣的鷹平原!
第四日清晨,天空下了一點點小雨,我們又再進去北極圏,繼續走向未知的境界,這次最遠的目標是遠方,試試看能不能到達北極海!至於回程機票的事暫且不想。
北極圈內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不久天色又逐漸好轉,不過太陽的高度還是不會大於46°52′。
北極圈是夏天或冬天可能出現極畫或極夜的虛擬界線,它的界線和極地樹木線、與7月時的10℃等溫線都大致相同。過了樹木線都是凍土,樹木難長,袛剩地衣、蘚苔能活,稱為苔原地帶。鷹平原是個土質流動的丘陵凍土區域,僅有而發育不良的雲杉(black spruce)像是喝醉酒的東歪西斜。
Dempster公路是加國政府最引以為傲的,公路係採特殊工法,以礫石為基,礫石墊的厚度為1.2m,最多的厚度達2.4m,如果沒有墊基,當夏天凍土融化,道路就會下沉入地面。
奮力爬上George‘s Gap,就要攀過Richardson山的Wright啞口,高山天色驟變,突然霪雪霏霏,現在你知道路旁路桿是作甚麼用的囉!就是當視野很差白茫茫一片的時候,或者積雪深厚,至少有個指標可以引路。
㎞ 471,育空和西北領地的邊界,距鷹平原100㎞,從這裡就要下到馬更些河,來到北極海。
再繼續走卻發覺沒路了,原來是剷雪車尚未開路,所以沒有路了,結果被擋在西北領地門外,袛能在極地之巓,留個纖纖倩影,就此依依不捨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