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2篇
[1997年8月9日]

光明世界「布達拉」-讓觀音落淚之地

從貢嘎機場到拉薩市區98公里。我覺得整個身子都飄了起來。快到拉薩的時候,我看到了布達拉宮。從車窗望去,隔著雨簾,它的紅牆和金頂就聳矗在遠處的藍天和白雲之上。
巍峨!壯麗!莊嚴!凝聚著歷史的厚重與深沈。
「布達拉」,又稱「普陀洛伽」,是梵文的音譯,意為「光明山」、「持舟山」、「海島山」。佛經裏記載,布達拉位於印度南方森嘎拉國(今斯里蘭卡)東南的大海中,是觀世音菩薩說法之處。
海上有山多聖賢,
眾寶所成極清淨,
花果樹林皆遍滿,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華嚴經‧入法界品》


觀世音菩薩往昔修菩薩行時,曾於千佛之前發大誓願:若有三世諸佛未曾踐履之地,如邊地雪域。其中眾生,難調化者,我願化之,使登解脫之道!願此邊地,成為我所化土!……願三世諸佛,一切如來所演妙法,能於此邊地弘揚廣大,長住不滅!若諸有情,聞三寶名而行皈依,願彼即能獲得善趣之身,受用妙法!願我所化一切有情,皆得成熟解脫!
──《白蓮花經》
多少年來,觀世音菩薩,不知疲厭地實現著他救度娑婆眾生的崇高理想,用他無數的化身,和廣大的慈悲心來感化那些沈迷在名利聲色中的眾生,引領他們出離生死苦海,進入獨一無二的光明世界。這個光明世界就是「布達拉」。這是一個用常人的眼光和思維,無法觸摸和想像的世界。
傳說,觀世音菩薩,為了拯救雪域高原受苦的眾生脫離苦難,曾在無量光佛前立下重誓:在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之前,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敢享受片刻的安逸。如違此誓,頭將裂為十瓣,身體碎為千片。
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觀世音菩薩來到了西藏,他變化成各種各樣的形象,日夜不停地為那些飽受痛苦折磨的眾生講授六字咒法,從西邊的阿裏一直講到東部的康區。若干年以後,觀世音菩薩把六字咒法傳遍了整個西藏。這時,他覺得自己度化眾生的使命應該已經完成了。然而,當他來到拉薩,站在瑪布日山頂,向下望去的時候,只見下面的臥塘湖顯現為阿鼻地獄,無量的有情身陷其中,飽受寒熱、饑渴、劇苦之煎熬,難以忍受,哀痛呼號之聲響徹雲霄;而雪域眾生,得到佛法利益者,百人之中不足其一,不禁潸然淚下。據說,他右眼的淚滴化成了怒紋佛母,就是後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左眼落下的淚滴化成了聖救度母,後來轉生成了漢地的文成公主;觀世音菩薩本人則化生成為藏王松贊干布,繼續完成他度化眾生的使命。
公元七世紀前後,藏王松贊干布帶領著他的屬民,離開了世代生息居住的雅隆河谷。沿著雅魯藏布江溯流而上,來到了拉薩河畔,在這裏定居了下來,開始了他利益眾生的事業。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能領受到像觀世音菩薩大悲心一樣稀有的菩提甘露,松贊干布在拉薩河北岸的瑪布日山,依山鑿室而居。因為松贊干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後人們就稱這座山為「布達拉」,山上的石室,便是最早的布達拉宮。當時,松贊干布讓他的臣民們繞山而居以淨心志,儼然是一派升平興盛的景象。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座用木石砌就的布達拉宮,卻無法像觀世音菩薩的大悲世界那樣的永恒、堅固、不壞。文成公主入藏前後,布達拉宮經過多年的修建,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有九層宮殿,房屋九百九十九間,外面有三重圍牆環繞。到松贊干布的第四世孫藏王赤松德贊執政時期,布達拉宮遭到了雷擊,大部分的宮室被火燒毀。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總理政教事務,命大臣索朗曲培著手修復布達拉宮,首先擴建了白宮。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 ‧ 桑傑嘉措,執掌政務,於1690年開始擴建紅宮,將宮殿擴至十三層,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規模。1989年,中央政府撥出專款,又再一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全面修繕。

厚重的紅牆
記錄著
歷史與滄桑;
燦爛的金頂
撐起的是
永恒的希望。
人世間的所有功過善惡啊!
在智慧的太陽光下
灰飛煙滅
................

第33篇
[1998年5月8日]

神猴和魔女生下的孩子

十四世紀時,薩迦派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字叫索朗堅燦,他寫了一本記述藏族歷史的書,書名叫《rGyal Rabs gSal W`a Me Long》(《王統世系明鑒》)。1940年,著名藏學家劉立千先生把它譯成了漢文並在《康導》月刊上發表,題目採用任乃強先生的建議,叫《西藏政教史鑒》,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改為《西藏王統記》。這本書的第七章詳細地記述了藏民族的由來。
另外,十五世紀藏族學者達倉宗巴 ‧ 班覺桑布寫的《rgya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