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打通人際關係的任督二脈

如果你會交友,任何時間、各種場合、不同話題和交友策略,都可以讓你輕而易舉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1.朋友的資料庫

經營友誼需要講究方法,
除了建立大數據,更需要懂得靈活運用。

人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朋友滿天下,但真正需要幫忙時卻找不到幾個人,如果你也曾經歷過這種難堪,請趕快亡羊補牢,如果沒有,也要未雨綢繆及早做準備。

建立朋友的「資料庫」

那些辦事通達的人,除了他們本身優越的條件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身邊都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這些朋友為他出謀劃策,對他提出高的要求,不讓他有絲毫鬆懈和半點放棄。

這樣的人大都有一個可靠的「朋友資料庫」,而且也是一個善用資料庫的人。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在回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關於自己是如何保持政治關係網時說:「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在一張卡片上列出我當天聯繫的每一個人,注明重要細節、時間、會晤地點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資訊,然後輸入祕書為我建立的關係網絡資料庫中。這些年來,朋友們幫了我不少。」

一個當總統的人都在建立「朋友資料庫」,何況一般人呢?

活用資料庫的大數據

很多時候,光建立「朋友資料庫」還不夠,還要善於利用大數據來幫助自己。

例如,把他們的生日、興趣、愛好等內容都收集進去,這樣,你就會加深對他們的瞭解,在與他們談業務或進行生意交往時,可以找出他們關心的話題,跟他們談最鍾愛的事物。當你這樣做時,不僅會受到他們的歡迎,也會使你的業務得以擴展。

杜維諾麵包公司是紐約一家最高級的麵包公司,這家麵包公司的老闆杜維諾一直試著要把麵包賣給紐約的某家飯店,一連四年來,他每天都要打電話給這家飯店的老闆,他也去參加那個老闆的社交聚會,為了爭取到這個客戶,與飯店老闆成交這筆麵包生意,他還在該飯店訂了個房間,以便找機會與老闆談談。但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努力,他都失敗了。杜維諾開始反省自己,決定改變策略,收集了這家飯店老闆的個人資料,為他建立了一個「朋友資料庫」。終於找出這個人最感興趣、最熱衷的東西。原來,這位老闆是旅館人士組織「美國旅館招待者」的一員,由於他的熱情,還被選為主席以及「國際招待者」的主席,不論會議在什麼地方舉行,他都會出席,即使必須跋涉千山萬水也堅決前往。

給他建立一個小檔案後,杜維諾再見到那個飯店老闆的時候,就開始談論他的組織。杜維諾得到的反應令人吃驚,那個老闆跟他說了半個小時,都是有關他的組織,語調充滿熱情,並且一直笑著。在杜維諾離開他的辦公室前,他還把他組織的一張會員證給了杜維諾。

在交談過程中,杜維諾一點都沒有提到賣麵包的事,過了幾天,那家飯店的廚師長打電話給他,要他把麵包樣品和價目表送過去。

那位廚師長在見到杜維諾的時候說:「我不知道你對老闆做了什麼手腳,但你真的把他說動了!」

後來,杜維諾與這位老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說:「想想看吧!我纏了那個老闆四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個人小檔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興趣所在,瞭解他喜歡的是什麼,那麼我至今也不能如願。」

建立和善用「朋友資料庫」是一種深刻瞭解人,並與之保持有效聯繫的方式。掌握了這樣一種方法,並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時方恨少」的苦惱。

2.餐桌上的交際

美食的力量不容小覷,
酒足飯飽人自爽,心情好什麼都好談。

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免不了請客、送禮、喝酒。人們藉著形形色色的名目、大大小小的圈子,或同學一群,或同事一桌,或至交兩三人,聚會一起,共同歡聚暢談,品嘗佳餚美酒,以消除陌生感、加強感情、增進合作、傳達美意、加深瞭解,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人類社會對此樂此不疲,古代與現代、國內與國外皆為如此,這真是人類獨有的好辦法、好主意。因此名目繁多的大宴小酌把這個社會點綴得五顏六色,讓人們越來越沉醉其中。

跟人談事時,在酒桌上容易溝通,因為這時候吃飽喝足了,什麼都好說。

酒是友情的潤滑劑

許多人都是在餐桌上交朋友的,在宴會上,不相識的人坐在一起,酒杯一碰,抬頭把酒喝下去,兩個陌生人就可能成為好朋友。好飲酒的人,很容易在餐桌上交到朋友,他們碰到一起,總是容易惺惺相惜,幾杯酒下肚後,便會談得相見恨晚,覺得對方特耿直,朋友就這樣產生了。

在這個無酒不談商的年代,許多大生意都在餐桌上搞定。生意場上有不少人藉著酒精的刺激來促進彼此的往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原來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十數年之後變成了杯中高手。如果在餐桌上堅持不喝的人,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覺得你不真誠、虛偽、心眼太多、不可交。

酒是友情的潤滑劑,如何使它發揮最有利的功效,就在於自己如何運用。

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經習慣在餐桌間談生意,好像不喝點酒就沒辦法敞開胸懷說話似的。這種習慣全世界各國的人皆是如此,除了阿拉伯國家的人礙於戒律之外,這可說是地球上普遍的現象。

喝酒是連絡感情、談生意、談友誼的橋樑,只要喝透了,沒有辦不成的事,許多事,就在推杯換盞中辦成了。

從古到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酒逢知己千杯少。」即使現在也是如此,談得來的一塊喝老酒,話稠了,情自然就濃。酒杯對酒杯,心口對心口,滾燙的友情便擋不住,友誼也隨著酒的綿香而逐漸加深。

把握餐桌上交友辦事的分寸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並不是能喝和敢喝就能交上朋友。所以,探索一下餐桌上的「奧妙」,可以有助於你交際的成功。

.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宴會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各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地北天南,出現離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祕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們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效果。

.看清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宴會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大家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失去交友的好機會。

.話語得當,詼諧幽默

餐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言語,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言語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勸酒有度,切莫強求

在餐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讓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對酒量小的可就頭痛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分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分或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分或年長的客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察言觀色,瞭解人心

要想在餐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瞭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餐桌上的角色。

.鋒芒漸露,穩坐泰山

宴會席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露出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在餐桌上交友辦事,要把握好分寸,分寸把握好了,要辦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3.交際最初的四分鐘

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可是你卻只有四分鐘。

在一些社交場合,你可能看到兩個人在熱切交談的情景,對方的臉上洋溢著笑,儼然一對久遇的老朋友。但你一上去打聽,才知道他們不過是認識幾分鐘的陌生人。為什麼陌生人見面才幾分鐘就交上朋友呢?一方面他們懂得交友之道,另一方面在於他們把握了初次見面的前四分鐘,給對方留下了好印象。這樣的人,不僅是交友的高手,毫無疑問,也是辦事的高手。

人們第一次相遇,需要多少時間決定他們能否成為朋友呢?

美國美國心理學家雷納德.佐寧(Leonard Zunin)博士在所著的一本書中說:「和陌生人接觸的前四分鐘(the first four minutes),對人們是否願意或什麼時候成為朋友,相當重要。當你在社交場合中遇到陌生人時,你應該花四分鐘,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很多人的生活會因此而改變。」大家都知道,想在事業上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據統計,如果初次見面給人良好印象,那麼在今後的日子裡,與人辦事成功的機率則會大大增多。

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可磨滅的,長相兇惡的人誰也不喜歡,沒有自信的人總是讓人覺得縮頭縮尾。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這就是給別人第一印象好的緣故。

初次見面,能否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格外重要。然而,對方要從你身上得到第一印象所需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四分鐘。這就是說,只要能順利掌握初次見面的四分鐘,就等於這次會面已獲得成功,以後對方就會記住你的第一印象。

善於交際的人,初次與人相見時總會衣容整潔、滿面笑容,有利地利用最初的四分鐘。當然,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些人豪邁爽朗,有些人則拘謹寡言,然而,要在最初的四分鐘內給人良好的印象也並不困難,畢竟這短暫的四分鐘是轉眼即逝的,是極為平常的。只要注意保持笑容和親切的態度,你就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開交往大門的無形鑰匙,可以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交往中,你怎樣在短時間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與陌生人交上朋友呢?

注意儀表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公眾場合,人們總是樂意接觸衣著整潔、儀表大方,或衣著略優於自己的人。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到,沒有人願意同一個不修邊幅、骯髒邋遢的人在一起。

人的衣著服飾同一個人的地位、身分和修養連在一起。為獲得良好的初次印象,穿著上一定要注意身分和場合。一個電影明星打扮得妖豔一點,人們會覺得比較正常,但一個中小學教師塗脂抹粉、穿著妖豔就會被人認為不合適了。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穿著得體、整潔,盡力為自己給人的第一印象加分。

注意臉部表情

在我們身邊,與人交談面帶笑容、聽人說話時表現出專注神情的人,一般都是人際關係很好的人,因為表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養。

眼睛是心靈之窗,在交往中,眼睛被對方注視得最多。兩個人見面時即使沒有開口說話,從目光上就可以判斷出心理優勢的一方。所以,在第一次與人見面時要善於運用自己的視線,也要學會瞭解對方視線的含義並隨時調整自己的視線。眼睛可以直視對方,但不要引起對方的不愉快。自我介紹簡單明瞭

與別人交往,都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和陌生人見面,第一個步驟便是介紹自己。

介紹自己可以由第三者出面介紹,也可以自我介紹,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都不宜採取太冷淡或言談太隨意的態度。特別是自我介紹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恰當得體。

那麼,怎樣才算恰當得體呢?

一般來說,介紹的語言既要簡潔明瞭,又要能使對方從你的介紹中找到繼續談下去的話題;既要使對方通過你的介紹對你有所瞭解,又不使對方覺得你在自吹自擂。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隨處可見的自我介紹方式:

.簡略式

比如:「我是○○○,請多指教。」

這種介紹過於簡單,對方在聽了你的介紹後,除了名字以外其他一無所知,很難把話題繼續下去,作進一步的交談。

.詳盡式

比如:「我是○○公司業務部經理,是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生,著名經濟學者○○○教授是我的老師,和○○集團老闆也認識。」

這種介紹方式顯得有些囉唆,有自吹自擂之嫌,容易引起對方反感,而不願意與你作更深入的交談。

.簡明式

比如:「我是○○公司業務部經理○○○,請多多指教。」

這種方式既簡潔,又適當地表明自己的身分,容易使對方找到接下去交談的話題。

注意傾聽

「說」是一門藝術,「聽」也是一門藝術。聽人講話要像自己講話一樣,保持飽滿的情緒,用心地理解對方的講話內容,即使你已經聽懂了對方的意思,也應出於禮貌耐心地聽下去,要善於做一個謙虛的聽眾。同時,不要邊聽人家講話,邊做與談話無關的事,這是對他人的不友好表現。

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想與不認識的人展開交談,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剛從非洲回到美國,準備參加一九一二年的總統競選。因為他是已故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堂弟,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師,知名度自然很高。

在一次宴會上,大家都認識他,但羅斯福卻不認識在場的來賓。這時,他看得出來,雖然這些人都認識他,然而表情卻顯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對他有好感的樣子。羅斯福想出一個接受自己不認識的人,並能同他們搭話的主意。於是他對坐在自己旁邊的陸思瓦特博士悄聲說道:「陸思瓦特博士,請你把坐我對面那些客人的大致情況告訴我好嗎?」陸思瓦特博士便把每個人的大致情況告訴了他。

瞭解大致情況後,羅斯福藉口向那些不認識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簡單的問題,經由交談,他從中瞭解到了他們的性格特點、愛好,知道他們曾從事過什麼事業、最得意的是什麼?掌握這些後,羅斯福就有了同他們交談的資料,並引起他們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羅斯福便成為他們的新朋友。

在與陌生人的交往中,要善於引發他的興趣,使對方覺得你對他非常關心,就會變不認識為認識,廣交天下朋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