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開學第一節課的震撼教育
「老師,你不用叫她啦,叫她也叫不起來的。」
「為什麼?」
「因為她就是這樣一直睡呀,她可以睡一整天喲,我們怎麼叫也叫不醒。」
「怎麼會這樣呢?她身體不好嗎?」
「不知道呀,她就是很愛睡覺,每天都來學校睡覺。」
「沒有起來的時候嗎?」
「有呀,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起來了,但是她起來我們都不能睡了,她精神好就會在教室跑來跑去,所以我們還希望她就這樣睡覺。」
我試著叫這個孩子幾聲,孩子睡得紋風不動。我沒有動怒,轉身走回講台,讓全班拿出課本,照常上完那兩節課。孩子睡得很沉,連下課時間都只有懶懶地起來上個廁所,回來又繼續趴在桌上睡覺。跟班上的互動看來也不多,頂多就是好奇地湊過去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別人不理她,她就又趴回桌上去。
那兩節課我沒說什麼,但是心裡實在好奇,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天上午的課程結束後,我回到辦公室,打了通電話給她的導師,接到電話的導師慘叫一聲:「怎麼連妳的課她也睡?我想說她在別的課睡覺是因為聽不懂,怎麼連生涯規劃課都睡成這樣呢?老師,這孩子真的每天從頭睡到尾耶,只有中午不睡覺,但是她中午在教室走來走去,其他同學會沒辦法休息,家長還打電話來抗議,我只好讓她中午到辦公室來找我,可是總不能每天呀~怎麼辦呀,我真的好困擾。」
我問導師:「她的身體有什麼狀況,或是醫師曾經有過診斷嗎?」
導師說:「有呀,我問過家長,說她是過動症,從小學就坐不住,在班上一直走來走去,干擾同學。所以家長一直提醒她,上課時不可以隨便走動,要坐在位子上,不想上課就睡覺,結果變成她一直在睡覺。」
「老師呀,我很困擾她每天中午都不睡,我要找好多工作給她做才不會干擾同學,可是我實在也沒那麼多工作可以給她,可不可以每個禮拜讓她去妳那裡一、兩天呢?」
輔導室中午本來就人來人往的,同學走動比較沒有影響,加上我實在很想多了解她,所以就答應了。於是,這位同學每週會有兩天中午來找我,有時幫忙影印、分頁,有時整理一般性的資料。不忙的時候,我就跟她閒聊兩句,不刻意地開始當她的朋友。沒事的時候,這孩子很喜歡跑去看輔導室的牆,我們在牆面上布置了一棵「讀心樹」,上面掛了許多色彩繽紛的圖片,翻過來會有一句正向鼓勵的話語。有一天,她扯下其中一張跑來問我:「老師,這是什麼意思?」
我拿過來看,卡片裡有一個趴在地上的人偶,身邊有很多符號向外飛出去,邊緣有暗暗的顏色。我問她:「妳覺得是什麼呢?」她說飛出去的是她的細胞,她每天都被要求,在學校只能坐在椅子上不能動、不能干擾同學,所以她只好趴著;因為也沒人了解她,所以她乾脆睡覺,她覺得上學實在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孩子拿來的一張卡片,揭開了她對我的信任,也讓我從她的觀點了解她內在真實的想法。我說:「妳好棒喲,上課趴著其實是在為別人著想,不要干擾別人是嗎?」孩子認真地點點頭。那時剛好有學生來找我,我們沒再繼續這個話題,但是那張孩子拿來的圖片,一直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奇妙的是,之後上課時,她偶爾會抬起頭了!
抬起頭來的她,會很大聲地問我問題,當班上投影機故障,趴著的她也會第一時間衝上來,把坐在投影機下的同學趕走,然後爬上椅子,手伸得長長的去調整投影機的方向、拉好接頭、轉好焦距,貼心地做好準備,讓課程可以順利進行。我才發現,趴著的她很多時候根本沒睡著,只是找不到切入點可以醒著。
我跟這個孩子的對話一直持續著,每個星期她都帶給我很大的驚奇。因為不強迫她,她開始感受到自由,下課時也會到講台來黏著,告訴我她參加社團的練舞過程如何如何,然後幫我搬電腦、教具等一堆東西回辦公室。
我發現這個孩子很不快樂,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似乎有一些障礙,她自己也說不出來。有一天,這個孩子來找我,說她失戀了,很難過。她覺得別人都在利用她,不是真的關心她,自己就像是一個被迫笑著的洋娃娃,每個人都可以擺布她。我關心她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她沒回答,開始把話題轉到她暗戀的對象上,一直問我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她,還是只是利用她?
孩子一邊說,一邊從我桌上的卡片中挑出一張,看了好久;那是一個披著披風、背對著她將要起飛的超人。孩子看著看著,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其實我知道他也不是真的喜歡我,他人緣這麼好,隨時都會飛走,他不是屬於我的,其實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我就是很喜歡他。」我真是太意外了!這個孩子內在的洞見、對自己的誠實、對我的坦露,都讓我訝異。我也發現,她其實擁有擅長運用圖像來思考與表達的特質。
逐漸到了學期末,從一個月前我就開始預告各項作業的繳交與評分方式,這個孩子遲遲沒有動作,也沒來找我討論題目和方向。下課時我叫她來,關心期末作業的進度,她說她有想,可是寫不了幾個字就想睡了。我說:「那妳用畫的,然後來說給我聽。」孩子開心得不得了,下一週連畫了好幾張圖繳上來,圖旁邊還附帶文字說明,把她的生涯藍圖一張張展現在我面前,開心地說著她對自己在學校的想法、課外活動參加的社團、想繼續念書的方向、未來想做的事情、自己擅長什麼……,指著圖畫的她,說得頭頭是道。
我再次被震撼了,原來她是個內心世界如此豐富的孩子;而且,這堂課她真的沒有睡著!她真的在用她的方法思考自己對生涯的想法,繳出了她的作業。
我非常感動!
圖像,幫助我了解並接納孩子有各種不同的特質與能力強項,並且有一個快速、直接操作的工具,能在課堂教學、諮商輔導中彈性運用。
當我運用孩子的強項能力,使用他/她的溝通語言,他們內在豐富的世界就開始一層層展現在我面前,讓我讚嘆不已。於是,我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研究,融入於教學中,並在與學生的會談中,刻意提高圖像出現的比例。
有時只是隨手把圖像放在旁邊,同學自己就會蜂擁而上地問:「老師,這是什麼?」然後圍著我嘰嘰喳喳地說著他們的心事,互相爆料,堅持一定要「抽一張」,彼此表達關心,師長的角色從「詢問者」變成「傾聽者」,學生來輔導室除了事務,互動的過程是雙向的交流,少了阻抗的破冰過程,變得非常順利與輕鬆!
不管學生是在生涯疑惑、情緒困擾、行為問題、學業表現的哪種情境,一直都真實地存在著被了解的渴望,我非常享受這樣的互動歷程,也在過程中被這樣的人性交會深深滋養著。
開學第一節課的震撼教育
「老師,你不用叫她啦,叫她也叫不起來的。」
「為什麼?」
「因為她就是這樣一直睡呀,她可以睡一整天喲,我們怎麼叫也叫不醒。」
「怎麼會這樣呢?她身體不好嗎?」
「不知道呀,她就是很愛睡覺,每天都來學校睡覺。」
「沒有起來的時候嗎?」
「有呀,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起來了,但是她起來我們都不能睡了,她精神好就會在教室跑來跑去,所以我們還希望她就這樣睡覺。」
我試著叫這個孩子幾聲,孩子睡得紋風不動。我沒有動怒,轉身走回講台,讓全班拿出課本,照常上完那兩節課。孩子睡得很沉,連下課時間都只有懶懶地起來上個廁所,回來又繼續趴在桌上睡覺。跟班上的互動看來也不多,頂多就是好奇地湊過去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別人不理她,她就又趴回桌上去。
那兩節課我沒說什麼,但是心裡實在好奇,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天上午的課程結束後,我回到辦公室,打了通電話給她的導師,接到電話的導師慘叫一聲:「怎麼連妳的課她也睡?我想說她在別的課睡覺是因為聽不懂,怎麼連生涯規劃課都睡成這樣呢?老師,這孩子真的每天從頭睡到尾耶,只有中午不睡覺,但是她中午在教室走來走去,其他同學會沒辦法休息,家長還打電話來抗議,我只好讓她中午到辦公室來找我,可是總不能每天呀~怎麼辦呀,我真的好困擾。」
我問導師:「她的身體有什麼狀況,或是醫師曾經有過診斷嗎?」
導師說:「有呀,我問過家長,說她是過動症,從小學就坐不住,在班上一直走來走去,干擾同學。所以家長一直提醒她,上課時不可以隨便走動,要坐在位子上,不想上課就睡覺,結果變成她一直在睡覺。」
「老師呀,我很困擾她每天中午都不睡,我要找好多工作給她做才不會干擾同學,可是我實在也沒那麼多工作可以給她,可不可以每個禮拜讓她去妳那裡一、兩天呢?」
輔導室中午本來就人來人往的,同學走動比較沒有影響,加上我實在很想多了解她,所以就答應了。於是,這位同學每週會有兩天中午來找我,有時幫忙影印、分頁,有時整理一般性的資料。不忙的時候,我就跟她閒聊兩句,不刻意地開始當她的朋友。沒事的時候,這孩子很喜歡跑去看輔導室的牆,我們在牆面上布置了一棵「讀心樹」,上面掛了許多色彩繽紛的圖片,翻過來會有一句正向鼓勵的話語。有一天,她扯下其中一張跑來問我:「老師,這是什麼意思?」
我拿過來看,卡片裡有一個趴在地上的人偶,身邊有很多符號向外飛出去,邊緣有暗暗的顏色。我問她:「妳覺得是什麼呢?」她說飛出去的是她的細胞,她每天都被要求,在學校只能坐在椅子上不能動、不能干擾同學,所以她只好趴著;因為也沒人了解她,所以她乾脆睡覺,她覺得上學實在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孩子拿來的一張卡片,揭開了她對我的信任,也讓我從她的觀點了解她內在真實的想法。我說:「妳好棒喲,上課趴著其實是在為別人著想,不要干擾別人是嗎?」孩子認真地點點頭。那時剛好有學生來找我,我們沒再繼續這個話題,但是那張孩子拿來的圖片,一直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奇妙的是,之後上課時,她偶爾會抬起頭了!
抬起頭來的她,會很大聲地問我問題,當班上投影機故障,趴著的她也會第一時間衝上來,把坐在投影機下的同學趕走,然後爬上椅子,手伸得長長的去調整投影機的方向、拉好接頭、轉好焦距,貼心地做好準備,讓課程可以順利進行。我才發現,趴著的她很多時候根本沒睡著,只是找不到切入點可以醒著。
我跟這個孩子的對話一直持續著,每個星期她都帶給我很大的驚奇。因為不強迫她,她開始感受到自由,下課時也會到講台來黏著,告訴我她參加社團的練舞過程如何如何,然後幫我搬電腦、教具等一堆東西回辦公室。
我發現這個孩子很不快樂,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似乎有一些障礙,她自己也說不出來。有一天,這個孩子來找我,說她失戀了,很難過。她覺得別人都在利用她,不是真的關心她,自己就像是一個被迫笑著的洋娃娃,每個人都可以擺布她。我關心她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她沒回答,開始把話題轉到她暗戀的對象上,一直問我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她,還是只是利用她?
孩子一邊說,一邊從我桌上的卡片中挑出一張,看了好久;那是一個披著披風、背對著她將要起飛的超人。孩子看著看著,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其實我知道他也不是真的喜歡我,他人緣這麼好,隨時都會飛走,他不是屬於我的,其實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我就是很喜歡他。」我真是太意外了!這個孩子內在的洞見、對自己的誠實、對我的坦露,都讓我訝異。我也發現,她其實擁有擅長運用圖像來思考與表達的特質。
逐漸到了學期末,從一個月前我就開始預告各項作業的繳交與評分方式,這個孩子遲遲沒有動作,也沒來找我討論題目和方向。下課時我叫她來,關心期末作業的進度,她說她有想,可是寫不了幾個字就想睡了。我說:「那妳用畫的,然後來說給我聽。」孩子開心得不得了,下一週連畫了好幾張圖繳上來,圖旁邊還附帶文字說明,把她的生涯藍圖一張張展現在我面前,開心地說著她對自己在學校的想法、課外活動參加的社團、想繼續念書的方向、未來想做的事情、自己擅長什麼……,指著圖畫的她,說得頭頭是道。
我再次被震撼了,原來她是個內心世界如此豐富的孩子;而且,這堂課她真的沒有睡著!她真的在用她的方法思考自己對生涯的想法,繳出了她的作業。
我非常感動!
圖像,幫助我了解並接納孩子有各種不同的特質與能力強項,並且有一個快速、直接操作的工具,能在課堂教學、諮商輔導中彈性運用。
當我運用孩子的強項能力,使用他/她的溝通語言,他們內在豐富的世界就開始一層層展現在我面前,讓我讚嘆不已。於是,我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研究,融入於教學中,並在與學生的會談中,刻意提高圖像出現的比例。
有時只是隨手把圖像放在旁邊,同學自己就會蜂擁而上地問:「老師,這是什麼?」然後圍著我嘰嘰喳喳地說著他們的心事,互相爆料,堅持一定要「抽一張」,彼此表達關心,師長的角色從「詢問者」變成「傾聽者」,學生來輔導室除了事務,互動的過程是雙向的交流,少了阻抗的破冰過程,變得非常順利與輕鬆!
不管學生是在生涯疑惑、情緒困擾、行為問題、學業表現的哪種情境,一直都真實地存在著被了解的渴望,我非常享受這樣的互動歷程,也在過程中被這樣的人性交會深深滋養著。